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邦可以一統天下,軍事才能強得多的曹操卻不能?

2021-02-23 朝文社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

字數:2054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

劉邦最多只能帶十萬兵,統帥五十萬大軍被項羽秒殺,帶三十萬大軍卻被匈奴打到和親,卻能順利一統天下。但打的烏丸俯首稱臣,帶兵多次力挫強敵的曹操,為什麼只能有半壁江山?

答:這個道理,好比早年間香港江湖片裡的一句常見臺詞:打江山不止靠拳頭硬,更重要的是腦子。三國一代梟雄曹操為什麼只能做個割據梟雄?他比漢高祖劉邦,差就差在「腦子」。

首先要明確一件事,曹操的軍事才能真比劉邦強?如果單單比「拳頭」,比起漢高祖劉邦帶五十萬大軍被項羽三萬鐵騎虐打的彭城慘敗,還有劉邦以三十萬大軍被匈奴險些困死的白登之圍,曹操的沙場歲月,簡直是光彩照人,一生大部分硬仗,都是親自統帥,雖說也吃過敗仗,卻是越挫越強,痛擊袁紹的官渡大戰,追亡逐北的白狼山血戰,都是古代戰爭史教科書般的妙筆。論「拳頭」硬度,不是一般的強。

那麼問題來了,曹操的「拳頭」如此硬,為何血拼了大半輩子,也只掃出了半壁江山?因為在「腦子」環節,劉邦三個看似重要的智慧,卻是遠遠領先於曹操,首先一條,恰是曹操十分出名的一大「強項」:用人。

曹操的用人能力,只要跟三國沾邊的電視劇,動不動就要吹一把,放在真實歷史上,他自己更是標榜向劉邦學,公開發布的招賢告示上,都號稱要像劉邦信用陳平一樣,不計前嫌信用一切人才。某些用人的典故,更是滿滿劉邦的影子:當年跟隨張繡袁紹跟他血拼的陳琳賈詡們,都被他百分百信用。只要事關重大戰事,多難聽的話都聽。橫掃烏丸的白狼山戰役打完,凱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戰前提反對意見的部下道謝。一生縱橫捭闔間,這類虛懷若谷的橋段,幾乎家常便飯,滿眼都是明主風採。

但是,跟一統天下的劉邦比起,劉邦用人智慧中核心的一條,曹操並沒有學到家:放權。

同樣是信用人才,劉邦用人環節上真正的大智慧,卻是該放手時就放手。比如劉邦最不擅長的軍事環節,既然自己不擅長,就乾脆拜了韓信做大將軍,楚漢戰爭的關鍵環節,也正是韓信的統籌布局,終於捏住了項羽的死穴。又比如至關重要的後勤環節,更是全數甩給了蕭何。憑著蕭何在關中累死累活的忙活,叫多次被項羽大放血後的劉邦,每次可以及時補血。

甚至,哪怕一些小事,劉邦的甩手氣度,更是遠遠甩開曹操,比如曹操拿來舉例子的陳平,就體會到劉邦這番手腕:陳平給劉邦獻計離間項羽時,劉邦一聽就眼睛放光——離間哪夠,你得花錢在項羽身邊造謠,這事交給你了,缺多少錢先從我這裡拿!

這樣放手的氣度,在曹操的三國爭霸歷史上,卻是幾乎未見,他身邊的薈萃英才,清一色都是輔助性人物,極少有獨當一面的幹才。甚至曹操本人,對「獨當一面」這事,更是大半輩子沒放手,所有關鍵戰役,都是親自統帥打到底。兵權事權全數緊緊抓牢到底。如此將帥一起做,饒是拳頭再硬,打下去也是不堪重負。

韓信們為劉邦掃平天下的強大場面,放在曹操身上,僅是用人觀念,就未達到。

而在「腦子」方面,曹操第二條差劉邦極大的,卻是氣度。

在許多野史裡,劉邦常常被塑造成一幅流氓模樣,經常是動不動就滿嘴爆粗,急了就亂發脾氣。可就是這樣一位人物,卻有著叫後世帝王自嘆不如的襟懷。越是關鍵時刻,越懂得如何取捨。垓下之圍的關鍵時刻,面對韓信等人的封王訴求,劉邦雖然也差點罵娘,但硬生生憋回去後,卻是咬牙認了下來:能咬下牙齒去舍,才換得西漢開國的江山。

而放在曹操身上呢?晚年的一樁私事,就直接襯出了他比劉邦的差距:身患重病的曹操,邀請名醫華佗來為自己診治,卻又因華佗觸怒自己,一怒就殺掉了華佗。華佗一生心血的醫學突破,也隨著這一刀徹底殺沒。當然捎帶「殺」掉的,也是自己的求生希望。

類似的事情換劉邦身上呢?劉邦病入膏肓的時候,看病的醫生還假意寬慰,說這病有得治,心裡門清的劉邦直接一句大罵:「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然後賞了醫生一筆錢後就把醫生趕出去。這位捧著金子慌慌張跑出去的醫生,回想起這一幕來,也許會眼淚譁譁。生命最後一刻,劉邦的表現,都比曹操有氣度的多。也只有這樣的胸懷,才能挺得住失敗,扛得住江山,不至於像曹操面對取益州的大好時機時,嘟囔著「得隴望蜀」放棄。

但最見證曹操與劉邦差距的,更是一條高難度動作:規劃!

雖然在後人眼裡,曹操相當有文化,寫詩寫文十分有風採,劉邦則是讀書少沒文化。但論起規劃的眼光能力,沒文化的劉邦,一輩子的表現,都是領先曹操幾個身位。

曹操的規劃能力強不強?只要看看曹魏帝王后面的悲劇就知道,雖說坑是一代代挖的,但至少在曹操晚年時,無論對士族的威脅,還是未來曹魏帝國的權力布局,他都缺少未雨綢繆的意識。後來司馬家族的鵲巢鳩佔,很大程度上,就是佔了「先天不足」的光。

而在這條上,家底更慘澹的劉邦,卻是從來重視布局:與項羽爭天下時,確立正確的戰略路線,天下在手後,分封諸王的同時更大封功臣,形成彼此權力平衡。休養生息的國策更開始為西漢騎兵建設打底。幾乎每一招,都是考慮到未來十年以上。西漢能夠先熬過諸呂之亂和七國之亂,最終傲然向匈奴亮劍,整個的國家發展規劃,都是劉邦早早完成。

以這三條差距說,無論哪個行業,以正確的用人思維和寬廣胸襟,完成步步為營的戰略規劃,都是勝利的王道。曹操與劉邦的差距,正是這個道理。

想要了解更多三國的歷史故事,請後臺回復關鍵詞:三國


 好物推薦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我們愛歷史》商城

相關焦點

  • 劉邦、李淵不到七年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 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其實這個問題並不複雜,總起來一句話,他們所處得時代不同,所以就不能同日而語。 秦朝結束了戰國的紛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王朝——秦朝。
  • 劉備得臥龍鳳雛,為何不能一統天下?姜維臨死前,不小心說漏了嘴
    當時,劉備雖然無兵無馬,但是他硬是讓曹操給他多加了一把座椅。而他劉備,則當上了19路諸侯。191年,劉備又當上了平原縣令。後來,又進徐州、打袁術、除呂布,這讓世人看到了他劉備的能力。再到後來,劉備與曹操反目。一不小心劉備匡扶漢室的大業便進行了10多年,但是此次的劉備仍然需要藉助劉表的地盤,「新野」,以新野這個小地方來招兵買馬。
  • 曹操一生錯過了哪些蓋世奇才?得此三人,或可一統天下
    三國演義中,曹操擁有戰將千員,文臣猛士如雲,可以說在魏蜀吳三國中,曹操的人才是最多的。然而,其實在曹操的一生中,還是錯過了許多蓋世奇才!如果得到了這三個人,那麼曹操很可能一統天下,再也沒有了三國鼎立。呂布呂布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武力超強的存在,有他相助,曹操的軍隊將會更加的有戰鬥力!
  • 劉邦與李淵不到七年便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
    與之相比,同樣是身處亂世的劉邦和李淵卻都建立起盛極一時的強大帝國,同樣是雄傑,為什麼曹操就沒能開闢一個新時代呢? 劉邦生於戰國亂世,在青年時代經歷了強大而早夭的秦王朝,並於秦末亂世之中加入起義軍,從一個地方小吏一步步爬到開國之君的地位。 你要說他本領很大,倒不盡然,即使是項羽最窘迫的時期,也能依靠三萬鐵騎橫掃劉邦六十萬大軍,打得劉邦為了自己逃命不惜連自己的孩子都丟下馬車。
  • 三國歷史:曹操子女眾多,為什麼選擇曹丕繼承而不是曹植
    曹操一生子女眾多,但是在曹操晚年選擇繼承人的事情上,他最器重的兒子曹昂和曹衝早年逝世,最後在曹丕和曹植當中選擇,那麼曹操為什麼不選擇他喜歡的曹植,反而要選擇最不起眼的曹丕,這是為什麼?這裡面有什麼原因呢?第一:曹植才華有餘權謀不足。
  • 讀了曹操的詩,感覺他是一名英雄,那麼他這個人到底怎麼樣?
    中國歷史上曹操這樣的軍閥何其多,孫權這樣的南方偏安勢力何其多。為什麼偏偏就三國這麼出名呢?因為劉備和劉備集團的這些人,歷史上還真就這一家。這幫人不管正史還是民間傳說都極具英雄史詩感。 曹操的成就是逆地緣學說級別的,以小半個河南山東這片四戰之地為基業統一整個北方,並打造好了統一全國的基礎的,三千年來僅此一例,再無二家。
  • 劉備和劉邦差距在哪?都是漢中王,為何劉邦統一天下,劉備卻不能
    ,流離不定,有著強大的對手(項羽曹操),卻多次以弱勝強擊敗他們,同時以蜀地作為地盤,初為漢中王,最終成功登基稱帝,只不過結局不同的是,劉邦統一了天下,而劉備到死只有蜀地,他們二人差距在哪?為何劉邦能統一天下,劉備卻不能,就讓我們好好的分析分析,誕生於亂世的兩人,都算得上是當時最為出色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但是兩人面對的局面是不同的。首先是競爭天下的對手。
  • 三國|曹操為什麼總派夏侯淵打馬超?
    夏侯淵是曹操手下名將,一生戰功赫赫,虎步關右,曹操特別喜歡夏侯淵,總是讓夏侯淵打馬超,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夏侯淵比馬超厲害?
  • 歷史上接近一統天下的五大人物,你覺得哪個最可惜
    在我國的歷史上,有著無數的英雄豪傑,其中,不少人曾有著極大的機會一統天下,但最最後又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失敗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那些曾經最有機會一統天下的五人,卻在自己人生的最後,都沒有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 1. 西楚霸王項羽
  • 歷史上的「影」:從劉邦到曹操,都有替身
    春秋諸侯紛爭,戰國七雄爭霸,猶如彈指一揮間,一統天下的大秦沒有傳承千秋萬代,而是很快淹沒在起義浪潮之中,在此之後,新的主角是劉邦與項羽。有一回,曹操要接見匈奴使臣。曹操雖是一代英主,就是顏值不高,覺得自己的相貌不足以威懾匈奴人,於是請崔琰充當替身,代替他接見使臣。崔琰出身名門望族,長相英俊,氣質威嚴,那是出了名的帥哥,讓他代表大漢,倍有面子。
  • 劉邦的狐朋狗友,趕車吹喪殺狗的都有,他們為何變成了軍事大才?
    對於劉邦能坐上皇位這一問題,很多人都說這是劉邦走狗屎運了,為什麼這麼說?你看看劉邦身後的一群幫他打天下的大軍都是些什麼人?都是他的狐朋狗友,什麼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都有,你還別不信。樊噲出身寒微,早些年以殺狗為生。
  • 史上軍事才能最強的8大帝王,個個都像開了掛,第5不太出名!
    只要管理能力牛,一般成就都會比較大,比如劉邦這樣的。但有些帝王就不一樣了,除了高超的管理能力外,自己的軍事能力也特別強。下面就來詳細的盤點一下,史上軍事才能最強的8個帝王,簡直個個都像開了掛!一、秦始皇被譽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滅六國、徵百越、擊匈奴,雖然有些站在他父親爺爺輩肩膀上的嫌疑,而且手下名將眾多,但其本人的軍事才能非常值得肯定,戰略眼光十分到位。
  • 劉邦論功行賞,為什麼蕭何排第一,張良卻只分到又窮又小的留縣?
    劉邦分封諸侯的依據,是什麼呢?首重謀略、其次政治、再次軍事西漢開國以後,劉邦論功行賞,對二十餘人進行分封。因為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有以戰功分封的傳統,秦國的歷代相國,商鞅、張儀、呂不韋等,都必須建立軍功,才能穩住自己的地位。
  • 如果韓信想要造反,劉邦能擋得住他嗎?原來張良早已說出答案
    如果韓信想要造反,劉邦能擋得住他嗎?原來張良早已說出答案引言:寧我負天下人,也不願意天下人負我——曹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根據史料記載稱,這句話出自陳勝之口,意思暗指,那些自稱王侯將相的人,難道天生比我們高貴嗎?
  • 「不讀懂曹操,不足以談人生」,曹操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
    在文學上,曹操可以說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詩人。曹操的詩慷慨莊重,悽涼悲壯,氣勢非凡。在曹丕和曹植兩個兒子的領導下,曹操創造了中國文學史上一代非常著名的詩歌體裁——「建安風骨」。曹操在政治和文學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其次曹操在軍事上也有很大的成就。
  • 諸葛亮文武雙全,精於內政又懂軍事,為何不自己創業卻輔佐劉備呢
    除去諸葛亮的忠義,光看諸葛亮的才能,也能發現諸葛亮是中國歷史少有的文武雙全的丞相,諸葛亮曾經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管仲治國有方,但在軍事上能力弱了一些,樂毅打仗不錯,但是不懂治國,實際上,諸葛亮的才能已經超過他曾經的偶像管仲和樂毅。
  •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到底怎麼樣?
    諸葛亮劇照陳壽在三國志裡面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奇謀為短,治戎為長『』加上諸葛亮北伐沒有大獲成功,因此近幾年來來,有不少人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持懷疑態度,甚至是黑,說他軍事才能一般或不行那我們就來一起看看諸葛亮軍事才能到底怎麼樣
  • 身為武將的曹彰為何沒有被曹操選為繼承人?
    電視劇《軍師聯盟》中曹彰形象馬背上治國是不可能滴第一,曹操不可能開上帝之眼,預知後世帝王故事,除去先秦那些春秋戰國故事,擺在他面前的開國君主只有嬴政、劉邦、王莽、劉秀四人。什麼叫「武將治國」?這個「武將」的定義是什麼?如果是馬背上得天下的,似乎只有劉邦、劉秀二人符合條件。
  • 劉邦對韓信毫不手軟,而對「開國第一候」蕭何,為何網開一面呢?
    劉邦這個人,大家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只同患難不能共富貴」,瞧瞧韓信、英布、彭越這仨哥們,都是幫助他打天下的功臣,但下場一個比一個慘。尤其是彭越,還被呂后這個「死亡藝術家」剁成肉醬。比如垓下之戰前,劉邦曾下令讓諸侯派兵前往垓下共同圍剿項羽,結果韓信、彭越、英布三人連個人影都沒有,項羽利用這一機會在固陵差點把劉邦打趴下。沒辦法,劉邦只好採用張良的計策以土地當作籌碼,諸侯的軍隊這才在垓下集結。這種無利不起早的行為,自然是讓劉邦氣得牙痒痒。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劉邦徵討叛亂的陳豨前後。
  • 曹操明明可以稱帝,為何在最後一步卻停了下來?
    登基稱帝時炫赫隆重的場面,曹操看不見了。從曹操病故到曹丕稱帝,只有十個月的時間,可以說曹操生前就已經為取代漢朝做好了準備,卻在最後一步的時候停下了。曹操為什麼不稱帝,是因為忠誠嗎?從忠臣到軍閥遙想孟德當年,確是大漢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