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國富監製,肖洋執導,馮紹峰、劉亦菲主演的電影《一代妖精》還未成片,就被北京文化以五億元票房收入保底。此消息一出,引起了業內不小的震動。還未成片就保底,這樣的舉動在中國的電影圈內並不多見,但北京文化做了兩次,還有一次是8億保底吳京執導的電影《戰狼2》。
保底發行是三種最常見電影商務合作模式的一種,另外兩種是分帳發行和買斷發行。所謂票房保底,就是發行方對於製片方的一個票房承諾——對於看好的影片,發行方進行早期的市場預估,制定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價格。即使實際票房沒有達到這個保底票房數字,發行方還是要按這個數字分帳給製片方,但超出保底數字的話,那分帳比例會對發行方更有利。
△ 劉亦菲、馮紹峰主演的電影《一代妖精》未成片便被北京文化以5億元票房收入保底。
論及保底發行,北京文化可以說是國內開創者。2014年上映的影片《心花路放》,就是北京文化聯合中影五億保底發行,這也是國內第一部保底發行的電影。最終《心花路放》票房高達11億多,自此國內保底發行的模式便開始盛行起來。
雖然北京文化因保底被外界熟知,但在發行模式中是否還有更多的變化?《一代妖精》未成片就保底是一種冒險,還是早有成例的正常狀況?前身是北京旅遊,後轉型影視文化,是缺乏專業資質?還是早已胸有成竹?新京報專訪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及北京文化電影事業部總經理張苗,解答保底發行中的秘密,以及以大娛樂概念、打造泛娛樂產業公司的目標與初衷。
早在今年8月5日,北京文化就發布公告稱,將聯合聚合影聯八億保底吳京的影片《戰狼2》,這時《戰狼2》剛剛開拍不到倆月。12月3日,北京文化又發公報稱將向工夫影業支付7473萬元,作為影片總票房五億元的保底收入,這時《一代妖精》剛殺青不久。連續兩次還未成片就保底,有很多人都覺得這種方式「太過激進」。
但宋歌對這兩部影片充滿信心。作為保底發行的開創者,宋歌對如何實施保底發行有完整的考量。「我們怎麼確定要不要保底?第一,我們對這部電影有信心,判斷它不會賠;第二,我們能通過很多手段把電影再繼續分包出去,從而控制風險;第三,我們的發行實力強大,能保證電影更好地推出。」
△ 2014年《心花路放》由北京文化聯合中影5億保底發行,是國內第一部保底發行的電影。
△ 吳京執導《戰狼2》由北京文化8億保底發行。
仔細分析,北京文化為了控制風險,在保底的規則設計上確實比較精細。除聯合其他公司共同保底外,保底金額的支付時間是分期的,而每一期的支付金額也不同。拿《一代妖精》來說,7473萬元的保底票房將以20%、30%、20%、30%的比例,在協議生效、影片關機、首次看片和取得公映許可證後四個時段分批支付。
張苗把這種保底發行模式比作買期房,「何時完成發行核心條款的決策,主要取決於對影片品質和未來市場的信心。就如買房,如果在對市場和房屋品質都有信心的情況下,選擇期房的風險和成本,總體上優於買現房。」就像好萊塢各大片場,在劇本確定之後,就會把投資和宣發等重要戰略性商業決策定下來。「倒不是言必及好萊塢,」張苗說,「但宣發提早介入、資源提前規劃的做法對全產業鏈的電影平臺型公司是有戰略意義的。」
《一代妖精》的題材走的是奇幻愛情片,在國內上映的影片中,給人感覺和《畫皮》相類似,但張苗把它定義為「現代神幻動作浪漫影片」:「觀感上最接近的描述方式就是當代《黑衣人》+《暮光之城》的組合體,在我的印象中應該是開了國產影片同類型的先河。」
影片由陳國富監製,馮紹峰劉亦菲明星演員加持,北京文化還聯合重慶水木誠德投入了3000萬元宣發費。對於國內上映的奇幻愛情片題材,「我一直堅信內容為王的原則,」張苗說,「觀眾對影片內容的認可,是影片成敗最關鍵的因素。」
△ 劉亦菲曬劇照
《一代妖精》的監製是陳國富,這讓不少人猜測北京文化大手筆保底發行《一代妖精》是為了未來「深度綁定」陳國富,以獲得行業資源。「北京文化從正式進軍影視行業開始,在董事長宋歌先生帶領的核心團隊的努力下,得到了行業裡眾多一線電影人的信賴與支持,並和其中很多人迅速開始了各種層面的合作。陳國富監製是華語電影行業的領軍人物之一,也是公司當前和未來長期合作的重要夥伴。」張苗認為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樣「深度」的合作是毋庸置疑的。
△ 華語電影金牌監製、導演陳國富是兩岸三地華語電影最成功的整合與開拓者。現在作為《一代妖精》的監製,他成為北京文化的長期重要合作夥伴。
但對於「綁定」二字,張苗認為欠妥,在他看來,合作方式是要根據不同電影項目的特點去決定的,而北京文化與電影創作者的合作狀態,也並不是外界猜測的那樣,「北京文化一直秉承服務於電影創作,與電影創作者一起成長的理念,不遺餘力地打造為電影的製作、宣傳、發行和放映服務的整個優質平臺體系,從而形成優勢資源向優勢平臺靠攏、優勢平臺向優勢資源服務的良性產業狀態。」
宋歌也對陳國富表示了充分的認可,還請他擔任北京文化的藝術顧問。「陳國富導演既是成功的導演,更是兩岸三地華語電影最成功的整合與開拓者。自2004年以來,他監製的電影超過10部票房過億。我與陳國富先生相識合作多年,《尋龍訣》就是我們精誠合作的最佳成果。現在,陳國富導演是北京文化的藝術顧問,我們開發的戲,劇本國富會幫忙把關,他很認真的。」
北京文化的前身是北京旅遊,2013年以來轉型影視文化,收購了現更名為摩天輪文化100%的股權,其創始人宋歌,同時也是萬達影視前總經理,現任北京文化董事長。之後便一步步減少了旅遊板塊在整個業務中的比重,隨後又合併了世紀夥伴和星河文化經紀公司,開始向電影、綜藝、電視劇、藝人等全產業鏈發展。
△ 北京文化電影事業部總經理張苗,此前在美國索尼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從事電影工作16年。他認為以公司轉型前的業務類型去判斷公司當下或未來的業務水平,是沒有根據的。目前公司董事長宋歌、總裁夏陳安及其他高管婁曉曦、杜揚、王京花等都是影視界從業多年的專業人士。
因為前身業務的關係,就電影方面,不少人認為北京文化靠保底發行打入電影圈,而接連不斷的投入資本保底發行,也讓不少人覺得略顯「盲目」。張苗否認了這種說法:「以公司轉型前的業務類型去判斷公司當下或未來的業務水平,是沒有根據的。另外,每個人關於『內行』和『外行』內涵的理解是不同的。」對於已經從影16年的他來說,市場是千變萬化的,可以讓很多人多年的從業經驗歸零,也可以讓整個行業錯判的黑馬影片漂亮逆襲。「要做到不外行或不盲目,就必須堅持對電影質量的不懈追求和對電影市場的充分尊重,以謙虛和敏銳的態度,去聆聽和理解觀眾的需求。」
△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北京文化是被保底方
僅就近幾年市場大熱的保底發行來說,北京文化也並不一直都是保底方,近期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北京文化就是被保底方。「在北京文化參與或主導宣發的影片中,根據影片、市場和發行團隊的具體情況,各種發行模式都在靈活使用,保底發行的影片只是很小一部分。具體一部影片選擇什麼樣的發行方式,要綜合考慮很多方面的因素,從年度影片序列的規劃,到影片具體的情況,乃至到宣發資源的匹配程度等等,都是必須考慮的。」
↑
作為北京文化的董事長,宋歌是清華大學出身,2005年放下資本生意轉做電影,到現在也已經有11年了。宋歌第一部投資的電影是徐克導演的《七劍》,這部影片在2005年取得8345萬元的票房,是當時的年度票房冠軍。2008年與杜揚一起成立了完美時空影視公司,投資拍攝了號稱國內第一部「小妞電影」類型的《非常完美》,後來還主導開發了「小妞電影」現象級產品《失戀33天》,在拍《失戀33天》的途中,宋歌離開完美時空,去了萬達影業任總經理一職,其間開發、拍攝了《北京愛情故事》、《警察故事2013》、《尋龍訣》等。之後離開萬達創建摩天輪文化,在北京文化轉型影視文化收購摩天輪文化後,宋歌也擔起了董事長一職。
新京報:您曾經說過,《七劍》這部電影您最後收益只有70萬,後來的版權就不知道去哪兒了。這個事也是激勵您進入電影業希望規範電影市場的一個動因?
宋歌:對,現在也不知道版權在誰那裡,怎麼回事,全都不清楚了。如果在好萊塢這種健全的電影工業下,就不會是這種情況。美國有這麼個說法,如果你一生拍過六部電影,給六部片子當過製片人,那麼你就一輩子衣食無憂了,你就是躺著,隔三岔五都會有支票寄來,有版權費寄給你,因為有專業的版權公司去收版權費,收完以後給你寄錢。那才叫電影工業化,中國還早呢,任重而道遠。
所以我進入電影領域,一大願景就是希望推動中國影視業實現真正的工業化。這個電影工業化是從投資、開發、製作、宣傳、發行,到演員工會、導演工會、編劇公會,到完工保險,到版權控制中心……這一系列的電影工業化,不是簡簡單單地說我們成立幾家電影公司,成立幾家特效公司的概念。
電影工業的規範化千頭萬緒,我們從投資規範開始嘗試,然後慢慢到製作,到宣傳發行,最後再到電影工業體系的建立。一點點來,估計得有20年的時間,才能建立真正規範的中國電影工業。
新京報:從2005年至今,在您的電影生涯當中,最大的心得是什麼?
宋歌:投資電影啊,這麼說吧,沒有人能保證每部電影都賺錢。作為專業人士,我們的作用就是把風險降到最低,儘可能地拍出一部好作品,贏得高票房。作為一個專業型的電影公司,我們看的不是一部電影的成敗,而是全年甚至十年的片單組合的成敗。
以好萊塢六大公司為例,每家公司每年都有70到100家獨立製片公司跟他們籤First-Look Deal(第一看片權),從這70到100個項目裡來選出20到25部包含A級片(重量級大片)B級片(中低投入類型片)C級片(藝術片)組合的片單,然後,針對這個片單去找合作的靠譜公司,控制它製作、宣傳、發行包括剪輯的每一步,最後,市場上看命運。
通過這一系列的精密運作,可能做到什麼呢?能做到十年下來,不賠,積累了版權,積累了口碑,就是最大的成功。所以我們作為專業電影人,就是要做出這個片單計劃,找到靠譜的團隊,盯著電影的每一步,儘量降低自己的風險,然後常年地這麼拍,形成版權積累,形成公司的品牌。
美國的六大公司,不是靠製片掙錢,他的製片是為了發行,誰發行誰掙錢,他全球發行,就在全球掙錢。
宋歌:烏爾善、丁晟、郭帆、吳京,還有徐浩峰,都是我們籤約的導演資源,我們跟賈玲的團隊也在合作。我們還做了年輕導演計劃,十幾個青年導演在咱們這兒。
從北京文化來看,有陳國富導演做藝術顧問,有我開發這些電影,有杜揚做製片的經驗,有張苗(哥倫比亞多年工作經驗)加盟做宣發……環顧當下各大影視公司,我有底氣說,在電影專業人才儲備上,我們是最全也是最強的。
宋歌:北京文化不是一個單純的電影公司或電視劇公司,我們在做的是大娛樂的概念,是一個泛娛樂產業公司。我們橫向縱向都要發展:橫向發展就是,我們從小說、IP的源頭就布局,然後開發、製作,以電影、電視劇、綜藝、網劇、網大等各種各樣的形式展現出來,呈現於市場,呈現於市場之後形成的流量,用來持續開發主題公園、遊戲授權,做它衍生的發展。
△ 北京文化的官網上有詳細介紹了以後的產業項目
縱向發展就是,把製作內容這條產業線打通了之後,再積極跟幾大平臺合作,跟電視臺、院線、網際網路視頻平臺這三大平臺合作,把我們的作品推出去,然後在這些平臺上有我們的戰略考慮,合作考慮。這就是一橫一豎,最後形成我們大娛樂的產業模型。
宋歌:電影連續好幾年都高速瘋狂的增長,這是補以前中國電影市場票房過低的課,這個課補了以後它就進入一個相對平緩的增長,還是會增長,但是相對平緩的增長期。與此同時,北美的電影市場卻在下降,我2008、2009年去美國的時候,他們是4萬塊銀幕,現在已經降到3.7萬塊銀幕了,減了3000塊,就是說北美電影市場在下滑。中國還在增長,但它畢竟原來什麼都沒有,突然進入一個爆發期,這是在補課,這個課補過之後,它會進入一個緩慢的增長期。美國的文化產業佔全國GDP的17%-18%,中國現在才佔到3%-4%,你想想這個狀況,所以它會快速補這個課,補課之後,還會有很長的平緩增長期。
新京報:我們注意到北京文化近年來布局影視產業的一系列大動作,但同時也發現您一直非常低調,您主導轉型的北京文化到底要在影視產業中扮演什麼角色?
宋歌:北京文化是當下中國泛娛樂產業布局最科學合理的公司,我們有優質的旅遊資源,又吸納了國內最好的影視娛樂公司,比如摩天輪、世紀夥伴、星河文化。
這三年來,一大批影視娛樂業的專業精英會聚到北京文化來,我們共同要做一件面向中國娛樂業未來的事情,那就是,用全產業鏈的合理布局、專業的娛樂出品能力和科學的資本邏輯,來改進娛樂業的「測不準」業態,提升娛樂生產力。
△ 官網也詳細介紹了他們的產業資源
一方面,我們從全娛樂產業鏈吸納最專業的內容團隊,最優質的IP資源,出品最有品質的娛樂產品(包括電影、劇集、綜藝節目、主題公園)和明星;另一方面,我們也構建最完善的娛樂產品組合、投資組合和投資策略,讓北京文化立足於長遠發展,建構真正的像迪士尼那樣的娛樂帝國。北京文化絕非一個靠單一產品、單一導演、單一演員立足的一招鮮公司,我們將成為泛娛樂產業的領導者。
輸入以下關鍵詞查看精彩內容
吳亦凡丨張藝興丨李光洙丨劉雯丨陳意涵丨華晨宇丨全智賢丨楊冪丨金星丨郭敬明丨周冬雨丨郭採潔丨郭碧婷丨周華健丨倪妮丨劉愷威丨張歆藝丨竇靖童丨趙寅成丨張惠妹丨李晨丨鄧超丨筆筆聲音丨昆凌丨吳秀波丨劉亦菲丨孫儷丨張晉丨金秀賢丨蔡康永丨馬伊琍丨李鍾碩丨張震丨宋智孝丨井柏然丨尹恩惠丨陳冠希丨黃渤丨朱茵丨娜扎丨張曼玉丨陳妍希丨湯唯丨王菲丨鹿晗丨周星馳丨徐崢丨林心如|佟麗婭丨石原裡美|楊洋丨張智霖丨F4丨崔始源丨蘇志燮丨吳彥祖丨鍾漢良|劉亞仁丨周星馳丨阮經天丨黃秋生丨小宋佳丨陳坤丨吳秀波丨張天愛丨黃致列丨張栢芝丨徐佳瑩丨吳磊丨範曉萱丨李玟|鞏俐丨關曉彤丨宋仲基丨容祖兒丨金鐘國丨宋慧喬丨高曉松丨許魏洲丨餘文樂丨黃景瑜丨竇靖童丨賈靜雯丨宋茜丨湯唯丨薛之謙丨蔣欣丨俞飛鴻丨紅白CP丨孫紅雷丨李安丨黃軒丨金晨丨蘇打綠丨唐嫣丨江疏影丨李政宰丨鍾漢良丨SNH48與粉絲丨馬天宇丨彭于晏丨陳偉霆丨朱茵丨周筆暢丨李準基丨趙雅芝丨王凱丨張一山丨羅晉
微信號:yuleyidian
新京報文娛採編團隊炮製
消滅無趣,慣走冷幽默
做粉絲心中的知心樹洞,偶像明星眼中的非主流舞臺
你喜愛的一切,在這裡都會遇到
若您對我們有什麼建議或想看到的好玩選題、投稿,歡迎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