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門小姐變「灶下婢」,楊絳:嫁給錢鍾書,我幸福了60多年
都說最好的感情是彼此的勢均力敵,但實際上鮮少有感情能夠做到這一點。縱使很多感情在剛開始的時候是琴瑟和鳴的,也很少有人能像楊絳和錢鍾書那樣,彼此成就。
兩個人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錢鍾書就對楊絳說:「我沒有訂婚。」這在當時看來,簡直像一個「登徒子」,但楊絳的回答是:「我也沒有男朋友。」兩個人就這樣在一起了,只一眼,便已確定了一生。
有一次楊絳讀到關於最理想的婚姻的句子:「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她念給錢鍾書聽,錢鍾書當即回她「我和他一樣」。
1997年,楊絳唯一的女兒錢瑗去世,享年60歲;1998年,楊絳唯一的愛人錢鍾書去世,享年88歲。在送走女兒後,楊絳曾對病榻上的錢鍾書說:「我要寫一個女兒,叫她陪著我。」
於是,在錢鍾書先生逝世4年後,92歲高齡的楊絳先生出版了《我們仨》這本書。
令她沒有想到的是,這本書一經發行就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
書中記述了一個三口之家,63年的風雨坎坷和溫馨回憶,透過文字我們確信,錢楊經營的那個小家就是美滿家庭該有的模樣,令無數人羨慕,原來,這就是愛情最好的模樣。
誇獎多一點指責少一點
在《我們仨》這本書裡,楊絳回憶了很多關於他們一家三口生活的細節,平凡而普通的生活場景,只通過文字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溫暖美好。
楊絳和錢鍾書都不擅長做菜。楊絳的性子急,耐不住火候,刀工也不行,但不管做的菜好不好吃,錢鍾書和女兒都說好吃,而且吃得意猶未盡。
他從不吝嗇於誇獎妻子。
他說「楊絳的散文是天生的好,沒人能學。」
他說「照理說我應該妒忌你,但我最欣賞你。」
最好的夫妻,都是朋友
婚後,楊絳才從點點滴滴的生活瑣事上,知道丈夫是怎樣的「拙手笨腳」。他不會打蝴蝶結,分不清左腳右腳,拿筷子只會像小孩兒那樣一手抓,全然沒有做學問時的那種瀟灑勁。
楊絳本來是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小姐,嫁給錢鍾書之後,心甘情願做起了小家庭的總管家兼「老媽子」。
楊絳說:「我最大的功勞,是保住了錢鍾書的淘氣和那一團痴氣。這是錢鍾書的最可貴處。他淘氣、天真,加上他過人的智慧,成了現在眾人心目中,博學而又風趣的錢鍾書。」
曾經的名門小姐,心甘情願做了「灶下婢」,沒有一絲抱怨,錢鍾書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愛是需要學習的,與楊絳成為夫妻後,錢鍾書慢慢也學會了體貼人。
兩人結婚63年,彼此幸福了63年。
比三觀相合更重要的,是不爭對錯
楊絳在《我們仨》裡還提到過:
「我和鍾書在出國的輪船上曾吵過一架,原因只為一個法文的讀音。我說他的口音帶鄉音,他不服,說了許多傷感情的話。我也盡力傷他。
然後我請同船一位能說英語的法國人公斷。她說我對,他錯。我雖然贏了,卻覺得無趣,很不開心。」
夫妻相處總會有分歧,一定要爭個對錯,殊不知,贏得了結果,卻輸了感情,自己也落個不愉快。
於是她和錢鍾書自此後立下規矩:各持異議,不必求同。
在錢鍾書去世後,楊絳按照他們一家三口的約定,將他和錢鍾書的全部稿酬都捐贈給了他們的母校清華大學,並設立了「好讀書」獎勵基金,旨在幫助那些喜歡讀書成績優異但是家境貧寒的學子們。
楊絳的舉動,震撼了整個教育界。不僅僅是因為楊絳的無私,更是因為她高潔的品格。
許多人說楊絳是一個奇女子,她活得通透,是我們當今女人學習的榜樣。
她一生只愛一人,愛的理性纏綿,彼此成就。她和錢鍾書一起做學問,把那種儒雅,刻到了骨子裡,讓優雅從容成為了一種天然的氣質。
我想,這大概是一個女子活在這世上最美的姿態了。有人愛,有事做,常懷感恩之心,不被物慾所累,豁達通透,真真正正磊落坦然。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楊絳先生在《我們仨》這本書的最後說:「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樣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守,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我一人。」
她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她被稱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她就是楊絳。她用百年歲月珍惜擁有的一切,驚豔了時光。
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天壤之間,先生百年人生玉成的善良、智慧和正氣將永遠開悟與潤澤後人,先生的生命將在她的著作中延續。
讀楊絳的《我們仨》,你會看到一個乖巧聽話,體貼孝順父母的阿瑗;你也會看到溫柔細膩、一身才華的錢鍾書;你還會看到善良溫柔、賢惠寬容的楊絳;你更會看到一個溫暖有愛、其樂融融的三口之家。
楊絳筆下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刻意的渲染,只是用很平淡的筆觸,記錄下了幸福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家人其樂融融,相守相助······
世間最難得,最可貴的就是平凡中的煙火氣。
你翻開這本書的瞬間就會明白,它能帶給你的感動,不同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