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我們仨》:夫妻最好的相處之道,幸福婚姻的秘密都藏在這裡

2020-12-20 佳佳樂多

1997年, 錢瑗逝世,享年60歲,錢瑗是錢鍾書和楊絳唯一的女兒;1998年,錢鍾書逝世,享年88歲,錢鍾書是楊絳唯一的愛人。

兩人是清華大學的校友,1932年,錢鍾書在清華大學的古月堂,前結識了楊絳,一見鍾情的那種;1933年,兩人訂婚;1937年,錢瑗出生。後來在2003年,楊絳出版了散文隨筆《我們仨》,一時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可這時的楊絳,已經是一位93歲的老人了。

等錢鍾書也去世之後,楊絳在痛苦和思念中掙扎了四年,然後拿起筆,用心記述下了他們一家三口63年的點點滴滴,並結成回憶錄《我們仨》。

第一次見面,錢鍾書就對楊絳說:「我沒有訂婚。」這在當時看來,簡直像一個「登徒子」,但楊絳的回答是:「我也沒有男朋友。」兩個人就這樣在一起了,只一眼,便已確定了一生。

後來錢鍾書還在用一首詩表達了他見到楊絳的第一眼:「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接著兩人成婚,不久後一同出國留學,在牛津,兩人迎來了錢瑗的降生,一家三口正式「到齊」,楊絳還說,女兒和爸爸是最好的「哥們」。

錢鍾書與楊絳這對被大家廣為傳頌的模範夫妻,他們的幸福婚姻,並非因為彼此有多麼完美。倆人在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上,有著巨大的差異。不過他們因為擁有了經營婚姻的智慧,才把平淡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有愛有溫度。

他們夫婦經營婚姻和家庭的智慧,值得我們好好體會和借鑑。

最好的夫妻,都是朋友

婚後,楊絳才從點點滴滴的生活瑣事上,知道丈夫是怎樣的「拙手笨腳」。他不會打蝴蝶結,分不清左腳右腳,拿筷子只會像小孩兒那樣一手抓,全然沒有做學問時的那種瀟灑勁。

楊絳本來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小姐,嫁給錢鍾書之後,心甘情願做起了小家庭的總管家兼「老媽子」。

楊絳說:「我最大的功勞,是保住了錢鍾書的淘氣和那一團痴氣。這是錢鍾書的最可貴處。他淘氣、天真,加上他過人的智慧,成了現在眾人心目中,博學而又風趣的錢鍾書。」

曾經的名門小姐,心甘情願做了「灶下婢」,沒有一絲抱怨。錢鍾書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愛是需要學習的,與楊絳成為夫妻後,錢鍾書慢慢也學會了體貼人。

一天早上,楊絳還在睡夢中,錢鍾書就在廚房裡忙活起來。平日裡「拙手笨腳」的他為夫人煮了雞蛋,烤了麵包,熱了牛奶,還泡了英式紅茶,給她悄悄端到了床上。楊絳說:「這是我吃過的最香的早飯。」

後來,錢鍾書將做早餐的習慣延續了幾十年,熱牛奶,煮雞蛋,烤麵包,一做就做了一輩子。

各持異議,不必求同。

年輕的時候,再好的感情也會有爭執,也會做出傷感情的事,做不到絕對不發生,卻要彼此立下規矩,杜絕事情再次發生。

楊絳在書裡說道一件事情,在她和錢鍾書出國留學時,在船上因為一個發音而彼此說了許多傷害感情的話。楊絳感嘆,當時想爭個輸贏,最後自己贏了,卻覺得沒有意義,因為傷害了的感情再也無法彌補。她和錢鍾書自此後立下規矩:各持異議,不必求同。

在錢鍾書聽從家裡人的話放棄清華的工作,去藍田任教服侍父親時,楊絳心裡非常想讓錢鍾書不要如此放棄一個好前程。可當她將想法告訴自己的父親時,父親的沉默讓她選擇讓錢鍾書自己選擇。

她在書中這樣說:一個人的出處去就,是一輩子的大事,當由自己抉擇,我只能陳說我的道理,不該幹預;尤其不該強他反抗父母。

懂得經營婚姻,才能教育好子女

女兒四五歲的時候,因為好久不見爸爸,見到爸爸都不認識爸爸了,但是很快她就和爸爸玩了起來。治學嚴謹的錢鍾書,做起爸爸來也是有智慧、有技巧。當父母抱怨孩子跟自己不親的時候,也許可以像錢鍾書學學,怎麼當一個會跟孩子玩的爸爸。

當女兒在家學習初中的功課時,錢鍾書每天給她布置幾頁大字的練習。有幾天女兒沒有完成,懷著僥倖的心理想矇混過關,錢鍾書第三次發現後勃然大怒,把她狠狠地教訓了一頓。女兒知道自己有錯在先,也接受爸爸教訓,開始安心學習。

教練的角色,就是該愛的時候毫不吝嗇的愛,該管教的時候就溫柔而堅定地管教。當然,管教是否有效,關鍵還要看之前的親子關係是否良好。因為,在孩子的教育中,愛,而後能嚴。

回憶是一條河,思念是一片海

「這是一個萬裡長夢。夢境歷歷如真,醒來還如在夢中,我們終究還是走上了古驛道。」楊絳在《我們仨》書本的扉頁寫道。

楊絳在「古驛道」上的相聚相失,指的正是錢鍾書最後住院直至逝世的日子,古驛道如同從塵世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黃泉路,那艘船便是丈夫所住的311病房。

她曾感嘆:「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幸福的時光往往是匆忙的,楊絳寫下了《我們仨》,來紀念她一生摯愛的兩個人。

讀楊絳的《我們仨》,你會看到一個乖巧聽話,體貼孝順父母的阿瑗;你也會看到溫柔細膩、一身才華的錢鍾書;你還會看到善良溫柔、賢惠寬容的楊絳;你更會看到一個溫暖有愛、其樂融融的三口之家。

楊絳筆下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刻意的渲染,只是用很平淡的筆觸,記錄下了幸福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家人其樂融融,相守相助,演繹著世間最為普通的煙火生活。

看完之後,我忽然明白,沒有什麼所謂一帆風順的生活,只是我們需要學會,在苦痛中找到幸福。人這一輩子,其實就那麼短,歲月不等人,珍惜眼前人。

整本書虛實相生,笑淚結合,面對生離死別,你看不到一點撕心裂肺的悲慟,有的只是紙短情深的娓娓道來。她用質樸深情的文字,和充滿愛的靈魂向我們講述了「我們仨」的點點滴滴。

有些事,要早點做;有些書,要儘早讀;否則只會徒增你人生中的遺憾罷了。

這樣一本書,記載了一個幸福家庭的愛,教給我們在婚姻中如何互相包容,教給我們生活雖不易,主要是樂得自在。就是這樣一本書僅售28元,一頓飯錢都不到,卻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錢鍾書與楊絳:最好的婚姻,就是夫妻二人共同築就一座幸福的圍城
    說起模範夫妻,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屈指可數,但是錢鍾書和楊絳肯定可以算是其中的一對。錢鍾書我們大家都了解,他是我國的大學者,著有名作《圍城》。而他的夫人——楊絳,我們卻少有了解。錢鍾書曾盛讚楊絳: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 《我們仨》裡,藏著一家人相愛一生的秘密
    經營一個家庭越來越不容易,很多人說,婚姻到最後,愛情就變成了親情,愛人就變成了家人。最好的婚姻,大概就是《我們仨》裡所描述的,一對志趣相投的夫妻、你是最好的妻、我是最好的夫,一個陽光好學、願意和父母分享心事的孩子。「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
  • 楊絳的《我們仨》看哭了很多人,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
    對於我來說,2020年讓我對幸福的含義有了更深的理解,幸福不是物質的享受,是陪伴,是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前幾天,重讀楊絳的《我們仨》,再一次被感動,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用心記述了她的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書中教會了我們很多關於愛的事,關於幸福的事。《我們仨》是楊絳回憶一家三口過往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溫暖動人。
  • 《我們仨》:「萬能」楊絳與錢鍾書,或許這才是愛情和家的樣子
    《我們仨》:楊絳能洗桌布修檯燈,對搗蛋錢鍾書的寬容或是婚姻保鮮的秘訣。楊絳活了105歲。錢鍾書活了88歲,楊絳比她丈夫錢鍾書多活了17年。他們的女兒錢媛比他倆去世的都早,因為錢媛沒有生兒女,所以這一家三口就是一個完美的整體,楊絳為此有一本書,叫做《我們仨》,在這本書中,楊絳給讀者們展示了她們一家三口最溫暖的生活。書中雖然都是平凡的事情,但是其中的趣味,不禁讓人神馳嚮往。
  • 《我們仨》:「'萬能'楊絳搭配搗蛋調皮的錢鍾書,或許這才是愛情」
    《我們仨》:楊絳能洗桌布修檯燈,對搗蛋錢鍾書的寬容或是婚姻保鮮的秘訣。楊絳活了105歲。錢鍾書活了88歲,楊絳比她丈夫錢鍾書多活了17年。他們的女兒錢媛比他倆去世的都早,因為錢媛沒有生兒女,所以這一家三口就是一個完美的整體,楊絳為此有一本書,叫做《我們仨》,在這本書中,楊絳給讀者們展示了她們一家三口最溫暖的生活。書中雖然都是平凡的事情,但是其中的趣味,不禁讓人神馳嚮往。
  • 民國才女楊絳:嫁給錢鍾書,我幸福了六十多年
    名門小姐變「灶下婢」,楊絳:嫁給錢鍾書,我幸福了60多年都說最好的感情是彼此的勢均力敵,但實際上鮮少有感情能夠做到這一點。縱使很多感情在剛開始的時候是琴瑟和鳴的,也很少有人能像楊絳和錢鍾書那樣,彼此成就。
  • 當錢鍾書遇上楊絳,之後再無分離,只有《我們仨》
    但當我看了楊絳先生的家庭回憶錄《我們仨》之後,我才發現自己錯的有多離譜,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婚姻狀態。何為一見鍾情?什麼是一見鍾情?於是錢鍾書病逝四年後,92歲高齡的楊絳先生出版了《我們仨》這本書,書中記述了一個三口之家63年的風雨坎坷和溫馨回憶。透過文字和照片我們確信錢鍾書和楊絳經營的那個小家就是美滿家庭該有的模樣。書中記錄的一些場景即使多次重讀,也仍能給人以溫暖和感動。
  • 楊絳《我們仨》走心的10句話: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讀來淚流滿面
    ——楊絳《我們仨》提起錢鍾書,總離不開他的妻子楊絳先生;提起楊絳,又總是不自覺想到錢鍾書。似乎兩個人的名字註定形影不離。奇怪的是,似乎人人都知道錢鍾書寫過一本《圍城》,還能念出其中幾句經典:"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但說到楊絳,大家只知道她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被稱為"先生"的女性之一,卻不清楚她有什麼作品。
  • 《我們仨》中楊絳、錢鍾書獨女:錢媛曾有過兩次婚姻,卻終獲幸福
    錢媛長大後成了英語系的教授,錢鍾書夫妻倆對於這個女兒很是驕傲。錢媛在北大讀書時,認識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王德義」,兩人是同校的同學。倆人在學校經常一起討論事情,畢業後,就結了婚。倆人在一起婚後過得的甚是幸福,幸福美滿的,本以為兩人能一直幸福下去的時候。
  • 什麼是夫妻?錢鍾書走的時候死不瞑目,楊絳在他耳邊悄悄說了這話
    冰心說:「他們是中國作家中最美滿和幸福的一對。」兩人成婚不久後,一同出國留學,在牛津,兩人迎來了錢瑗的降生,一家三口正式「到齊」,楊絳還說,女兒和爸爸是最好的「哥們」。最好的夫妻,都是朋友錢鍾書有「譽妻癖」,他經常對朋友大肆讚美妻子。在短篇小說《人·獸·鬼》出版後,自留的樣書上他寫下這樣一句話:贈與季康,絕無僅有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 夫妻相處之道人生感悟夫妻如何相處才能幸福美滿?(值得一看)
    談起夫妻相處之道人生感悟,這的確是大家希望了解和真正所關心的話題。正所謂:「家和萬事興」,家和則興旺,家吵則滑坡,這是永遠不變的古訓。那麼夫妻如何相處才能幸福美滿呢?即下來,虞戀莎為朋友們談一談夫妻相處之道人生感悟,夫妻如何相處才能幸福,夫妻如何相處才能美滿等相關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供朋友們思考。1.夫妻相處之道首先要做到坦誠相待,切勿遮遮掩掩這是經營婚姻之大忌諱。坦誠相待是夫妻在婚姻生活中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礎條件之一。比如,夫妻雙方各一方出門有事情來說,可能愛人都會問準備出去做什麼事情呢?或談什麼生意呢?
  • 我們家,很樸素;我們仨,很單純
    《我們仨》是當代作家楊絳創作的散文集,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普通家庭幾十年平淡無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經歷。楊絳先生以沉重的語氣,回憶了先後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以及一家三口溫情脈脈,夫妻感情深厚,女兒錢瑗從小乖巧可愛。
  • 楊絳《我們仨》: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楊絳《我們仨》1997年3月4日,楊絳送走了女兒錢媛。1998年12月19日,錢鍾書先生去世了。從此,"我們仨"走散了,家不成家,只是臨時的客棧罷了。因為面對一生摯愛的先後逝去,人往往更願意那都是夢而已。夢能讓人不這麼沉重,而且夢魘可以隨時醒來。
  • 錢鍾書楊絳伉儷情深的幸福婚姻:三守則九攻略的夫妻大道
    建立在美色和金錢之上的婚姻更像一場交易,愛之初心不純粹,而期待天長地久,恐怕也是緣木求魚。婚姻白頭久遠的要素,知性情懷勝於才情志趣 ,才情志趣勝於風度優雅 ,風度優雅 ,勝於顏值體貌。而金錢和地位,恰如風行水上,如果期待」好風憑藉力,一夜過江南」,往往不可能「一日看盡長安好」,擁有完美的婚姻。
  • 錢鍾書to楊絳:你是我幸福的所有理由
    她的父親楊蔭杭和他的父親錢基博,都是無錫本地的名士。因此,他們兩家交情也不淺。那一年,8歲的她曾隨父母到他家做客。只不過,當時年紀小,他們誰都記不得誰罷了。不過,或許正是這段經歷開啟了他們兩人之間的「前緣」亦是說不定的。如此的二人結合,都是道不盡的美好。- 賭書消得潑茶香-婚後的楊絳和錢鍾書,是「琴瑟和弦,鸞鳳和鳴」。
  • 鄧超孫儷結婚9周年:逃過7年之癢的幸福婚姻,究竟藏著什麼秘密?
    列夫託爾斯泰曾說: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麼逃過7年之癢的幸福婚姻,究竟藏著什麼秘密呢?01 好的婚姻是互相改變和成長鄧超和孫儷,兩個人有著太多的不同。」是啊,好的婚姻,一定不是一個人被迫去適應另一個人,而是我願意主動為了你,去改變,去成為更好的自己。什麼是好的婚姻呢?夫妻之間願意改變自己,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這就是好的婚姻。好的婚姻,就像一片溫厚的土壤,能讓一粒米變成一顆種子,生根發芽,綻放出更好的生命。
  • 陳銘教科書式哄妻子:夫妻相處需要同理心
    這個懂就是同理心,而夫妻相處是非常需要有同理心的。01同理心能夠減少婚姻中的矛盾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曾經提到過這樣一個例子。張太太和丈夫結婚五年,最近,夫妻倆陷入冷戰。大約是半年前,張先生的公司準備提拔幾個中層的經理。而張先生升職的機率很大,所以他一回家就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太太。
  • 《我們仨》:品讀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楊絳與錢鍾書的愛情
    說到楊絳,大家或許還只是想到她的丈夫錢鍾書,和他的著作《圍城》。而對他的夫人——楊絳,卻少有了解。錢鍾書曾盛讚楊絳: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其實她的一生著作頗多,文學造詣也很高,但是最為人所熟知的還是傳記《我們仨》一書。
  • 楊絳錢鍾書:最好的愛情是既有乍見之歡,又有久處不厭
    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就應了這句話。兩人有時候會因為某個小問題討論一個下午,有時候就只是安靜地坐在一起看書。除了約會,就是通信。他們才學相當,既是愛人,又互為知己,三觀契合,心意相通,互敬互愛,彼此包容。錢鍾書贊愛妻:「最才的女,最賢的妻」。他七十多歲還堅持給楊絳寫情書,令愛情之樹常青。
  • 《幸福三重奏》:三對夫妻,詮釋了一段婚姻的全過程
    仔細看看他和謝楠的相處過程十分的有趣,其實他對謝楠是一見鍾情再到日久生情的浪漫愛情,他們之間感情,是彼此關懷。謝楠說:「我希望你能找回來那種好玩的心情。我覺得我有點心疼你。」這讓我想起了錢鍾書先生和楊絳先生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