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中國電影市場和現在到底有多少區別?

2021-02-09 一起拍電影

作者 / 呂世明

今年是偉大祖國七十周年的華誕,中國電影也誕生了114年。但很遺憾,建國前中國電影市場的認知是很模糊的,大部分電影愛好者和發燒友的中國電影早年印象,可能只停留在首部中國電影《定軍山》之上。

 

近日,一份《中國電影市場》(1927年刊發)的文件出現在網絡端,該報告已經在電影圈內小範圍流傳,他的出現,讓所有閱讀過該文件的業內人士異常驚嘆。

 

一百年前的中國電影居然是成系統、有體系、並市場化的,這可能和很多人對於舊中國和舊中國的電影相關概念是不完全一致的,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和側面說,當把電影輸入到一個國家和地區之後,他的本質永遠都是一種商品。

 

原始報導洋洋灑灑一萬多字,幾乎涵蓋了中國電影起步二十年後的變化和變遷,這裡我們選取一些能和今時今日產生有意義的對比側面和數據,來發現一些問題,來解釋一些事情。

目前不管是否為電影行業的人,大體也都知道進口電影由中影來負責,國內有大大小小百餘家影視公司來做國內電影的製作和發行,但有趣的是,當電影進入中國的最初,他可不是隨隨便便一個老闆找個俱樂部、準備點設備、搞到拷貝就可以放映了。

 

根據資料顯示,舊中國任何一家影劇院想放映一部電影,同樣需要和發行商購入拷貝,要麼是以固定的價格租用,要麼是以利潤分成的模式。這個情況和現在的分帳片、買斷片的操作是幾乎完全相同的。

 

即便是國產電影,也同樣要面臨一樣的發行方式。同時,當時也會存在受到矚目的「大片」會在好的劇場上演首輪,而且價格對於普通民眾有點難接受,但這部影片會在之後安排的次輪放映,價格面向更普通的群眾。

▲《一江春水向東流》上映時一票難求 

用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來說明,目前的國內的年輕觀眾是幸運的,《復聯4》零點首映的票再貴,一些可能收入不高的漫威粉絲咬咬牙還是掏的出來錢看得起的,但在舊中國,影響一些下層群眾的不僅僅是票價,還有階級。

稍微喜歡中國電影和民國電影的觀眾,大部分對於中國老電影的印象幾乎都在上海。當然,即便現在來看,上海可能仍然是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認知的國際性大都市,舊中國自然上海的電影產業體系也是最發達。

同樣,因為舊中國處於被殖民時期,一些敵佔區、租界和使領館、教會等外國聚居地成為電影院的相對集中的地區。同時,大部分沿海通商口岸也成為電影院的主要建設地區。

 

在1927年,中國的電影院達到了106家,總座位數約為6.8萬塊,但在當時幾乎所有的電影院都只有一塊銀幕,畢竟當時的拷貝是極為稀缺的。每一家電影院的座位數反而和現在電影院幾乎相同,大部分電影院都會用多層結構,同時在二三樓設置了包廂。

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舊中國的電影院可不是髒亂差,甚至反而是非常豪華和奢侈的,因為空間足夠大、觀眾足夠多、票價相對便宜,而且當時的租金壓力遠低於現在。

 

另外,賣品可不是現在才出現在電影院之中,雖然電影院基本都是外國人開的,但為了更好的適應中國人的習慣,電影院的經營者也為當時的中國觀眾準備了茶飲,包括很多適應中國飲食習慣的商品,這一點尤其要讓目前的電影院經營者注意。

 

雖然目前的爆米花被多個渠道證明是最適合觀影,但實際上,相比於舊中國,我們目前的賣品過於單一和迎合國外趨勢,這需要大家多動腦筋,加以改善。

 

露天電影院也在舊中國大量存在,為了提升觀影舒適度,電影院甚至為觀眾提供了毛毯等禦寒裝備。因為當時中國的電力供應落後,汽車稀少,在戶外很少有光線會對露天電影院有影響,因此相對來看,一些並不發達的地區,戶外觀影反而是不錯的選擇。

 

和目前國內電影第三方產業異常發達不同,舊中國的所有的電影產業產品基本都是美國人提供,對於沒有如何工業基礎或者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的舊中國,想在電影產業有更大的作為顯然不可能,這一點,相信看過電視連續劇《大染坊》的朋友深有體會。

 

毫無疑問,目前我們一天放映的場次可能就是當時一年的總場次之和,票房和觀影人次更無法相比,但很難想到的是,在上個世界二十年代,中國每年可以放映的美國電影達到150部,另外有25部德國電影、15部法國電影、5部英國電影在國內上映。

 

但中國自己的電影只有20部!

 

從此來看,在社會不斷動蕩的時期,中國自己的電影產業無從談起,大部分電影公司可能都是曇花一現,拍完一部電影停業的比比皆是。同時,也可以看到美國電影產業稱霸全球是從上個世紀初便開始,歐洲等其他國家電影產業整體和中國一樣,也飽受戰亂的影響。

 

大部分當時的影劇院都做不到天天放映電影,一是拷貝的確緊缺,二是當時其他的演出、活動的娛樂性不比電影差,影劇院一般都是在周末和節假日的晚上才有比較固定的放映。

 

和目前印度一些地區一樣,舊中國一些比較廉價的電影院,也會在假日提供為低收入者的全天放映,這個模式在院線改革之前,國內很多地區都有長時間的實施。

 

現在國內大部分年輕觀眾對於進口片首選肯定是原音字幕版,當時國內自然是沒有專門的譯製機構,進口片更多是採用在銀幕一側投放幻燈片的方式來「譯製影片」,畢竟早期的電影都是無聲電影,最多會用留聲機錄製和播放背景音樂,甚至用現場鼓樂團合奏的方式,只不過這一點在當時中國極少會實現。

 

很多人總是會糾結於中國電影目前的審查制度,但可笑的是,在一百年前,當外國人把電影帶到中國之時,他們強烈的感受到中國特有的文化氛圍和道德倫理對電影的影響和幹預。

 

和我們目前沒有公開的審查法律法規不同,舊中國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審查方式方法,當然也有一部名義上的審查法律,但到了具體執行之時,會根據情況做調整。

 

一般的情況,都是由當地的商會、警察局、政府部門來和相關人士溝通和協商,來判定那些影片可以在內地上映,那些影片則因為有悖於中國的傳統道德和倫理,包括一些暴力、色情、裸露等因素,都會影響影片的上映。

 

但在像廣州、廈門等一些地區,則沒有審查制度。值得注意的一點,雖然當時廣州和廈門是通商口岸,但其經濟狀況非常落後,如果有嚴格的監管制度,也會大幅度的影響電影發展。

 

經過若干年的試探和發展,外國人也大致明白了了解,什麼樣的影片才是中國喜歡和能夠放映的,雖然在當時談不上要特地為中國人去拍電影,但減少麻煩,讓遠道而來的拷貝能換成錢,才是最緊要的。

 

目前中國電影的技術問題,從本質上和舊中國的電影的審查已經完全不同,但說到底,仍然還是要追求一種安全和穩妥。

 

熟悉中國近現代史的人都知道,即便中國進入了民國時期,華夏大地仍然被世界列強所割據,不同的地區的都有不同的殖民文化影響,這也使得不同地區所放映的電影不完全相同。

 

上海當然不用多說,一般都是以放映美國電影為主,目前同樣進口片特別是美國電影在上海的支持度不錯,這也是因為上海在那時是中國真正意義的唯一國際大都市。

 

東北全境因為在日本的控制下,因此放映的電影以日本電影為主,在雲南地區,因邊境是法國殖民地,因此放映的進口電影以法國電影為主。

 

大家都在說,電影要去掉政治,但實際上來看,電影的確和政治在緊密的結合,在當時,想跨區域發行一部其他國家地區的電影,也是非常困難的。這裡不僅僅有政治的影響,也包括的交通的不便利。

 

 

在舊中國,電影同樣有廣告,且收入的穩定性不錯,而且效果明顯強於其他方面,其傳播力度遠比今日的電影廣告更好,畢竟這對於當時的大部分國民是有非常好的新鮮度的。

當然,對於當時的電影盜版而言,普通人是自然無法實行,更多是國與國之間相互盜版,介於當時沒有好的法律條款對於電影版權保護,這一切如果發現,一般都交由當地的使領館來協商解決。

 

稅收是舊中國最麻煩的事情,一般電影在不同區域上映,都要重複和反覆繳納稅費,但好在於當時的電影放映算一種比較暴利的行業,雖然整體產業的產值不大,但對於中國人能夠了解和熟悉外國,還是打開了一扇窗口,這是電影在當時最大的社會效益。

從這部萬餘字的百年前中國電影市場產業報告,我們不難發現,電影從走向國際開始,他就變成了一門實實在在的生意。這份報告的意義在於,他並不是國民政府官僚機構杜撰的,他只是一個商人通過自己的角度去看這些問題,並總結出相關的信息。

 

同時,拍sir也意識到,在舊中國,階級壁壘明顯,民眾收入差異巨大,這不僅僅體現在收入上,也體現在意識上,畢竟處於水深火熱、內外煩擾的中國,大部分的個人生存權還不能保障,更何談對電影的消費。

 

也許,電影真是一個政治、文化和經濟的綜合體,可能伴隨著電影外在的變化有萬萬千,但電影的這個核心似乎永遠不會改變,在曾經落後、被殖民、被欺壓的黑暗時代,中國人都深愛電影。在當下中國逐步走向全新的復興之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未來的中國電影會變得更好更強大。

近期熱文

暑期檔最後一根引線由誰點燃

商務合作 / 轉載 / 加入社群 / 約稿

請聯繫微信ID:

15201655723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

相關焦點

  • 《花木蘭》真人版和動畫版到底有多少區別?
    我們一起來看看,與22年前的動畫版相比,它們到底有多少不同。這位中國公主現在看起來真的是特別「高級審美」,完全符合當年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式美女」的標準。下面小唐來說一說兩部電影的區別,以及真人版中的一些彩蛋。
  • 《花木蘭》評分跌破5.0,好萊塢的畸形中國風,一百年前就有了
    但其實,好萊塢對中國元素的畸形執著,其實從一百年前就開始了。相反的,他們開始通過添加中國元素,試圖吸引中國觀眾為此買單。比如前文提到的《鋼鐵俠3》,宣傳時打出了範冰冰、王學圻特別出演的噱頭。結果上映之後國內觀眾發現,這兩位演員只在中國版《鋼鐵俠3》中出現在片尾2分鐘,並且為了這2分鐘的鏡頭,直接刪除了漫威電影慣有的片尾彩蛋。
  • 一百年前的美國,竟如此眼熟
    但是中國社會確實是一個後發的工業化、商業化社會,我們今天出現的很多現象、面對的很多困惑,都是別人曾經有過的。沒有理由拒絕這份經驗和教訓。但正是宏大事件的消失,讓一百年前的美國與今天的中國更加相像了。 一戰結束的時候,美國總統威爾遜曾想以他的理想主義精神拯救全世界。但是理想主義破滅了,現實主義取而代之。 很快,美國「舉國上下像猛然間解脫的度假者,覺得自己應該盡情享樂,生活瑣碎無聊,任何事情都無關緊要。
  • 解密:Imax、中國巨幕和杜比影院到底有何區別?
    喜歡看電影的朋友在購買電影票的時候,一般都會看到「imax廳」、「杜比全景聲廳」、「杜比影院」、「中國巨幕」等等一些代表影廳配置的標籤,但是這幾大影廳之間的區別,還是有很多人覺得難以理解,唯一的感觸可能就是「大」、「超大」、「更大」的直觀感體驗。
  • 一百年前的中國生活影片被修復!網友:太神奇…
    @天天豬蹄機 : 視頻裡剛出門的這個人怎麼也想像不到,一百年後會有一個人躺在床上拿著一個神奇的物品,能夠觀察到他們當時的一舉一動吧。@露飲秋風:一百年後的人看著一百年前的來來往往的人,感覺好奇妙哇!@騎摩託的小畫家:他們看鏡頭的時候好像在看我
  • 中國5G用戶佔全球85% 中國現在到底有多少個真正的5G用戶?
    中國5G用戶佔全球85% 中國現在到底有多少個真正的5G用戶?時間:2020-12-21 19:27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5G用戶佔全球85% 中國現在到底有多少個真正的5G用戶?
  • 美國電影製片人吐槽:現在的好萊塢都在取悅中國市場
    好萊塢製片人、前DMG集團高管克裡斯·芬頓在社交網站大發苦水:「中國對好萊塢影響巨大,許多項目甚至在策劃階段就開始了自我檢查。即便好萊塢拍攝的電影不在中國放映賺取收入,電影製作人員也會小心翼翼,避免觸碰中國的規定。一旦觸碰,製作人員的所有作品都會被封殺。」
  • 和3D電影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為了電影能夠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視聽效果體驗,也為了促進電影產業的發展,在imax誕生之前也出現過一些別的放映系統,但是因為操作方面比較困難、畫質播放不太穩定這些原因,這些系統都沒能夠上市推廣。於是imax的發明者又投入資金轉向別的研究放映系統道路,最後才有了imax的誕生。imax是如何在中國普及的呢?
  • 中國電影市場對檔期的開發程度還遠遠不夠
    不過這可能僅限於電影市場方面,伴隨著內地經濟逐步走向市場化和規範化,5670後幾乎無福享受的年假,現在在大部分正規的企事業和公司基本都涵蓋(只不過是多少的問題)再用大家沒時間看電影為藉口已經不能服眾了。 我們對假期對檔期的開發程度仍然是遠遠不夠的。
  • 不斷融合的電視和電影,還有多少區別?
    當你在閒暇之餘,終於有時間躺在床上打開手機或平板放鬆一下時。也許你會選擇看一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囧媽》,或是準備重溫經典影視劇《武林外傳》但有一個問題是,拋開你我或任何人的評判標準,它們的區別究竟在哪裡?
  • 一百年前的「維密秀」是什麼樣子?
    追完了一年又一年的維密大秀,我們到底再看什麼?那麼,歷史中,銀幕上,有類似於維密秀一樣的存在嗎?事實上,從來不乏內衣時裝主題的歌舞表演,飄逸雪紡、華麗頭飾和天使翅膀也並非維密的首創。這種亮點多到讓人目不暇接的超華麗演出,在一百年前,就已經在巴黎和紐約流行起來了。
  • 不斷融合的電視和電影,還有多少區別?
    當你在閒暇之餘,終於有時間躺在床上打開手機或平板放鬆一下時。也許你會選擇看一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囧媽》,或是重溫更加經典的《武林外傳》但有一個問題是,拋開你我或任何人的評判標準,它們的區別究竟在哪裡?《復仇者聯盟》以當今電影市場上火熱的系列電影/IP電影為例,這種形式在上世紀就被電影人創造了出來。經歷幾十年的變化後,現在的系列電影根本不再像是從前《007》那種作品之間獨立性較強的系列故事。
  • 警惕高仿包陷阱 高仿包一般多少錢 和正品有什麼區別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的高仿包,那麼如何識別高仿包?高仿是指根據仿製對象的原有外形、材質、功能所仿製出來的仿冒品。識別高仿包也要學會「望聞問切」,高仿包包根據仿製的程度也會分很多等級,比如A貨和超A貨等。那麼高仿包和正品的區別?高仿包一般多少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大佬諫言中國電影:少點行政幹預,影評人不要和電影市場有利益瓜葛
    對於這一歷史性時刻,索裡亞的反應是「令人震驚」,他覺得十幾年前,不會有人想到中國的電影市場會變成今天這樣,按照這個速度,再過不到五年,中國的票房就會趕上美國。索裡亞覺得這種現象「很有意思」,因為這勢必會讓好萊塢更多地向中國市場傾斜,會有更多中美合拍片,中美演員也會更頻繁地出現在彼此的影視作品中,「現在,中國擁有了全世界。」索裡亞的判斷很快就得到了應驗。
  • 一百年前的中國香港老照片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百年之前的中國影像,但一百年前中國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我們沒辦法穿越時空親眼目睹,今天帶大家通過蘇格蘭島的攝影師約翰湯姆森
  • 中國電影資料館,到底牛啥?
    它用每集一個主題,講述中國電影資料館對老電影膠片進行的保護和修復。看完我終於明白,中國電影資料館,確實有牛逼的資格。我們都知道現在電影的製作、放映各環節,已經徹底不帶膠片玩了,但究竟膠片是什麼,它為什麼會過時,曾經的膠片又在哪,想必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仍是神秘的。
  • 日版iPhone 和國行到底有什麼區別?
    至於市面上銷售的到底是什麼機,只能問賣家。好了,了解基本概念,我們就來日版江湖裡看看那些事。 1. 日版跟國行有什麼區別? 答:區別有點多,咱們接著往下看,看完就清楚了。 2. 日版的型號末尾是什麼?
  • 馬未都:一百年前它一小塊能換2套房,如今被人當成垃圾扔掉
    中國收藏文化從很早之前就開始有了,一般每個朝代的帝王、大臣亦或是王公貴族,家中有點經濟基礎的人都會有一些收藏品。有的是出於愛好,喜歡帶有歷史感的物品,有的則是彰顯自己的文化品味,有的會作為家族文化的傳承。
  • 巴斯特.基頓:一百年前就能讓觀眾驚叫的電影特技大師
    美國有家著名的電影公司名叫「夢工廠」。為什麼叫夢工廠?因為它用電影實現了人類只存在於腦海中的夢想,這少不了「特技」的幫助。與電腦實現的特效不同,特技幾乎是靠演員、服裝、化妝、道具以及鏡頭的運用來完成。出生於1895年,默片時代的喜劇和特技大師。在默片時代,與卓別林在電影裡承載沉重的現實意義不同,基頓的喜劇更多是簡單明快,而最吸引人的是那些哪怕放到現在都讓人匪夷所思的特技場面,請注意,接下來您看到的畫面,幾乎都沒有替身,沒有特效,甚至沒有任何保護。這一段,演員從兩輛車中穿行,最後基頓被困在了兩輛車之間,一百年後,動作演員尚格.雲頓在騎車廣告裡致敬了這個鏡頭。
  • 中國電影人到底在焦慮什麼
    如果票房增長、人次增長、影院數增長、政策扶持這些積極信號都不足以提振電影人信心的話,到底什麼才能給我們信心?如果競爭、補貼、低價等所謂行業亂象讓我們憂慮,那麼,哪一個新興行業不是先亂而後治呢?二、瓶頸真的來了嗎?國內觀影需求到底有多大?北美票房停在110億美刀左右好些年了,看起來北美電影票房的瓶頸就是這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