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又仁 男,1948年10月生,廣東南海人,二級編劇柳州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在柳州市文化局藝術研究所工作。
現任所長、柳州市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市劇協理事。代表作:桂劇《泥馬淚》(合作)獲廣西第二屆劇展桂花獎第一名、1988年12月獲首屆振興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歌劇《夕陽在山那邊》獲廣西第三屆劇展優秀編劇獎;小品《緣份》獲1994年廣西對劇小品比賽一等獎優秀編劇獎。
曾獲廣西區先進工作者、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符又仁中央民大演講精彩語錄集粹
6月11日,柳州市藝術研究所所長符又仁和劇作家、電視劇《我們的父親》編劇張仁勝一起在中央民族大學與中央民族大學師生探討廣西文化藝術在全球化語境下的民族藝術創造的新理念,原生態的民族歌舞藝術在全球化中的自我確認和文化創新。現將符又仁演講的一些精彩部分集粹於此。
「一個西部少數民族自治區的地級市,創作演出的一臺民族歌舞,何以能火爆大江南北,傾倒各種層次、各年齡段的觀眾,而在最高藝術殿堂的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中佔據一席之地?我以為,她得益於紮實的地域文化根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符合時代特徵的先進文化品格。」
「廣西的藝術創作,要有地域文化特徵,必須充分注意和體現農耕文化和多元文化這兩大特徵。」
「各民族都有各自的各自不同的生活習俗,因此,搞民族藝術創作,必須創作出本民族的藝術特色。」
「不同的時代都有不同的審美價值和需求。21世紀的民族藝術創作,除了要具備地域文化特徵,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之外,還要符合當代的審美需求,保持符合時代特徵的先進文化品格。」
「現在原生態的演唱和表演很時興,但我以為,要舞臺上,決沒有不經過任何修飾的原生態的東西,如果稱之為原生態作品,那麼或多或少地都要經過再加工,再創作,目的就是要符合當代人的審美需求。」
「《八桂大歌》的所有歌詞和音樂都是詞作家和作曲家在充分深入生活的基礎上重新創作的,廣西的十多位詞作家們幾次深入少數民族地區採風,寫出了二百多首歌詞,最後才選定了三十多首既有廣西民歌特色、又符合當代審美需求的主幹歌詞,作曲是兩位軍旅作曲家,他們在收集了大量的廣西民間音樂素材的基礎上,注入新的音樂元素,使之既有廣西民歌的韻味,又符合當代觀眾審美需求,很多觀眾評價《八桂大歌》的音樂既象廣西的,又不完全是廣西的。」
「《八桂大歌》有歌有舞,但她又不是傳統形式的歌舞晚會,也不是純粹意義的廣西民歌集粹,而是把民歌、舞蹈、畫面溶為一體,首創了舞臺上的音畫形式,既非舞伴歌,亦非歌伴舞,而是在「樂情舞思」的更高層面上尋求音畫的統一性,為此,五光十色的電腦群燈,投射到寬闊的可分可合的旋轉舞臺上,強化了畫面的動感,在多彩多姿的服飾風情中增添音調的色彩,而我們的表演者則成了各族群眾的本身,時而在巨大的門板下想郎,時而在網床中小憩,時而在鞦韆上悠蕩,時而在爬樓談愛,時而在歌墟上盤歌調情……這樣,在「音啟畫思,畫添音境」的藝術追求中,觀眾仿佛也進入了情境,忘卻你演我看,畫裡畫外、臺上臺下。」
「這就是符合當代時代特徵的先進文化藝術的品格。」
「民族藝術的創造,能通過創作出的作品,讓觀眾認知和了解本民族的地域和風情,正如觀眾能從《黃土地》、《紅高粱》中認識陝北,從「大夢敦煌」中認識甘肅,從《雲南印象》中認識雲南一樣,我們也期望,我們的觀眾能從《八桂大歌》中認識廣西,認識廣西紅土地上的勞動與愛情。」
(符又仁講述,廣西新聞網記者黃慧敏整理)
符氏文藝界名人
「文藝界」是文學藝術界的簡稱。 像文學、書畫、戲劇、音樂、影視等方面的文藝工作者都是屬於文藝界的,這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叫法.
1. 符氏書畫展 第一輯
2. 書法家---符大業 廣東茂名人
3. 深圳符氏書法教父 符祥榮 海南東方人
4. 美女書法家 符立嬌 海南東方人
5. 雅人深致 符立昌 書法家 教育名師 海南東方人
6. 青年才俊 符立龍 書法家 教育名師 海南東方人
7. 湖湘奇人----符鐵年
8. 素心淡雅卓約態.臺灣畫家符貞蓉
9. 符道志 中國當代書畫藝術研究會副會長
10. 書法愛好者—符國才
11. 書畫藝術家 符祖祥 浙江
12. 天才畫家 符巨謨(雲江) 海南儋州
13. 五穀畫家 符世旺 海南儋州
14. 符偉華 從「泥腿子」到 藝術家 的華麗蛻變
15. 符慶亮「最具投資價值十大品牌藝術家」
16. 畫家符國平用藝術發力,愛心捐助希望工程
17. 博士後 符國濤《感悟智慧人生》
18. 記父親符惱武先生
19. 符光錄說唱藝術團
20. 符永剛博士 馬來西亞畫家
21. 瓊劇名角 符致椿
22. 符凡迪《凡人凡夢》MTV首發
24. 歌壇新秀 符瀧飛
25. 雷劇名伶 符玉蓮高齡收徒 只為傳承雷劇文化
26. 香港男歌手、音樂製作人 符致逸 Adrian Fu
27.非遺椰雕傳承人符史瓊:「椰雕老人」刀耕不輟五十載
28.馬來西亞歌手、主持人: 符瓊音
歡迎各地宗親投稿
符氏文化微信公眾號:fushi486
這部著作裡面有《家訓》一篇
這篇家訓是符霽光根據自己的生平經歷寫出,並非那種通用型非特色的「家訓」
廣東南海名醫符霽光 有醫學著作留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