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萬能」楊絳與錢鍾書,或許這才是愛情和家的樣子

2020-12-20 歷史研習室

《我們仨》:楊絳能洗桌布修檯燈,對搗蛋錢鍾書的寬容或是婚姻保鮮的秘訣。

楊絳活了105歲。錢鍾書活了88歲,楊絳比她丈夫錢鍾書多活了17年。

他們的女兒錢媛比他倆去世的都早,因為錢媛沒有生兒女,所以這一家三口就是一個完美的整體,楊絳為此有一本書,叫做《我們仨》,在這本書中,楊絳給讀者們展示了她們一家三口最溫暖的生活。書中雖然都是平凡的事情,但是其中的趣味,不禁讓人神馳嚮往。

「萬能的楊絳」與調皮的錢鍾書

在他們仨的家中,楊絳是「萬能的」。

錢鍾書有次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錢鍾書說,「這是墨水呀!」 楊絳安撫他,「墨水也能洗。」

後來又有一次錢鍾書把檯燈又砸了,楊絳問清楚了是什麼燈,說:「不要緊,我會修。」

其實在渡過了愛情最新鮮的那段時期之後,夫妻雙方互相指責、互相避重就輕已成為日常。 換了別的夫妻,如果碰上了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會暴走,會互懟,會吵架。

但是他們卻一個犯傻,一個包容;一個調皮,一個溫柔。

「不要緊」是一句很典型的安慰的話,一切都會因為這三個字豁然開朗,他們仨就是那樣幸福的生活著。

楊絳與錢鍾書曾在詩歌裡追憶他見到楊絳的第一眼:「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這才是真的可愛。

就這樣,楊絳在家中,一直扮演著「萬能」的角色,錢老看似笨拙,實際上,正是這種互補的個性,才是最讓人動容的生活瞬間。或許這樣,才是真正的愛。

到了三四十歲,就該換你去照顧媽媽了

從三十到六十這三十年,許多人的父輩都會逝去,在韓劇《請回答1988》中德善的奶奶去世,父親直到大伯回來之後才終於崩潰,那一幕不禁讓人淚目,許多人在那一刻會意識到,生活在你面前終於把終點的樣子露了出來。

「幸運」的是,錢媛是先於父母去世的,她沒有過那種體驗。但她在中年的時候,懂得了孝順,偶然生活中發生的小事都會讓她意識到該去互換身份了,自己應該去照顧母親了。

楊絳很膽小,怕鬼,怕黑,錢瑗要保護她。有段時間,楊絳和錢鍾書被革命群眾「揪出來」,成了「牛鬼蛇神」。

錢媛急要回家看望他們,得走過眾目睽睽下的大院。必須先寫好一張大字報,要和「牛鬼蛇神」的父母劃清界線。回到家裡,她著重告訴父母,我們「思想上劃清界線」!

然後一言不發,偎著楊絳,貼坐身邊,從書包裡取出未完的針線活,一針一針地縫。

她買了一塊人造棉,自己裁,自己縫,為媽媽做一套睡衣。又從書包裡取出一大包爸爸愛吃的夾心糖。

她找出一個玻璃瓶子,把糖一顆顆剝去包糖的紙,裝在瓶裡,把包裝紙藏入書包,免得革命群眾從垃圾裡發現糖紙。

看到這裡,忽然覺得,那段時光是真的沒有什麼可怕的了,畢竟最重要的人,都在身邊。

楊絳一生活了105歲,在她與錢鍾書的婚姻裡,我看到了愛情成熟的樣子。在《我們仨》中,切實的感受到了什麼是真正的苦中作樂的溫暖與美好。

讀完《我們仨》這本書,我讀到了婚姻的美好,讀到了家庭給予我們內心溫和強大的力量。也讀到了,不管何時,只要在一起,就是最好的事情。

所以建議夥伴們可以去讀讀這本《我們仨》,學會如何去平靜的生活,如何去真正的愛,讓自己的心既溫暖又平靜。

《我們仨》講的是一個女人對丈夫和女兒的想念,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無奈。

就如同封面上所寫的: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面。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我們仨》

105歲的楊絳,以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了與女兒錢媛,丈夫錢鍾書一家三口那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

在書的最後,楊絳說:「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樣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守,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我一人。」

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經走到盡頭了。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

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這本書由著名的三聯書店出版,是中國當代文學散文隨筆文集中很暢銷的一本。

作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將愛情和家庭都經營的如此幸福的秘訣,盡在《我們仨》中這本書中體現,

懂得理解、欣賞自己的伴侶,楊絳把錢鍾書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價值。

懂得在婚姻中保持「自我」楊絳一生追隨錢鍾書,甘願站在丈夫身後,但她的才情並沒被婚姻所埋沒,也沒被丈夫錢鍾書忽視。

人間沒有永遠,錢氏夫婦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了盡頭了。

所以推薦看一下楊絳的《我們仨》,看過後才會覺得,婚姻的本身並不是圍城,而是背後的靠山。

現在這本書只要23塊錢,僅僅是一頓午飯的價格,但是卻能去找尋那最美好的溫暖。

相關焦點

  • 《我們仨》:「'萬能'楊絳搭配搗蛋調皮的錢鍾書,或許這才是愛情」
    「萬能的楊絳」與調皮的錢鍾書在他們仨的家中,楊絳是「萬能的」。錢鍾書有次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錢鍾書說,「這是墨水呀!」 楊絳安撫他,「墨水也能洗。」「不要緊」是一句很典型的安慰的話,一切都會因為這三個字豁然開朗,他們仨就是那樣幸福的生活著。楊絳與錢鍾書曾在詩歌裡追憶他見到楊絳的第一眼:「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這才是真的可愛。
  • 《我們仨》:品讀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楊絳與錢鍾書的愛情
    說到楊絳,大家或許還只是想到她的丈夫錢鍾書,和他的著作《圍城》。而對他的夫人——楊絳,卻少有了解。錢鍾書曾盛讚楊絳: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其實她的一生著作頗多,文學造詣也很高,但是最為人所熟知的還是傳記《我們仨》一書。
  • 當錢鍾書遇上楊絳,之後再無分離,只有《我們仨》
    但當我看了楊絳先生的家庭回憶錄《我們仨》之後,我才發現自己錯的有多離譜,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婚姻狀態。何為一見鍾情?什麼是一見鍾情?同樣,為了愛情,大家閨秀楊絳,甘做錢家「灶下婢」,「我做錯事了,把墨水灑了。」「沒關係,我來解決。」「我好像做錯事了,把門弄壞了。」「沒關係,我來解決。」就這樣,直到1998年錢鍾書去世,他們從未分開過,婚姻一直羨煞旁人。
  • 楊絳和錢鍾書:愛情最美的樣子,是一生只夠愛一人
    楊絳,原名楊季康,是我國著名的女作家。錢鍾書,我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楊江和錢鍾書的婚姻被稱為「人間最理想的婚姻模樣」,兩個人從相見到相愛直到相伴一生的故事讓多少人羨慕不已,好像所有形容愛情美好的詞都可以放在他們兩個人的身上。
  • 《我們仨》中楊絳、錢鍾書獨女:錢媛曾有過兩次婚姻,卻終獲幸福
    最近在家翻看手機,看到了一條關於「楊絳」先生的文章有人或許到現在仍然會好奇,為什麼要稱呼楊絳為先生,其實:這是人們對於一位高知女性的學識、品德和修養的一種尊稱。說起楊絳,人們總會想到他與錢鍾書的愛情,一生一世,相濡以沫,甚是讓人羨慕。1932年,楊絳在清華的校園裡遇到了錢鍾書。楊絳在《記錢鍾書與圍城》中這樣描述過錢鍾書當時的樣子,楊絳說他:他穿一件青布大褂,一雙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鏡,一點也不偏偏。
  • 楊絳的《我們仨》看哭了很多人,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
    這句話是錢鍾書《圍城》中的名句。但對於錢鍾書而言,他與妻子楊絳共同構建了一座充滿幸福的圍城,一座兩人永遠都不想出去的圍城。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錢鍾書與楊絳兩人見面,錢鍾書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而楊絳的回答:「我也沒有男朋友。」在這場有趣的見面中,兩人愛意萌動,之後開始鴻雁傳書,信越寫越勤。1935年,楊絳與錢鍾書完婚,新婚不久,兩人便結伴去了英國。
  • 錢鍾書與楊絳:最好的婚姻,就是夫妻二人共同築就一座幸福的圍城
    說起模範夫妻,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屈指可數,但是錢鍾書和楊絳肯定可以算是其中的一對。錢鍾書我們大家都了解,他是我國的大學者,著有名作《圍城》。而他的夫人——楊絳,我們卻少有了解。錢鍾書曾盛讚楊絳: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 民國才女楊絳:嫁給錢鍾書,我幸福了六十多年
    在送走女兒後,楊絳曾對病榻上的錢鍾書說:「我要寫一個女兒,叫她陪著我。」於是,在錢鍾書先生逝世4年後,92歲高齡的楊絳先生出版了《我們仨》這本書。令她沒有想到的是,這本書一經發行就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
  • 懷念楊絳先生:錢鍾書口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鳳凰讀書計劃·耳畔書香 經典文學,你不能只是路過 她是錢鍾書先生口中「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在《我們仨》中,她以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先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回憶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
  • 楊絳和錢鍾書,詩中的禮讚和思念
    今日詩語: 愛情最好的樣子,是楊絳和錢鍾書。 ▲錢鍾書寫給楊絳的情書 2.最才的女 民國時期才女如雲,在創作和翻譯能達到頂尖水平的
  • 《我們仨》最「矯情」的一句話,年少不懂其中意,讀懂都是錢鍾書
    這是書中之前被認為「最矯情」的話,但如今讀感覺更能明白錢鍾書對楊絳的感情之深,讓人淚目。還記得,初讀《我們仨》這本書的時候,我覺得有些悲傷。但我真的好喜歡她筆下的那種生活,一家人幾十年平淡無奇,相親相愛的感覺,真的很難得,雖然最後錢媛、錢鍾書先生相繼離世。楊絳雖然沒得到最好的相守,卻是最好的相遇和相守。
  • 楊絳《我們仨》走心的10句話: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讀來淚流滿面
    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楊絳《我們仨》提起錢鍾書,總離不開他的妻子楊絳先生;提起楊絳,又總是不自覺想到錢鍾書。似乎兩個人的名字註定形影不離。奇怪的是,似乎人人都知道錢鍾書寫過一本《圍城》,還能念出其中幾句經典:"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 楊絳給錢鍾書寄去一個「慫」字,錢鍾書寄回一字竟令其感動淚目
    楊絳和錢鍾書是公認的神仙眷侶,夫妻兩人一見鍾情,相伴到老,從未因為什麼紅過臉。楊絳給錢鍾書寄過一個「慫」字,就是想問問錢鍾書心上到底有幾個人,錢鍾書高情商的回一個「您」字,意為心上只有你一人,這般愛情真實舉案眉頭羨煞旁人。不愧是人間的「神仙愛情」!
  • 有一種愛情叫楊絳和錢鍾書,這是彼此最美的狀態
    在楊絳小時候,父親就教育子女要「有志氣」,要有志氣,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楊絳,可謂是學富五車。最終通過自己努力,考取了清華大學,此時的錢鍾書也在清華大學頗有名氣。 他們的愛情,始於清華校園。大學裡的戀愛是美好的,因為都是我們最初的樣子,沒有功名利祿,只望眼前人是心上人。
  • 錢鍾書to楊絳:你是我幸福的所有理由
    盪氣迴腸中,讓無許人倍覺愛情的美好。- 命中注定愛你-出生在無錫一個書香門第的楊絳,清逸溫婉,知書達理,完全是一副女神的樣子。1928年,她高中畢業,本心心念念要報考清華大學外文系的。誰知,那一年清華大學雖開始招收女生,卻是在南方沒有名額的。於是,無奈下她只得選擇了東吳大學。或許,緣分於此。1932年初,東吳大學因為學潮而停課。
  • 世間最好的愛情,就是我叫楊絳,你叫錢鍾書
    [摘要]學習之餘,楊絳和錢鍾書還展開讀書競賽,比誰讀的書多。通常情況下,兩人所讀的冊數不相上下。楊絳與錢鍾書可遇不可求的曠世情緣被廣為傳頌,錢鍾書給了楊絳一個最高的評價:「最賢的妻,最才的女」。1932年3月的一天,風和日麗,幽香襲人。楊絳在清華大學古月堂的門口,幸運地結識了大名鼎鼎的清華才子錢鍾書。
  • 楊絳錢鍾書:最好的愛情是既有乍見之歡,又有久處不厭
    他們閱覽過這急劇動蕩的歲月,他們的故事,在時光的積澱中愈發歷久彌香。夫妻、情人亦朋友這個時代的愛情,來的快去的也快,見識了太多離別和離散,於是更憧憬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浪漫。而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正是這樣一種歲月靜好,細水流長,日久愈純。一生相伴六十餘年,他們從學生時代,一直攜手走向生命的終點。
  • 楊絳和錢鍾書:這裡有愛情最美的模樣
    楊絳和錢鍾書,一九三二年春在清華初識,一九三三年訂婚,一九三五年結婚,攜手一生。作為神仙愛情的起點,清華大學在90周年校慶時,在官網上發布了光明網的一篇文章:楊絳與錢鍾書的戀愛。這份在世人眼中發著光的愛情,走過顛沛的戰亂,歷經厄運的分離,有妙趣橫生,也有爭執不休,但更多的,是平平淡淡的相知相守。
  • 《我們仨》:智慧是一個女子最美的樣子
    窗外狂風大作,吹得白色的窗簾晃動,外面的路燈微弱,更增添了詭異的氣息,抬頭望天,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感。嚇得我趕緊關了窗,扭頭回望屋裡,昏黃的檯燈營造出溫馨的氛圍,絨絨的被子給了我些許溫暖,厚重的木質地板,拉回了我漂浮的心緒,妞妞瞪大眼睛看著我,讓我忍不住噗嗤一笑。
  • 錢鍾書與楊絳的愛情故事
    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我沒有訂婚。」「我也沒有男朋友。」就這樣開始了世紀佳緣。也許上天的姻緣線早就搭好了,當時錢鍾書在北京上學,而楊絳在蘇州的東吳大學,在那個年代是很難相識的。可是楊絳一心想要去清華大學,後來選擇在清華大學借讀,而她的閨蜜恰好是錢鍾書的表妹,就是這根線把錢先生和楊絳牽到了一起,從此便開始了漫長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