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馬領取餐企經營必備工具包哦!
《中餐廳》第三季大火,吃瓜群眾也相當給力,「明學」、 明式表情包和段子飛滿天。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餐飲人看這檔綜藝,邊笑邊搖頭,「這是真·明星開店啊!」
但可別太得意,節目中出現的問題其實現實餐廳中也很普遍,來看看你中招了沒?
《中餐廳》是最近在湖南衛視熱播的一檔明星合伙人經營體驗節目,幾位合伙人要經營一間國外的中餐廳20天,並要完成規定的營收任務。最新一季裡,節目組安排了一位頂級大廚,和幾位明星組成了史上最強組合。然而,才剛播出4期,就被罵上了熱搜。《中餐廳》中的槽點多是圍繞管理,總體來說,人和物沒管到點子上。
先來看看《中餐廳》裡面5個固定成員的分工:黃曉明是店長、秦海璐是財務總監、楊紫是前臺、王俊凱是大堂經理、林述巍是大廚,此外還有2位臨時工。
餐廳共12張臺,經營午晚兩市。餐廳走正餐+小吃的路線,每天更換一次菜單。最要命的是居然出現接待超限的狀況,店長黃曉明連最基本的每日最高接待量都沒搞明白,只顧拉客,造成顧客進餐廳卻沒有餐位、食材不足上不了菜的尷尬場面。
還好這是綜藝節目,假若是在現實中,開業大吉的一星差評絕對沒跑。
tips:定崗定責是一個餐廳運營的基本內功,每個崗位都有自己的職責,管理者應監督和協調。
林述巍是國宴主廚,出於職業標準,對食材和用具的要求極高,而中餐廳的啟動資金有限,他的採購經常超標。有時他越過財務向店長匯報,店長未經財務同意就準了,還頻現上一秒答應財務、下一秒又倒戈廚師的「牆頭草」做派。
楊紫收銀時發現未備足零錢,不向財務支取,直接衝店長要,抓一把鋼鏰就走,也不數數記個帳。
因接待超限導致原料不足,黃曉明主動為顧客更換菜品,但未告知收銀楊紫,導致顧客買單時帳目出錯。
林大廚設計好的雙人套餐,因為跟黃曉明的想法不一致,也被一票否決。
《中餐廳》中林大廚主要負責餐品的製作和監管,原材料入廚驗收及預估下單,廚房設備的維護和保養,以及確保毛利控制在合理範圍。也就是說,菜單怎麼定、定多少份,是他的事。
那麼,店長該幹什麼呢?
一個餐廳的店長,主要的職責是協調和分配餐廳員工的整體工作,監管所有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態,同時還要做到查漏補缺,處理餐廳突發事件等。
也就是說,經營者主管經營,廚師主抓廚房,制定好大的方向後,經營者的角色定位是管人,而不是管事;如果經營者將手伸向廚房管控具體事宜,勢必引發員工不滿、職責不清。
顯然,黃曉明的霸氣側漏式管理跑偏了。
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案例,有些老闆說,我放權給下屬了,但實際上還是他一個人說了算,其他管理者就算有異議也不敢再提,最終賠錢的肯定就是老闆了。
但放權也沒那麼簡單,放權前,要讓員工明確團隊的大目標、每個人的職責如何為大目標服務,如果沒有清晰明確的個人目標、職責分工和權力範圍,員工不僅會無所適從,後續的管理也會非常混亂。
tips:放權不等於放任不管,雖然做事的是員工,但你需要提供支持,使他達成目標,而不是指責他為什麼做不到。
《中餐廳》是合伙人制,嚴格來說,黃曉明是店長,不是老闆,但對其他人,卻常常是一副居高臨下的命令式語氣,這也是被觀眾吐槽最狠的地方。
鑑於第一天出餐過慢,為減緩廚房壓力,第二天黃曉明決定將單點換成套餐;對於套餐,林大廚建議按桌準備,黃曉明卻執意要按人準備,加之第二天超員接待,導致廚房比第一天更忙亂。
所有人都看出了問題所在,都認為應改回單點,卻被黃曉明霸氣回應,「我不認為這是問題,聽我的,這件事(我)一個人說了算!」還把出餐慢的鍋甩給了林大廚。
甚至還要求林大廚在傍晚5點開始準備24~30個套餐,作為第二天的備料。而當時連食材都沒買,即使通宵達旦也趕不出來。
當林大廚表示菜品變動太大,需要逐步加料,起碼得兩天時,黃曉明十分不耐煩地呵斥道:「我沒有一到兩天的時間,今天你必須告訴我,你要備什麼料,什麼時候備完,備多少!」並當場擺譜,「這個事情不需要討論!飯怎麼做,你說了算;做幾個,我說了算!」
稍微有點兒餐飲常識的人看到這兒都忍不住要笑了,出餐慢,可以優化一下菜單砍掉部分出餐慢、利潤低的產品;實在人手不夠就把單價提高,減少產出,提高利潤。
根據實際情況,還有很多解決辦法。
且不說外行指導內行有多可怕,這種頤指氣使的態度真讓人受不了!
職場劇裡,最過癮的就是boss把方案往桌上一拍,Pia!「你做的是什麼垃圾?!」
但生活不是演電影,直率的批評沒那麼好接受。作為店長,要比一般員工更懂得換位思考。和廚師有不同意見,應該從原材料採購、出品製作的繁簡程度、出餐時間、毛利控制等方面與廚師溝通,平衡利弊之後再做決定,而不是屁股決定腦袋。
買菜時楊紫悄悄跟王俊凱說:「黃曉明耳根子軟,要是不想買,你多說幾次,他就妥協了。」
作為店長,很明顯可以看出黃曉明有意討好每一個人,既討好顧客,也討好店員。顧客想吃,即使後廚已宣布不接單了,他依然接進來;財務秦海璐和林大廚在購物上有分歧,他兩面示好,和稀泥。
《中餐廳》在管理和協同上的槽點太多,可謂是「高配的陣容,低配的相處模式」了。
tips:經營者的最大訴求是為了利益最大化,在能力有限的情況下,面面俱到的想法無疑是在給執行增加難度。
此外,優秀的管理者應學會審時度勢,學會聽取團隊建議,再融合自己的意見。聽不進意見的自嗨型領導人,市場自會讓他碰釘子。
有一期節目中,沒有庫存的菜品居然被寫在了菜單上,而且出單幾份後才發現。這就很尷尬了,你總不好跑到顧客面前說「不好意思我們忘買蝦了,做不了香辣甜蝦,你換道菜」吧!
這也就是明星餐廳,換一般餐廳,顧客絕對會在心裡罵:「你個大傻×!」
A套餐價格最低,很快就賣光了,由於後堂沒有及時跟前廳溝通,出現了無米下鍋的場面,大堂經理王俊凱向顧客表示可以用B套餐的主菜乾燒魚換,並強調B套餐比A套餐貴,但不加價,言下之意是給顧客讓利了。
緊急情況下,這樣的做法可行,畢竟安撫顧客保持前廳穩定是大堂經理的職責,但到收市的時候核算成本和營收,財務的臉就要黑了,畢竟幹燒魚的成本高得多。還有,如果遇上不吃魚的,你怎麼辦?
《中餐廳》在物料採購上的槽點頗多,例如決定第二天包餃子,到和面的時候才發現買的是低筋麵粉,不適合包餃子,口捏不上、煮了容易破,只好不斷摻麵粉,把皮擀厚。
同時,採購頻頻超標,也反映出採購人員的盲目性,缺乏輕重緩急,總想一步到位,忽略了資金和存儲空間的有限。
tips:門店的進庫單、出庫單、倉庫盤點等帳目一定要清晰,並及時傳達前廳後廚,否則無法控制成本,更談不上精細化管理。
A 資產效益太低,成本太高
聽說過「冰箱梗」嗎?沒聽過你就OUT了!由於出餐慢,黃曉明直接懟大廚:「這是你的問題,你必須要解決。一個套餐給我備30份!」
林大廚:「不能備這麼多,我要保證菜品質量啊!」
秦海璐:「特別理解林大廚,因為很多魚蝦肉是要現炸才好吃,備太多影響口感!」
王俊凱:「而且我們現在的器皿也不夠。」
黃曉明:「買!」
王俊凱又說:「那冰箱也不夠地方放啊。」
黃曉明:「買!」
第二集的時候,店裡來了個中國超市的老闆,對方表示可以給中餐廳送貨,但前提是滿200歐才送。做過零售的都能理解這種正常思維,超市離中餐廳往返50公裡,運費和時間成本都很高,有足夠利潤商家才會做。
林大廚說需要兩瓶醬油,黃曉明讓他聯繫中國超市老闆,林大廚表示商家不會為了賺兩瓶醬油的薄利而付出來回的時間成本。
黃曉明霸氣總攻再次上線,「他想要多少錢,就給他錢就好了!」
別說,現實生活中財大無腦的老闆真不少。
物品不足時,應該先想想其他解決方案,冰箱不夠裝,是不是一部分食材沒有必要放冰箱?能不能跟前臺冰櫃借位子?
tips:作為管理者,在條件有限的前提下,若不能將現有資產的效益最大化,其他多出來的動作和行為都將轉化為成本。
而且,一線員工可能比你更了解實際情況,越是急火攻心,越應該聽取下屬意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現實中,明星開餐廳往往結局都很悲慘,什麼原因呢?看了《中餐廳》之後,相信很多人都明白了。節目裡暴露的問題,是很多新開餐飲店的共性問題。
相對其他行業,餐飲門檻較低,所以很多人本能地覺得,開餐廳這件小事難不倒我。
殊不知,幹餐飲十之八九不掙錢,正是因為很多人在那些共性問題上就被幹掉了。實際運營中,還是要勤學多問,及時溝通磨合,避免踩沒必要的坑,生意才能做長久。
為助力傳統餐飲人做好實際運營,蝸牛餐飲學院特推出線上年度VIP,尊享超多權益;
除12大餐飲專題線上課程(團隊、營銷、管理、薪酬激勵、菜單設計、人才招聘、抖音短視頻營銷、品牌進階、成功餐企的贏利秘訣.)免費學外,還可享受線下遊學課程優先價,累計優惠4980元起;
另有餐飲必備工具包、每月4期線上直播課程,全方面助力你的門店經營,突破難以贏利的層層壁壘。
· end ·
蝸牛餐飲學院:專注於餐飲企業經營管理,獨創《餐企贏利系統》,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餐飲為使命,致力於為成長型餐飲企業提供在線學習、實操課程、品類孵化、項目投資等系統指導!
聯繫我們:蛋殼西(18729860294)同微信;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