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遙》,解析荒誕喜劇表象下的隱喻內涵和精神實質

2020-06-02 大衛2019大衛

2014年底,姜文的《一步之遙》上映,一時掀起一陣觀影狂潮,人們幻想著能觀賞如同《讓子彈飛》一般笑中帶淚的影片,結果卻出現影院昏昏欲睡,出門精神抖擻的盛況。儘管本片獲得了5.13億元的票房成績,口碑卻呈現出嚴重的兩極分化。即使最頂級的影評人對其愛慕之心也只停留在敘事結構與電影情懷的拆解下,「一步之遙」成為觀眾與姜文之間一堵無形的牆,阻隔著彼此情感的融合。

其實,儘管《一步之遙》保持著民國風和《讓子彈飛》王麻子進入上海的情節勾連,但本質上與姜文其他幾部影片並無任何聯繫,姜文對於電影技術和夢境主題的留戀深受法國新浪潮和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影響,在實現了商業上的成功之後,他很想給自己一個圓夢的機會,表達出屬於「作者電影」獨特的精神內核,為此,他不惜花費大價錢邀請頂級特效團隊為本片製作大量特效,用繽紛絢麗的色彩呈現和伍迪·艾倫式的大量對白構建起帶有超現實主義特色的電影戲仿

《一步之遙》,解析荒誕喜劇表象下的隱喻內涵和精神實質

從畫面色彩和人物塑造效果來說,應該不亞於任何一部好萊塢商業大片,但從觀眾接受度來說,由於夾雜著過多的私人情感和表達方式,難免產生如塔可夫斯基《鄉愁》、伯格曼《野草莓》和費裡尼《八部半》一樣的夢境穿梭感。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戲仿本身作為文藝片特質是極為成功的,但由於融入過多主題元素卻構成了含義的混同,造成觀眾嚴重的理解障礙。

一方面,這是敘事結構和隱喻過多造成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如果觀眾不具有豐富的電影知識和獨特的審美意識,往往無法通過故事表象理解其中的精神內核。這兩方面共同造成了簡單哲理的複雜化,不便於觀眾理解和接納。

今天,我不想過多闡述姜文使用的電影技法,而是想圍繞故事及其背後的隱喻和內涵,逐步拆解影片帶給我們的思想啟示,讀懂這些啟示,觀眾會發現本片不過是姜文帶有「童真色彩」的浪漫唯美之作,也會清楚為何我們無法融入其中的緣由。

《一步之遙》,解析荒誕喜劇表象下的隱喻內涵和精神實質

01、寓悲於喜的荒誕喜劇背後暗含娛樂至死和消費至上的精神,歷史真相往往掩蓋在謊言之中

從封閉的小鎮「鵝城」轉戰東方巴黎的上海,姜文刻意營造出理性批判與感性直觀的割裂氛圍,充斥著無釐頭式的喜劇風格,但從其不斷流露出的絕望對白中,我們仍能感受到其中無法壓抑的悲情元素。對於姜文來說,悲劇的力量遠遠強過喜劇,而其之所以選擇局勢波譎雲詭的民國上海,除了人心的叵測,他更想通過真實的「閆瑞生」案反諷民眾對於娛樂至上和消費至死精神的盲目追從。

為了理解這樁世紀奇案,請容我簡單介紹一下案情。1917年的上海新世界劇院曾經舉辦了一場「花國選美」,其參賽者並不是良家婦女,而全部是風頭正盛的妓女,在選美中勝出的第四名被稱為「花國總理」,她叫做王蓮英,而第一名則是影片中提到的「花域總統」(現實中為花國總統),1920年6月15日,王蓮英的屍體在一片麥田中被發現,此事成為轟動上海的大事件,警察根據整理的信息資料,將犯罪嫌疑人鎖定在了洋行買辦閆瑞生身上,7月,逃亡的閆瑞生被押送回上海公審,閆瑞生對於指控的罪狀供認不諱,一審被判死刑,於當年11月23日執行槍決。

《一步之遙》,解析荒誕喜劇表象下的隱喻內涵和精神實質

這個案件是一個典型由愛生恨的悲劇故事,但更加值得深思的是案件背後民眾以及娛樂界對於熱點事件的炒作,閆瑞生是上海震旦大學的畢業生,精通英語和法文,而王蓮生日常奢靡的生活作風也成為其典型的身份符號。民眾通過他們的故事滿足的正是窺視洋化腐朽生活的心理欲望,悲劇發生後,所有的主流媒體都採用了八卦的方式不斷追蹤報導,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回報。關於王蓮英死亡的故事各個版本不一而足,閆瑞生被槍決的第二天,戲劇《蓮英劫》和《蓮英被難記》同時上映,觀眾座無虛席,歡樂無比,人們關心的不再是真相本身,而是內心對於欲望的追逐。

花國選舉本為上海新世界劇院招攬生意的方式,卻成為斷送王蓮英性命的重要一環。背後體現出民眾娛樂至死和各利益相關方消費至上的精神。娛樂至上既有民眾好奇心的驅使,也有媒體的推波助瀾,本質上是統治階級阻止民眾思考的行為,體現著資產階級利益的延續。消費至死則是為了達到增進消費、促進生產的目的,不斷引導民眾創造消費需求,釋放消費欲望的行為。通過不斷倡導「唯有消費才是快樂的,消費獲得物質和心理享受」,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樣的享樂方式無疑便是本片中馬走日痛苦的來源。

《一步之遙》,解析荒誕喜劇表象下的隱喻內涵和精神實質


影片淡化了真實故事的出處,並未聚焦在花域總統完顏英的豔史和死因上,而是用荒誕喜劇的外衣將民眾娛樂至死和消費至上的精神包裹住,在歷史真相面前,以武大帥為首的統治階層絲毫不關心馬走日是否殺人,掩蓋的是其通過馬走日洗錢的真相。所有的利益相關方考慮的並不是死亡背後隱藏的感情矛盾,而是利益傾軋之下能夠給各自帶來的切實好處,所以馬走日的死亡成為了一種必然,並不是對簿公堂的法律審判,而成為利益驅使下的犧牲品。

馬走日極力澄清自己並未殺人的真相,可這種呼喊是無力微弱的,當眾口鑠金之時,他已然成為娛樂至死的一枚棋子,發小項飛田的背叛,武六對電影《槍斃馬走日》的熱衷,覃老師的虛情假意,都表達出完顏英的死亡已經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馬走日殺沒殺死完顏英,怎樣殺死完顏英都不在重要,他們通過一個又一個的謊言來掩蓋死亡的真相,體現出姜文運用新歷史主義建構方法的反諷效果。

《一步之遙》,解析荒誕喜劇表象下的隱喻內涵和精神實質

02、三種隱喻方式建構對現實世界的映射與變形,打上濃厚的姜文特色烙印

電影作為創作者編碼的過程,蘊含著眾多的編碼手段,其中隱喻便是姜文在本片中設置的浮鉤,希望通過觀眾自動解碼完成自我認知的啟迪,從影片中本體的意象過渡到虛擬的喻體意象。通過大量的視覺影像符號隱喻其對現實世界和真實人生的思考,其中隱含著三層隱喻關係對於觀眾理解影片至關重要,這就是身份隱喻、民意隱喻和婚姻隱喻

《一步之遙》,解析荒誕喜劇表象下的隱喻內涵和精神實質

① 身份隱喻揭示時代更迭過程中的思想進化

馬走日是滿清遺老,身份顯赫一時,完顏英自稱為完顏阿古達後代,卻因為吸食鴉片發生車禍而死,兩人的死亡都預示著清王朝的覆滅,暗示著鴉片和自大對於政權崩塌的推波助瀾作用。

馬走日表面上具有先進的西方辯證思想,他口口聲聲說「主動剪辮子和被動剪辮子是兩回事」,用認識局勢的態度暗示中國向西方學習文化知識,「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進步觀點。但與表面的開明相比,他的內心相當保守,王天王演出「馬走日之死」戲劇時,他不惜花費重金希望他以後不要再演了,便是一種負隅頑抗的態度。他極力否認殺人其實與「被動剪辮子」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影片諷刺了馬走日的口是心非。

覃老師朗誦著拉丁文詩歌登場,良好的教育出身讓她談起赫胥黎《天演論》等名著如數家珍,可是她內心卻保持著陳舊不堪的觀念,她要求武六放棄馬走日,因為馬走日不會有大出息,她將自己嫁給武大帥的成功歸功於其知識賜予的眼界,其所謂的成功只虛化為她的豐衣足食,而完全不顧愛情與理想的真實訴求。

《一步之遙》,解析荒誕喜劇表象下的隱喻內涵和精神實質

② 民意隱喻暗示輿論對民意的操縱作用和民眾盲從心理

影片出現了三次民意,過程荒誕可笑,結果直指人心。

第一次民意為完顏英的當選,她競選的砝碼是裸捐和陪睡,以此來完成連任的目的。民眾票選的過程其實就是輿論操控的結果,完顏英裸捐的對象不是平民百姓,而是隱忍富豪牛大爺和十足混蛋鍾三兒,由此指向了輿論操控的本質。

第二次民意出現在王天王的劇場,馬走日的戲劇被不斷地加碼,最終成為了一出「狗男女」的熱血劇,民眾盲從的心理再次被喚醒,每個人都將其視為現代版潘金蓮的故事,極盡醜化之能事,發洩自己對生活的不滿情緒,表明無理性的顛倒黑白。

第三次民意則是馬走日被抓回,學生們高舉「中國人案件中國人辦,中國人罪責中國人判」的條幅,將個人罪惡上升到國家主權,與馬走日呼喊」我們就是歷史,我們創造歷史」構成前後呼應,學生是最容易盲從的群體,由此引申出輿論控制民意的本質屬性。

《一步之遙》,解析荒誕喜劇表象下的隱喻內涵和精神實質

③ 婚姻隱喻象徵西方婚姻自由思想與中國保守封建思想的碰撞

馬走日受過西式教育,面對完顏英的追求,他堅持對愛情的嚮往絕不妥協,最終導致完顏英成為愛情的犧牲品,馬走日對自由婚姻的追求與武大帥和項飛田的中式聯姻構成鮮明映射。武大帥和俄羅斯公主結婚預示著軍閥政治砝碼的如虎添翼,武大帥與公主沒有感情基礎,但並不影響其婚姻關係的達成。覃老師同樣飽讀詩書,與武大帥同樣是政治聯姻的結果,這兩者都說明戰爭年代看中的是財富和權力,而不是婚姻自由。項飛田與武七聯姻同樣是武大帥經歷的一種延續,屬於政治勢力的增強,象徵著暴力統治下黑暗勢力的崛起。

這三種隱喻方式其實是現實生活的一種影射和變形,但作為觀眾來說,在色彩斑斕的色彩呈現和妙語連珠的畫面切換之時,往往失去了思考的時間,這也是很多電影會給予大量留白時間的原因,空並不代表無,滿不代表有,一出華麗的喜劇想要達到鬧中取靜的效果,實在難比登天。

《一步之遙》,解析荒誕喜劇表象下的隱喻內涵和精神實質

03、權力與人性的欲望博弈,純美愛情難敵名利的誘惑,消融了影片的情感溫度

本片中有兩個始終貫穿的母題:人性道德的不堪一擊與相愛相守的執著精神。與傳統的喜劇電影相比,姜文謀劃了一盤很大的棋局,既想要表達自己的夢境電影的所思所想,也想讓觀眾感受人性的善惡與利益之間的關係,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尤其是影片使用了大量電影戲仿的情節,對歌舞片《芝加哥》、《紅磨坊》的借鑑,對《教父》開篇的致敬,對《月球環遊記》的膜拜,對《邦尼和克萊德》的憧憬,對《地下》的戲謔,對《低俗小說》的調侃,這些豐富元素的使用對於不熟悉電影史中具有重要含義的觀眾猶如走馬觀花的無趣,無法觸動其情感的神經。

《一步之遙》,解析荒誕喜劇表象下的隱喻內涵和精神實質

電影作為一種光影魔幻的娛樂形式,比其他藝術形式更加貼近與生活本身,對於表達生活中真實的人物思考具有先天的優勢,姜文試圖像《鬼子來了》那般表達對戰爭的厭惡,像《讓子彈飛》那般表達對利益的反感,像《陽光燦爛的日子》那般表達對青春愛情的留戀,可惜他卻選錯了方式,封閉式的線性敘事用了大量的哲學化對白,人物脫離現實環境的行為模式讓觀眾難以進入人物的內心情感,消融了影片的情感溫度。

由此帶來的直接結果便是人性和愛情的母題挖掘不夠深入。其實,故事本身隱含了大量的細節未引起觀眾足夠的重視。馬走日代表了現實與理想的博弈,權力與人性的糾結,他是典型的精明的利己主義者,西裝革履地說著莎士比亞「To be or not to be」的哲學命題,同時,他又是一個有著權力欲望的凡夫俗子。

《一步之遙》,解析荒誕喜劇表象下的隱喻內涵和精神實質

馬走日曾經向老佛爺建議只要剪了辮子,大清就有救了,可是卻由於酗酒發現革命發生了,朝代更迭了,他理想化的思維與現實化的命運發生了第一次碰撞,但他並未死心,仍然認為自己仍能通過個人的努力佔到權力的巔峰,為此他救了發小項飛田,想要獲得政治上的支持,可項飛田卻是典型的兩面三刀投機分子,懂得審時度勢,在武大帥府邸由人到猴更像是一種政治獻媚,卻被不諳世事的馬走日攪黃。因此,在面對武大帥的利益結盟上,項飛田當機立斷,果斷投誠,放棄了發小的多年感情,充當了斷送馬走日生命的劊子手角色,可以說馬走日對權力的幻想與項飛田對現實的把握代表著個人慾望與國家權力之間的博弈最終的死亡表現出了個人力量的弱小和人性複雜多變的特徵。

《一步之遙》,解析荒誕喜劇表象下的隱喻內涵和精神實質

影片中馬走日對完顏英逼婚時說「我還是個孩子」,看似是一種逃避責任的謊言,但其實表達的正是馬走日的赤誠之心,馬走日追求權力的夢想與實際單純的心靈發生了矛盾衝突,武六正是因為理解馬走日純潔的心靈所以愛上了他,她說「我就想幫他,就看不得他受委屈」,由此塑造出一個愛情痴女的形象,但是愛情終究難敵名利的誘惑,當所有人都依附於武大帥的權力,表現出對馬走日的憤恨,馬走日的結局已然註定,他死於何人之手已不再重要,姜文甚至讓其連最後的「遺言」都沒說完便成為了槍下鬼,表現出正是權力利益傾軋美好理想的現實情況。

《一步之遙》,解析荒誕喜劇表象下的隱喻內涵和精神實質

姜文用獨特的藝術呈現方式將《一步之遙》表達為一首人性慾望博弈的詠嘆調,戲謔地呈現了一出歷史史實,用一個個精心編制的謊言掩蓋不被人知的真相,暗含輿論操控民意和娛樂至死和消費至上的精神,體現出作者電影的精髓。但由於其手法過於卓絕,情感過於虛化,臺詞過於密集,反而消減了觀眾的融入程度。不可否認的是,姜文仍然是目前導演中最具才華的一位,《一步之遙》浮誇華麗外表之下仍然流露著他敏感細膩的思考,只是這種呈現方式由於過於理想化而斷送了其「名利雙收」的最佳效果。

相關焦點

  • 荒誕情節中的人生真理與愛情真諦丨電影《一步之遙》的悲劇性解讀
    事實上,《一步之遙》是一部內涵深刻,信息容量巨大的優質影片,不能僅從表面故事情節去審評對這部獨樹一幟的中國電影,單純地將其劃分為喜劇影片或是悲劇影片都不甚恰當。總的來說,《一步之遙》是一部笑中含淚的成功之作,其中對於人生真理和愛情真諦的闡釋使影片在荒誕的情節設置和人物形象塑造中蘊含著久久不能散去的悲劇色彩。
  • 《一步之遙》戲劇化表達,極致的荒誕
    一步之遙,2014自從2010年《讓子彈飛》上映,在國內爆紅之後,所有人都在期待著姜文的下一部作品,網際網路上也出現了無數所謂的《讓子彈飛2》的劇情猜測,有的說師爺其實沒死,有的說黃四郎也沒死於是姜文選擇了全新的故事,將民國奇案「閻瑞生案」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編,讓其變得十分「姜文」,最後就有了這部《一步之遙》。為什麼說是戲劇化表達呢?
  • 怎麼看懂《一步之遙》?
    《一步之遙》是一部表層荒誕浮華的電影,這些表象只是一種用來吸引人的外殼,表象下掩蓋的內容才是重要的,它所表達出的人物感情和世間道理往往是最簡明醇厚的。要看透它的內容,不能從它的手法和故事入手,而是要先懂它的人物。
  • 《讓子彈飛》裡的花姐,才是《一步之遙》最大的隱喻
    本以為站著把錢掙了的男人,還會在《一步之遙》收割一波票房。然而,同樣的表達莎士比亞哲學的《一步之遙》票房慘敗,口碑兩極。但,因為是姜文的作品,所以值得用時間去理解,正如《讓子彈飛》對《太陽照常升起》的詮釋,《讓子彈飛》對《一步之遙》也早早就設定了暗示與隱喻。
  • 《一步之遙》為何是部壞電影
    武七求馬走日出山這一段,濃墨重彩地模仿了教父的場景,也夾雜著隱喻勾畫了馬走日的形象。就像剛剛描繪出了一個較有吸引力的眼睛,讓觀眾想看到接下來的全臉。別的電影,例如《教父》,就該花一段來勾勒主角的輪廓了。這個馬走日是誰,現在身份如何,為何人人都要找他,手段和身份如何,和項飛天什麼關係?但《一步之遙》呢,立刻轉場到了花國選舉。不難發現選總統這段歌舞,是百老匯般的一流水平。
  • 閻瑞生案:姜文的一步之遙
    本月,姜文新片《一步之遙》,無論是未能如期公映,還是壓線過審,都轟動一時。這幕戲,將在2014年12月18日隆重登場。  《一步之遙》故事原型是1920年轟動上海灘的「閻瑞生案」。背後冒險、懸疑、荒誕、愛情等多重元素吸引著導演,早在1921年7月,「閻瑞生案」就曾被搬上銀幕。那麼,「閻瑞生案」真相到底如何?它如何在93年前鑄就了「中國第一部商業片的成功」?
  • 電影《一步之遙》:三層隱喻帶你了解電影所蘊含的深刻哲學道理
    姜文拍攝了《一步之遙》這部電影,一上映就掀起一陣觀影熱潮,人們幻想著這部劇能夠帶給我們很多視覺和心靈上的滿足。沒想到結果卻出乎意料,很多人都看不懂這部電影,覺得很無聊。雖然比較晦澀難懂,但還是獲得了很高的票房收入。人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 《新喜劇之王》:以隱喻詮釋悲涼,用反諷解構經典
    諷刺喜劇、荒誕喜劇、正喜劇、抒情喜劇、鬧劇、音樂喜劇等構成了近現代喜劇電影的「萬花筒」,五彩繽紛,炫人眼目。自法國電影發明家路易斯·盧米埃爾1895年公開放映第一部電影作品以來,不斷有喜劇導演致力於喜劇電影內涵的藝術表達,留下了龐大而寶貴的影像財富。
  • 獨家策劃:《一步之遙》15隻LV古董箱解析
    導語:北京時間2014年12月18日,由姜文指導的《一步之遙》即將上映,本部影片的造型設計師由張叔平親自指導,這也是即《讓子彈飛》之後兩人再次合作。鳳凰時尚獨家梳理本片3大時尚元素,並且獨家解析電影大片中的古董箱。因此只有看過這篇稿子,才是真正的看過《一步之遙》。 1、獨家解析:《一步之遙》15款路易威登古董旅行箱最老105歲
  • 《無名之輩》:細數荒誕喜劇中小人物的人性善惡和情感表達
    該片是由饒曉志執導,陳建斌、任素汐、章宇主演的荒誕喜劇,講述了一對憨匪「眼鏡」「大頭」持槍搶劫手機店後逃入一個身體癱瘓性格潑辣的女子「馬嘉祺」家中,引發了一系列或開懷大笑或悲劇痛心的鬧劇,與此同時落魄保安為找回自己準備上交警察立功的槍枝,也來到了這兒。
  • 《一步之遙》的敘事結構分析
    它表示這一部影片的總體架構方式,包括我們以上幾章論述的時間畸變、空間呈示、敘述方式等各個要素和方面在一個統一的整體結構中的分解、配置、對應與整合。」 電影《一步之遙》在敘事結構上以線性敘事為主要方式,中間穿插了倒敘和插敘。
  • 《一步之遙》
    《一步之遙》亮相以來爭議頗多  搜狐娛樂訊 《一步之遙》在熱議中上映了一周後,「馬走日」終於回到了上海。昨天下午,影片導演姜文和出品人馬珂一同侃侃而談,姜文肯定《一步之遙》是自己拍得最好的電影。  經過一周上映,《一步之遙》票房表現出現分化,北京、上海等一二線城市上座堅挺逆襲,有望實現長線放映。與此同時,影片口碑在經歷了最初的負評潮後開始升溫,姜文表示《一步之遙》受制頗多,的確造成了普通觀眾理解障礙和損失,但最初一邊倒的評論動機可疑,相信觀眾會有自己理性的判斷。  問:《一步之遙》裡的上海會讓有些人覺得這不是20年代真實的上海,您怎麼看?
  • 《一步之遙》和「元電影」的概念
    寫《一步之遙》前先懺悔一下(日常懺悔),直到這個禮拜要寫《一步之遙》以前,我都還沒有完整把這個電影看完過,不過看完以後發現值得寫的東西不少。關於視聽語言之前的若干篇影評已經帶到很多了,這一篇我想稍微學術一點,討論一個概念,叫做「元電影」。
  • 為什麼《一步之遙》最終還是差口氣?
    《一步之遙》舒淇浴袍頭紗嬌俏動人  首先,已經看過《一步之遙》的認定它為大爛片的觀眾就不用繼續讀此文了,因為我發現我們不會像是討論《星際穿越》中某個科學事實那樣有一個靠譜標準做參照,而是將陷入「反覆跟你解釋相聲裡的一個梗你卻還是笑不出來
  • 從「讓子彈飛」到「讓吐槽飛」,只有「一步之遙」
    姜文導演新作《一步之遙》幾經波折,終於上映。從《一步之遙》到《一步到位》,到底是《讓子彈飛》呢還是「讓吐槽飛」?您來一看究竟。
  • 《一步之遙》到底在講什麼?看懂這些也許你才能明白
    你離真相也許一步遙,也許謬以千裡,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下《一步之遙》可能存在的隱喻。或許純粹是誤讀,還請大家自行甄別。這段對話就是破解隱喻的重要切入口。老佛爺隱喻晚清,晚清面臨寒冬之境,也知道需要做出改變才行,因此老佛爺找到了馬走日,馬走日隱喻西方的憲政主義,他見過老佛爺後喝的兩壇酒指戊戌變法和清末新政。雖然最終老佛爺還是認可了他,無奈局勢太差,晚清氣數已定,新政尚未建功,大清就亡了。
  • 《一步之遙》:姜文的過度自我 徹底忽視了觀眾
    《一步之遙》是一部很難用好或者不好來簡單評價的電影,就好像影片帶著導演強烈的個人印記與好惡,是一部很私人的電影,所以我們也僅能從個人的角度去說,我很喜歡,或是很討厭它。  嗯,我不喜歡《一步之遙》,因為影片強烈的個人風格與舞臺味恰好是我的死穴,是我最反感的內容。
  • 被低估還是精品——《一步之遙》影評
    讓子彈飛中,姜文說要站著把錢掙了,而在拍一步之遙時,他說要站在把錢花了。最終這部電影豆瓣評分6.4分,這個評分確實不夠高,至少和讓子彈飛差遠了,是被低估還是沒看懂,是精品還是爛片呢?這部作為民國三部曲之一,是由民國事件改編的,劇情更加荒誕 ,各種元素衝擊更加劇烈,也正是這樣的感覺,讓觀眾有點懵。但這部電影自習看起來還是值得玩味的,各種有深意的對話、場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也能從中看到不同的東西。影片的開頭那段對話,模仿教父的手法,但在模仿中又帶有戲謔和玩味,又特別有特點,有味道。
  • 一步之遙,姜文講的故事,都得深深思考
    說實在,許多人都說看不懂《一步之遙》,是因為太隱喻太晦暗、太曲射也太扯(嘮嘮叨叨的確實不少),別說是因為作為北京人少了上海人骨子裡的那股不止是語言上的洋涇濱作派,因而拍不了作為上海的風格、氣質和姿態,甚至有人刻薄地說北京胡同的串子跑到上海胡搞蠻纏一番、是一口京腔的上海灘評書了。
  • 《一步之遙》是否是姜文的一部大失水準的爛片?
    我並不覺得《一步之遙》很爛,我覺得之所以出現口碑下跌這樣的情況,跟一部分人進行的輿論引導有關。2014年12月16日該片進行了第一次媒體看片,看過之後有一些記者發表了對該片的差評,說一個大師拍出一個看不懂的電影,這影響了後來的輿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