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浩微信內容之一,寫好後將紙頁空白處撕掉
李元浩用軟體將圖片與自己的字跡合成一體
最近「山西農大研究生」微信平臺上,一篇《行雲流水,總有一句擊中你》的帖子引起眾多師生留言、轉發。帖子內容是幾幅寫在各式各樣紙上的字,鏗鏘有力。寫字的人叫李元浩,1992年出生,是山西農業大學一名碩士研究生,同時也是一名帶著400名學生的兼職輔導員。他酷愛練字,微信裡的內容全是手寫在紙上,然後拍照上傳至朋友圈。用他的話說,「親手寫在紙上,遠比用鍵盤敲出來的有溫度吧!」
為什麼要手寫微信?手寫微信如何受歡迎?4月5日,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近了李元浩。
1 第一條微信就是手寫獲得了很多點讚好評
在李元浩的微信朋友圈裡,記者看到,無論是心靈雞湯、早晚安語、勵志格言,還是詩詞小說、近期規劃、節日祝願,都是圖片格式,每一篇都是先手寫在紙上,然後拍圖上傳,別致而有新意。從2014年2月22日註冊微信起,李元浩每發一篇微信就用這種形式,手寫微信已經成為他的個性標籤。
他的第一篇手寫微信是《寫給自己的9封信》,心靈雞湯類,內容涉及成長、努力、幸福、本真。「別人都是直接打字或者複製、粘貼要發的內容,你每一篇都一筆一畫寫到紙上再拍照上傳,不嫌麻煩嗎?」「微信對於我來說就是記錄生活的載體,我愛看書,看到哪些句子有力量就摘錄下來發到朋友圈,或者當時有什麼感慨也一併附上,既鼓勵自己,也與朋友們共勉;我也愛寫字,靜下心來沉澱一下思想,挺好。我比較享受寫字帶來的那份沉靜。」李元浩說。
2014年,李元浩上大學四年級,微信在同學中間還不是很流行,朋友圈裡僅有的幾個好友看了他手寫的微信紛紛點讚,這給了他很大的動力。「現在回頭看,那時候的字寫得不是很好,不過朋友們還是很給面子,一見面就誇,我都有點兒不好意思。」李元浩說。
翻閱李元浩的微信,記者看到,他的手寫微信字體在不斷變化,寫微信用的筆和紙張也不一樣。有的特別隨性,寥寥數行寫在普通白紙上;有的則用軟體把風景圖片或漫畫和手寫好的字體圖片合成一幅字畫,很有意境;有的是寫好後把多餘的紙撕掉,撕成各種形狀;用的筆也從鋼筆、美工筆、秀麗筆、鉛筆到中性筆不停地變換。從第一篇微信一直翻到最近,能明顯感覺李元浩花了不少心思,字也寫得越來越好,形成了特定的風格。
字寫得好是因為專門練過嗎?「練字是我最大的愛好,天天堅持。」李元浩說,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臨摹直到今天,他已經練了將近20年字,字體不統一是因為愛模仿別人的字體。「我最感激的是我小學一到五年級的語文老師,她是我的啟蒙老師。」李元浩說,老師的字特別漂亮,經常教育他們「字是出馬槍」「字是人的第二張臉」,每周還專門安排一節書法課,「就連平常的作業,老師也是先看書寫,再判對錯,特別認真。」
2 手寫微信兩年了身邊有不少粉絲
堅持手寫微信兩年來,李元浩在同學、老師中漸漸有了些「名氣」。
由於愛發手寫微信,宿舍、食堂、教室裡,大家經常能看到李元浩埋頭書寫的身影。隨著微信好友越來越多,知道他寫字好的人也多了,常有老師、同學找他寫字。自從2014年9月被保送研究生以來,李元浩兼職做了輔導員,經常要填寫一些學生信息登記表、獎學金證書、政審資格表、畢業生登記表等,他一般都要一份一份親自寫。有時班級舉辦活動,條幅、展板上的字也是他自告奮勇寫的。「現在倡導無紙化辦公,是為了提高效率。但時間允許的話,還是手寫出來親切。」李元浩說。「代筆是常有的事兒。」李元浩告訴記者,有同學請求他代寫過請假條,還有個男生喜歡上隔壁班女生,對自己寫的情書不滿意,軟磨硬泡央求他謄抄一份。說起這些來,李元浩一臉無奈、哭笑不得。
自稱李元浩「粉絲」的趙小樣是農大動物科技學院的研究生,他在朋友圈看了李元浩的手寫微信後執意要練字,還把微信聊天背景設成從李元浩朋友圈下載的手寫微信圖片。「不做實驗的時候模仿著練習,不過練成元浩師兄那個水平得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趙小樣感慨道。「百度貼吧有很多我寫的字,是學生們從朋友圈下載下來傳到硬筆吧的。」李元浩說,學生們看到他的手寫微信很感興趣,興衝衝跑來索要字帖,有的從貼吧裡保存列印,有的他親自寫好贈送。「他們練得怎麼樣?」記者問。李元浩搖搖頭,「沒有反饋。」
李元浩的舍友王殿也是他的忠實擁躉,不過對於練字,王殿是純欣賞的態度,「元浩朋友圈裡每幅字我都第一時間看,很羨慕,但不練。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強求。」王殿身邊寫字好的人並不多,說到原因,他說了兩個字:浮躁。
3 手寫微信受歡迎因為稀少也因為一份情懷
記者隨機找了10個人,看了他們寫的字,只有兩個像模像樣,其餘8個要不提筆忘字,要不歪歪扭扭。「好久沒寫過字了,手生。手機、電腦這麼發達,打字情況居多。」好多人這樣解釋。
趙小樣說,物以稀為貴嘛,但差距太大,好多人看看也就算了,「網絡時代,誰還願意提筆寫字啊?上課都不做筆記了,考試的時候直接列印老師的課件。」
80後女孩小胡來自書法世家,原先是太原市某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因為字寫得好,經常有同事請她教孩子書法,後來她乾脆辭職,開了一家書法工作室做專職老師。說到手寫微信受歡迎的原因,她認為是一種文藝情懷,還有就是獨特性、美觀性,「現在國家提倡中小學生學書法,已經有學校試教了。畢竟是傳統文化,不能丟。學校重視了,家庭和社會就會重視。」(記者 田小麗)
○連結
井柏然手寫漢字發微博被商家看中一字千元
瀋陽籍演員井柏然,幾年來堅持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與理解用 「手寫微博」的方式記錄下來,清秀的字體、落款「筆尖上的躁動」成為他最突出的標籤。據稱,他的字體被資本市場看中,將以1000元/字的價格,被某知名字庫買斷版權。此事已達成初步意向。
手寫字體入字庫這件事,徐靜蕾、郭敬明已經做到。2007年4月27日,方正電子根據徐靜蕾的手寫字體為其量身定做,宣布徐靜蕾字體入方正字庫,並命名為「方正靜蕾簡體」;郭敬明手寫字體於2015年4月29日進入「漢儀字庫」。
來源: 山西晚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