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模範夫妻,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屈指可數,但是錢鍾書和楊絳肯定可以算是其中的一對。
錢鍾書我們大家都了解,他是我國的大學者,著有名作《圍城》。
而他的夫人——楊絳,我們卻少有了解。錢鍾書曾盛讚楊絳: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她的一生著作頗多,但是最為人所熟知的還是傳記《我們仨》一書。
此書雖然只有9萬餘字,但是卻充滿了溫情和愛意,記載了他與丈夫的動人愛情。
楊絳與錢鍾書相識於清華大學,那是1932年的春天。楊絳來看望在清華借讀的老同學孫令銜,而孫正好也要去看表哥錢鍾書,於是三人便相聚在清華大學的學生宿舍古月堂門口。
當時的錢鍾書,是清華有名的才子,意氣風發。錢鍾書、楊絳二人一見傾心。
楊絳回憶說:初次見到他,只見他身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布底鞋,帶一副老式眼睛,滿身儒雅氣質。
錢鍾書更是在回憶初見時寫下一首詩:
頡眼容光憶初見,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靦腆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之後二人開始交往,錢鍾書鼓勵楊絳來清華外文系讀研究生,在他的悉心指導下,楊絳如願與他在清華相聚。
1933年,二人在雙方父母的祝福下訂婚。1935年,錢鍾書考取英國的留學生,楊絳深知錢鍾書自小家境優越,不善自理。又擔心兩地分居有相思之苦,便在出國前與錢鍾書成婚,二人一同前往英國。
新婚燕爾的兩人,仿佛有過不完的甜蜜生活。錢鍾書在牛津讀書,楊絳就做旁聽生。
錢鍾書想吃紅燒肉了,楊絳就來做,由於異國他鄉沒有合適的調料,於是便將雪莉酒當做黃酒使用,竟也做出了像模像樣的紅燒肉。錢鍾書高興得像個孩子,楊絳看著也開心。
看著楊絳因為做飯而操勞,錢鍾書幻想自己要是能像仙人一樣能辟穀該多好啊,這樣就不用愛人勞作了。於是便作詩一首:
捲袖圍裙為口忙,朝朝洗手做羹湯;憂卿煙火燻顏色,欲覓仙人辟穀方。
錢鍾書成仙不為了長生不老,而是為了能讓妻子少忙碌一些,此中真情,讓人感動。
1937年,二人的愛情結晶誕生。楊絳躺在醫院休養,不能再照顧錢鍾書了。
而"笨手笨腳"的錢鍾書每天去醫院的時候,都要在楊絳的床前交代今天搞砸了哪些事。
墨水染了桌布、門鎖壞了、額頭起了大包等等。楊絳對此沒有責備,產後虛弱的她只是說"沒關係,我會洗""沒關係,我會修""沒關係,我會治"。
1938年,一家三口回到國內。此時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全都遷到昆明,組成西南聯大。錢鍾書到昆明任教,楊絳帶著女兒回了上海。
夫妻二人遙隔千裡,難解相思之苦。三年後,錢鍾書回到上海,全家團圓,
那時楊絳任振華女校上海分校校長,錢鍾書在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任教授。生活雖然拮据,但錢鍾書卻暗暗發願:今後只有死別,沒有生離!
日子雖苦,但是楊絳卻堅持文學創作,並寫下了幾篇著名的話劇劇本,就在她話劇創作如日中天時,錢鍾書也提出了創作的想法。
於是楊絳放下了手中的筆,自願做了錢鍾書的"灶下婢"。
錢鍾書也沒有辜負楊絳的犧牲,寫下了經典名篇《圍城》。
之後的30年間,二人經歷了多場分離和考驗,此中的痛苦和思念,非常人所能理解。
二人多年的書信,都被楊絳付之一炬,多年後楊絳常常暗暗後悔毀掉了二人間的錦書。
1994年,錢鍾書的身體出現了大問題,膀胱癌變,右腎萎縮壞死。
楊絳拿著摺疊床就住在了病房裡,日夜伺候錢鍾書。醫護人員勸說楊絳回家休息,楊絳卻說:鍾書在哪兒,哪兒就是家!
1998年12月,錢鍾書病逝,彌留之際,楊絳始終陪在錢鍾書身邊,不停地用家鄉無錫話在他耳邊安慰。
錢鍾書停止呼吸後,楊絳親吻他的額頭,久久地貼著他的臉頰。
錢鍾書的遺體被推進火化間時,楊絳不肯離開,硬是在門口站了兩分鐘。
或許在這兩分鐘裡,楊絳回顧了她與錢鍾書的一切,或許想到了在病床上,錢鍾書說的那句:你告訴浙江文藝,他們不是讓我給你的散文集題字嗎?我寫。
錢鍾書的一生是幸福的,因為他遇到了楊絳,遇到了一個肯寵他,包容他孩子的女人。
當初看《圍城》時,我以為錢鍾書是個婚姻不幸的人,不然怎麼能寫出圍城這麼深刻的作品。
直到了解錢鍾書楊絳的愛情故事,我才發現,錢鍾書居然是在向所有讀者秀恩愛,因為我們都有可能成為方鴻漸,唯獨他錢鍾書可以倖免!
錢鍾書和楊絳用他們行為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原來最好的婚姻,就是夫妻二人共同築就一座幸福的圍城。一座彼此都不願出來,想要永遠膩在裡面的圍城。
錢鍾書與楊絳的故事其實還有很多,晚年時楊絳曾將自己與丈夫、女兒的事情寫成一本小傳,就是大名鼎鼎的《我們仨》。
在《我們仨》一書中,過往的苦難均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卻將生活中的歡喜細細描摹。
寫作此書時年近百歲,歷盡滄桑,已將世事看得通透。方用細膩的筆觸回憶舊日的溫暖。
也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亦知感恩命運的賜予。
此書篇幅雖短,事件多瑣碎,可是當合上書本,簡單而溫暖的心緒久久縈繞在心頭。
點擊下方商品卡,《我們仨》包郵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