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個問題,一種解決
世間的問題其實並非源於世間,而是源於我們彼此分享的根深蒂固的信念系統,我們正是利用這個錯誤的信念系統打造出了眼前的世界。
這個世界只是一面鏡子,裡面的一切事物不過是映照出我們認定的自我形象——所以這裡沒有任何一物是完美、完全與完整的。它們是有形的思想,證實我們信以為真的故事:我們認定自己內在出了錯。
我們看似有的一大堆所謂問題,不過是描繪出了我們的思想產生的效果,而這些思想都是源於我們對分離的信仰。
因為我們失去了對於完美整體的覺知,結果就產生出了「匱乏」感。我們認定自己是不完整的這個信念彰顯在人世間,形成千姿百態的對於匱乏感的體驗。這也是為何我們在人世間的一切體驗皆會受限的原因。世間萬物,沒有一個逃得掉被這個信念所強加的限制。
我們已經忘記了自己「天生的「真我,因此我們沒有覺察到這份遺忘才是一切匱乏之源。
所有的匱乏象徵是從同一個根源中升起的:我們認定自己是不完整的,所有想要獨立地改變它們其實是不可能的;若想根除,必須從源頭上下功夫。它們皆為同一想法的不同症狀:我們失落了自己的清白無罪,與上主恩寵的真我分離,於是我們否認了真理實相,從此再也體驗不到完整與完全的無暇自性。
療愈的方式將始於否認分裂真的發生,始於否認分離幻境的真實性。
自我總是喜歡把問題歸咎到別人身上去,歸咎到世界身上去。然而,如果我們想要獲得真正改變世界的自由,我們就必須不斷地提醒自己,我們應當自己為自己在此世間的所有體驗負責,所有的體驗都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練習寬恕就是在勇敢地承擔起責任,看清分裂與內疚是如何控制著我們的人生,影響到我們所有的信念系統,並利用知見來抵制我們的真正的實相。
承認自己就是你在某人身上看見的罪咎的始作俑者,接受自己對於這份罪咎的完全責任,簡直比登天還難。它還很有可能會撩起你的犧牲感,讓你感覺冤枉莫名,因為你在刻畫自己的自我形象時早已鄭重宣誓:我打死都不要成為那種人,無論如何都不要擁有那種特質。
除非我們開始為投射在別人身上的內疚負起責任,否則實質的改變是不可能發生的。無論我們為之承擔責任,還是繼續要求別人來為此負責,事實不會改變——是我們自己的思想創造出我們的世界。
只有我們的思想以及思想背後的意圖,才是我們的一切體驗以及"發生"在人世間的所有事情的基礎。
聖靈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之中,為我們保存著對宇宙真理實相的無上覺識。他告訴我們,夢中的一切妄造沒有動搖實相分毫,我們現在只是失去了對於真相的覺知而己,而要從妄心回歸「正念之心「,我們只需化解掉對於娑婆世界——罪的活見證——的錯覺妄想。
我們是如此習慣於聽從評判的聲音,以至於我們認定它是唯一可供選擇的聲音。試著提醒自己,我們的心靈從幻相的層面來看,確實有了分裂,所以在恐懼之聲的彼岸,還有著聖靈的呼喚,我們可以靜心聆聽。
知曉還有另一個聲音的存在,我們就能夠自行決定聽從哪端,看看是誰才能為我們引領出自己既渴望又值得擁有的美好。我們鼓勵在評判之聲與倡導寬恕之聲之間作選擇,實際上就是在自己的罪咎與清白無罪之間選擇。
《真寬恕的奇蹟》作者湯姆·卡彭特,奇蹟課程資深教師,致力於推廣寬恕的練習,還寫過《覺醒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