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背後的20個故事:那一年的四行倉庫裡,留下了298封遺書

2021-01-09 宗老斌

或許你也還曾記得,中學歷史課本上,在談及1937年的時候,有一個地名多次出現:

上海四行倉庫。

83年前,全面抗戰爆發,日軍入侵上海,淞滬會戰打響。

結果大家都知道,我們節節敗退。

但是戰役的最後,有一支軍隊卻奉命留守,這就是「四行倉庫八百壯士」。

這是一個「求死」的任務,可正是這群求死的同胞,成就了一座城市,乃至一個民族的精神。

83年後的今天,歷史與現實終於交匯。

當我看完《八佰》,走出電影院的一剎那,內心翻湧一如江河奔騰: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段慷慨悲歌。

今天,耳朵想寫下《八佰》背後的20個故事,聊聊影片不為人知的臺前幕後細節。

0101一封家書

「玉芝吾妻愛鑑: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國盡忠為宜,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屈辱。」

第一次看到預告片中這名戰士留下的家書,瞬間熱血,隨之淚崩。

看完電影之後才知道,這樣的人,原來不是一個,而是每一個。

四行倉庫保衛戰中,謝晉元組織官兵們寫下298封遺書。

這是很多人的第一封信,卻也是他們的遺書。

他們或為人夫,或為人父,或為人子。

有的甚至沒有留下名字,但是他們卻告訴世界: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微笑。」

02

一碗酒釀圓子

電影的開篇,是一位老奶奶的旁白。

四行倉庫保衛戰打響的時候,她還年幼,對戰爭的記憶,只是好喜歡吃那一年的酒釀圓子。

後來,在電影裡,我們聽到一個小女孩,喊著吃酒釀圓子的聲音。

而隔著蘇州河的另一岸,戰火連天。

這個細節動人真實,也有些殘酷。

對於普通人來說,能吃到酒釀圓子的甜,是因為有人在拼盡全力去守護。

03

一組數字

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守軍有多少?

400多人。

為了迷惑敵軍,團附謝晉元對外宣稱800人。

可你不知道的是,謝晉元率領的第524團一營作為加強營,原本確實擁有近八百人的兵力,但是在之前的戰役中,全部犧牲。

此時已經是第五次補充兵員,很多戰士不過是二十歲上下的小夥子,壓根沒有多少作戰經驗。

而他們面對的敵人,不僅裝備精良,且窮兇極惡。

想起《悟空傳》裡的一段話:

「大聖,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八佰」,不只是一組數字,更是一種民族精神。

04

一匹白馬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電影中,困在戰場裡的那匹白馬,像極了守在四行倉庫的士兵。

從一開始的慌亂驚逃,到戰場上的無畏馳騁。

白馬的蛻變,也是戰火中人的歷練。

那才是這個民族浴火重生的希望——

生不畏死,悍不服輸的生命力。

05

一群烏鴉

戰場上烏鴉隨處可見。

每一聲啼鳴,仿佛都在告訴我們,這不是人類該來的地方。

所以,在電影裡我們才會聽到謝晉元的那句,「這裡是地獄」。

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年輕的學生、街頭的混混、花季少女都可以義無反顧地衝進槍林彈雨之中。

沒有人不怕死,只是那些甘願赴死的人,都有自己必須要守護的東西。

06

一隻孔雀

賭場女老闆豢養的白色孔雀,在電影中驚鴻一瞥。

看似歌舞昇平的蘇州河南岸,其實並沒有表面上那般歲月靜好。

就像這隻孔雀,雖然不用面臨生死危機,但是失去了自由。

公共租界裡的中國人,何嘗不是如此。

在自己的土地上,出入租界卻全憑外人決定,這是一個民族的痛。

這才有了八百壯士奮勇抗敵後,民族意識的喚醒:

教授、商人、戲子、記者、賭場老闆……為了支援抗戰,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這不是別人的戰爭,而是所有中國人的戰爭。

要麼被奴役,要麼反抗。

07

一個名字

趙子龍,這個英雄的名字,一直貫穿在電影之中。

歐豪飾演的端午,問李晨飾演的山東兵齊家銘:

「我們供的都是關二爺,為啥你這是趙子龍?」

李晨回答:

「關二爺那是兄弟義氣,趙子龍護著國呢!」

最後端午怒沖天臺面對敵人,他的形象在弟弟小湖北的「夢」中,與趙子龍單騎救主的形象重疊在了一起。

我終於明白,這個國家為什麼在經歷了那麼多磨難之後,依然屹立不倒:

因為在我們的民族之中,趙子龍這樣的人,一直在。

08

一個稱呼

電影裡有一個稱謂,很容易被我們忽略。

山東兵從一開始就喊端午「小孩兒」。

這裡包含著大哥對小老弟的關愛,但是在山東兵拿起皮影演起趙子龍,唱出那句「漢室中興待後生」的時候,我突然眼眶一熱。

抗戰中,有多少後生奔赴戰場啊。

如果和我們一樣,生活在和平年代,他們本該是父母心疼的孩子。

永遠別忘了,就是這樣一群又一群「小孩兒」們的前僕後繼,才有了今天的光明與和平。

09

一塊蛋糕

電影中,年紀最小的小湖北被「老兵」小七月,贈予過一塊蛋糕。

起初善良的他不願獨享,想分給七月,但是被七月以其年齡小需要長身體拒絕。

後來小七月在戰場中犧牲,他終於獨自吃下那塊蛋糕,狼吞虎咽。

那一刻,他從心底,已經長大。

戰火中,每一個人都被迫快速成長。

越是艱難的時候,越是要讓自己強大起來。

10

一個人的七班

《八佰》中,有一場洗澡戲。

登記的士兵點名的時候,一整個七班,只有魏晨飾演的朱勝忠走進了洗澡間。

花名冊上的其他人,名字都已被紅筆划去。

這就是戰場的殘酷,誰都不知道下一秒,曾經朝夕相對的戰友,是否還能和你一起報到。

但只要有一個人在,軍魂就還在。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到如今我才讀懂了這句話的深意。

11

一首歌

一河之隔的公共租界。

女歌手Eva,在窗前高歌一曲阿利亞比耶夫的《夜鶯》,讓北岸的士兵們一時魂牽夢繞。

Eva在影片中是中國和白俄羅斯混血,這首歌是俄國音樂家阿利比亞耶夫,在監獄裡寫給愛人的。

在戰爭的陰霾下,親人和愛人永遠是每個人身上的那根軟肋,同時也是每一個戰士心中最堅硬的鎧甲。

這世間所有的苦難,總要降臨,那麼就請遠離我們深愛的人吧。

12

謝晉元

《八佰》中,謝晉元的一口廣普讓人印象深刻。

這個從小就學習優異的廣東孩子,剛剛20歲就在國立廣東大學投筆從戎,進入黃埔軍校。

謝晉元的長子謝繼民曾回憶,父親在和同僚談論抗戰時說過的一句話:

「我死也不相信,這麼大的中國會亡國。」

於是才有了那首: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

「中國一定強,中國一定強,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

83年後的今天,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我們依然可以看到晉元路、晉元高級中學、晉元公園、晉元體育中心、晉元紀念廣場……

這一個個地名,就是後人在對他說:

謝,晉元!

13

陳樹生的遺言

「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在敵軍高舉鋼板組成的「龜殼陣」面前,曾一時間陷入死局。

這時候,一位年輕的戰士身上捆滿手榴彈,縱身一躍。

臨死前他只給母親留下了一句遺言:

「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這位戰士名叫陳樹生,犧牲時年僅21歲。

他本是湖北利川人,因家鄉遭災,進城當小夥計,18歲時加入88軍。

直到今天,我們也沒能找到陳樹生的家人。

他這一生,也沒有一張照片留下。

14

真正的演員

電影把我們帶回了1937年那個真實的戰場,這是400多名跟組演員,在開拍前用7個月的軍事訓練換來的。

近身爆破、高樓跳躍、寒冬入水……

曾經「八百壯士」的經歷,演員們也都要親身走上一遭。

看了《八佰》,你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演員。

15

真實的戰場

1500名工作人員,499天籌備,230天拍攝時長,1∶1實景還原出1937年蘇州河北岸戰場原貌……

300多公斤煙油,5噸舊報紙,5萬個地面子彈……

這就是打造出《八佰》的劇組,向我們呈現出的最真實的戰場。

這是一群電影人的初心,也是一名中國人,對那段歷史最真誠的敬意。

16

張譯的「哭」

端午發現張譯飾演的老算盤想要做逃兵,拿著槍威脅他不讓他走,但是老算盤不斷地哭訴。

一聲聲「我求求你」,磕了一個又一個響頭。

他有個未過門的媳婦,卻至今沒有見上一面,他好想好想活下去。因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

這是真哭,也是真磕。

連鏡頭後的導演都為之動容落淚。

張譯的演技,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不瘋魔,不成活」。

17

歐豪的「病」

除了張譯,還有一個演員讓耳朵印象深刻。

那就是歐豪,從曝光的幕後花絮裡,我了解到從進入劇組的那天起,歐豪就開始故意壓抑自己的情緒,甚至用不吃不睡,來「體驗」角色在戰爭中的狀態。

拍戲過程中,他摔倒過,受過傷,磕掉一塊肉。

沒有自己的鏡頭,他就獨自待著,也不和人交流,他想大家會覺得「這孩子咋了?」。

他病了嗎?

看完電影我發現,他這份痴,讓他成為了觀眾最有代入感的角色。從他的視角,第一次直面戰爭,置身戰場渾身戰慄,感受到真實的恐懼感,卻最終成長為戰士。

18

電影龍標800號

《八佰》電影龍標:800號。

這個巧合,也許冥冥之中,是身為後來人向英雄最崇高的致敬。

19

愛哭的觀眾

走進電影院之前,我有預料《八佰》會很好看,但是我不知道它竟然如此好哭。

在我不止一次地擦拭眼角淚水之後,我終於明白:

《八佰》感動我的不止是電影的情節,更是融入中國人骨血裡的那份血性,那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的真情流露。

20

一面牆壁

影片的結尾,定格在了一面布滿彈孔、傷痕累累的牆壁上。

那面牆曾經見證過「一個民族的新生」,如今它有了一個新的名字:

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2015年08月13日,在淞滬會戰78周年紀念之際,作為上海唯一的戰爭遺址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落成開館。

那久攻不下的四行倉庫,那些在抗戰中悍不畏死的中國戰士和中國百姓,凝聚成了中國人最硬的骨氣。

21

2020, 從疫情到洪水再到外界嘈雜的聲音,很多人都說中國太難了。

不僅要和疾病作鬥爭,國外還有一堆鬧心事找上門,經濟上打壓我們,合作上封鎖我們。

有人不禁要問,艱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呀?

但是回望1937,回到那一年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其實我們已經有了答案。

沒有什麼可以摧毀一個不服輸的民族。

山河雖已無恙,吾輩更當自強。

相關焦點

  • 《八佰》背後的故事:那年的四行倉庫裡,留下了298封遺書
    《八佰》這部劇主要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後期,在這場戰役中「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其戰鬥事跡之英勇,愛國氣節之豪壯,振奮國人,震驚世界。但是《八佰》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 八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最終結果如何 那一年的四行倉庫留下了298...
    八佰中的四行倉庫四行倉庫守衛戰中,謝晉元率領所謂的「八百壯士」堅守四天四夜,在激戰中,謝晉元部戰士犧牲10餘人,受傷30餘人,擊斃敵人200多人,他們絕對不會投降,但是最終卻撤退了!
  • 請允許我吹一吹《八佰》背後的四行倉庫
    03四天血戰,他們寫下298封遺書在四晝夜的戰鬥中,久攻倉庫不下的日軍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讓十幾個突擊兵把鋼板託在頭頂擋子彈,倉庫裡一共有298封。那些沒有留下遺書的壯士,其家人或許早已在日軍的荼毒下身死。
  • 細數《八佰》電影情節後的真正故事內幕
    《八佰》這部電影時以1937年淞滬會戰為背景,學生時代如果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一定會發現,在當年的歷史課本中,一旦有關於1937年的內容,那麼出現頻率最高的地點便是上海四行倉庫,抗日戰爭初期,我軍面對日軍侵襲隨全力抵抗,但仍因裝備差距節節敗退,軍隊不得不做出撤守上海的任務,而為了向國際社會博得同情,不得不留下一隻部隊「善後」,並下達了四天死守上海四行倉庫的命令,而這場死守,便是電影《八佰
  • 來過這裡,才真正讀懂這段歷史 實地探訪《八佰》故事發生地「四行倉庫」
    當時《八佰》剛剛取消於2019年7月5日上映以及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放映的計劃。當時還想不到,要足足等夠一年多的時間才能在影院裡看到這部電影。這一年多裡,電影行業(乃至全世界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八佰》故事的背後
    《八佰》影片這樣介紹: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副團長,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指揮官。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頭腦敏銳,英勇善戰,頑強抗敵,堅守上海最後一道防線,是中國抗戰史上慘烈戰爭之一。經過查百度百科、宋希濂《淞滬會戰》、梅州日報APP,閱讀了記者對謝晉元的次子謝繼民的採訪實錄等等。
  • 管虎的《八佰》與真實的四行倉庫戰
    《八佰》籌劃了10年,拍攝230天,影片處處寄託著導演管虎的匠心。《八佰》劇照為了更真實地呈現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戰爭場面,管虎在蘇州找到一塊地,歷時18個月,實景搭建超過20萬平方米,也就是說留了1/3個團),對外聲稱是800人,而且這400人裡,老兵數量不足20%,全是新兵蛋子。
  • 《八佰》淞滬抗戰死守四行倉庫的壯士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8月2日,導演管虎的電影《八佰》正式宣布定檔8月21日,在之前,《八佰》一年前曾宣布定檔,但無奈遭遇延期。這部電影之所以叫《八佰》,是因為電影中國軍軍官謝晉元率領的部隊為了爭取援救時間,對外宣稱部隊有八百人,後世便稱之為「八佰壯士」。
  • 《八佰》熱映,1937年發生在四行倉庫的真實故事,卻讓人嘆息
    一部影片,讓一座千瘡百孔的倉庫再度出現在大眾的視野,同時,讓人熱切關注的還有,那年那日,死守這一倉庫的那群軍人……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這部由管虎導演,多名硬核演員演繹的電影《八佰》,講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當中的一幕,電影拍攝的視角,從小人物出發,圍繞「八百壯士」在上海四行倉庫中日會戰的慘烈激戰。
  • 拋開《八佰》濾鏡,看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那些真實故事,直擊心靈
    《八佰》必看,但是看完之前後,拋開濾鏡,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那些真實故事更是直擊心靈。四川軍人陳樹生為了阻止日軍炸開四行倉庫的牆體,他在身上綁滿手榴彈,毫不猶豫地拔下引線,從窗口縱身一躍,與樓下的日軍同歸於盡。赴死之前,他用鮮血在一塊白布上留下了給母親的遺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短短八個字,卻能如此鏗鏘有力。
  • 微評 |《八佰》背後還有多少四行倉庫
    沿岸靜靜矗立了80多年的四行倉庫忽然火了。影片中極具藝術性的復舊影像、槍林彈雨的真實場景以及盪氣迴腸的視聽節奏令人熱血沸騰,電影尤其注重了對群像和個體的刻畫,塑造了形態各異、變化複雜的小人物,更是以獨特的角度去講述「八百壯士」的故事——殘酷的戰爭中,貪生怕死和視死如歸都是常態。
  • 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影片以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淞滬會戰為背景,主要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 帶娃看《八佰》的正確打開方式……
    電影《八佰》裡這些看點務必告訴孩子!這份觀影攻略請查收!你準備什麼時候去看《八佰》?從此,大樓內的四百餘戰士和日軍,展開了四個晝夜的殊死搏鬥。進攻四行倉庫的日軍士兵日軍偷偷潛至倉庫牆下,企圖用炸藥炸毀鐵門和牆壁。
  • 四行倉庫,《八佰》壯士:一場用生命演繹的抗戰熱血宣傳片
    1937年,上海戰場硝煙滾滾,四行倉庫炮火震天。 今天,記述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電影《八佰》已經進入了上映前的倒計時。這座25米高的大廈是當時閘北區最高的建築物,也是電影《八佰》中,謝晉元將軍率領將士們和日寇殊死搏殺的地方。
  • 「八百壯士」精神,與時代同行!電影《八佰》熱映,四行倉庫火了→
    隨著電影《八佰》熱映,電影中的核心場景——上海四行倉庫,也迎來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四行倉庫是座位於上海靜安區中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的倉庫建築。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毛澤東同志為其題詞:「八百壯士,民族革命典型」。「八百壯士」聞名天下。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在四行倉庫駐紮的「八百壯士」眾志成城,英勇抵抗日軍進攻。
  • 電影《八佰》定檔:勇士的血灑在蘇州河,在中華民族的脊梁上滾燙
    如果2020年僅有一次進入電影院的機會,我會選擇《八佰》上映的那天,不會別的,為了感受熱血在脊梁上滾燙。電影《八佰》講述的是「四行倉庫保衛戰」,一支孤軍保衛上海最後一絲防線的故事。國民革命軍88師262旅524團第一營423名勇士。
  • 電影《八佰》背後八佰壯士的由來?四行倉庫保衛戰為什麼如此出名
    電影《八佰》的上映,讓許多人重新了解到83年前淞滬戰場上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往事。不過在長達三個月的淞滬會戰中,800壯士並非是最悲壯,最慘烈的,可為什麼他們的事跡會特別出名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來說說800壯士守衛四行倉庫的始末。
  • 走進「四史」丨走近四行倉庫保衛戰,看真實的「八佰壯士」
    抗戰題材的影片《八佰》上映後,好評如潮。電影《八佰》背後,是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 電影《八佰》中的四行倉庫現今是何樣?
    有人說,如果今年只看一部國產電影的話,那就是《八佰》。為了迷惑敵人,對外稱800人,他們堅守上海閘北的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擊退了敵人十餘次進攻,重振了全國軍民抗戰的士氣,史稱「八百壯士」。四行倉庫保衛戰」。
  • 比《八佰》更慘烈的,是這段真實歷史……
    ,侵華日軍拍攝的上海閘北四行倉庫。1937年10月27日清晨開始展開了四個晝夜的殊死搏鬥△進攻四行倉庫的日軍士兵日軍偷偷潛至倉庫牆下企圖用炸藥炸毀鐵門和牆壁在這緊急關頭士兵陳樹生身捆數枚手榴彈從高處縱身躍下,拉響導火索與敵人同歸於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