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步之遙》:三層隱喻帶你了解電影所蘊含的深刻哲學道理

2020-12-23 不過都是凡人

姜文拍攝了《一步之遙》這部電影,一上映就掀起一陣觀影熱潮,人們幻想著這部劇能夠帶給我們很多視覺和心靈上的滿足。沒想到結果卻出乎意料,很多人都看不懂這部電影,覺得很無聊。雖然比較晦澀難懂,但還是獲得了很高的票房收入。人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就連影評人它的評價也只是在敘事結構與電影情懷這兩個方面。很多人都看不懂姜文到底是要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姜文為了圓夢,他花了巨資邀請頂級特效團隊為這部電影製作大量特效,然後用繽紛絢麗的色彩,展現出和伍迪·艾倫式的大量對白,讓這部電影具有超現實主義特色。

這部電影在色彩和人物塑造方面,不會輸給任何一部好萊塢電影。但是從觀眾的評價來看,這部電影還是比較難懂的。如果當作是一部文藝片來評價,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文藝電影。但是這部影片因為融入太多的主題元素所以會讓人們混淆了,導致人們理解不通。

《一步之遙》這部電影敘事結構和隱喻過多會讓很多的觀眾,無法通過故事的表面現象理解深刻的內涵。還有就是電影的簡單哲學道理卻使用了複雜化,沒有豐富的電影只是是很難看懂的。

這部電影主要是講述了一個經典的愛情故事,值得我們深刻思考的是這個故事後面引發的種種深刻含義。

電影通常都會帶有導演的個人風格特點,其中隱喻就是姜文在這部影片當中的應用。他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我們明白其中故事所蘊含的深刻哲學道理。從影片中現實的東西比喻成為虛擬的東西。同時還通過很多的視覺效果,引發了觀眾對現實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其中有三層隱喻關係,對於觀眾理解這部影片是非常關鍵的,這三層隱喻就包括身份隱喻、民意隱喻和婚姻隱喻

身份隱喻揭示時代更換過程中人們的思想進化程度。馬走日是一個身份地位很高的人,他因為染上了鴉片之後,最後發生車禍不幸身亡。還有完顏英跟他也是一樣的悲慘結局。他們兩個人的死亡就意味著清朝完全消失。同時也象徵著鴉片可以讓一個朝代走向滅亡。

馬走日雖然思想上能夠跟得上時代的發展,但是他的內心是很保守的,王天王演出「馬走日之死」戲劇時,他花錢買通希望他不要再演了,這就是一種保守的思想。他極力否認殺人的事實,其實就是想讓自己能夠過得好一些。同時也看出了馬走日表裡不一的這種情緒衝突。

民意隱喻表示的是對民意的操縱和民眾盲從。影片出現了三次民意的故事情節,過程很滑稽,結果大快人意。

第一次民意為完顏英的當選,她競選的有力武器就是利用了性別的優勢。她用美人計完成連任的目的。她的這種做法無疑是違反了行規,社會上的輿論也是非常多的。

第二次民意出現在王天王的劇場,馬走日的戲劇故事感情升溫,最終成就了一對年輕男女的感情故事。民眾盲從的思想再次被提及,每個人都將她比喻為現代版的潘金蓮,。其實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看到他們醜惡的嘴臉而已,表達了心裏面的那種憤怒。

第三次民意是馬走日被抓,學生們發動了起義,將個人罪惡上升到國家主權,學生的最容易受到輿論影響的群體,他們的意見也是很重要的。

婚姻隱喻代表著西方的自由思想與中國保守封建思想的對比。馬走日受過的都是西方的教育,他的思想裡面就會有一種自由的思想。她對於婚姻的理解也是一樣的,他覺得只有自由的婚姻才是他心目中所想要的。

而在古代,婚姻都是指定的,這種做法就相當保守,不能夠讓我們自由選擇自己的終身伴侶,他們大多是是父母指婚或者是皇帝賜婚。他們的婚姻是不自由的,後來我們的婚姻觀念有了很大的變化,慢慢地跟西方自由文化靠攏。

這三種隱喻的方式其實就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變性,對觀眾來自說,因為畫面切換過快,很多人都沒有時間去思考這種隱喻裡面所包含的深意。其實有一些電影會給觀眾很多的留白時間,其實這段時間就是要讓人們反思,或者是讓觀眾有時間細嚼慢咽之前發生的故事所要發生的一些事情究竟包含什麼樣的深意,想表現什麼樣的情感。

相關焦點

  • 《讓子彈飛》裡的花姐,才是《一步之遙》最大的隱喻
    姜文的電影一定不能孤立著,單獨拎出來看。正如《讓子彈飛》是對《太陽照常升起》的解讀,其中最明顯的應該是片尾,久石讓那首太陽照常升起吧。相似的主題曲總能讓人聯想起什麼,特別是《太陽照常升起》這部電影,還不怎麼容易理解。相對來說,《太陽照常升起》有一定的觀影門檻。
  • 《一步之遙》,解析荒誕喜劇表象下的隱喻內涵和精神實質
    2014年底,姜文的《一步之遙》上映,一時掀起一陣觀影狂潮,人們幻想著能觀賞如同《讓子彈飛》一般笑中帶淚的影片,結果卻出現影院昏昏欲睡,出門精神抖擻的盛況。儘管本片獲得了5.13億元的票房成績,口碑卻呈現出嚴重的兩極分化。即使最頂級的影評人對其愛慕之心也只停留在敘事結構與電影情懷的拆解下,「一步之遙」成為觀眾與姜文之間一堵無形的牆,阻隔著彼此情感的融合。
  • 姜文的電影看懂了,也就看懂了你自己《一步之遙》
    大多時候很多人都是懵懵懂懂的狀態,只有經歷的夠多,了解自己的無能,了解了自己的所能,了解了自己的內心,這個人才能夠說成長了,但不是說成長了就會特別牛逼!不是的。我欣賞姜文的電影,從一開始的《鬼子來了》,他給你展現的是一種真實,一種你自己都不能接受的真實,一旦接受這個想法你就會覺得有趣。
  • 楊思卓:《一步之遙》影評,教你如何看懂電影
    而多數人評價,和讓子彈飛相比,差了十個非常勿擾,甚至有人評價它為年度最爛片。 我的看法是,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那麼差,姜文還是姜文。首先問一句,說沒看懂就是觀眾沒有料的人,你真的看懂了嗎?如果你說不出好在哪裡,其實也是不懂裝懂。 思卓以為,觀眾沒看明白,絕對是姜文沒說明白,這道理就像多數學生沒學明白,就是老師沒講明白一樣。
  • 電影《一步之遙》你認識的並不是真正的姜文
    點擊圖片上方↑」宜都大唐國際影院「並關注,即可了解最新電影資訊。搜索「一步之遙」,兩句話會映入眼帘:一是「首日票房近億元」,二是「普通觀眾差評居多」。影片還未上映,澎湃新聞的一篇報導《送給姜文的掌聲,居然在「一步之遙」開場時就用完了》便拉開了負面輿論的序幕;接著你便從朋友圈裡看到,很多人都在表態說這是一部期待值過高的爛片。作家張冠仁卻給了一個新的角度,來解讀《一步之遙》和姜文。
  • 姜文與電影大師的"一步之遙"
    姜文導演《一步之遙《一步之遙》首先是有原作的,即1921年拍攝的電影《槍斃閻瑞生》,原片根據舊上海轟動一時的真實事件改編。同時,電影中的主人公武六也在拍攝一部叫《槍斃馬走日》的電影。《一步之遙》的故事被講殘了,前部大量歌舞鏡頭就很游離,到了完顏英死,馬走日來到大帥府求助,故事出現巨大偏離。馬走日先是來到昔日老師面前一番調情,眼瞅著心情不錯。後來在大帥家宴上為救向飛田,大耍活寶,又唱歌又做體操,完全不像一生死未知逃亡者。救自己命這件大事,居然以張不開嘴為由就錯過去了,實在說不過去。我看到這裡時味道突然就壞了,因為對人物命運、故事走向的好奇被粗暴地打斷了。
  • 《一步之遙》和「元電影」的概念
    寫《一步之遙》前先懺悔一下(日常懺悔),直到這個禮拜要寫《一步之遙》以前,我都還沒有完整把這個電影看完過,不過看完以後發現值得寫的東西不少。關於視聽語言之前的若干篇影評已經帶到很多了,這一篇我想稍微學術一點,討論一個概念,叫做「元電影」。
  • 《一步之遙》為何是部壞電影
    但這次《一步之遙》尺度有點大,沒人能看懂,特別是在春節聖誕黃金檔,這一個不能容忍的錯誤。知乎上一名叫白頭豕的點評說:《一步之遙》不是藝術電影曲高和寡,而是商業電影欺詐觀眾 。2、「好看」是電影的最大痛點,姜文的情懷講得再好,《一步之遙》故事沒講好。
  • 《一步之遙》引發激烈爭論 連專業影評隊伍也亂了
    網友「史歌」就在豆瓣上給予了4星的評價,他認為電影中的臺詞很幽默,「大量的旁白,其實擴充了電影的內容,讓你能夠了解到馬走日這個角色從頭到尾的心理變化」;「michaelcc」也說:「就我個人來說,這部影片裡的諸多諷刺和隱喻我是很欣賞的」;「人字拖二號」表示「推薦大家去看姜文導演的《一步之遙》,真是一部浪漫的電影,怪,但有性格。」
  • 《一步之遙》
    《一步之遙》亮相以來爭議頗多  搜狐娛樂訊 《一步之遙》在熱議中上映了一周後,「馬走日」終於回到了上海。昨天下午,影片導演姜文和出品人馬珂一同侃侃而談,姜文肯定《一步之遙》是自己拍得最好的電影。換句話說,把掙來的錢一直揣在兜裡是容易的,但我更願意把它用在下一部電影的製作上,跟觀眾分享點兒有價值的東西。當然有可能這次好菜上多了?於我個人而言,冒險沒什麼損失。讓我難為情的是,為什麼對於「冒險者的閃失」,有那麼多人喝彩?  問:你能接受現在對《一步之遙》的負面評論麼?
  • 從審美角度談電影《一步之遙》畫面色彩與構圖的成敗得失之處
    《一步之遙》是姜文於2014年推出的力作。這部3D影片結合了時下奇特而精湛的特效手段,加上導演在畫面中苦心營造的豐富意象,堪稱是一場視覺盛宴。本文從審美角度分析《一步之遙》中的畫面色彩與構圖設計,讓我們能夠更好地領會該片的美感與生趣,從而了解該片在色彩與構圖的成敗得失之處。
  • 荒誕情節中的人生真理與愛情真諦丨電影《一步之遙》的悲劇性解讀
    在精細的製作、高調的宣傳中,《一步之遙》的上映一直備受期待,加之強大的製作陣容與數位著名演員的加盟,此影片一經上映便取得了5.14億的票房收入,不僅如此,《一步之遙》還入圍柏林電影節最佳電影的評選。事實上,《一步之遙》是一部內涵深刻,信息容量巨大的優質影片,不能僅從表面故事情節去審評對這部獨樹一幟的中國電影,單純地將其劃分為喜劇影片或是悲劇影片都不甚恰當。
  • 【看不懂的點進來】楊思卓:《一步之遙》影評,教你如何看懂電影
    最近上映的一步之遙,看了後就一個字:暈。好多人半場就睡了,楊老師能不能解讀一下這部電影。——答疑解惑,相約思卓私房課。這一步之遙上映之後少數人評價說好到爆,如果你看不懂,是你觀眾沒有料。而多數人評價,和讓子彈飛相比,差了十個非常勿擾,甚至有人評價它為年度最爛片。我的看法是,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那麼差,姜文還是姜文。首先問一句,說沒看懂就是觀眾沒有料的人,你真的看懂了嗎?
  • 創作談▕ 編劇孫睿揭秘《一步之遙》幕後(點擊有驚喜)
    《一步之遙》的編劇有九人,分別是姜文、郭俊立、王朔、廖一梅、述平、閻雲飛、孫悅、孫睿、於彥琳,這樣的陣容讓人對它的故事充滿期待。但事實上,《一步之遙》公映之後,故事卻成了它最遭詬病的短板。很多觀眾認為這部電影不知所云,華而不實。那麼編劇眼中的《一步之遙》跟觀眾有什麼不同呢?青年作家孫睿是《一步之遙》的編劇之一,去年夏天,他被姜文相中進入《一步之遙》創作團隊。跟著姜文混了一年,孫睿說,姜文是個不規矩的導演,教科書上的那些規矩,他都敢突破,想像力極強。他並不執著於所謂的票房。
  • 《一步之遙》一二線城市長線放映 「馬走日回上海」 姜文:《一步之遙》是我最好的電影
    昨天下午,影片導演姜文和出品人馬珂一同侃侃而談,姜文肯定《一步之遙》是自己拍得最好的電影。對於票房不如預期,馬珂表示拍電影有賠有賺太正常,自己很驕傲「冒險」拍了這樣一部值得留下的電影。  經過一周上映,《一步之遙》票房表現出現分化,北京、上海等一二線城市上座堅挺逆襲,有望實現長線放映。
  • 《一步之遙》到底在講什麼?看懂這些也許你才能明白
    你離真相也許一步遙,也許謬以千裡,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下《一步之遙》可能存在的隱喻。或許純粹是誤讀,還請大家自行甄別。這段對話就是破解隱喻的重要切入口。老佛爺隱喻晚清,晚清面臨寒冬之境,也知道需要做出改變才行,因此老佛爺找到了馬走日,馬走日隱喻西方的憲政主義,他見過老佛爺後喝的兩壇酒指戊戌變法和清末新政。雖然最終老佛爺還是認可了他,無奈局勢太差,晚清氣數已定,新政尚未建功,大清就亡了。
  • 《一步之遙》第一波影評來了:「我笨,沒看懂」
    《一步之遙》劇照  搜狐娛樂訊 (哈麥/文)12月15日晚,《一步之遙》在有2800多個席位的北京奧體中心IMAX臨時巨幕館首映,這部讓眾多觀眾期待了四年,歷經映前審查風波的電影到底如何?以下是採自看過片的電影記者、業內人士、普通觀眾的解答。  調查||關於《一步之遙》的10個疑問  Q1:觀感如何?  A:累。一是3D電影本身就費眼睛。二是片長140分鐘,其中還有劇情比較拖沓,比如一開場的選美大賽就有約三十多分鐘,舞蹈很絢麗,像看一臺大型晚會。
  • 怎麼看懂《一步之遙》?
    沒錯,這是一部充滿想像力,需要你腦洞大開的片子,在信息量極其龐大的兩個小時中,不做點準備就被徹底碾壓了智商有木有!了解下面這些再去看電影感受一定不同哦~1.「口是心非」的臺詞《一步之遙》是一部表層荒誕浮華的電影,這些表象只是一種用來吸引人的外殼,表象下掩蓋的內容才是重要的,它所表達出的人物感情和世間道理往往是最簡明醇厚的。要看透它的內容,不能從它的手法和故事入手,而是要先懂它的人物。
  • 閻瑞生案:姜文的一步之遙
    導語:  雖然自1995年來姜文只導演了5部電影長片,但幾乎每部電影誕生都攫盡了公眾的眼球。本月,姜文新片《一步之遙》,無論是未能如期公映,還是壓線過審,都轟動一時。這幕戲,將在2014年12月18日隆重登場。
  • 電影《無名之輩》為什麼會成為「黑馬」?《無名之輩》好在哪?
    如此可見這部電影還是很受大家好評的,這部電影還被人們稱之為最好的中國黑色喜劇電影。《無名之輩》這部電影是通過一把槍引發了很多的故事,這個故事牽扯到了很多的各有特點的無名之輩身上,在他們之間形成了一個喜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