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縣千村行 (217)| 年過花甲搞事情 老支書搞了件大事情

2020-12-28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記者 吳楚瞳 何浩源  李天銳 徐莉莎 視頻剪輯  吳迪(實習)

9月末,花椒樹的除草期進入了2020年的最後一季。

雨,不急不徐地下著。廣安市前鋒區虎城鎮水口村花椒基地裡,兩名婦女喊一聲「1、2、3」,一起將一堆雜草薅進田邊的壕溝裡。浩瀚的3000畝花椒地裡,隨處可見戴著草帽的村民,揮舞著鋤頭,除掉那些不僅會與花椒樹爭奪養分,還可能滋生蟲害的雜草。

65歲的唐際軒沿著寬闊的水泥路,從這塊田,察看到那塊田,間或與村民嘮兩句家常,並回答了川觀新聞記者的疑問:「除草、殺蟲,必須按季節來。除了刀鋒下雪,都要做。」

3個月前,唐際軒從村支書的位置上退了下來。但,他改不了愛在花椒地裡轉悠的「毛病」。因為,花椒基地的建成,是他當村幹部約30年的時間裡,「做的最大的一件事」。

「叉叉褲」交情 實現土地流轉

3000畝基地建設,地,是關鍵。村民願意土地流轉,更關鍵。從小在水口村長大的老支書唐際軒,靠著「叉叉褲」交情,實現了土地流轉,為基地建設立下一功:「我在村裡時間長,和好多鄉親都是穿『叉叉褲』一起耍大的,所以他們相信我。」

1980年,35歲的唐際軒當了村裡的文書。上世紀90年代初,他推卻了當村主任的機會:「那時候覺得自己本事不夠,幹不下來。」1992年,為了供養上大學的孩子,他前往東莞打工。2001年重回水口時,他走上了村支書的崗位。

回到生養自己的家鄉,唐際軒發現,由於水口村距離廣安火車站所在地的前鋒城區,只有半個小時車程。由於交通相對便捷,村裡大多數年輕人都外出務工。雖然這讓村子不算貧困,但留守的老人,也只是種植著現有的一畝三分地,靠子女寄錢養家。因大量人員外出打工,造成村裡大量土地荒蕪,村莊本身的發展前景並不算太好。外出打工讓唐際軒的視野更加開闊,他開始籌謀著要搞點事情,發展產業實現家門口:「土地不浪費,老人也不用伸手找兒女拿錢。」

然而,沒有門路的唐際軒,即使2009年出任村支書,似乎還是困在原地,找不到根治土地荒蕪的好辦法。

轉機,出現在2017年。

那年,虎城鎮開始以水口村為中心規劃實施一項山水林田湖草生態及農產品經濟項目,以招商引資方式發展高標準花椒產業,規劃發展1.2萬畝,其中水口片區3000畝為核心區。

消息一出來,唐際軒高興壞了,他敏銳地覺察到改變水口村的機會來了。這一年,他已經62歲,亦已白髮如雪,隨時可能從村支書的位置上退下來。但他只有一個心思:一定要把花椒基地搞起來,即使退下來也不放棄。

建立起花椒基地並不容易,很多村民種了一輩子地,又有子女供養,覺得生活尚可,不願意把土地拿出來流轉:「老百姓只算購買種子、農家肥之類的成本,因為是自己種地,他們覺得人工不是成本。」於是,唐際軒一家一戶做工作,給村民算帳,讓他們明白把土地流轉出去種花椒收益更高:「花椒基地建好後,可以在基地裡獲得務工收入,還有土地流轉的租金,也給兒女減輕負擔。」

靠著穿「叉叉褲」的交情,唐際軒說服了鄉親們。三年多以後,他仍清楚地記得花椒基地相關的每一件事:

2017年9月25日,水口村和業主籤訂協議;

2017年9月28日,水口片區花椒基地動工;

……

2020年8月,水口片區花椒基地迎來第一季青花椒豐收。

「返鄉情」留人 踐行可持續發展

水口村地勢平坦,3000畝花椒基地上建起了觀景平臺。入眼處,四野的花椒樹鬱鬱蔥蔥。雨後初晴的天空下,地裡勞作的大多是60歲上下的老人。當他們的年紀越來越來,花椒地誰來耕作、除草、殺蟲?瘦削而幹練的唐際軒笑了:「在外面打工的人,年紀大了就會想家,他們會回來。基地裡的活很輕鬆,最適合上年紀又可以勞動的人做。」

水口村村民張宗坤、黃純翠老兩口,證明唐際軒了所言非虛。如今的水口村,雖有700多戶人,卻只有30餘戶插花式脫貧戶。老兩口曾經因為兒子患癌症致貧,又要撫養兩個年幼的孫兒,生活越發艱難。花椒基地建成前,兩老口只能守著土地生活,一年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現今,只要參加花椒地裡除草、修枝等輕鬆的工作,做一天就能帶給他們100元的收入:「一年下來,有10000多元的收入。我們年紀大了,重活幹不得,基地的事輕鬆。」

水口村村民張宗坤(右)、黃純翠老兩口

正常情況下,花椒樹定植後,2–3年就可以開花結果。一般自第10年以後即進入大量結果期,一般盛果期年限10—15年,長的可達20年。事實上,水口村現有的100多位留守老人,並不能完全解決基地的務工需求。唐際軒大多數時候,都會從鄰村請人幫忙:「我們的工作,就是基地建成後,為業主做好服務。要勞動力,肯定想辦法找。」

目前,包括水口片區在內的青花椒基地已成為廣安前鋒區現代農業發展新增長極,觀景平臺上,電子顯示屏正在印證基的高科技含量—智能農產品監測系統。這套系統不僅能監測基地的空溼、風速、風向、雨量等信息,並一一顯示在電子屏上;還通過田地旁的太陽能燈,監測病蟲害:「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風向調整打藥的方向,根據空溼決定是不是需要澆水……」

水口村花椒基地負責人劉培珍介紹智慧農業監測系統

實現了高科技的管理,「廣安青花椒」業已成為全國知名品牌,甚至走向了法國市場。但3000畝乃至更多花椒基地的青花椒,銷售往何處?水口生區青花椒基地業主劉培珍帶來了答案。這位開辦物業管理公司10餘年的重慶人,將發展青花椒產業視為自己企業的第二大產業,其旗下物管公司涉及200多個小區,有近10萬業主:「一到豐收季,我們就會通過業主平臺推銷青花椒,銷售沒有太大問題。」

天,漸漸地暗了下來。勞作了一天的人們,三三兩兩扛起鋤頭,說笑著穿過阡陌縱橫的花椒地,走向家的方向。水口村的儼然屋舍間,突然跑出一隻狗來,在人群中撒起了歡。

白髮如雪的退休老支書唐際軒,在暮色中又一次向他牽掛的花椒地告別。這一輩子,幹成了這件大事,但是他村幹部生涯中最值得驕傲的事情。

相關焦點

  • 百縣千村行(272)丨老謝的「蜂」迴路轉
    一來他「總是很受傷」,返鄉後的8年裡,養豬賠光家產,還摔斷過腿,摔斷過手踝、腳踝。尋常人可能一蹶不振了,但「遍體鱗傷」的他,又總是愛折騰,頗有經濟頭腦。2018年,不僅自家脫了貧,還成了村集體產業的技術總監,帶動鄉親們致富奔康。近日,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組來到歡喜坪村,會了會這位老謝。
  • 百縣千村行|新村「新」人 不笑都不行啊,30萬元的債馬上要還完啦!
    掃碼看「百縣千村行」更多報導。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 侯衝12月12日,鹽源縣青天鋪村,看到記者一行,村民馬長生不住地推銷自家蜂蜜。「質量好得很,才從蜂箱裡摘出來的,顏色都沒變。」2015年,馬長生一家正式脫貧摘帽,有了「大幹一場」的想法。此前,因老婆生病、4個孩子都在上學,他家成了貧困戶。在政策扶持下,老婆看病和孩子上學問題都得到妥善解決,成功摘帽。
  • 四川「百縣千村行」大型採訪活動出發
    7月23日,在南充市南部縣八爾湖鎮純陽山村,隨著脫貧戶姚素瓊在平板電腦上按下啟動鍵,將採訪隊旗從「雲端」授給在全省各地整裝待發的記者,四川日報全媒體「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大型報導的「百縣千村行」採訪活動正式出發。點擊視頻 一起感受「雲授旗」↓↓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
  • 這群「老青島」,在上海灘搞了件大事情……
    在距離跨進2021年還有不到一周時間點上,12月25日,上海市青島商會正式揭牌成立,給2020年青島、上海兩座城市的「申」「青」互動增添了一個亮麗的註腳。從此,青島和上海有了一個經濟交流合作的新平臺,也多了一份共同的牽掛。
  • 「千名好支書」郭振永:抗「疫」戰場桑梓情 無聲誓言化忠誠
    1988年1月,加入黨組織;1989年9月,挑起村黨支部書記的重擔;2017年同時任崔各莊、昝辛屯、白東三個村書記。他「舍小家為大家」,撲下身子幹實事,狠抓發展變面貌,為村莊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7月,榮獲河北省「千名好支書」榮譽稱號。「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責任。守護村莊安危,是黨員幹部的使命和初心。守土要有責,還要履職盡責。
  • 百縣千村行(288)|讓村民搬得來、穩得住 有好點子更有好產業
    郝飛 攝四川在線記者 袁城霖 徐莉莎一棟棟紅牆黛瓦的樓房沿地勢鋪展,平坦整潔的柏油路連到樓道單元門口,庭前屋後微田園生機勃勃……日前,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組,走進達州市大竹縣月華鎮九銀村,眼前的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儼然是一個乾淨利落的小城鎮。「水電氣三通,壩子的衛生有專人打掃,住著很舒服,很方便,還可以種自己愛吃的蔬菜。」
  • 搞事情!動漫中的「搞事王」!
    2015年12月9日,漫畫連載網站「comic-meteor」上發表了其動畫化企划進行中的消息,動畫由EMT Squared製作,於2017年4月6日起開播。雖然還有一部BL作品也叫這個名字,但是這部動畫是一部歡樂後宮向作品。女主之一的古莉也是十分愛搞事,這個無釐頭的故事也是因她而起。
  • B站又搞了件大事
    前兩天在B站看到一個節目,叫做《說唱新世代》,看完只想感嘆:B站不聲不響又搞了件大事!主理人黃子韜工具人實錘,每回都要表演一次摔東西走人選手更是花樣百出被公司逼著來衝KPI的一個人撐起整個節目組殺氣的……各位選手不停貢獻笑點diss過黃子韜的
  • 「雲南百名好支書」丁川明:把「生人社區」變為「熟人社區」
    今年,經嚴格推薦考察,省委組織部選樹了村(社區)「百名好支書」,他們或是有本領、能幹事的「領頭雁」,或是群眾信得過、靠得住的「貼心人」,或是肯吃苦、甘奉獻的「老黃牛」,每個人背後都有一段感人的事跡。本報從即日起推出「雲南百名好支書」欄目,講述好支書的故事,激勵廣大基層黨員幹部擔當作為、奮力前行。
  • 百縣千村行(230)丨花甲之年從零出發 因都壩村民阿珠:葡萄的家越來...
    「2008年搬下來,海拔低、交通好,但分到的是荒山荒坡,想起自己的玉米田,真想回去。但是現在再也不想回去,回去也呆不住了。」2008年開始,得榮縣陸續搬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高山農牧民,阿珠從海拔3000多米的擁真村搬到2200米左右的因都壩2村。房子建好後就馬不停蹄搞生產,沒想到分到的地塊是金沙江乾旱河谷地區的荒坡,漫坡全是石頭蛋蛋,幾乎沒有耕土層,大石頭要挖掘機才能破碎,小石頭要一筐筐背出去。曾經一度,阿珠動了回去的念頭,對他來說,哪裡有土地,哪裡才是家。
  • 羅英錫 X SECHSKIES:搞事情,搞最大的事情
    (給我點開聽呀嘿嘿)羅PD最近聯合Sechskies又轟轟烈烈搞了一件大事。但,這是一個漫長的故事,堪稱史上最長的綜藝連續劇【沒有證據】在這個故事中充滿著羅PD自信的打賭和賭輸的悔悟愉悅。雖然一起出道23年,但沒有一起合宿過。於是羅PD把Jekki「綁架」到《三時三餐山村篇》小院裡進行了幾天的合宿生活,變成了《三時四崽》節目。《三時四崽》中,把Jekki放到村裡面進行「變形計」的羅PD沒有停下他想搞事情的心。
  • 趁美國大亂 中國搞大事情 未來國運穩了!
    受美國印太戰略影響,印度當做馬前卒,在邊境跟中國搞事情。  儘管日本試圖將其拉回談判桌,但印度由於種種原因,最終也沒有重回談判。  現在對印度什麼態度呢?根據規則,在RCEP生效後,成員方以外的國家在一定時間段內沒有資格申請加入協議,但在這一點上,印度獲得了豁免權。
  • 幫助習近平插隊時入黨的公社團幹:他立志辦大事不搞形式主義
    當時近平在趙家河村搞社教,不在梁家河。但是我們已經認識近三年了,我對他的情況也比較了解。我調查情況的時候,梁家河的村民,無論誰說起近平,都說他遇事沉穩,雖然是個年輕小夥子,做事情卻穩穩妥妥,和村裡誰都沒有發生過矛盾。村民還反映,近平做事非常有個性,話不多,做事情很有兩下子,大家心裡都佩服他。此外,近平有知識,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懂得的事情特別多,是個有文化的人。
  • 【格列布·馬特韋丘克】搞事!搞事!搞大事!
    秉著「搞事!搞事!搞大事!」的原則,我們打算舉行一場比賽!參賽作品要圍繞格列布·馬特韋丘克的音樂劇作品展開。(《危險關係:激情領地》《愛麗絲夢遊仙境:夢之迷宮》《坦白》《美人鳥》《薩德科的水下王國》等)
  • TT和小白搞事情?《嘻哈》要有大事發生!
    《中國有嘻哈》即將再次播出,六強新一番的廝殺更為慘烈,但小編我可是知道了不少消息,TT除了要在新的一期節目裡亮相,更是要跟小白一起大搞事情
  • 【身邊榜樣】一顆閃光的「螺絲釘」 ——記「百名好支書」孫雲龍
    【身邊榜樣】一顆閃光的「螺絲釘」 ——記「百名好支書」孫雲龍 2020-07-03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南衛視又搞大事?《快樂大本營》招新人,8家公司搶一個名額
    該節目從1997年7月開播至今,已經陪伴了觀眾23年,在這23年裡,這檔節目幾乎每周都會如約而至,和大家見面。還有一個是說:「沒上過《快本》的明星,就不算紅過」。這兩個段子雖然誇張,但通過這兩個段子,完全可以看出《快樂大本營》在娛樂圈的影響力有多大。所以,《快樂大本營》如果想搞事,肯定是大事。
  • 「百縣千碗」場館美食讓人流連忘返
    ☉商報記者 李楊慈溫宮九層糕、老溫州餛飩擔、得爾樂酒飯、礬山肉燕、三姐妹糯米飯、湖嶺牛肉、阿希公滷鵝……昨天是文博會第三天,觀展市民絡繹不絕。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文博會在1號館「百縣千碗」場館齊聚各地小吃,30多家美食商家、幾百種美食讓參館市民直呼吃得過癮。  重拾傳統風味 師傅免費開課教做包子如果你愛吃溫州糯米飯,你一定嘗過三姐妹糯米飯,那軟糯的糯米、酥脆的油條,再淋上高湯熬製的肉末香菇湯,一口下去是滿滿幸福感。
  • 樂山馬邊縣後池村:壩壩會上話脫貧
    當天,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活動走進後池村,縣委、鎮黨委、村黨支部書記,與30多名幹部群眾圍坐一起,話脫貧、謀振興。  放映結束後,微電影的主人公——15歲的彝家女孩吉克羅席現身。在她剛懂事的年紀,媽媽離開了,留下身患疾病的爸爸、哥哥、爺爺和年邁的奶奶,不堪重負的吉克羅席輟學了。
  • 做事情不過腦子,難怪總是把事情搞砸的4個星座男
    我們時常會說做事情要考慮周全才行,切莫片面性的去看待問題,以偏概全,一葉障目。而以下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幾個星座男就是很魯莽,做事情不過腦子,難怪總會把事情搞砸。1:雙子座雙子座是一個性格很魯莽的星座男,他們做事情從來都不過腦子,想法很單純,做事情也很直率,跟他們做朋友的話會覺得很簡單很輕鬆,但要是跟他們做同事的話就會覺得異常的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