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我們仨》走心的10句話: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讀來淚流滿面

2021-01-18 歷史國學智慧

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楊絳《我們仨》

提起錢鍾書,總離不開他的妻子楊絳先生;提起楊絳,又總是不自覺想到錢鍾書。似乎兩個人的名字註定形影不離。

奇怪的是,似乎人人都知道錢鍾書寫過一本《圍城》,還能念出其中幾句經典:"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但說到楊絳,大家只知道她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被稱為"先生"的女性之一,卻不清楚她有什麼作品。而讀過她的《我們仨》的人,才知道她的字裡行間流淌著一種柔軟平和,樸實靜好。

正如她本人一般,與世無爭,與人不搶,淡泊之中埋藏著一種豁達,平靜之中透露著一種力量。

寫這本書時,楊絳先生已經92歲高齡,女兒和丈夫已相繼離世,她用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了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溫暖與悲愴、愛與痛的時光。

帶著這樣的背景和情緒,我想在此分享給各位讀者10句其中最走心的話,讀來讓人淚流滿面:

01.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02.從今往後,咱們只有死別,再無生離.

03.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我們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04.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05.老人的眼睛是乾枯的,只會心上流淚。

06.親人去世,家在哪兒?親人去世那一刻,家就不復存在。

07.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08.現在我們仨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起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

09.我覺得我的心上給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隻飽含著熱淚的眼睛。

10. 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

讀書亦是讀人生

從楊絳身上,年輕人可以學到這樣的一種處世哲學:懵懂無知時,心懷正念,以書養心,書讀厚了,人生也就圓潤了。

所以,不管當下你還是否年輕,請撕去那些油膩的浮躁,多讀一些書,多行幾裡路,到最後,人生所有的意義,都會在生活裡獲得。

讀楊絳的《我們仨》,你會看到一個乖巧聽話,體貼孝順父母的阿瑗;你也會看到溫柔細膩、一身才華的錢鍾書;你還會看到善良溫柔、賢惠寬容的楊絳;你更會看到一個溫暖有愛、其樂融融的三口之家。

楊絳筆下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刻意的渲染,只是用很平淡的筆觸,記錄下了幸福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家人其樂融融,相守相助,演繹著世間最為普通的煙火生活。

《我們仨》是一本好書,她告訴了我們什麼是愛,什麼是幸福,她還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去生活,如何去面對失去。

有些事,要早點做;有些書,要儘早讀;否則只會徒增你人生中的遺憾罷了。

這樣一本書,記載了一個幸福家庭的愛,教給我們在婚姻中如何互相包容,教給我們生活雖不易,主要是樂得自在。就是這樣一本書僅售38元,一頓飯錢都不到,卻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小紡薦書 | 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
    我還在尋覓歸途——楊絳《我們仨》《我們仨》講述了一個單純溫馨的家庭幾十年平淡無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經歷。下面跟隨小紡來品味一下《我們仨》的節選,來感受一下楊絳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吧。這一部分講述了楊絳老年時的一個夢境,以「鍾書大概是記著『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個長達萬裡的夢」拉開全文序幕。1.有一晚,我做了一個夢。我和鍾書一同散步,說說笑笑,走到了不知什麼地方。太陽已經下山,黃昏薄幕,蒼蒼茫茫中,忽然鍾書不見了。我四顧尋找,不見他的影蹤。
  • 《我們仨》:品讀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楊絳與錢鍾書的愛情
    說到楊絳,大家或許還只是想到她的丈夫錢鍾書,和他的著作《圍城》。而對他的夫人——楊絳,卻少有了解。錢鍾書曾盛讚楊絳: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其實她的一生著作頗多,文學造詣也很高,但是最為人所熟知的還是傳記《我們仨》一書。
  • 《我們仨》:我們仨,還是失散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寫的散文集,回憶了先後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書籍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我們老了,第二部分為我們仨失散了,第二部分為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 楊絳《我們仨》: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楊絳《我們仨》1997年3月4日,楊絳送走了女兒錢媛。1998年12月19日,錢鍾書先生去世了。從此,"我們仨"走散了,家不成家,只是臨時的客棧罷了。
  • 《我們仨》中一句很普通的話,卻讓人不禁落淚,究竟又是為何?
    這位穿著裙子的「先生」,就是著名學者錢鍾書的妻子---楊絳。無數的人在讀過《我們仨》裡面這句:「從此以後,我們只有死別,再無生離。」後淚流滿面。《我們仨》中一句很普通的話,卻讓無數人流淚,究竟有何魔力?生活恰如細水長流一般安穩平淡,哪裡有多少轟轟烈烈呢?愛一個人,便是和他相守著過平淡安穩的日子。楊絳先生寫的《我們仨》,記錄一家人在飄搖亂世中的點點滴滴,讀來樸實無華,卻又動人至深。
  • 《我們仨》:「萬能」楊絳與錢鍾書,或許這才是愛情和家的樣子
    《我們仨》:楊絳能洗桌布修檯燈,對搗蛋錢鍾書的寬容或是婚姻保鮮的秘訣。楊絳活了105歲。錢鍾書活了88歲,楊絳比她丈夫錢鍾書多活了17年。「萬能的楊絳」與調皮的錢鍾書在他們仨的家中,楊絳是「萬能的」。錢鍾書有次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錢鍾書說,「這是墨水呀!」 楊絳安撫他,「墨水也能洗。」
  • 《我們仨》:「'萬能'楊絳搭配搗蛋調皮的錢鍾書,或許這才是愛情」
    《我們仨》:楊絳能洗桌布修檯燈,對搗蛋錢鍾書的寬容或是婚姻保鮮的秘訣。楊絳活了105歲。錢鍾書活了88歲,楊絳比她丈夫錢鍾書多活了17年。「萬能的楊絳」與調皮的錢鍾書在他們仨的家中,楊絳是「萬能的」。錢鍾書有次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錢鍾書說,「這是墨水呀!」 楊絳安撫他,「墨水也能洗。」
  • 楊絳的《我們仨》看哭了很多人,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
    對於我來說,2020年讓我對幸福的含義有了更深的理解,幸福不是物質的享受,是陪伴,是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前幾天,重讀楊絳的《我們仨》,再一次被感動,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用心記述了她的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書中教會了我們很多關於愛的事,關於幸福的事。《我們仨》是楊絳回憶一家三口過往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溫暖動人。
  • 當錢鍾書遇上楊絳,之後再無分離,只有《我們仨》
    但當我看了楊絳先生的家庭回憶錄《我們仨》之後,我才發現自己錯的有多離譜,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婚姻狀態。何為一見鍾情?什麼是一見鍾情?同樣,為了愛情,大家閨秀楊絳,甘做錢家「灶下婢」,「我做錯事了,把墨水灑了。」「沒關係,我來解決。」「我好像做錯事了,把門弄壞了。」「沒關係,我來解決。」就這樣,直到1998年錢鍾書去世,他們從未分開過,婚姻一直羨煞旁人。
  • 《我們仨》:一本溫暖的書
    董秀玉回北京主持三聯工作後,又促成出版《錢鍾書集》,三聯組織最權威的學者編校文稿,不惜工本印製最優秀的版本,歷時6年,終於在2001年出版,包括《談藝錄》、《管錐編》、《宋詩選注》等10種13冊,計300多萬字。「楊先生把《我們仨》書稿交三聯出版,有前面這些淵源。」董秀玉說。楊絳先生也在她寫三聯書店的一篇文章中提過:「我和錢鍾書把書交三聯出版,是因為三聯是我們熟悉的老書店,品牌好。
  • 《我們仨》:世間好物不堅守,彩雲易散琉璃脆
    關於錢鍾書,關於楊絳,關於《我們仨》,都由來已久。這本書很有名氣,評價也頗高,又是氣節與才華獨具的楊先生所書,按理說應當早看。待到如今才拿起讀,實在覺得有些遲。但晚讀好過不讀,散讀好過瞎讀。談論本書,有很多情愫,惹人閒暇情思,這是散文和隨筆的獨特,皆來自於情。
  • 楊絳《我們仨》:夫妻最好的相處之道,幸福婚姻的秘密都藏在這裡
    後來在2003年,楊絳出版了散文隨筆《我們仨》,一時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可這時的楊絳,已經是一位93歲的老人了。等錢鍾書也去世之後,楊絳在痛苦和思念中掙扎了四年,然後拿起筆,用心記述下了他們一家三口63年的點點滴滴,並結成回憶錄《我們仨》。
  • 《我們仨》書評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92歲時,在先後失去女兒和丈夫後所著。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哀而不傷、深厚而誠摯的感情,讓人十分觸動。
  • 《我們仨》:智慧是一個女子最美的樣子
    上海近日大風呼嘯,前日夜晚尤是如此。
  • 我們家,很樸素;我們仨,很單純
    《我們仨》是當代作家楊絳創作的散文集,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普通家庭幾十年平淡無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經歷。楊絳先生以沉重的語氣,回憶了先後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鍾書,以及一家三口溫情脈脈,夫妻感情深厚,女兒錢瑗從小乖巧可愛。
  • 獲獎書評 | 陪伴是最長情的愛——評《我們仨》
    黎明職業大學圖書館  周敏霞《我們仨》是楊絳先生於2003年出版的紀實散文,讀完後,徹底被作品中流露的質樸家庭情感所打動,不得不感嘆:回憶是最溫情的悲傷,陪伴是最長情的愛。《我們仨》就像作者一樣樸實無華,作品中的一家子是普通平凡的三口之家:丈夫錢鍾書、女兒錢瑗、作者楊絳。
  • 分別,是無言的痛苦———讀《我們仨》有感
    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明明寫的是相聚,可是由於現實中錢鍾書先生和錢瑗女士均已作古,我從字裡行間體會到的是徹骨的,難以言說的痛。這種痛,讓我沒有勇氣逐字逐句的讀下去,因為我對兩位先生的崇敬之情,使得我不忍再經歷一遍他們的悽涼晚景。楊絳先生是我非常欽佩的女子。
  • 天地者,萬物之逆旅:《我們仨》
    但是,或許我的很多學生,和這個公眾號裡的讀者,他們是喜歡的、懂得的,連林妹妹都說「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所以,何妨啜茗清話一二經典,比如說,細讀一下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呢?最初設想,《我們仨》這本書一家三口各寫一部分,錢瑗寫父母,楊絳寫父女倆,錢先生寫他眼中的母女倆。
  • 楊絳: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我一個人了
    《我們仨》是錢鍾書妻子的楊絳先生撰寫的家庭回憶錄。這本書寫於錢鍾書離世後的第四年,那時,楊絳已經92歲高齡,楊絳用樸實無華的文字記錄了她與錢鍾書生活的點點滴滴,以及他們三口之家所經歷的風風雨雨。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倆老了」,第二部分「我們仨走散了」,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 《我們仨》有聲書 | 用溫暖的聲音,讀一個尋尋覓覓的萬裡長夢
    在人生的伴侶離去4年後,楊絳用心記述了他們這個特殊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結成回憶錄《我們仨》。我沒有聽過楊絳說話的聲音,錄音時,我只想著怎麼走進她心裡去,把書裡的話作為自己的心裡話說出來。楊絳不在了,也沒法找她聊聊,聽她怎麼說話的。以前跟她熟悉的編輯認可這錄音了,我也就放心一點了。——曹雷有聲書分集大綱*第三部各節音頻小標題為編者所加,原文僅有小節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