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素有活化石之稱,為何毛髮卻以黑白色為主,有保護作用嗎?

2020-12-25 見史簡談

說起最喜歡吃竹子的哺乳動物,相信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絕對會是一個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模樣,其每年所消耗的食物裡面,幾乎99%都是竹子。

但是大家知道嗎,大熊貓雖然喜歡吃竹子,但卻實打實的是一個食肉目的哺乳動物。

尤其是其直系祖先「始熊貓」,也就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古老的大熊貓成員,在800萬年前左右的中新世晚期,卻是一個實打實的愛吃肉的主。

如今的大熊貓也因此獲得了一個「活化石」美稱。

不過伴隨著大自然的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在始熊貓演化到300萬年前的更新時初期之時,由於棲息環境的變化,它的主支也開始演化成了雜食獸,並開始逐漸適應在亞熱帶竹林當中的生活。

直到最後演化成如今我們所熟知的「大熊貓」,食性顯然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還吃肉,但卻並非是外出狩獵那些食草動物,而是就近捕食一些「竹鼠」改善夥食。

或者也可以說是在保護自己領地裡面的竹子,因為對竹子而言,竹鼠是害鼠,會破壞竹子的地下根,使竹子枯死。

大熊貓的毛色與棲息環境格格不入

可問題是在大熊貓的食性、以及棲息環境都有了翻天覆地變化的同時,他的毛色卻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依舊是跟始熊貓一樣的黑白雙色為主,在大自然環境中顯得極為突兀。

難道大熊貓就不需要保護色嗎?畢竟大自然中的其它生物,基本都有自己獨特的偽裝色,就拿同為熊科的北極熊來說吧,雖然是白色,但其所在的卻是同樣白色的冰原。

反觀大熊貓,到處都是綠色的竹子,或許冬天能安全一點,春夏秋季呢,就算是藏起來也一眼就能發現吧?

要知道大熊貓可是從三百萬年前左右就開始適應熱帶、亞熱帶或者暖溫帶的氣候條件了,畢竟竹子也只適合在這些氣候條件下生長。

那麼大自然為何會讓大熊貓保留這樣的黑白色毛髮呢?單純的就是為了彰顯出它的可愛?顯然不太可能。

可能有人會覺得是不是因為大熊貓的天敵比較少呀,而且又主要以竹子為食,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只要有竹子,大熊貓也就能夠生存,自然也就不需要什麼保護色。

誠然,成年大熊貓確實沒有什麼天敵,以其那站起來近兩米的身高以及120公斤左右的體重,而且還會爬樹,有著鋒利的牙齒和爪子,也確實沒啥大型動物能夠威脅到。

可大熊貓幼崽呢?

虎、豹、雪豹、還有鼬科的貂熊、黃喉貂、石貂,甚至是天上飛的一些鷹之類的猛禽等等,都有可能成為熊貓幼崽的天敵。

除此以外,還有一種跟大熊貓食性很相近的生物,都喜歡吃竹子,也就是「馬來貘」。

「馬來貘」沒有鋒利的牙齒,沒有尖銳的爪子,也同樣沒有犄角等一系列用於攻擊或者自衛的武器,遇到天敵通常也只能逃跑。

但是其卻同樣擁有著跟大熊貓極為類似的黑白配色皮毛。

這也就足以證明大熊貓這種看似沒有任何保護能力的黑白色皮毛,非但正是它們的保護色,而且還是有著足夠的保護作用的。

大熊貓黑白色毛髮的保護作用

而這種黑白色毛髮的保護作用,還要從動物界的視覺器官功能開始說起,我們人類之所以能看到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是因為人類的眼睛對紅、綠、藍三種不同波長的光比較敏感。

也就是所謂的「三色視覺」。

但是在自然界中,並非所有的生物都像人類這樣對紅綠藍三種不同的光敏感,就好比哺乳動物,其絕大多數其實都是「兩色視覺」,就好比我們常說的「紅綠色盲」,其實就是「兩色視覺」中的一種。

就拿紅綠色盲來舉例吧,紅、橙、黃、綠等長波光線在他們的眼中就只是黃色,青藍紫等短波光線在他們的眼中就只會呈現出藍色。

諸如老虎,我們看的老虎皮毛通常都是橙色或者黃色,因為三色視覺可以感受到橙色和綠色的區別。

所以與周圍青蔥綠葉的環境相比,老虎的毛髮也算是比較醒目的了。

可是在老虎所捕食的鹿、牛等食草動物的眼中,老虎毛髮和周圍的顏色其實是一致的,因為它們根本分辨不出來黃色與綠色的區別,畢竟橙色、黃色、綠色都屬於長波光。

同樣的,虎、豹這一類的貓科哺乳動物,其實也是色盲,就跟我們家中的貓以及犬科動物中的狗一樣,也都是兩色視覺,

在這種視覺體系之下,大熊貓的黑白色毛髮其實跟周圍的環境也是一致的,就跟黃色光照射到白紙上,白紙也變黃一樣,大熊貓在這些其他動物眼中是什麼顏色,取決於動物對什麼顏色的光線比較敏感。

甚至更為嚴重一點,整個世界就只能像黑白電視那樣分辨出黑白灰,其它的什麼顏色也看不到,可這些顏色,不就剛好就跟大熊貓的黑白配色相符嗎?

人類視覺、紫外線照射、模擬鳥類視角

那些昆蟲以及很多鳥類之所以會進化的五彩斑斕,也主要就是因為鳥類的視覺普遍比人類還要好,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四色視覺」,甚至是更好的「五色視覺」。

就拿四色視覺來說吧,除了人類眼中的紅綠藍三原色以外,很多鳥類往往還對「紫色」光譜較為敏感,這也就意味著在相當一部分具有四色視覺的鳥類眼中,這個世界其實是一個非常魔幻的存在。

所以為了規避天敵,鳥類的羽毛以及一些昆蟲、小蜥蜴之類的生物自然也就只能朝著更加華麗的花裡胡哨的方向去進化。

那麼熊貓幼崽在面對諸如鷹這樣的天敵之時,大面積的黑白色搭配以及通常行動都較為緩慢的特性,反而更是讓其成了一個類似於石頭一樣的存在。

結束語

顯而易見,在大自然這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條件之下,熊貓的黑白色反而才是最好的保護色,否則又如何能在大自然中生存進化至少800萬年呢?

畢竟遠古時代可不是現代,尤其是更新世,更是湧現出了一大批諸如劍齒虎、泰坦鳥這樣的專門以狩獵大型生物為食的特化物種,大熊貓雖然也是特化物種,可其明顯是朝著食草動物的方向去的。

而且大熊貓的繁殖能力還不高,如果再沒有點有效的自我保護手段肯定是不行的。

換言之,大熊貓進化至今,真正能夠讓他們保護色失效的,可能也就是類似於人類這樣的三色視覺。

但從如今大熊貓這過得比誰都舒服的國寶地位來看,人類顯然也不再是天敵。

【end】

相關焦點

  • 大熊貓為什麼被稱為「活化石」?它黑白的毛髮是保護色嗎?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它雖然本質上是一種兇猛的熊科動物,但是它與世無爭的性格,再加上憨態可掬的形態,讓它擁有了眾多「粉絲」。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動物大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則,為了更好的生存,許多動物有著自己的專屬「保護色」,這讓它們能夠更好地隱藏自己和捕獵。那麼,為什麼大熊貓會有「活化石」的稱號呢?它黑白相間的毛髮是不是保護色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
  • 「中國之聲·連線」四川臥龍:白色大熊貓毛髮變金白色 已「自立...
    主持人: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昨日(15日)對外發布了全球唯一一隻白色大熊貓野外活動的影像,畫面顯示,白色大熊貓毛四肢的毛髮還顯出淡淡的金色,並推測其已「自立門戶」。詳情連線總臺央廣記者賈宜超來了解一下:主持人:來介紹一下紅外線相機記錄到這隻白色大熊貓的具體情況?
  • 大熊貓要來宜豐了,可是你了解熊貓嗎?
    大熊貓就要來宜豐了你了解大熊貓嗎來!!!
  • 把自己玩成保護動物的動物——大熊貓
    說起大熊貓,不用說我們,想必全世界都知道這種體色為黑白兩色,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也是我們的中國的國寶。可是大家知道嗎?大熊貓之前可是瀕危物種之一。
  • 全球唯一一頭白色大熊貓,大約3歲左右,已能獨立在野外生存
    在動物世界中,大熊貓是最可愛的動物之一,憑藉一身黑白分明的顏色,吸粉無數,而是否記得有一頭也是全球唯一一頭白色大熊貓?近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對外發布了全球唯一一頭白色大熊貓野外活動的影像,這頭白色大熊貓大約3歲左右,已離開母熊的保護,開始尋找自己棲息地,已具備在野外生存獨立生存能力了。
  • 秦嶺大熊貓 國寶中的「美人」
    在大自然的嚴苛選擇下,恐龍、劍刺虎早已消失,「活化石」大熊貓卻以悠然的姿態謎一般地生存到了現在。陝西秦嶺是我國大熊貓的主要分布區。多年來,陝西高度重視大熊貓保護工作,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採取建立自然保護區,開展野外巡護、救護、監測和科學研究,建立、發展大熊貓圈養種群等措施,有效促進了瀕危的大熊貓種群在秦嶺繁衍壯大。
  • 褪黑素有哪些作用,可以美白嗎?
    褪黑素有改善睡眠的作用,主要是在睡眠障礙的人群、失眠的人群,褪黑素可以有效地縮短入睡時間,減少淺睡眠的時間,增加深睡眠的時間,提高睡眠質量,而且在睡醒之後可以保持一個比較清醒的狀態。褪黑素沒有美白的功能,只能治療失眠,改善睡眠質量的。
  • 同樣都是保護動物,憑啥大熊貓是國寶小熊貓不是?理由很無奈
    在中國如果提起大熊貓的話,大家的第一想法都是國寶。沒錯,熊貓是中國代表動物的,這一說法已經流傳遍了整個世界,哪怕功夫熊貓的形象是外國人做的,提起功夫和熊貓這兩個詞,大家想到的依舊是中國。然而你知道嗎,國寶大熊貓也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黑白色熊貓,其實他的名字最早應該叫做貓熊,是和另一種熊貓混淆之後,才被人們稱為大熊貓的。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小熊貓,小熊貓和大熊貓一樣都屬於是國家的保護動物,甚至於小熊貓的生活環境比大熊貓還要惡劣很多。那麼同樣都是保護動物,憑啥大熊貓就能當國寶,小熊貓卻不是呢?
  • 四川:全球唯一白色大熊貓毛髮變金色 已「自立門戶」
    1月15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對外發布了全球唯一一隻白色大熊貓野外活動的影像。自2019年5月紅外線相機首次在野外記錄到這隻白色大熊貓以來,截至2020年底,四川臥龍野外布控的紅外線相機在2020年2月又有兩次拍攝到這隻白色大熊貓的活動,畫面非常珍貴。  畫面中的白色大熊貓或在雪地漫步,或在「打坐思考」。
  • 大熊貓是素食主義者?這些關於胖達的謠言不要再信了!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他熊種。
  • 大熊貓自古以來就是國寶嗎? 原來它在歷史上是這樣的存在
    考古專家在雲南祿豐和元謀兩地,發現了最古老的大熊貓成員——始熊貓的化石。後來,在河南淅川縣下王崗遺址,也曾發現大熊貓的上頜骨和牙齒。在數百萬年的進化中,和大熊貓同時代的很多動物都滅絕淘汰,唯獨它經歷種種磨礪生存下來,作為黑馬C位出道,人送名號「遠古活化石」。 那時候,大熊貓還不是川陝甘特產,它在中國各個地區都能找到。
  • 為了保護皮膚,你知道黑色素有多努力嗎?
    沒了毛髮,黑色素挺身而出如果你見過在夏天被剃了毛的貓和狗,就會發現它們的皮膚都粉白粉白的,幾乎沒有黑色素。那為什麼人的皮膚中就有黑色素呢?這事兒,還得從人類祖先脫毛說起。至於為什麼人類有些部位還留著幾撮毛髮,目前的假設是:頭頂容易被曬過熱,留著頭髮調節溫度;腋毛、陰毛有潤滑效果,免得跑起來搓破;胸毛、腿毛無解,不要問我!膚色艱難的「中庸之道」後來,人類走出非洲,分散到了世界各地。
  • 三農三人談:長江裡的「大熊貓」現在還好嗎?
    在長江裡,白鱀豚、白鱘、江豚都被譽為「水中大熊貓」,但是,目前白鱘和白鱀豚都已功能性滅絕,江豚的數量只有1012頭,相當於國寶大熊貓數量的一半。各種原因的破壞,導致洞庭湖魚類從上世紀80年代的120多種,下降到十幾種,當時有專家呼籲,如果傷害江豚得不到有效遏制,15年之內江豚將會滅絕。  白鱀豚為何功能性滅絕?    因為各種原因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江豚。
  • 大熊貓吃肉嗎,小熊貓和大熊貓有什麼關係(不是一個物種)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十分珍稀,截至2019年,全世界圈養大熊貓只有600隻左右。大熊貓吃肉嗎在很多人心目中,大熊貓只吃竹子,是素食愛好者。其實,大熊貓是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大熊貓的食性非常奇特,它百分之九十九的食物都是竹子,但是剩下的百分之一,可能性卻十分多樣有趣。比如,大熊貓非常喜愛一種叫作「竹鼠」的動物。這是一種專門偷吃箭竹根部的害鼠,但是它肉質十分鮮美,是一種很出名的野味。
  • 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國寶」大熊貓,可愛呆萌為國爭光
    大熊貓是我們的國寶,也是公認的最受外國友人歡迎的動物,政治上的外交熊貓,頗有點昭君出塞的大任感,同為靠臉吃飯,同為兩國交好的大使,同為身處異國他鄉,大熊貓的貢獻也很大,呆萌形象可以治癒人們的不開心,而且他們在外交、物種研究方面也功不可沒。
  • 貴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竟然做出這種行為!真是匪夷所思
    還有大部分動物是無需冬眠的,即使天氣寒冷它們也必須外出尋找食物,野生大熊貓就是其中一種。那麼在寒冷的天氣中,有什麼可以保證它們不會被寒冷侵襲嗎?熊貓除了有一身濃密的毛髮之外,還會做出一種匪夷所思的行為。前段時間中國科學院魏輔文的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野生秦嶺大熊貓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他們通過觀察發現野生的秦嶺大熊貓喜歡靠近馬糞,甚至在馬糞中打滾。
  • 大熊貓成為保護動物之前,遭到了哪些殺戮?
    大熊貓是一種非常可愛的動物,身體肥碩,身上黑白相間,還有兩個「黑眼圈」,讓人一眼看去,就會產生喜愛之情。不過大熊貓的最可愛之處還不只是外形,它那內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以及平躺、側躺、俯臥,伸展或蜷成一團的睡覺方式,都讓人覺得非常喜愛。
  • 為何肉食動物不敢攻擊大熊貓?先來看下熊貓的先祖叫啥
    說起我國的國寶大熊貓,在大家的心目當中一定會出現一副憨態可掬的模樣,它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至少800萬年,因此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的國寶,從最初人們發現它瀕臨滅絕為止,截止到2019年,全國圈養大熊貓的種群數量大約達到了600隻,總算是恢復了一點元氣。
  • 看看大熊貓是怎麼把自己玩成一級保護動物的,網友:怪不得是國寶
    大熊貓又叫貓熊,屬於食肉目,熊科。通北極熊,灰熊等體型龐大,力量驚人的猛獸大紅鷹是近親,熊貓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800萬年,但是今天野生大熊貓已經非常稀少了,大熊貓是無果的特有物種,因此大熊貓又被才成為「活化石」也是我們中國的國寶。
  • 原產中國有「活化石」之稱的水杉樹,在東京公園裡有1800棵
    東京都水元公園不僅有紅葉和銀杏,更有被稱為活化石的水杉,1800多棵的橘紅色水杉把公園裝點得絢爛多彩,營造出不同於其他公園的風情。可能很多人沒聽說過水元公園,因為它不在鬧市中,低調而簡樸,但是卻是東京23區中面積最大的有水域的公園。橫跨東京和埼玉縣的三鄉。一條河把一個公園一分為二:東京區域的為水元公園,埼玉縣內的為水鄉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