古人被子裡的香球(別具特色的「香球」)

2020-12-20 小小愛同學

真正的香料並不產於中國,而遠在西域諸國。而且,不單單是讀書時有人「添香」,香在中國古代人們的生活中有著更廣泛的使用。從燻燃到佩戴,香一直體現著古人精緻的生活情趣。不過,應該說香還是屬於貴族階級的奢侈品的。據史料記載,東晉巨富石崇家的廁所都要用薰香,《世主新語》中說,平素崇尚節儉樸素的尚書郎劉寮去石崇家做客,想上廁所了,結果進去一看,裡邊掛著紫色的帷帳,有侍女拿著香囊在裡邊伺候著,趕緊又退了出來,說,不好意思啊,跑到你的臥房去了。

而石崇回答,沒錯,那就是廁所。劉寮感慨說,我可用不起這樣的廁所啊。這件事一時被傳為笑談。只要條件許可,古代的中國人,特別是貴族階級,其實都知道自己及周圍環境所散發的氣味,並不是無足輕重的小事,而是關涉到一個人生活質量的好壞,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素質啊。對於睡覺時使用的臥具,古人一直就很注意要讓它們散發怡人的香氣。在使用被褥前,都講究要「濃燻繡被」。

因此,富貴人家都必備一種叫做「燻籠」的器具,專門用來為衣服、被褥薰香。李清照寫自己的生活時,也多次提到薰香的器具,比如,她在《鳳凰臺上憶吹簫》裡寫道,「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這個「金猊」就是用來薰香的器具,古代士大夫家庭裡充滿情致的生活場面,也在這裡得到了的具體反映。在被子中燃香,睡起覺來,想必是深染香氳,沁人心脾的,為了這個目的,能工巧匠們專門發明了一種可以置放在被下的小香球,以便夜裡睡覺時,在被褥間能有暗香浮動。在唐朝就已經製作出的這種香球,近年來已經發現了不止一件。著名的法門寺地宮出土物中,就有兩件塗金縷花銀燻球。

這種燻球的外殼是個圓球狀,上面都是鏤空的花紋,這樣香氣就可以由此散出。在燻球的立面,是兩個可以轉動的同心圓環,然後在環內再裝置一個用軸承和圓環相連的小圓缽。這個小圓缽,就是用來盛放燃炭和香丸的。而因為重力的作用,不論香球怎樣滾動,小圓缽都可以在裡面保持平衡,不會「翻車」。良夜之中,被子裡有一個暖暖的香籠,的確是神秘而銷魂,而這樣的習慣,也成了體面人家不可或缺的講究。如此精巧的發明,如果只是用來燻被子,有點大材小用了。

所以,有時候人們也用來懸掛使用。據《宋史》記載,在宋代的那種規格最高、比較隆重的國宴上,不僅要張掛錦繡帷幕,還要設放獸形銀香爐。因為精巧的構造,即使掛在空中的香球被碰到,也不會弄翻裡面的炭火,舉杯暢飲之際,宮殿中、華堂上,金輝銀爍的香球,飄搖晃動,不停地噴芳吐麝,真是不亦樂乎。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化寶物.銀香球,它是香閨必備的寶貝
    銀香球設計巧妙,價值昂貴,是皇室和達官顯貴之家的奢華物品,是嬪妃貴婦,公主,大小姐們的標配,它也是香閨必備的寶貝。中國銀香球是世界最有名的文化藝術品之一。這種設計巧妙,造型精美的小球是古代閨房裡使用的迷你小香爐。考古發掘最早的是唐朝鎏金鏤空花鳥球形銀香球。
  • 香滿《紅樓夢》,古人的香文化與香火觀念
    香的種類《香譜》記載:焚香用的香,是經過「合香」方式製成的香丸、香球、香餅或香的散末。其原料為蜜、棗膏、白芨水、蠟(軟香)等等。《紅樓夢》裡的香仍然是這些。第19回,寶玉搖頭道:「這香的氣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餅子、香毬子、香袋子的香。」
  • 燻衣、會友,古代的用香高手,超乎你的想像
    不知道大家印象中的古人生活是如何的?其實,古人遠比現代人精緻。每日以香燻衣、燻屋已是稀鬆平常,帝王將相出行伴香、是貴族彰顯身份地位的方式,文人墨客聚會撫琴焚香乃雅事,甚至以香覓知己。焚香在古代不僅是一種社交禮儀,還是一種修習身心的方法,更是一種文化。
  • 香插:點一柱青煙玉香,燃無限歲月靜好
    無論是參禪悟道,尋仙訪友,讀書飲茶,書房裡、案几上、床頭邊都伴隨著一縷青煙嫋娜直上。看著姿態萬千的煙雲在空中或直或彎,或消散或盤旋,或飄搖如裙擺,或涓涓如水流,再聞著一室馨香,明明身在煙塵中,卻仿佛神魂在紅塵外了。因此對焚香這件雅事,從古至今人們都不吝嗇對它的重視,為香料和焚香做了很多精緻的器物,用來盛放和使用。
  • 古人的「香水」是怎麼樣的?
    熱天出汗,這無法避免,有愛美之人便使用止汗香露、香水等以驅汗味。你可知古人的「香水」什麼樣?
  • 女孩子睡覺為什麼愛雙腿夾被子?原因難以啟齒,別不好意思承認了
    相信在生活中應該有很多的女孩子,睡覺時非常喜歡用雙腿夾著被子吧。就算身邊沒有多餘的被子,也想夾個枕頭。這個睡姿雖然說起來非常的奇怪,但是睡覺的時候卻非常的舒服,而且還容易令人想歪。但是這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個原因,並且很多的女孩子都不好意思承認自己有這個怪癖。
  • 端午節,古人為何要佩戴香囊?「防疫」用它到底有沒有作用?
    香囊是古人的生活用品之一,女人平時佩戴它的作用之一有點類似今天的香水。另外,香囊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保安康、驅蟲。自古,我們的先輩就有端午節佩戴藥草做香囊(避邪驅瘟)的習俗,此外還有喝藥酒、吃粽子、划龍舟等等。
  • 雞肉別老一套做了,教你一個特色吃法,比紅燒肉還香,總也吃不膩
    雞肉別老一套做了,教你一個特色吃法,比紅燒肉還香,總也吃不膩。對於無肉不歡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比一盤紅燒肉來得實在,饞肉時想想都流口水,必定要吃到嘴裡才滿足,奈何現在豬肉價格讓人望而卻步,想實現豬肉自由還真是有點力不從心,於是價格相對便宜的雞肉就成了新的選擇。
  • 清明 古人也是娛樂高手
    你知道古人個個都是娛樂高手嗎?現在告訴你古人清明假期N種打開方式,趕快學起來,快樂過清明。一說到清明節,大家就會想到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感覺清明節在古代也是一個無比悽涼的日子。唐玄宗時,清明節掃墓正式編入禮典,屬當時的「五禮」之一,清明節的地位因此得到抬升,清明假期與寒食節連在一起,成為當年繼元宵假期之後春天裡的「小長假」,也就是古代官員的「黃金周」。
  • 全程目睹星級大廚親自烹製特色粵菜【蜆蚧鯪魚球】
    星級出品,必屬佳品。只見盧師傅拿起刀來熟練地把魚起骨,三兩下已經把魚肉與骨徹底分離,再把魚肉剁碎,適時加上相關的調味料,然後來到最重要最關鍵的一個步驟:把剁碎的魚肉用力在碟子上不斷甩,力度、時間都要恰到好處,這對最後鯪魚球成品的彈牙爽口程度息息相關。
  • 芝麻奶香紅薯球
    我們的家宴極普通,做的都是家常菜,而且大都是寧波本地菜,但是孩子在外讀書,國慶節回家來,也會為他們多準備一些好吃的,出一兩道新菜或者新點心,吸引一下眼球,這次國慶節我就做了一個奶香芝麻紅署球,作為最後一道甜點上來,趁熱吃,一口一個,咬到嘴裡外酥裡糯,還冒著熱氣,一盤端上,一會兒就吃完了。
  • 趙今麥出席活動,別具特色的穿搭,肉眼可見的靈氣暴擊~
    趙今麥出席活動,別具特色的穿搭,肉眼可見的靈氣暴擊~
  • 沒有棉花,中國古代人蓋什麼被子?
    《廣韻》對「被」的解釋古人從何時開始蓋被子的?古人蓋的被子是用什麼做的?在棉花沒有進入中國之前,做被子的布是用葛(南方)、麻(北方)一類植物纖維來紡織的。而更早時候,被子是用獸皮來製作的,「被」字右邊是「皮」或與此有關聯。張騫通過「絲綢之路」引進棉花之後,人們就開始用棉花做被子了。古時一般人是用不起棉被的,只有有錢人才用得起。
  • 外脆裡嫩的奶香紅薯芝士球,非油炸,更健康!
    芝士是這些年來興起的網紅食材,它奶香濃鬱,不管與什麼食材搭配都能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由此,很多人自然而然的成為了芝士控,無芝士不歡。今天就為大家介紹這款好吃的芝士美食,它就是紅薯芝士球。紅薯味道香甜,芝士奶香濃鬱,兩者搭配在一起別提多和諧啦!
  • 大北京11家最具特色的發燒級影院,你去過幾個???
    餐廳以西南菜為基礎,保有西南地方原有的酸、辣、香的特點,也融合了泰國、東南亞等地的特色和相似製作手法,增加了口感豐富性。特色菜椒香野生菌、苗王一位骨都是爆款菜。  餐後電影尚未落幕時,再來一杯餐廳自己烘焙、自磨的哈拉耳咖啡,或嘗嘗調酒師的傑作——千歲寒特飲,在牛奶中添加百香果,再點綴上一注紅糖水自杯麵直射向杯底,形狀猶如一劍穿心,喝起來卻是香滑醇厚,電影+美食,真正的視覺味覺享受
  • 《甄嬛傳》裡的中國香文化02:古代女子怎樣讓身上香香的?
    1、插戴香草,佩戴香囊早在我國先秦時期,古人就有插戴香草香木,隨身佩戴香包的習慣,當時使用的香料基本都是我國本土的澤蘭、蕙草等,一方面可以香身,另一方面還有美飾、避穢防病的功效。燻球燻球5、香料築房、制桌我國古人對天然香料的喜愛和運用可謂是登峰造極,例如花椒、胡椒,在古代,它不僅可以調味,古人們還深知它可以暖身、驅蟲、防腐
  • 古人酷暑時喝的「特色飲料」,每個朝代都各有千秋
    酷暑來臨,此時若不來一罐冰鎮的可樂下肚,怕是我們身體裡的每一個細胞都會叫囂難耐。不過,古人要怎麼辦呢?連「飲料」這個詞語也還未曾出現的古代,古人們是怎樣度過夏天的呢?莫急,聰明機智的古人在吃喝方面可是發揮了不少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