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美援朝:19餘萬志願軍烈士尋蹤|抗美援朝戰爭|韓戰|中國人民...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史》公布的數字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傷亡36萬餘人。但沒有單獨公布志願軍犧牲人數。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的《當代中國-抗美援朝戰爭》統計,中國人民志願軍犧牲和負傷36萬餘人。也沒有說明犧牲的志願軍人數。
-
韓戰的三次轉折
麥克阿瑟真的上當了,對中國的兵力和戰鬥力都嚴重估計不足,開始了聖誕節攻勢,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11月25日西線,11月27日東線志願軍突然發動全面攻勢,長津湖、松骨峰的故事沒有人不知道吧,此役殲敵3.6萬人,解放了朝鮮北半部除襄陽外的全部地區,將戰線推至「三八線」。
-
麥克阿瑟在韓戰中的金句名言,句句都被志願軍和人民軍打臉!
麥克阿瑟是一位徹底的反共反蘇分子,韓戰爆發後,他不僅在1950年8月份親自訪問臺灣,還稱只要蔣介石堅持抵抗共產黨人的統治,美國就會堅定不移地保衛臺灣。不過,麥克阿瑟在韓戰中的句句金玉名言,句句都被志願軍和人民軍打臉!
-
美為何沒對志願軍動用原子彈結束韓戰?這些忌憚足以掀翻美國
當今社會因為核武器的誕生,世界格局進入了恐怖的平衡,大國之間對於戰爭都保持著克制,這個平衡的要素就是兩個國家都有核武器,然而在韓戰的時候,這種平衡是不存在的,美國的實力對於當時剛成立的新中國可以說是單方面壓倒性的實力,既沒有先進的飛機大炮,更沒有毀天滅的的原子彈,那麼為啥抗美援朝期間,美國為何沒有對入朝作戰的志願軍動用原子彈呢
-
韓戰後,全世界都對志願軍展開研究,英國人的評價絕了
韓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表現讓全世界刮目相看。戰後,世界各國都對志願軍展開了研究。其中,英國人的評價非常到位,堪稱一絕。英國皇家大學戰略學研究會評價道:「一支以騾馬化為主的中共精銳軍隊,與機械化、技術裝備精良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作戰,其特色舉世無雙,在世界戰史上堪稱一絕」。
-
美國為什麼會輸掉韓戰?我軍參謀說出原因,美軍再不撤就全滅了
美國為什麼會輸掉韓戰呢?其實在50年代初期,美軍是沒有實力在這裡打敗志願軍的,志願軍雖然早期武器並不好,但是戰鬥經驗豐富,意志力強大。彭總軍事參謀回憶錄表示從1951年初開始,第一批36個蘇聯師武器送達。
-
韓戰停戰談判,為何超過2/3的志願軍戰俘拒絕返回大陸?
簡單說就是,總共近2.2 萬名志願軍戰俘裡,最終只有7000多人回到了祖國大陸,有700多人是被遣返到了第三中立國——比如印度、瑞士、奧地利、巴西、阿根廷等國家,剩餘1.4萬餘人是被遣返回了臺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果,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那14000餘人被送到了臺灣?簡單說來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解釋,一個是美蘇爭霸的國際影響,一個是臺灣方面的威逼利誘,最後戰俘自身的個人因素。
-
韓戰:美軍沒想到,強大的裝甲部隊,竟被志願軍打得丟盔棄甲
1951年,朝鮮戰場。「聯合國軍」發起秋季攻勢,準備靠其強勢的軍事進攻,來對朝中方面繼續施壓,以實現其在朝鮮停戰談判中的所提出的無理要求。而為了遏制「聯合國軍」的秋季攻勢,我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對當時戰場上的部署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
抗美援朝戰爭後,志願軍俘虜中為何有14000人會投奔臺灣?
1953年韓戰結束,志願軍通過3年的作戰達到了戰略目標,成功把美韓軍隊趕回三八線以南。然而戰爭不是過家家,即便打勝的一方也會有一定的傷亡損失,包括被俘的官兵。戰爭結束後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交換戰俘,交戰過程中志願軍累計有近2萬人被俘虜,這個數據相對於240萬人的我軍參戰總人次來說,佔比並不高。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這批被俘戰士中竟然有1.4萬餘人後來去了臺灣,投奔了國民黨軍陣營,而不是回到中國大陸。為什麼會這樣呢?參加抗美援朝的志願軍部隊,就是以解放戰爭後期的四大野戰軍外加華北軍區為班底。
-
韓戰,美國試圖對中國投原子彈,為什麼英國首相非要攔住它?
二戰結束後,按照雅爾達秘密協定,朝鮮半島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由美蘇兩國接管,這使得朝鮮半島上出現了兩種性質的國體,為後來的韓戰埋下了伏筆。1950年6月25日,正在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發展事業奮鬥得熱火朝天時,韓戰爆發了,美國的插手使得這場民族內戰擴大為一場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在北朝鮮人民軍備打退回三八線後,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卻毫無撤兵之意,反倒不顧中方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作戰,並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
-
韓戰,麥克阿瑟曾提出投26顆原子彈給中國,為何最後沒敢投?
導語:韓戰,麥克阿瑟曾提出投26顆原子彈給中國,為何最後沒敢投?二戰結束後,世界格局發生變化,實力本來就雄厚的蘇聯和藉助戰爭發財的美國成為當時世界的巨頭,一山不容二虎,為了爭奪世界霸權,蘇聯和美國展開了冷戰。1950年韓戰爆發,中國出動志願軍前往朝鮮援助。
-
「韓戰」紀錄片收藏目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場大規模的國際性局部戰爭中,使用全部先進武器的美國軍隊,動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所有新式武器。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條件下,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就是在這樣極不對稱、極為艱難的條件下,不斷創造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戰爭奇蹟。該片分為《決策出兵》、《首戰告捷》、《聲威大震》等共12集,每集50分鐘。
-
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70周年:關於韓戰你得知道的10件事
2.傷亡人數中國人民志願軍付出了14萬8000名戰士犧牲和79萬8400名戰士受傷的代價;韓國軍方報告有13萬7899人陣亡,45萬742人受傷,除此之外還有8343名俘虜;朝鮮的數字尚未正式公布,韓國軍方估計朝鮮大約有52萬人陣亡,還有12萬人失蹤或被俘。
-
麥克阿瑟:美國國寶級元帥,韓戰中被撤職,返美後風光依舊
在韓戰初期,麥克阿瑟曾誇下海口:如果華盛頓對我不礙手礙腳的話,我可以把一隻手綁到背後,只要用一隻手就可以對付。 對於他的自大,杜魯門內心十分清楚,可是因為他的威望很高,哪敢撤他的職呢。在美國1944年和1948年總統大選中,麥克阿瑟慘敗。羅斯福曾說過:他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卻是一位蹩腳的政治家。
-
韓戰最後一戰,志願軍3小時穿插敵縱深9公裡,給韓國人長記性
因此在韓戰越來越難打的情況下,在上甘嶺戰役中,美軍士兵傷亡異常慘重,不想再戰,想把兵力從從朝鮮半島上調出來,已經有了和平談判的跡象。但是美國的傀儡韓國總統李承晚並沒有按照美國的計劃行事,反而想要利用美軍到達朝鮮半島統一的目的。這就是韓戰最後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韓國在這場戰爭軍損傷了自己的精銳部隊。
-
中國並不缺重武器!為何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還是被美軍火力壓制
但是我們仔細的研究歷史,我們會發現在戰爭過程中志願軍是非常被動的,尤其是火力方面,志願軍的重火力是非常少的,被美軍壓制的非常的慘,我們都是使用夜襲戰和機動作戰來消耗美軍的,在當時我們主要使用的是小米加步槍來和美軍作戰,但是在當時中國國內是並不缺少重型武器的,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充裕的。
-
朝鮮人民軍為什麼會兵敗釜山?我國志願軍為什麼要抗美援朝?
韓戰其實是朝鮮在賭,他們賭的是美國不會支援韓國,或者說在美國全力支援韓國之前,朝鮮有信心一口氣收復南朝鮮,他們同樣賭的是即便這場仗打輸了,中蘇也不會坐視不理,至少維持在38線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朝鮮半島的人民自從被日治以來,都渴望能完成大一統,結果二戰結束又來了個分家,當時就南北實力而言,朝鮮(北)無論工業、軍事等等,都遠超韓國一大截。
-
美軍解密檔案:韓戰美軍的損失,共計77萬人
韓戰美軍的損失,在中國網絡的爭議特別大。爭議集中在兩點,一是到底美軍傷亡了多少人?特別是陣亡了多少人?目前美軍陣亡有三個數據:1、33739人,2、36574人,3、54246人。 質疑的人認為美軍隱瞞了數據,他們列出美軍陣亡的標準,表示這個標準非常嚴苛。維護美軍的一方認為傷亡人數沒有問題。
-
韓戰的拐點:慘烈程度堪比上甘嶺,志願軍與美軍雙方損失慘重
上個世紀的韓戰中,我國為了支援朝鮮成立了志願軍,當時的中華青年和將士們都熱血沸騰,想要投身於解放人類的偉大事業中。在志願軍參戰的多場戰役中,其中有一場戰役尤為重要,這場戰役甚至成為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轉折點——長津湖戰役。
-
韓戰:張東蓀誤判局勢,「洩密」美國,讓30000志願軍被凍傷
雖然他本人並沒有留洋的經歷,可因為一些原因,還是讓他對美國心生親近。他怕中國會失敗,所以呢,通過電臺告知美國特務王志奇,中國將要入朝的計劃。他的這一舉動是想讓美國人明白:想要讓美國政府了解中國的實際情況,他害怕因中國會全面倒向蘇聯,美國人會簡單地把中國和蘇聯當作是一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