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中安時評:打好後勤保障戰,向著勝利闊步前行

2021-01-16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23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打疫情防控阻擊戰,實際上也是打後勤保障戰。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保障在戰爭中佔據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直接決定戰爭勝負。如今,白衣戰士在前方抗疫,後方陣地要緊盯短板、漏洞和弱項,積極打好後勤保障戰,齊心協力向著最後勝利闊步前行。

做好醫療物資的調度供應。「用藥如用兵」,醫療物資是抗擊疫魔的核心關鍵。前期國家通過支持疫情防控急需醫療物資生產企業迅速復工達產、重要物資實行統一調度等方式,全力供應一線使用。但應看到,湖北和武漢一些重要醫療救治設備和物資還處於緊平衡狀態,還需各地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相關企業擴大生產,儘快滿足相關醫療需求,給一線醫務人員送上最強防護,讓他們在更加安全的環境下開展工作、救治病患。

做好生活物資的供給保障。「民以食為天」。抓好疫情防控不能放鬆對市場供需動態的監測,要抓實「米袋子」「菜籃子」工程,通過各方協調,有效做好調度供應,保障群眾生活必需品供應足、價格穩、有保障。在確保各地供給平衡的前提下,還要發動全國各地為湖北輸送蔬菜、畜禽、肉蛋奶等生活物資,保障重點疫區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降低疫情對群眾生活帶來的影響。同時,要做好春耕備耕物資的供應保障,緊鑼密鼓推動春耕生產有序進行。

做好抗疫藥物的科技研發。「戰勝疫病離不開科技支撐」。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要充分調動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多層面、多維度科研攻關,科學論證病毒來源,儘快查明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密切跟蹤病毒變異情況,及時研究防控策略和措施。尤其是對抗病毒的疫苗、藥物等,要主動科研攻關和臨床、防控實踐相結合,在保證科學性基礎上加快研發進度,儘快找出針對性治療藥物,幫助病患早日解除病苦,回歸正常生活。

做好交通運輸的組織保障。打好後勤保障戰,交通運輸是「先行官」。要打通各地的「大動脈」、暢通「微循環」,保證運輸通道和物流配送的通暢,才能有效做好物資調度等工作。各地政府要結合實際,對交通運輸通道也實行分區分級管理,在嚴格做好人員監測、確保安全的同時,有效組織實施交通運輸保障,解決物資供應的「最後一公裡」問題,為後勤保障提供強力支持。

疫情防控是人民戰爭,也是總體戰。打好後勤保障戰,是這場戰爭中極為的重要一環,各地政府務必高度重視、統籌兼顧,精心組織、有序推進,克服各種困難、掃清各種障礙,向著最後勝利前進。

編輯:王瑜

相關焦點

  • 【地評線】雪域時評:民主改革61年 幸福路上再前行
    【地評線】雪域時評:民主改革61年 幸福路上再前行 2020-03-27 22:46:45參與互動   英國作家埃德蒙·坎德勒在其記述英軍侵略西藏戰爭的《拉薩真面目》一書中,
  • 【地評線】中安時評:「綠色絲綢之路」引領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徵程
    【地評線】中安時評:「綠色絲綢之路」引領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徵程中安在線  作者:範子軍  2020-09-24 中國推動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以閉環思維走出城市治理新路子
    黨員幹部要增強憂患意識、樹立底線思維,在思想深處繃緊防範化解小概率事件風險這根弦,把應急管理工作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頭等大事來抓,加強各類災害情況下應急預案管理,建立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對可能出現的最壞情形有充分的預見和準備,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努力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和早期階段。
  • 【地評線】多彩時評:「守望相助」,共創美好未來
    【地評線】多彩時評:「守望相助」,共創美好未來 編輯:王佳堯    2020-05-26 17:02     審核: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網際網路+義務植樹「植」得推廣
    (左崇年)原標題: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網際網路+義務植樹「植」得推廣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騰飛的中國夢想,落地的中國信心!
    (韓東林)原標題: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騰飛的中國夢想,落地的中國信心!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7月25日人民日報)她幾十年如一日堅守滇西深度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為幫助困難家庭孩子通過知識擺脫貧困,創辦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使1600多名女孩圓了大學夢,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她義務擔任福利院院長近20年,成為130多個孩子的「媽媽」;她長期帶病工作,將工資、獎金和社會捐助診療費等100多萬元全部用於興教辦學……一段時期以來,張桂梅的事跡深深地感染、打動著我們,從她的身上我們讀懂了什麼叫無私奉獻
  • 【地評線】中安時評:同舟共濟 點亮全球戰「疫」勝利之光
    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譽。170多個國家領導人和4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負責人以電話、信函、聲明等方式對我國表示慰問和支持,同時,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及時伸出援手,向中國捐助了疫情防控物資。
  • 【地評線】京彩好評:努力實現多邊主義的更大勝利
    【地評線】京彩好評:努力實現多邊主義的更大勝利 2020-12-22 18:18:50 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表明中國在挑戰面前堅持選擇團結與合作,表明我們有誠意、底氣和實力實現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更大勝利,與各國攜手合作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明確了2021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實現「十四五」開好局提供了重要遵循。
  • 【地評線】快評 | 以史為鑑汲取動力,不畏艱難開創未來
    抗日戰爭中,中國傷亡人數超過3500萬,中國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犧牲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今天,我們為什麼要紀念「勝利日」,為什麼要以隆重的方式來紀念抗戰勝利?答案簡單——就是為了在回望中華民族百年歷史的過程中汲取繼續前行的力量,凝聚全民族砥礪奮進的偉大精神動力,從勝利不斷走向新的勝利。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黨員幹部當涵養「清瘦竹」情懷
    依靠人民群眾,「立根原在破巖中」。鄭板橋之謂「破巖」,其實就是是指艱苦的環境。「破巖」雖然有些令人望而生畏,但它是大地的一部分,紮根「破巖」也就是紮根大地。竹子的根一旦深入土層深處,就有源源不斷的養分提供。作為共產黨人,就要「立根」於人民群眾,特別是脫貧攻堅中的困難群眾,他們才是最堅強的後盾。「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 ...禮讚偉大祖國 闊步振興徵程——熱烈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一周年
    黑水時評|禮讚偉大祖國 闊步振興徵程——熱烈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一周年 2020-10-02 0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地評線】荔枝網評:中國經濟動能足,「疫」散花開滿眼春
    【地評線】荔枝網評:中國經濟動能足,「疫」散花開滿眼春荔枝新聞  作者:  2020-03-31 適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
  • 【地評線】中安時評:九天攬月凱旋歸,續寫航天新傳奇
    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  九天攬月凱旋歸,中國航天創造了新的歷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賀電中所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軍人情 赤子心 請君傾耳聽
    1927到2020,人民軍隊從神州陸沉、山河破碎一路走來,向著中華崛起、民族復興勇毅前行,改變的是歲月時勢,不變的是軍旗軍魂。重溫鮮血與生命寫就的史詩傳奇,品讀奇蹟背後的精神密碼,形成尊崇軍人的社會風尚,正是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三周年的正確打開方式。  「兵心橫槊天下行,盤馬彎弓待命來。」聽黨指揮、絕對忠誠,是中國軍人永不變質的至誠靈魂。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找找2020年中的「你」 -太陽鳥時評-四川...
    「你」是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衝鋒在前的「天使」,用無數個「第一時間」詮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各條戰線上的「天使」們都不懼風險、衝鋒在前。其中,有「白衣天使」們第一時間「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抗爭」奮戰在救死扶傷最前沿,在「救人」「趕緊救人」中錯過吃飯、忽略休息,竭盡全力拯救生命。
  • 「地評線」中安時評:盪氣迴腸,只因家國情懷無限
    而在欣賞與轉發的過程中,最為強烈也最為集中的感受應該是盪氣迴腸。在這封家書中,我們讀到了趙春光關愛父母而又舍家為國的博大胸懷。「惟願我父我母,衣暖,食飽,寢安,身健。兒在他鄉,亦當自顧,父母無以為念」,引起無數為人子女者的強烈共鳴。古人強調「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然而,因為種種原因,為人子女者卻又不得不遠遊,而且,遊無定方。
  •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闊步前行
    「堅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堅持互商互諒,破解信任赤字」「堅持同舟共濟,破解和平赤字」「堅持互利共贏,破解發展赤字」,其理念閃爍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燦爛光輝,習近平主席在不同外交場合重要講話中引經據典、如數家珍、闡明觀點,受到普遍認可和熱烈歡迎。「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邁好「第一步」,站穩「十四五」中國經濟...
    經濟是支撐各項工作有序運轉的基石,是激活國家發展「一池春水」的引擎,要牢牢地扭住經濟發展這個「牛鼻子」,才能讓我們的動力更足,能夠在新階段跑得更快。  「一份成績單」,是中國經濟韌性十足的表現,也是中國經濟的偉大成就。
  • 【地評線】闊步走在技能報國的康莊大道上
    目前,我國就業總人口中技術工人近1.7億,佔25%,其中高技能人才近4800萬,佔比與製造業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較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20年2021年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要使更多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這無疑是對製造強國、技能強國戰略實施落地的重要推進。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時代需要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