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奇蹟是真實的,還是一種隱喻?
早些年,我一直有個疑惑,
《奇蹟課程》中的奇蹟究竟只是一種隱喻,或是真有其事?
換句話說,已經療愈的心靈,
真的可以療愈身體甚至療愈世界嗎?
回想起來,我在學奇蹟的前二十年裡,
一直把耶穌相當明確的教誨看成是一種隱喻,
心想,終究我們不是這具身體,身體本身只是個幻相,
既然如此,要身體的奇蹟做什麼?
這豈不是讓身體變得更加真實?
既然身體不是真的,何勞去療愈它呢?
直到我稍稍解除潛意識對上主的恐懼後,
才親自體驗到許多令我心服口服的奇蹟,
而這些切身的奇蹟體驗,徹底解答了我的疑惑。
現在我很清楚,唯有親身經驗過奇蹟,
才可能真正相信《課程》所教導的真理。
《奇蹟課程》所說的奇蹟並不是一種隱喻,
我們不該僅由這一角度來理解,
我對聖靈的信賴與信心,
正因切身的奇蹟經驗而迅速增長。
沒有錯,任何人若想親自解開《課程》訊息的奧秘,
信心與信賴絕對是必要的條件;
但若非藉由親身的體驗,我們很難真正相信耶穌的教誨。
簡而言之,奇蹟就是選擇上主。
與上主一體不分的天心擁有一切的力量。
在實相中,除了上主之外,沒有其他力量存在。
身體跟世界一樣,本身完全中性,
因它是心靈的投射,沒有能力自行改變表相。
意思是說,身體不會自行老化、生病或痊癒,
即使表面看來好似有這麼回事。
支配身體的生物法則並非上主的天律,
而是小我的運作法則。
但在實相中,這些法則一點也不真實,
因此可以輕易轉化過來。
身體所呈現的變化,
完全取決於我們內心所選擇的導師----
我們將信心念力置於何處,
究竟是聽從小我還是聖靈?恐懼還是聖愛?
我們只能二選一,沒有灰色地帶,更沒有中間選項。
所有的疾病、罪咎、痛苦、衰老,以及死亡宿命,
無一不是出自小我,而與上主的愛毫無瓜葛。
相對而言,所有喜樂、真愛、清白無罪,療愈及生命,
皆源自上主,絕非小我所置喙(插嘴)。
死亡乃小我的奸巧騙局,
小我的整個生存模式完全寄托在這個騙局之上。
死亡若是真的,上主就不存在了;
反之,上主若是真的,死亡就不可能存在。
如果上主是愛,死亡無異於宣告了[上主已死]。(M-27.5:5)
[最後有待克服的大敵即是死亡。]說的一點都不錯!死亡的觀念一去,世界便消失了。(M-27.6:1~3)
各種疾病,甚至死亡,其實都是害怕覺醒的具體信號。(T-8.lⅩ.3:2)
死亡是小我深恐我們憶起上主之愛而設計的逃生出口,
使我們永遠遺忘神聖自性的本來面目。
為此,我們都身不由己地用死亡來迴避解脫的機會,
根本不願從小我的痛苦夢境覺醒。
但我們若在聖靈的慧眼下,
誠實地檢視死亡的信念,
必能看出死亡的整套架構實在荒謬無比。
死亡、痛苦和疾病,
在企圖證明身體的力量遠遠大過結合於上主旨意中的一體天心;
而所有的人生困境,不外乎為了證實:
其一,身體比心靈更強大;
其二,果就是因;
其三,身體的確真實不虛,而且還獨立自主。
若要看清身體的虛幻,
我們必須先發覺心靈的大能;
但若要覺知心靈的能力,
又得先解除自己賦予身體及世界的所有錯誤信念。
換言之,
我們必須認清自己對狀似存於心外之物(包括身體)的錯誤看法,
放下對它們的錯誤依賴與錯誤防衛。
如果我們始終認為自己是身體的受害者,
相信身體能夠自行生病或痊癒,
就不可能真正體會療愈之心的大能,
還會永遠受到死亡吸引,
受制於小我種種看似高明的抵制手段,
而無法覺醒於內在百害不侵的基督自信。
我在此舉出兩個常見的錯誤信念以及修正之道。
[例一]世人認為身體一定會經歷生老病死。
小我企圖用這些現象來證明身體是真實的,
而且它的力量遠遠勝過上主的旨意
(因為上主只願我們活出全然健康與真實的生命)。
換句話說,小我一心想證明物質主宰心靈,
它倒果為因,要我們相信後果(身體)比造出它的心靈更為強大。
事實上,疾病的起因,
乃是基於我們下意識讓身體為小我效命,
藉由追求欲樂和自討苦吃來打擊自己,
殊不知,這樣做只會導致更深的罪惡感、內疚和恐懼,
最終難逃一死。
反之,如果能讓身體完全轉為聖靈所用,
我們必會擁有真正的健康,
也會欣然捨棄欲樂與痛苦這些偶像,
換得真愛、無咎和喜悅。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從未創造過罪惡與死亡的上主,是不會袖手旁觀而任你陷身其中的。……披麻戴孝走在喪禮行列中的人,絕非在向他們的造物主致敬,因為上主願他們好好活下去。他們沒有聽從上主的旨意,違逆了祂的心願。(T-19.IV.三.3:3,5~6)
一點也沒有錯,一句病殃殃的身體,
就是企圖證明心靈對身體無能為力,
也就是企圖證明[因]對[果]束手無策。
只要我們認為身體是[因]而不是[果],
身體就會受制於小我的運作法則,經歷生老病死之苦。
我們若相信自己受制於這具身體,
表示我們確信[幻象必有層次之別],
這也等於相信[奇蹟必有難易之分]了。
意思是說,我們認為某些人生問題比較容易療愈,
有些則永遠無藥可救。這同時也意味著,
我們相信有本事讓心靈就範的身體,必定法力無邊,
足以篡奪上主的主宰地位。
如果在實現中身體真的能夠違背心靈之意願,
自行選擇生病的話,豈不證明了救恩不可能存在?
[身體可能生病]乃是小我思想體系中的一個核心觀念。這一想法賦予了身體的獨立自主性,由心靈分裂出去,使攻擊的念頭變得天經地義。身體若能生病,救贖便無法立足了。……身體已成了心靈的主人。(M-22.3:2~4,7)
毫無疑問的,我們已經賦予了身體真實性。
試看,我們用生病、痛苦與死亡來證明身體的存在,
不自覺地賦予它種種特殊的力量,使得奇蹟一籌莫展。
問題是,這些表相層次的生老病死,
根本無法離開它的心靈源頭,
奇蹟的無限療愈大能怎麼可能對它束手無策呢?
奇蹟是無所不能的,因此,施展奇蹟也無難易之分。
如今,我已經深切體會到,
罹病的身體跟一絲絲的不悅同屬幻相,
而小我的幻相併沒有層次之別----
病殃殃的身體跟小小的抱怨都是一種攻擊,
因此都能同樣接受奇蹟與寬恕的療愈。
奇蹟是全面性的,它能在當下療愈一切,是的,一切!
如果我們寧願相信奇蹟沒有能力療愈表相層次,
那麼奇蹟也就無能為力了!
只因我們已經將信念的力量投注在小我上頭,
將表相層次與聖靈劃清界限,使它無緣接受療愈。
這無疑表示,
小我已將形相世界奉為活在上主之外的偶像了。
每當我們決定將表相與聖靈切割時,
已經不自覺地將因與果分開,
但在實相之中,這是不可能的事。
表相層次始終存於我們的心內,離不開心靈。
因此,問題從來不在表相的本身,而表相永遠是中性的。
問題只在於,
我們究竟呼求哪位老師來教導我們觀看和詮釋它們?
我們將信心投注在哪兒?
在小我還是上主的愛?
我們若選擇上主,
等於重申:
[上主在我所看到的萬物內,因為上主在我心裡,而上主透過我的心靈所看到的一切都已療愈了。]
也就是說,只要我選擇與聖靈一同觀看,
那麼,我們眼前的一切必已療愈了,絕無例外。
同理,我若選擇小我,也等於重申:
[小我在我所看到的萬物內,因為小我在我的心裡,而小我透過我的心靈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病態的。]
治癒身體的奇蹟
[例二]心靈透過全面的寬恕而獲得療愈,
這正是《課程》所謂的救贖或奇蹟。
心靈一經療愈,身體必會隨之痊癒;
健康的[因]必會帶來健康的[果]。
只要切身體驗過療愈的奇蹟,
我們便不再懷疑自己的確不是一具身體。
罹病的身體無力抵抗已然療愈的心靈,
換句話說,
以獲療愈的心靈這個[因],自然會產生治癒身體的[果];
一旦療愈了[因],[果]必隨之痊癒。
病殃殃的身體表示心靈尚未療愈。唯有療愈的奇蹟能證明天人分裂並沒有造成任何後遺症。(T-27.II.5:1~2)
正因為世間的幻相併無層次之別,
奇蹟也無難易之分,
所以我們能夠向耶穌所示範的那樣,
不僅明白[我們只接受上主的天律管轄],
還能實際活出這一真相來證明它的真實不虛。
我們的神聖本質確實能夠扭轉世間所有的運作法則,
內在的基督自性能扭轉小我為推開上主之愛所妄造的一切。
換句話說,
已經療愈的心靈能逆轉世間的定律,
彰顯真實世界妙不可言的喜悅。
心靈一經療愈,便恢復了清明的神智,而有治癒身體的能力。疾病對神志清明的心靈是不可思議的事,因為它從來沒有攻擊任何一人或一物的念頭。(T一5.Ⅴ.5:2~3)
你若相信某些疾病和傷痛是寬恕無法療愈的,這便成了你仍在追尋偶像的鐵證。(T-30.VⅠ.6:1)
所有疾病都是為了抵制上主的真相,
因生病無異於聲明[我們只是一具身體,脆弱的不堪一擊],
也就是說,我們不是實相中那個百害不侵的生命。
痛苦證明了身體的真實性。那是一種嘈雜、含糊而又刺耳的聲音,讓你覺察不出聖靈對你說的話。(T-27.ⅤI.1:1~2)
正如恐懼會為死亡做證,奇蹟則成了生命的見證。……瀕死之人活下來了,亡者復生了,痛苦也消逝了。(T-27.VI.5:7,9)
你,就是奇蹟,你有能力創造與造物主媲美之物。其餘的一切只是你虛擬的夢魘,並不存在。只有光明中的創造才真正存在。(T-1.I.24:2~4)
生病乃是抵制真相的防衛措施。(W-136)
如今,當我在讀《課程》時,
可以看出自己過去為何那麼害怕如實理解書中的訊息,
因為如果全面性的療愈是寬恕的自然結果,
則支撐這個小我世界的虛幻根基,必會在一夕之間冰消瓦解。
換言之,我們一旦憶起自己深切渴望回歸的天人一體生命,
那麼,世間所珍視的偶像(包括快樂與痛苦之偶像)變會復歸塵土,
心靈內復活的基督必會收回主權,解除小我的一切妄造,
當下扭轉了小我的死亡定律。
這對小我來說,簡直是一場恐怖的災難!
復活等於否定死亡,肯定生命。世界整個思維體系從此徹底扭轉過來了。(M-28.2:1~2)
生命源自上主,必然永恆不朽。
既然如此,生命便不可能終結於死亡,
否則不就代表上主被小我消滅了,這怎麼可能呢!
我能使死者復活,因為我知道生命是永生上主的造化,永遠不朽。……我從不相信奇蹟有難易之分,而你卻深信不疑。(T-4.IV.11:7,9)
但只要你還相信有些表相不可能改變,你自然會失落施展奇蹟的一貫能力。因為是你自己要求奇蹟保留一些能力,不要治癒所有的夢境。只要你真心渴望療愈,任何奇蹟你都施展得出來。(T-30.VII.4:3~5)
如果身體的療愈並非源於真寬恕,
而是使用《課程》所說的[怪力亂神],
即世間所有的醫藥形式,
那麼,我們不過是由一個幻相跳到另一幻相,
由生病的幻相轉到健康的幻相罷了。
這絕非真正的療愈,
因為一切疾病的唯一根源(潛意識的罪咎)並未解決,
疾病也終會改頭換面而捲土重來。
想一想,我們為何要逃避自己的能力,
不敢在生活中呼求偉大的奇蹟呢?
我們之所以那麼害怕奇蹟治癒身體,
關鍵就在於我們真正害怕的並非死亡,
而是全然活在上主無限大能中的真實生命。
那才是上主賦予我們的完美生命,也就是自己的神聖自性。
倘若一個人的心靈因接受救贖而真正療愈了,
身體隨之痊癒乃是必然的結果,
如同耶穌在世時的表率,讓人目睹寬恕與救贖的驚人力量。
在[眾人皆睡]的娑婆世界,
還有什麼見證比耶穌示範更能震撼人心?
只要除去了導致所有疾病的罪咎,
疾病就無法改頭換面捲土重來。
耶穌的奇蹟,
目的無非要證明[天人分裂完全沒有造成任何後果或症狀]。
他邀請你也加入他的行列,一同向世界證明這個真相。
徹底克服匱乏感
只要我們願意著手化解小我對上主的恐懼,
便能經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而信心大增,
逐漸看透小我打造的痛苦與匱乏之神。
只要我肯撤除自己下意識對它的信賴,
馬上就會感覺到明顯的內在轉化。[原注]
[原注]若想揭露潛意識投射在上主身上的恐懼,請參閱第143頁的練習[你害怕上主嗎?]
我們終會發現,原來一切的痛苦、你苦惱與匱乏,
純粹是小我捏造出來的,
既然它們只是虛晃一招,自然威脅不了我們,
一旦我們看清究竟是哪些信念為自己招來匱乏之感,
寬恕一下就好了。
要知道,任何一種匱乏感都與上主無所不包的愛相牴觸,
疾病、痛苦與煩惱也不例外。
我們不過是受到小我誤導,
想用匱乏來證明[我們與上主的無限資源真的早已斷絕了聯繫]。
事實上,不論我們意識到與否,
我們本身就是上主的旨意,是祂永恆聖愛的延伸。
既然上主圓滿無缺,我們便不可能有所欠缺;
我們之所以經驗到匱乏,純粹是因為我們相信小我的緣故。
依舊存在於實相中的我們,
在聖愛的慧見下,是不可能經驗到匱乏的。
只因我們擁有一切,更好說,我們就是一切。
但除非我們著手化解使自己經驗不到愛的種種障礙,
否則便很難在現實生活體驗到這一真相。
匱乏就跟疾病、痛苦、衝突一樣,
都是一種虛妄的信念----
相信上主無所不包的深愛之外,還有他物存在,
它的力量足以左右上主慈愛的旨意。
我們緊抓不放的罪咎會使我們經驗不到真愛,
只因罪咎感會使我們心生恐懼,
除非用寬恕來化解這一恐懼,
否則,它就會投射到世間,成為我們的現實遭遇。
進而言之,
如果我們不去質疑自己的恐懼和相關的信念,
小我的神明就會繼續迷惑我們,使我們嘗盡苦頭。
唯有奇蹟能恢復我們的正見,
教導我們如何給出自己早已擁有之物;
但如果我們仍受小我的匱乏魔咒迷惑,
就會誤以為自己沒有東西可以給出。
試想,既然聖靈知道你即是一切,
難道祂不想讓你擁有一切?
聖靈一邊要我們施予,
一邊又捨不得讓我們經驗到奇蹟的富裕,
這種想法豈不是荒謬至極!
你的問題沒有一個是祂的奇蹟不能解決的。奇蹟是為你而設的。它早已化解了你心內所有的恐懼、痛苦與掙扎。(T-14.XI.9:2~4)
你下意識認為自己配得到什麼?
匱乏感源於我們對自己生命本質的一種錯誤信念,
誤把小我當成了自己,遺忘了神聖自性之本來面目。
一旦誤把虛妄的自我形象當成真正的自己,
我們只好自甘淪為階下囚,
活在小我嚴酷而荒謬的法則下,
而[剝削]正是小我思想體系最基本的運作法則。
總之,小我所相信的一切,
都是為了證實它潛意識中這個根深蒂固的信念----你天生匱乏。
為此之故,
你內心深處那種[我不配]的感覺總是揮之不去,
令你自暴自棄。
這個自漸形穢的感覺其實出自深埋潛意識的小我信念:
你犯了無可饒恕的滔天大罪,
因你背棄了生命之源----上主。
為了躲避祂,
你竟打造出一個虛妄的自我和世界藉以藏身。
然而,
這個根深蒂固相信[自己生來就罪孽深重]的信念,
根本是天大的錯誤。
上主是不可能遭人背叛或遺棄的,
我們的神聖自信也不會;
真愛絕不可能遺棄誰或被遺棄,
只有小我虛假的愛才會在黑暗的夢裡編出背叛的戲碼。
若非我們潛意識相信自己背叛了上主,
豈會暗自期待懲罰,或感到內疚,恐懼?
實際上,我們原本不可能受任何的苦。
唯獨因為不自覺的效忠罪咎和恐懼,
在這樣的自我攻擊下,我們才會深受其苦。
縱然表面看來,我們確實活在匱乏與痛苦中,
但這完全是因為我們內心深處相信自己罪有應得的緣故。
一旦與小我坑瀣一氣,
我們只好言聽計從,不斷自我懲罰,
由此產生的剝削感,成了小我夢境的主軸。
正因如此,我們才會分秒不停地自我防衛,以免遭到剝削。
在這當中,小我隱藏了一個殺手鐧不讓我們發現:
我們越努力抵制什麼,就越容易將它吸引到自己的生活中;
同時,因著我們的自我防衛,使得防衛的對象顯得更加真實。
一旦如此弄假成真,
它就成了我們的心腹大患,
終日伺機攻擊我們。
這正是小我的運作法則。
為此之故,
寬恕才變得這麼重要,它是化解一切痛苦的關鍵。
我們必須與聖靈一同正視自己的防衛企圖,
才可能正確看待一切,也才有解除痛苦煎熬的一日。
我們若與小我同謀,必會經驗到種種的限制,
包括情愛、健康,財務和其他林林種種的生活事物。
即使在某一方面看似充裕而順遂,
我們也會想辦法保佑它,呵護它,唯恐一朝一夕失去了。
我們一生都不知不覺受制於如此嚴峻的有限框架,
而這個框架正是我們自己打造出來的。
為了鞏固這個框架,小我灌輸我們一個觀念:
人類本質上就是匱乏的,
若要存活,便不能不遵守小我的嚴苛指令來約束自己。
在小我的世界裡,想要擁有,就必須奪取,
這意味著總得有人受到剝壓奪。
你得到的越多,他人擁有的就越少;
相對的,他人獲得越多,你擁有的就越少。
這就是小我典型的遊戲規則,
不論是情愛,健康,幸福或金錢等等,
全都是根據這種[有限供應]的原則運作著。
如此一來,你的注意力不得不轉向外境,
就像俗諺說的[鐵達尼號都快沉了,還忙著整理甲板上的躺椅],
殊不知,小我一心一意想置你於死地!
無限供應之上主天律
聖靈所依循的天律與小我的運作法則截然相反。
在小我自漸形穢的匱乏幻覺之下,
埋藏了上主永恆不易的天律,它反映出上主的完美本質。
在祂的天律中,我們會看清施與受真的是同一回事。
事實上,給出正是保住自己所愛的唯一方法;
愈能全心地給出,
便越能確保我們絕不會失去自己珍惜的事物和經驗,
這便是[無限供應]的上主天律。
由此可知,我若將批判投射在他人身上,
不僅留住了自己原想轉嫁給他人的罪咎,還會因之加深它。
同樣的道理,我給的若是愛,
無論是以哪一種形式給出的,我反倒保住了愛。
總之,我所給出的愛或寬恕,永遠是給自己的;
但是這個[給],必須是無條件的,
而且不暗自期待他人的肯定,才可能體驗到此言不虛。
換言之,唯有發自神聖自性所給出的愛,
才能確保自己也會收到此愛。
反之,如果我給出的是小我的愛,
只要帶有任何企圖和條件,
無論我給出多少,其實根本沒給,反而是奪權,
因為我所給出的愛暗藏了分裂和攻擊,
這表示我必然與自己的神聖自性分裂了,
才會向外尋求肯定或別有企圖。
一旦我們開始有意識地質疑這些小我的運作法則,
運用本書所提供的[接收救贖的步驟]來化解它們,
內心必會產生不可思議的轉變。
我們終會體認到,唯獨信賴神聖自性,才有真正的保障可言。
隨著那些愛的障礙逐漸瓦解,
我們便能體會出自己內在的富裕,
這種真實的富裕源自我們永遠富足的自性。
一旦認出了自己內在的富足,
它自然會向外延伸,成為我們的現實經驗。
只要我們甘心放下自己錯誤的信念與判斷,
便會發現自己並非踽踽獨行,
聖靈(即神聖自性)始終與我們長相左右。
我們必會明白,
此生的目標並不是去掌控自己的身體、人際關係、財務,或他人的行為,
而是放下我們原以為能夠保護自己的那些判斷、信念與限制。
其實,它們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捍衛小我,而非保護我們。
正因如此,
才會使我們意識不到內在永恆不滅的真愛與富裕之源。
要記得,
每當煩惱一起,或企圖掌控任何事物時,我們便已離棄了自性真我。
只因我們決心騰出神聖自性的寶座,
從此心中無主,難怪我們經常會感到困惑、害怕與失落。
這種時候,恐懼的浮現成了一記警鐘,
顯示出我們必以拒絕了上主之愛,
而無愛之境在小我思想體系所具體呈現的,正是恐懼。
於是,我們將這種令人害怕的孤立感與被遺棄之感投射到他人、身體,乃至於財務問題,形成現實中的匱乏經驗。
其實,若非我們背離了自信真我,
我們根本不可能感到匱乏!
請記得,所有的攻擊都屬於一種自我攻擊。
為此,我們很需要徹底自我反省,
看看自己在哪一方面不夠誠實,
好好正視我們對身體、形象、健康、財務、關係、職業等方面所抱持的信念及反應的措施。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因為害怕失落和改變,
而不得不妥協犧牲,甚至委屈地出賣自己。
只要小我誠心保護及隱藏這些恐懼,
它們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投射出種種失落和匱乏的具體經驗,
不論你怎麼努力透過小我來改變現狀也完全無濟於事。
因此,不妨誠實地反省自己在上述生活領域中的心態,
全然敞開心靈,與聖靈分享你所有難以啟齒的感受,
真實的療愈就是從這一小步開啟了。
說到究竟,人間不論哪一種痛苦,苦因只有一個,
就是我們與生命源頭(既神聖自性)的分裂之感。
如果我們真正領悟到自性真我,
是不可能感到被人遺棄或背叛的,
更不會離棄自己或任何人,
只因我們終於明白[我們原來同屬一個神聖自性]。
一旦認清這一真相,
從此,我們便永不再背負匱乏之苦了。
雖然一切富裕源自於心,
但想要真正享有這一富裕,
我們必須先活出內在的富裕才行,
也就是隨時隨地對自己保持覺知。
除非我們甘心捨棄自己對小我謊言的盲從信念,
全新接納自己從內心尋得的真愛,
否則我們是不可能經驗到真實的富裕的。
確實,真愛只能從內心尋得,因它從來不在[外面]。
要知道,上主的完美大愛不可能存在於我們的覺知之外;
否認這一點,不啻自絕於祂所賦予的純潔無罪之完美生命!
當我們開始挖掘出心內小我錯誤的信念,
試著看清自己如何以恐懼為由而完全背離自性,
此時,很可能會引發內心極大的不安。
原因無他,在我們收回自己投射出去的指責與批判之際,
小我往往將矛頭轉向自己,變成無情的自我批判。
然而,批判別人或批評自己,其實是同一回事。
所有的批判都是一種攻擊,
而且所有的批判都會勾起內疚。
對此,扭轉之道就在於,
每當你發現你又開始怨怪自己,
或最嚴厲的自我[檢討]時,
要保持高度的覺知,純然臨在當下,
但絕不流於自我批判,
請求聖靈幫助你用愛心來關注自己有待療愈之處。
只要你一收回批判,全心專注於當下,
你會發現聖靈(即你的神聖自性)始終在你左右。
雖然你可能無法馬上做些什麼來改變現實的時空經驗,
但不要緊的,
錯誤的信念一扭轉,真正的改變就會發生,
形式層面也自然會隨之改變。
即使你在有形的物質層面似乎無計可施,
仍可有意識地與聖靈結合一起,重申療愈的首要目標,
邀請聖靈治癒自己的匱乏心態。
不妨透過[接受救贖的步驟]來寬恕你想療愈的部分,
而且持之有恆,
直到你讓聖靈轉化並療愈那些阻礙你覺醒的信念為止。
(有關[接受救贖的步驟],請參見本書第489頁)
[接受救贖]可以說是你此生最偉大的任務了,
因為它是療愈[因]的層次。
[因]一旦療愈了,呈現在三度空間的[果]會自行搞定的。
如果療愈的僅限於果的層次,根本不算真正的療愈;
真正的療愈,必須從源頭下手才行。
領回靈性的富裕
我們的工作團隊受到內心的感召,
準備於2014年復活節在以色列舉辦一場研習,
主題為[力量之最----認識自己],
我們預感這場研習必然會有巨大轉化人心的效力,
故將這個為期五天的密集研習與後續的聖地參訪,
結合為長達十二天令人難忘的[聖地之旅]。
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員也感受到內心的強烈召喚,
紛紛報名參加這趟以色列之旅。
報名學員當中,有些人顯然毫無經費上的困難,
不過,阮囊羞澀者也不乏其人。
這個例子最足以表達出我當時[如何重申自己的真實身份,領回靈性本具的富足]之心路歷程。
在過去,每當遇到以色列之旅這類畢生難得的學習機會,
我心裡總會瞬間冒出兩種相互矛盾的反應。
第一個反應是,雀躍萬分,百分百肯定這是內在的神聖召喚,自己理當參與盛會。
但緊接而來的第二個反應,小我開始潑冷水了,
它用一堆看是現實的理由來轟炸我,
讓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你沒錢啊?還有,你對家人的責任呢?你的伴侶、小孩、寵物怎麼辦?你光是動念要參加,就已經夠自私了!]
老實說,這種內在的衝突幾乎每天上演,
直到我認輸而接受小我的挾隘眼光、它的種種規矩,
以及它冷酷的羞辱與裁決為止。
我知道,要是跟小我的裁決抗衡,
可能更痛苦,所以每當遇到這種狀況,
我就乾脆將自信擺一邊,相信小我的說詞便吧。
然而這樣一來,勢必心有不甘,
充滿受害與嫉妒的感覺,
尤其眼看著他人能夠無牽無掛追隨自己的夢想,
心裡更加百般不是滋味。
直到有一天,我再也受不了,
開始轉向聖靈,願意向內療愈一切痛苦的根本原因,
而這個根本的苦因,不外乎小我那一套思維。
換句話說,
是我打從心底認為自己[不配]有此福氣,
才會有[遭受剝削]的匱乏感。
並非唯獨我一人有如此的感受,
活在小我夢中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會有同樣的經驗。
我們一直讓小我裁決自己應得的報嘗,
直到我們再也無法忍受分裂信念所帶來的痛苦折磨為止。
想一想,我們把罪咎癮藏得多嚴密,匱乏感就有多強烈;
我們對罪咎的執著有多強,
我們甘受小我匱乏心態的束縛就有多深。
小我那套思維方式,
目的無非要使我們遠離神聖自性,阻斷聖靈的無限供應。
只因小我認定我們罪孽深重,
所以想方設法打壓我們的喜悅,嚴格限制我們的富裕,
同時強制禁止、操控並且阻擋我們內在指引的自然流露。
總而言之,任憑小我擺佈,
等於拒絕信任自己心靈深處的內在指引。
如果我們真能丟開小我的告誡,
不再懷疑自性真我,
決心信任那微弱、輕柔的內在天音,
天堂必會盡現眼前的。此言不虛!
奇蹟是我們的天賦遺產
唯有決心聆聽內在的天音(即神聖自性),
才感受得到真實的富裕。
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
自性已被沉重的恐懼帷幕層層遮蓋了,
這帷幕就是世間種種的法則、定律、角色、義務、期待、以及對真我的懷疑。
如果我們寧可聽信小我的雜音,
而對聖靈的天音充耳不聞,
怎能指望在世間獲得天音的指引?
唯有信賴聖靈,
我們方能擺脫自己對小我的依賴,
不再聽信小我基於恐懼與匱乏而制定的人間遊戲規矩、法則和限制,
慢慢學習以內在的慧見為判斷的依據,
完全敞開並且信任它的指引。
回到我剛才的例子,
如果內在的指引鼓勵你去以色列,
或去完成任何你真心渴望的事,
那麼天上人間都會助你一臂之力完成上主的旨意的,
因為你的神聖自性就是上主的旨意,
而匱乏信念不過是小我抵制上主旨意的伎倆罷了。
然而,你若相信自己是匱乏的,
表示小我的判斷在你心中勝過了[無限供應]的上主旨意,
那麼,匱乏就會成為你的人生現實,只因這是你求來的。
是的,我們一旦選擇聽從小我的意願,
它這個意願在夢境中便具有與上主旨意匹敵的力量。
換句話說,倘若我們甘心接受小我操控,
上主的旨意對小我便無能為力了。
因上主賦予我們自由選擇的意志,
故祂無法撤銷我們甘願受苦的選擇。
如果我們寧可相信小我而非神聖自性,
那麼上主的旨意就無從彰顯於人間了。
然而,如果我內在的神聖嚮導為我點出,
自己渴望的這件事對我會有莫大的助益,
那麼,我還會相信小我投射出來的匱乏幻象能夠勝過上主的旨意嗎?所謂奇蹟,正是知見的轉變----由恐懼轉向愛。
只要我們敢於開誠布公跟聖靈一同觀看自己下意識寧可受困於匱乏的選擇,
我就有機會打破小我那套匱乏循環了。
話說回來,凡是真心想要接納靈性富裕的人,
必須好好檢視人間最常見的錯誤觀念,
也就是自己誤認為匱乏的原因所在:
我是否認為這是別人造成的?
我是否相信自己匱乏的原因在於財務的負擔,
或家庭、工作、收入、政府,甚至整個經濟環境使然?
你若相信這些表面因素導致你的匱乏,
你就無法發覺並療愈真正的肇因----潛意識的罪咎。
外在的冒牌原因,
實際上是匱乏信念所導致的[果],
它們本身並不是[因]。
推到究竟,
真正且唯一的肇因,仍不出潛意識的罪咎,
只不過它以[被剝削]的形式來掩飾自己罪孽深重的感覺。
一旦認清這個真相,
願意將真正的肇因(對罪咎的誤解,以及自己的無價值感)交託給聖靈,
那麼奇蹟就能一展神威,
徹底療愈你的匱乏感。
奇蹟來自上主的德能,而非你的能力。奇蹟本身不過向你證明:你確實擁有上主的能力而已。……上主的德能本是無限的。由於祂一給就給出全部,故能答覆所有人的需求。這對祂而言,沒有所謂難易的問題。只要你肯求助,必會獲得天助。(T-14.x.6:9~10,12~15)
這段話向我們保證,奇蹟確實能夠療愈一切。
這是真的,我們一旦自願揭露並放下[幻象有層次之別]的觀念時,
我們心中會頓時敞開,
開闊到足以接收靈性無限供應的富裕本質。
當我們真正敞開心靈來接納這無比的富裕,
就等於向世界展現我們的無罪本質與大愛,
因我們親自見證了[奇蹟沒有難易之分]的真相,
可以向世人證明[罪咎、恐懼與匱乏都與上主無關,故沒有一個是真的]。
如此,我們好似人間的一座燈塔,
向世人證明只有愛是真實的,
而且,我們就是愛。
唯有奇蹟才能幫你超越自然律,它不在憑藉差異性,而是基於平等性。(T—14.X.2:7)
奇蹟不會互比高下,你所能行的奇蹟無可限量。它們可能同時發生,也可能成群出現。只要你開始認出這個可能性,就不難了解這一事實。最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奇蹟沒有難易之分],然而,這也成了奇蹟不可能出自世界而其實另有所本的有力證據。
因若根據世界的觀點,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T一14.X.3)
我們一向認為,
自己很清楚如何滿足自己的欲望,
如何才會感到快樂、被愛、安全和健康,
然而,若無聖靈的幫助,
那些想法與決定會讓我們忘卻了欲望背後的真正企圖。
其實,我們只有一個需求,
就是療愈自己與永恆真愛的分裂之感。
只要我們決心療愈這唯一的需求,
並且視為此生的首要之務,
其餘的一切需求都會獲得滿全的,
因為這是上主的旨意。
小我永遠都在[希望],
神聖自性則是與上主[共願]。
凡是出於匱乏感和追求滿足,
便落入了小我的希望之夢,
從此,必然苦海無邊。
相反的,我們若決心承行上主旨意,
那麼生活上的每一個需求都會自然如願的。
追根究底,小我的匱乏感乃源自恐懼和罪咎,
背後暗藏了自我懲罰的目的。
為此之故,
我們若試圖透過小我的眼光來滿足需求,
保證只會自討苦吃。
當匱乏感引誘你跟小我一起謀求解決之道時,
請記得往內心深處看去,
並反問自己:[這個欲望是出自於匱乏感[恐懼和罪咎)?
還是源自一種感恩之情與內在的富足感?
我真的堅信不疑自己所有的需求必會獲得滿全嗎?]
上主的旨意,就是願我們享有無限的豐盛。
上主內一無所缺,所以你內也一無所缺;
究竟說來,你就是上主的旨意及祂的天國。
唯一看似的欠缺,就是你忘了自己是誰而已。
因此,無需耗費心力去滿足自己的需求,
那僅僅是小我出於恐懼的希望之夢。
你只需全心全意將自己的恐懼交託出去,
敞開心靈接納自己天賦的遺產即可,
這便是與上主[共願]。
誠如上主親自說了,[願你的旨意承行]。
你必會如願以償。(T一13.VI.4:3~8)
聖經上[你們該先尋求天國]這一句話,應改為[你們該先切願天國],這才表示[我們我知道自己的真相,我願意接受天賦的遺產]。(丅-3.VI.11:8)
練習
檢視你的匱乏感
請拿起紙筆,誠實的自我反問,小我究竟在哪一方面扯你後腿,
以致你經驗不到上主的無限供應。這個練習也會揭露小我最愛儲藏罪咎的地方,而它最慣用的手法,就是暗中拆自己的臺。現在,請全神專注,儘可能誠實地回答下列的問題。
[問題一]從匱乏圖表中找出你現實生活最感匱乏的領域。
你也可以自行加上圖中未列出的項目,亦即加上(財務、身體/自我形象、身心健康、子女、工作、職業等等)之外的項目。
[問題二]你認為上述每種匱乏的成因是什麼?
例如你可能認為【財務上的匱乏是來自整體經濟的不景氣】,或【我身體的疼痛是源於某種疾病或身體狀況】。把你所認為的原因全部寫下來。
[問題三]針對每一種匱乏的威脅,請寫下你一般的回應方式。
例如你對財務匱乏的反應通常是【先怪罪經濟景氣差,然後尋找因應之道來改善狀況,比如節衣縮食、兼兩份差來度過難關】。
[問題四]請針對每一種匱乏感評分,看看自己擔心、焦慮、想要掌控的程度有多強。
這個練習能讓你看出,自己的恐懼在哪一方面表現得最為強烈。從0到10的評分中,0代表完全不擔心也不焦慮,不需要特別的作為,10則代表極度的擔心和焦慮,急需控制眼前情勢。請為你感到的每一種匱乏評分。
[問題五]完全誠實地回答自己,你最想優先處理哪一項問題?
(一) 改善或解決眼前的問題?或是……
(二) 療愈自己對問題的看法?
小我最擅長轉移目標——想盡辦法轉移我們的注意力,
使我們看不到問題的真正原因。
要知道,潛意識的罪咎才是所有痛苦的唯一根源,
它會引發極度的自我憎恨,使我們相信自己一文不值,
這一信念正是自己所有恐懼的幕後元兇。
只要我們看不出所有困境的真正起因,
它就會肆無忌憚向外投射,
再以狀似意外的形式掉回自己身上。
我們成天忙著修補小我的攻擊所導致的後遺症,
無暇向內探問起因,尋求療愈。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不請教聖靈,
始終只知瞎忙,試圖自行解決問題,
那麼真正的因(即潛意識的罪咎)豈有徹底療愈的一天?
我們很難想像上主唯願我們享有無盡的愛,
否則,
我們何苦煞費苦心保護自己免於匱乏、危險、失落和打擊之苦?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神聖自性有一點信心,
就會明白我們是不可能受到攻擊的,
凡是領悟出上主旨意的人,自然感受得到祂無邊無際的大愛,
而且知道那是祂給我們的天賦遺產。
但如果我們寧可聽信小我的謊言,
不相信神聖自性所蘊藏的上主之愛,
我們就會不自覺的畫地自限,
使上主之愛無法彰顯於我們的生活中。
這種畫地自限的心態,
會使身體呈現出疾病,痛苦,老化等等現象,
並帶給我們財務匱乏,憂鬱沮喪、人際衝突,
或其他種種毀滅性的經歷。
反思你的答案
你利用生活中哪些方面的問題來遮掩或遠離上主之愛(即你的神聖自性)?
請回頭看看你對問題一的作答,
它透露出【你選擇用這些問題將上主推出生活之外】。
小我故意讓你在這些方面的問題感受到匱乏,
而倘若你對這些困境信以為真,終究你是很難寬恕它們的。
再看看你對問題二的作答,
這代表小我所認為的匱乏原因。
但你真的認為原因出在[心外]的身體、他人、世界,或過往的經歷嗎?
一旦如此認定,問題便跟它唯一的起因切斷了,
表示你已經把潛意識罪咎這個真正的起因排除於問題之外,
使它徹底失去了療愈的機會。
接下來,請看看你在第三題的作答,
這是你的小我面臨匱乏時通常採取的恐懼反應,
而你所害怕的恰恰反映出你內心期待的,
這成了你慣常限制自己的手段,
也是你經驗不到自性的富裕之真正原因。
換句話說,
這些答案反映出你下意識加諸自身的約束適足以限制了上主的愛。
要知道,上主的愛只會[無限供應]我們,
也只會帶給我們健康、喜悅、一體,真愛與平安。
然而,小我會不斷為我們引來匱乏,
這是它轉移我們注意力的高招,
以免我們發現它才是所有困境的元兇。
我們若真的看透了小我的伎倆,
必會對它高度戒備。
問題是,過去的經驗常令我們誤判了眼前的挑戰。
我們相信過去的經驗真實無比,
卻沒能發現,
我們此生所學的每件事都是基於小我的過去經驗,
而非來自永恆存在我內在的神聖自性。
意思是說,
我們自認為學到的每個經歷,
其實都是來自小我的投射,
而小我所學的一切,
全都是用來作為攻擊的素材。
世間所有的運作法則,
莫不以小我過去的經驗為藍本,
使你在恐懼之中苟延殘喘。
你之所以始終受困、受限,
只因你一直緊抓著過去學到的經驗不放,
也就是說,
你信任自己的經驗和這個世界,甘心以它們為師。
你可知,就是你所重視的[受限]經驗,
使聖靈的奇蹟對你的過去與未來毫無插手的餘地。
換句話說,你若根據過去的小我經驗來預測和計劃未來,
小我的劇本就會繼續扮演下去,
你也會身不由己地且反覆不停地自我攻擊下去。
當你把過去投射到未來,
你等於為自己打造了一道銅牆鐵壁來抵制愛,
因為愛只可能存在當下,
奇蹟也只發生於當下。
是故耶穌指出,所有的防衛,
其實就是抵制上主和你的神聖自性。
凡事不求助於神聖靈性的每個決定,
或每個解決方案,其實都是在向上主示威。
你透過防衛而賦予虛幻的問題真實性,
也因而賦予它控制你的力量。
不論你防衛為什麼,你必然期待它出現;
而期待正是一種吸引作用,
你所吸引的一切必定會出現在你的生活。
為此之故,
揭開你潛意識所有的恐懼至關重要,
唯有正視它,你才能釋放恐懼而換得奇蹟。
你自然會根據過去的經驗而預期未來或計劃未來。如此,過去與未來就被你串連起來了,這使得奇蹟毫無插手的於地,完全無法給你一個重生的機會。(T-13.VI.4:7~8)
現在回頭看看第四題,
從0到10的評分,
代表你在哪此方面操心掛慮並想要掌控的程度有多強。
分數越高,顯示你在這方面對上主的恐懼越強烈;
恐懼越大,表示小我在你心中所製造的威脅越真實。
請記下評分越高的項目,並且下定決心,
將這些問題交託給聖靈,
請祂幫你看出問題的真正原因,
不再堅持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最後,回顧一下第五題,哪一個是你最想要的?
是改善並解決眼前的問題?
還是療愈自己對問題的看法?
如果你認為解決眼前問題比療愈分裂及匱乏的信念更重要,
那麼,問題的真正肇因就無從獲得療愈了。
這個肇因便會依然故我,
繼續在你各個生活領域作崇下去,
建議你用第489頁所提供的【接受救贖的步驟】來療愈你目前願意面對的任何問題。
問題離不開它的源頭
我們眼中的人物、往事、疾病、處境,
或形形色色的問題,
始終都活在我們的心內,
不在過去也不在他處。
我們若誤把問題看成發生於自心之外的現象,
而且都是他人、身體、往事或其他原因造成的,
這其實是自欺欺人。
只要你堅信不疑,確信自己絕對有資格獲得寬恕,
而且願意讓問題的癥結獲得療愈,問題便解決了。
你之所以還會懷疑,純粹是因為你裡面有一個私願——
你並不真想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
【觀念離不開它的源頭】,縱然它引發的【果】與自身看似不相干。觀念出自心靈,即使投射出去後,好似活在心靈之外,它其實始終活在心內,而不在外邊,那個【果】從未離開過它的源頭。(T-26.VII.4:7~9)
所有問題都來自同一肇因,
就是我們心中尚未寬恕的罪咎。
如果你認定自己受苦的原因來自其他地方而非自己的心靈,
你的問題便永無解決之日。
正如《課程》指出的:[除非受幻覺蒙蔽,否則因(心靈)與果(表現)是不可分的一體兩面。]
也就是說,問題的起因(罪咎)與問題本身都存於心靈內,
只是看起來問題好似發生於心外而已。
這不過是小我的陰謀陷阱,
要我們相信苦因來自他處,
這樣我們就永遠不會發現,
其實自己的小我才是真正的元兇。
要記得,無論任何問題,信心都能解除;
無論任何處境,信心都能療愈;
凡事發生在[果]的層次(即表相或行為)的問題,
信心都能發揮藥到病除的療效。
而且,不論問題的表相如何,
你都要確信不疑,成因永遠在自己的心內,
從來不在他處。如此,療愈才有發生的可能。
如果你不願求教於聖靈,
卻不斷向外尋求解決方案,
試圖在果的層次修補的話,
你是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的。
換言之,你若寧願相信是過去或外在的某人某事,
或自己的身體造成眼前的問題,
你就再也看不清這些問題所代表的意義,
更無從解決它了。追根究底,
一切問題的起因,
都不外乎尚未寬恕的自我憎恨與暗藏的罪咎;
為此;自我寬恕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你若無法認清這一點,
問題的真正成因不可能獲得療愈,
難怪問題會反覆出現,只是換湯不換藥而已。
終究來說,所有問題早已解決了,
它們都出自同一根源,而且都在我們的心中。
它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救贖],
這也正是聖靈修正錯誤、化解恐懼的途徑。
我們無需付出什麼代價就能獲得救贖,
只因它是我們的天賦遺產。
但唯有接受救贖,我們才能領受得到[修正]的恩賜,
這個前提就是,我們必須[願意]才行。
此刻,你準備好接受了嗎?
還是你更珍惜小我最愛的假謙虛和無價值感呢?
時候到了,放下吧!
你必定有能力丟掉這個內心深處的無價值感的,
你一旦做到了,他人也跟著你一併解脫了。
反之,你若緊抓著這個無價值感不放,
必會認定他人跟你一樣一文不值,下手就會毫不留情了。
耶穌當年行過無數的奇蹟,
他就是透過解除人心的罪咎而療愈各種層次的問題的。
這正是關鍵所在,他解除了病人心中的恐懼,
除去心障,他們才可能接受完美的療愈,
這原是人類的天賦遺產。
心靈一旦獲得了深層療愈,
奇蹟便足以延伸到身體的層次,
而形成治癒身體、平息風浪、使死者復活這類奇蹟。
其實,每個療愈背後的原理全都一樣,
不外乎讓問題的因與果在心靈內結合,
心靈一經癒合,身體自然隨之痊癒。
耶穌帶給人的療愈都是全面性的,
而且從不藉助於時間。
他深知所有的痛苦全來自同一根源。
就算問題看起來嚴重無比,他絲毫不受表相蒙蔽,
因他知道所有的問題都是同等的虛幻,
並無層次之別,沒有一個苦因會比另一個更難治癒。
因著屹立不搖的信念,他才能百試不爽,
透過奇蹟來療愈所有的人。
這是因為幻相在他眼中沒有層次之別,
他才能如此肯定奇蹟也沒有難易之分,
也因之,奇蹟便發生了。
除非奇蹟能夠治癒所有的疾病,否則表示它根本沒有療愈的能力。奇蹟的宗旨不是幫你評估哪一種形式或哪一種表相才是真的。如果真有一種表相是無法治癒的,表示有個幻相已經魚目混珠成為真相的一部分了。從此,你最多只能獲得片面的解脫,再也無法全面擺脫罪咎的糾纏。(T-30.VI.7:1~4)
耶穌斬釘截鐵地指出,
沒有一種小我的表相是無法漠視或寬恕不了的,
沒有一種痛苦是奇蹟療愈不了的。
如果疾病真有層次之別,
有些疾病連奇蹟都束手無策,
表示人間確實有些罪是永遠寬恕不了的,
這映射出小我的一個錯誤似已推翻了上主的造化,
毀滅了上主的旨意。但這可能嗎?
除非有這個可能,
我們才能承認人間有些表相連奇蹟都一籌莫展了。
沒有一種表相是你無法漠視的。否則,就表示人間確有某種寬恕不了的罪;那種超乎錯誤的罪行,那個永遠無法改變的特殊錯誤,連上主都修正不了,你當然難辭其咎。那種錯誤似有推翻上主造化的能力,似能造出另一種世界來取代上主的造化,徹底毀滅上主的旨意。除非真有這一回事,我們才能認定,有些表相是奇蹟無法治癒的。
(T-30.ⅤI.5:4~8)
耶穌透過《奇蹟課程》的教誨,
召喚我們如同他當年為世人作見證:
[小我所妄造的一切,威脅不了百害不侵的真實生命。]
為此,我們在人間只有一個任務,
就是從受害、痛苦與死亡之夢徹底覺醒。
而覺醒的第一步,
就是理清真相與幻相之別。
所謂幸福美夢,簡單說,
不過是我們決心再也不用自己投射的假相來自我打擊,僅此而已。
我們非常清楚,不論表相如何以假亂真,終究不是真實的,
因此,我們下定決心,請求聖靈修正我們的看法,
讓我們的眼光越過表相去看待一切。
如此,我們便已踏上了寬恕之路。
施與受是同一回事
修習奇蹟多年之後,
我才開始了解它的一個核心觀念:施與受原是同一回事。
根據小我的眼光,
我們若給出某物,自己便看似失去了此物;
一旦與人分享,自己所擁有的也會隨之減少。
只因小我的世界乃是根據匱乏原則運作的,
它整個家業就是建立在[萬物生來就是匱乏的]這一基礎。
這種顛倒怪異的人生觀,
與上主[推恩富裕及無限供應]之天律恰恰背道而馳。
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思想體系同時存在於我們心內,
若想真正看清真相,必須先撤除小我那套觀念才行。
由於我們的心靈早已四分五裂,
以至於看不到[真實世界];
而真實世界乃是天堂的倒影,
唯有徹底化解了恐懼與罪咎,
才可能體驗到它的臨在。
然而,除了驚鴻一瞥,我們簡直看不到它!
只因我們更珍惜小我的偶像及世間種種的形相之物。
在小我的世界裡,我們學會把自己看成單獨的個體,
萬物萬象都與自己無關,
它們不僅獨立於我們心外,
甚至還有操控我們的力量;
我們堅信時間和物質具有左右我們的能力,
甚至相信身體的能力遠大於心靈。
此外,我們還相信自然律不但維繫著我們的生存,
同時也威脅著我們的生命。
我們對[身體終歸一死]的信念,
加上小我世界充滿死亡的鐵證,
再三向我們證明了死亡的[真實性]。
在小我這種思維模式中,因與果顛倒了。
我們認為世界獨立存在心靈之外,
所以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因],我們只是它的[果]而已。
在這樣普世信奉的思維體系下,
[心靈是世間萬象的唯一起因]這種觀念,簡直有違天理,
而[世界不可能是一個因,它只不過是反映心靈狀態的果]之處想法,
更被世人嗤之以鼻。
除非有一天,小我終於銷聲匿跡,
心靈才會恢復它原本[推恩大愛]的神聖目的,
從此不再向外投射小我的罪咎與恐懼,
然而,先決條件是,
我們必須心甘情願地接納這個神聖目的才行。
總而言之,[因]永遠存於心靈內,
而[果](身體和世界)看似活在心靈外,
其實兩者同在心靈內,從未分開過。
為此,每當我們論斷他人或心懷怨尤時,
就等於把那些幻相弄得更加真實,
真相從此更難見天日了。
再加上[施與受是同一回事],
我們對他人的論斷,其實是我們暗地裡對自己的論斷。
你若把某人釘死在某種幻相中,就不可能不把自己也釘在同一幻相中了。(T-7.VIII.4:1)
小我一心想維持衝突狀態,
但表面上還會佯裝幫我們降低衝突,
以免我們看穿它的真正意圖。
它只有一個目標,
就是讓我們死心塌地信賴它來解決所有的問題。
對此,它向我們擔保,只要相信它,我們終有解脫之日。
有鑑於此,我們唯有識破小我的花言巧語,
才會義無反顧地放棄小我而另覓生路。
小我想盡辦法維持衝突狀態。可是它會精於設計一些狀似幫你降低衝突的方法,因為它不想把你逼到忍無可忍的地步,最後乾脆棄它而去。小我會試著讓你相信,它能幫你擺脫衝突,以免你放棄小我而另覓生路。(T-7.VIII.2:2~4)
正因小我不斷慫恿我們把問題看成是他人、身體和世界造成的,
我們才會身不由己地往外投射,繼續妄造下去。
只要我們認定問題都是心外之物引發的,
就會忍不住妄加判斷和指責,
這兩種反應心態其實是互為因果的。
要知道,心靈原本無所不能,
它只有一個神聖目的,就是將愛推恩出去,
但小我企圖讓心靈顯得脆弱無能,
不惜妄用心靈的能力,將衝突投射到心外,
轉移我們的注意力,
使我們看不出衝突與痛苦的真正起因就是小我那套思想本身。
小我故意扭曲上主的天律,利用心靈本有的能力阻止心靈完成它存在的真正目的。小我把你內心的衝突投射到他人心上,目的是要你相信,你的問題已經解決了。(T-7.VIII.2:5~6)
小我相信它可以為我們卸下邪念和恐懼的負擔,
慣用手法就是把它們都投射到他人或自己的身體上。
問題是,我們一把批判投射於外之後,
它在我們心中更加固若金湯了。
這麼一來,
無異於助長了一直藏在幕後餵養恐懼、防衛及掌控需求的罪咎。
【給出去】其實是你【守住它】的不二法門。把它當做別人的問題,就以為你已經把它從心中排除了,這種信念徹底扭曲了推恩能力。這正是投射者必會嚴加戒備自身安全的理由。他們深恐自己投射出去之物會轉身反擊。他們若相信自己有辦法把投射之物由心中抹除,便不能不相信那個東西也可能會設法溜回來。正因那些投射之物不曾離開過他們的心靈,他們不得不枕戈待旦地設法遮掩這一事實。(T-7.VIII.3:7~12)
每當我們感受到攻擊,
難免會反唇相譏或怪罪他人,
這固然是人之常情,
但我們也必須時時提醒自己,所有的批判都是一種自我攻擊。
只因我們一認為自己遭受外在世界的不公對待,
便已不自覺地加深了罪咎與自我憎恨,
因而使自己受到更大的傷害。
不必害怕小我。它得靠你的心靈才能存在,既然你曾因為相信它而造出了它,你也同樣可以不相信它而將它驅逐。不要把【你得為自己的信念負責】投射在別人身上,否則你就等於強化這一信念。只要你甘心承認整個小我都是你自己一手打造出來的,表示你已決心放下所有的憤怒及攻擊的機會,它們全是因為你相信自己該為所有錯誤負責而又把這責任投射到他人身上所生出的後遺症。然而,承認這是自己的錯誤,並不表示你該緊抓著它們不放。你應立刻交託給聖靈,予以徹底化解,那些錯誤的遺害才會由你心中消失,也由整個聖子奧體中遁跡。(T-7.VIII.5)
附:第一章圖片
小我下意識想要受到不公的對待
購書:《奇蹟課程》出版書目、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