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因為對華出口煤炭、海鮮、牛肉、葡萄酒、大麥和原木等商品受到限制或制裁,在不積極反思自身原因的前提下,試圖利用鐵礦石資源出口優勢,迫使對手讓步。現在,澳大利亞莫裡森政府一方面向WTO發起貿易爭端訴訟(針對商品是:大麥),另一方面,向中方暗示,如果不能在澳洲煤炭等大宗商品出口政策作出修正,那麼結果將會是兩敗俱傷。澳媒報導稱,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12月15日表示,中國禁止澳大利亞煤炭進口的決定將會「兩敗俱傷」。很顯然,澳大利亞暫時無法顧及牛肉、葡萄酒、龍蝦和原木的制裁了,先要保證鐵礦石和煤炭兩大拳頭互為支撐,從而在貿易戰中,實現總體利益不受損。
澳大利亞是世界最大的鐵礦石出口國和重要的煤炭出口國,鐵礦石和煤炭在澳大利亞出口商品地位分列第一和第二,而主要出口對象就是中國市場。資料顯示,在澳大利亞對華貿易額中,有76%是鐵礦石和煤炭交易,其中澳大利亞鐵礦石承擔了中國市場50%的供應量。所以,在澳大利亞國內一些政客看來,可以把鐵礦石當作報復中方的「王牌」,關鍵時候「拿一把」,為澳大利亞爭取全面戰略主動權。在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再次飆升以後,外界普遍認為,受此影響最大的是世界第一鋼鐵大國中國。澳大利亞農業和資源經濟與科學局公開表示,當前的中澳貿易糾紛,預估澳洲農民損失約3.3億澳元,但中國的損失高達36億澳元,中方比澳方高11倍。
國際財經智庫分析指出,澳大利亞提高鐵礦石籌碼價值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主動減產」,通過人為削減供應量、製造市場飢餓手段來抬升鐵礦石市場價格。對此,這條消息或成佐證:澳大利亞皮爾巴拉港務局公布數據顯示,通過黑德蘭港出口的鐵礦石在11月減少了13%左右(注意:黑德蘭港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發運港)。第二種是主動提高本國鐵礦石出口企業的稅率,變相給出口中國的鐵礦石加價。澳大利亞前資源部長Canavan建議,莫裡森政府應該向本國產的鐵礦石加徵稅費,以此提高中國進口鐵礦石的價格,而且隨著每次中國的制裁新動作,所徵稅費逐漸增加。
無獨有偶,澳大利亞所在的美歐國家陣營內一些鷹派人士,也積極為中澳貿易矛盾拱火。鼓動澳大利亞提高鐵礦石出口稅費作為對華反擊手段,並承諾會與澳大利亞同進退。但是,澳大利亞似乎已經感受到被「朋友」忽悠的尷尬。《澳大利亞人》的報導揭露稱,加拿大煤礦商意圖趁中澳關係不佳之機,搶奪澳煤在華市場份額。另外,歐洲國家正在採取積極的政策,試圖從澳大利亞手裡重新奪回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最大供應商地位。所以,澳大利亞看似幫手很多,但是莫裡森政府每出「一言一招」,都難掩內心的恐慌和不安。因為一不小心就被自己兄弟給算計了。
有財經學者警告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手裡的鐵礦石王牌是一把雙刃劍,能傷害對手也會重創自己。最直接的例證就是,印度不但是澳大利亞鐵礦石的國際競爭者,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粗鋼生產國。國際鋼鐵產品貿易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印度粗鋼等產品對華出口量暴增759倍,達到190萬噸。中國成為了印度鋼鐵的最大海外買家。另外,中國在鐵礦石資源價格持續承壓的不利環境下,可以採取減少鋼鐵基礎產品對外出口作為短期應對措施。所以說,美歐和澳大利亞國內的激進政客給莫裡森政府出的「鐵礦石加稅」招數,其實是實實在在的損人不利己的昏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