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八佰》更慘烈的,是這段真實歷史……

2021-02-13 光明網

你將見我的微笑」

△《八佰》預告片截圖

蘇州河北岸

一棟鋼筋水泥建築就是四行倉庫

它是當時上海四大銀行

設立的營業所倉庫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前,侵華日軍拍攝的上海閘北四行倉庫。

謝晉元接到留守四行倉庫的命令後

會同第一營營長楊瑞符少校

邊打邊撤,向倉庫集中

此時謝晉元的部下

已是第五批的補充力量

△謝晉元

他們多為湖北保安團的團員

只有十七八歲,毫無作戰經驗

於是,謝晉元把大家召集起來

問戰士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

士兵有的回答「四行倉庫」

還有人說是88師的司令部

謝晉元說:「這是我們四百多人的墳墓。」

「我們每個人,只要還有一人活著,

這個倉庫就不能讓敵人佔領。

這是我們最後的陣地,是我們的墳墓!」

1937年10月27日清晨開始

展開了四個晝夜的殊死搏鬥

△進攻四行倉庫的日軍士兵

日軍偷偷潛至倉庫牆下

企圖用炸藥炸毀鐵門和牆壁

在這緊急關頭

士兵陳樹生身捆數枚手榴彈

從高處縱身躍下,拉響導火索

與敵人同歸於盡

犧牲時他只有21歲

在給老母親的遺書中

「四行孤軍浴血奮戰」

多家報紙以號外的形式紛紛報導

一名外國記者

通過英租界遞進來一張紙條

「四行倉庫守軍有多少人?」

當時謝晉元手下只有400多人

但為自壯聲勢,謝晉元答覆「800人」

「八百壯士」的稱號迅速傳揚開來

他們英勇戰鬥的故事

傳遍上海,傳遍中國

由於四行倉庫背靠租界

此後便出現了「戰爭奇觀」

英美記者在咖啡館裡看著戰爭、寫報導

租界裡的中國百姓不顧流彈橫飛

見中國軍隊消滅敵人就歡呼叫好

見敵軍偷襲便大聲喊叫

用大黑板寫字畫圖,提醒戰士們預防

戰鬥間隙,謝晉元命令

戰士給家人寫封簡短的遺書

介紹這次戰鬥的情況

「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蠶食,

為國殺敵是革命軍人素志也」

「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

「為父報仇,為國盡忠為宜,

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侮辱」

……

據統計

這樣的遺書在四行倉庫共留下298封

它們中有寫給父母的、有寫給妻兒的

字字血淚,飽含忠勇

4天時間

謝晉元率部在這塊彈丸之地

擊退敵軍數十次進攻,斃敵200多人

自己僅陣亡9人,傷20餘人

最後,久攻不下的日軍

向租界當局施壓

駐守在對岸租界的英軍

多次勸說謝晉元卸下武裝、退入租界

承諾保證部隊將士們的人身安全

△激戰中的四行倉庫

得知部隊要撤退時

謝晉元和戰士們十分難過

他們發過誓,要戰鬥到最後一個人

但軍令如山

1937年10月31日晚

謝晉元率部撤退進入英租界

所到之處,「八百壯士」被視作英雄

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

1938年10月12日

毛澤東在《論新階段》一文中

稱讚「八百壯士」是

國難當頭

他們挺身而出,向死而行

每一個血染的名字

每一個燃燒的忠魂

匯聚成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緬懷英烈,銘記歷史

文章來源:央視新聞

聲明:「光明網」微信公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歡迎致電010-5892622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比《八佰》更真實的,是這段真實歷史……
    近日,電影《八佰》全國公映「八百壯士晝夜血戰守四行」的故事令數萬觀眾淚目。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八佰》戰役發生的幾天,還發生一場更加慘烈的、震驚中外的寶山保衛戰!最是細節動人心一言不合就戳淚點這部電影沒有所謂的神劇色彩,沒有老套的談情說愛,作為這一部力爭還原歷史的戰爭片
  • 《八佰》真實遠比電影更慘烈
    電影院復工之後,相信最近大家都被電影《八佰》刷了屏。電影《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以少敵多頑強抵抗四天四夜的國軍士兵的故事。然而真實的戰爭遠比任何電影特效都慘烈,當時的中國大地處處都是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中日戰爭自古以來就有,近代則是從甲午海戰開始糾葛不斷。1937年78月7日日本製造的盧溝橋事變是全面抗戰的開始。而在盧溝橋事變之前日本已經全面佔領東北建立滿洲國,以求擺脫國內經濟困境和政治危機,並想稱霸世界。
  • 《八佰》:真實的歷史境遇比電影還要慘烈,卻很少有人記得
    在影院停業174天之後終於復工,迎來了今年第一部重磅電影,管虎導演的《八佰》。華誼老闆王中磊甚至眼眶溼潤地說「這463天,每一天『八佰』這兩個字都會出現在我腦子裡」。因此,本片也成為了挽救華誼岌岌可危的票房一顆非常重要的稻草。從影片呈現的效果來說,確實感動了很多觀眾,當中國國旗沾滿無數戰士的鮮血,在日本飛機的掃射下屹立不倒,隨風飄揚時,中華精神得到了最徹底的展示。
  • 《八佰》背後真實的歷史,比電影更讓人動容
    周末和朋友一起去看了《八佰》這部電影,說實話,很感動,特別是戰士排隊綁炸藥跳樓阻擊日軍和護國旗這兩段(很可惜都是影視創作),偵探君差點哭出來,整部電影看完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是非功過,由後人評說"(大概這個意思,原話不記得了),偵探君今天就講一下"八百壯士"的真實歷史與電影《八佰》。
  • 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電影《八佰》背後的真實歷史
    近期熱映的電影《八佰》因題材、導演和演員的原因備受矚目,口碑也呈現兩極化,感覺好的是極盡讚美之詞,感覺不好的認為有所缺陷的也是各種吐槽。電影的本身就是藝術創作的產物,其中免不了會有誇張、失實、藝術化處理等成分在內,而《八佰》本身是根據真實的歷史進行了藝術再創作的,所以要求電影完全按照歷史紀錄片的形式來拍是不可能的,只要電影的主題明確,核心價值觀是正確的,我們也沒有必要去因此去爭論或者苛求什麼。而且我並不覺得電影《八佰》的本身是值得我們爭論的,它只是一個引子,我們更應該關注和探究的是電影背後所存在的真實歷史事件。
  • 慘烈的歷史長卷,記錄著最真實的人性——電影《八佰》觀後感
    時隔八個月之久的再次觀影,我和所有人一樣,期待著開一個好頭,顯然,《八佰》這部影片沒有辜負我的期望,這絕對算得上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影片,無論是大眾關注的畫面、場景、故事線,還是我最看重的人物形象刻畫和歷史事實還原,都處理的非常之棒,推薦大家正式上映之後,有機會一定要去影院去感受一下,國產戰爭大製作影片的魅力
  • 你只看到《八佰》慘烈,殊不知,真實歷史比電影中更為悲慘
    影院經歷了大半年的停業,終於還是迎來了復工,復工後的第一部電影《八佰》如同疫情一般,給人以一種極其揪心的感覺。電影基於歷史改寫,國旗下戰士的鮮血,漫天的轟炸機,遍地的硝煙讓觀眾的心從開始到結束都是緊緊地揪到一起。
  • 《八佰》:真實歷史比電影更震動人心
    8月21日,電影《八佰》在全國上映。人們有理由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歷史上的八百壯士,就上演了一部悲壯的真實大片: 一支中國孤軍,在日軍圍困中以寡敵眾、死守不退,日軍一波一波的瘋狂進攻,都被勇士們擊退。
  • 電影《八佰》背後的真實歷史
    電影《八佰》作為影院復工後最早上映的電影之一,《八佰》在點映期間票房就突破了1.8個億,到現在《八佰》的總票房已經突破了30億。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主要是影片對歷史真實性的還原上的爭議那麼這部影片背後的真實歷史又是如何的呢?
  • 讓人哭溼紙巾的《八佰》現實取景地曝光,這段慘烈歷史你了解多少
    《八佰》這兩個字一夜之間火遍全網,如果單單看這兩個字似乎沒有什麼驚奇的地方,可當你走進影院,走進影片,那種讓人說不出的感受就會瀰漫心中。這裡小編先玩個遊戲大家看《八佰》哭了幾次?記得在評論區寫下哦看到那些因戰爭壯烈犧牲的英雄,太心疼了。
  • 八佰真實原型
    《八佰》的真實原型是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壯士」抗擊日軍的故事。管虎創作這部電影的動機來源於他的父親,是他的父親告訴他當年這場戰役有多麼慘烈。1937年淞滬會戰是最悲壯的一戰,為了掩護主力部隊撤退,並在對外宣稱留下來的人有八百人,這也是電影名《八佰》的含義。
  • 《八佰》的歷史真實,會比電影更感慨、悲嘆、無奈
    原定於去年暑期檔的電影《八佰》,終於在今年8月21日在全國上映了。《八佰》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懷著一種了解歷史,也享受娛樂生活的心態,昨晚我走進了影院。這是一場的影響力巨大的你死我活的真實表演。關係到國民信心、民族大義。廣大民眾的期待,激發了國軍高昂的戰鬥士氣。真實的廝殺場景,像是一幕血腥的舞臺劇。真實的故事,再加上藝術加工,場面緊張震撼。人物的語言及動作的感染力很強。
  • 《八佰》——被遺忘的歷史記憶
    早在去年,《八佰》就已經未映先火,當然也引來了不少爭議,最大的爭議是指責導演管虎拜訪孫元良後人,以及電影歪曲歷史,不尊重人民等等。我不想成為一個純粹的民族主義者,所以我儘量避免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去批評,我只想從社會歷史的角度談談這部《八佰》。
  •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 真實歷史比電影更震撼人心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8月21日,管虎執導的新電影《八佰》全國公映。這部蓄力5年的主旋律電影,上映2天票房破5億;點映階段的累計票房就已超過2億元,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
  • 電影《八佰》與其四行倉庫保衛戰真實歷史的啟示及勇士們的結局?
    首先,我用《滿江紅》這闋詞牌填詞一首,以此對電影《八佰》及這段真實抗戰歷史的一種感嘆和感懷:滿江紅·四行保衛戰(柳永體)《八佰》是根據83年前,抗日戰爭時期淞滬會戰中四行保衛戰的真實故事改編。前幾日專門重新閱讀了那段歷史,昨晚又買了張票觀看了這部電影。電影的視覺衝擊和聲效似乎更有衝擊力、震撼力。
  • 《八佰》火爆只因這兩個字
    昨天,去看了最近備受關注、好評的影片《八佰》,感動感慨得很多,本文主要想分析下這部電影為什麼這麼火爆。原因其實很簡單,就「真實」兩個字。,包括戰爭的慘烈(當然實際戰爭可能更慘烈但拍得太慘烈可能也不符合上映要求)、情景的真實、表演的到位等。
  • 《八佰》|電影故事與真實歷史
    電影《八佰》正在熱映,不少人看完之後對電影的評價褒貶不一。對於電影,我們要做的是透過故事去探索真正的歷史,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15歲的中國姑娘楊慧敏,身纏一面青天白日旗,潛入中國守軍的陣地,中國軍人臨時找到兩根竹竿作為旗杆,將旗升起,正值黎明時分,曙色微茫中,軍人們肅立敬禮,沒有音樂,只有一兩聲冷槍,外面是即將發動新一輪進攻的敵人。
  • 寫意歷史的《八佰》
    誰要是把電影《八佰》當歷史紀實看,肯定會大失所望。或者不如說叫根本沒看懂。如果再有誰依據史實對《八佰》挑鼻子挑眼,那麼,可笑的,將不是影片編導,而是批評者自己。因為,《八佰》本意或主旨就不是紀實歷史而是寫意歷史。寫意,就不是照要樣本繪形,在酷肖樣板上發力,而是依樣本傳神,在升華靈魂上用心。
  • 5.5億拍攝的《八佰》!真實歷史上那場戰役,究竟有多慘烈?
    千等萬等,終於迎來了管虎的《八佰》。經歷了無數次的撤檔風波後,這部電影終於在上映。(電影劇照)八佰,講了什麼故事?(四行倉庫戰役,美聯社記者海嵐·裡昂在蘇州河南岸拍攝)但當時駐守四行倉庫的官兵們並沒有媒體宣傳說的「八佰壯士
  • 《八佰》破11億,這段歷史你看懂了嗎
    昨天晚上去看了電影《八佰》,回到家後本來是準備寫寫自己的觀影感受。但是由於感受都是主觀的,無形中就已經把自我意識帶入其中,並且鑑於很多人都對這部電影帶有很大的偏見,所以最後決定查查資料,寫寫這段歷史。13日的戰爭,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