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以後看不到我們:
請務必點擊上方藍字【電影天堂】→右上角菜單【···】→設為星標★
電影天堂 2018 VOL.536
本文由電影爬蟲(film5252)授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父母長輩在電視前津津有味地看著某部電視劇,你也許就是在沙發上吃個水果的功夫,順便就一起看了起來,結果發現槽點太多,就上微博、豆瓣吐槽幾句。
這次國慶放假回家的小夥伴很可能就遇到了類似的情況。
這不,「陪爸媽看《娘道》」還上了微博熱搜。
《娘道》
該劇由「傳奇劇王」郭靖宇導演製作,熟悉他的觀眾對他的劇並不陌生。像之前的《靈魂擺渡》、《鐵梨花》、《打狗棍》、《勇敢的心》以及前不久推薦的《最美的青春》都是他的作品。
裡面的演員也基本都是熟面孔,比如因出演《靈魂擺渡》中夏冬青一角被觀眾熟知的劉智揚,憑藉著《打狗棍》、《勇敢的心》等熱播劇成為郭靖宇御用演員的於毅。
甚至有人稱他們是「郭家班」。
這些作品,雖說不是《還珠格格》、《西遊記》這種人盡皆知的經典大作,但大多數作品無論是質量還是收視率上都有很不錯的反饋。
都算得上是觀眾愛看的劇。
這次的《娘道》剛播出的時候收視率比較一般,之後郭導微博中揭露電視臺要求製片方購買收視率的黑幕。
80集的戲要花7200萬買收視率。
一時間,郭靖宇得到了不少演員和導演的支持,此後電視劇的收視率也是一路高漲,甚至成為近期最火熱的電視劇。
原以為這就是一部差點被電視劇行業黑幕扼殺的良心劇,沒想到現實和曲折的劇情相比,一點不落下風。
很多有意無意接觸到這部劇的觀眾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後感。
就拿豆瓣來說,現在已經降到了慘不忍睹的2.8分。
要知道拍一部九分的好劇不容易,可拍一部低於3分的劇也挺難得。
這種劇往往不是簡單的「爛」或者「雷」就可以簡單概括,一般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一看評論,果不其然,最主要的吐槽集中在三觀不正,封建糟粕,物化女性幾點上。
面對這些指責,導演也是再次站出來發聲。
堪稱電視劇圈的畢志飛
好奇心的作祟下,我點下了這部劇的播放鍵。
劇的名字叫《娘道》,自然講的就是母親的故事。
背景發生在民國初年山西的一個大戶人家隆家。我們的女主角柳瑛娘小時候因為父親去世只能去隆家做河姑(給黃河祭祀的少女),後來在祭河大典上僥倖逃脫,又陰差陽錯救了離家出走的隆家二少爺並嫁給了他,還給他生了兩個女兒。
兩個女兒一個叫招娣,一個叫盼娣,意思就是盼著下一個孩子是弟弟。
在得知自己的丈夫原來是隆家二少爺後,生個兒子為隆家傳宗接代更是變成了她的人生信條,只可惜第三個孩子依舊是女孩。
等兒子(第四個孩子)出生的時候,丈夫卻又離世,失去了她在隆家唯一的依靠,只能遠走他鄉。
整個劇基本上前半段講了瑛娘怎麼和孩子走失,後半段怎麼團聚的故事。
差評很多,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
都8012年了,怎麼還有這種宣傳封建思想的電視劇?
老實說,宣傳封建思想這頂帽子有點高了。
劇中的各個人物傳達的思想和行為確實非常落後,但還是有幾個反對這些迷信思想的角色,像瑛娘的丈夫就多次表示生男生女都一樣,也不贊成祭河這種迷信行為。
談不上宣傳封建思想,並不是說就沒有問題,不過罵它三觀不正倒是的確沒有說到點子上,用「三觀正不正」來衡量一件藝術作品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藝術作品的目的在於挖掘人性中的善惡,它並沒有直接審判的義務。
如果用類似的標準去看《雷雨》,那你只能看到一個亂倫的故事。
《雷雨》話劇
回到《娘道》,它的定位是什麼,一部批判封建思想的藝術作品?
它更像一部以封建思想時代為背景的苦情中年偶像劇。
偶像劇的特點是把平時大眾只能想,不能做的想法成為現實,大財團的少爺死心塌愛上身無分文的醜小鴨就是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
《娘道》這部劇講的是母親,郭靖宇認為他要表達的是母愛的無私,就是母親對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是沒有企圖的,不要求回報的。
與此同時,柳瑛娘這個角色需要集合母親所有優秀的品質,善良、勤勞、美麗...
一個劇本上優秀的賢妻良母形象。
同樣是那個時代的大宅院,《大紅燈籠高高掛》裡的四太太雖然最後依舊沒有逃過封建制度的摧殘,至少我們看到了她的反抗,她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受害者。
在瑛娘身上我們看不到這些,她更像是一個封建思想的擁護者,仿佛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遭受苦難,從而體現出母親的偉大。
於是她掉進黃河平安無事,能背著孩子老人飛簷走壁,每個男人見了她都無可救藥的愛上了她。
觀眾討厭瑛娘這個角色是因為她已經不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變成了各種苦情偶像劇元素拼湊而成的道具,封建迷信成為了劇情發展的推動力。
畢導拍出《逐夢演藝圈》是因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而郭導則恰恰相反,他沉浸在觀眾的世界裡,你喜歡什麼,就給你什麼。
有一個網友很細心地給大家理出來整部劇的風格走向,大家體會一下(@半瓶醋)。
他對觀眾的定位非常清晰——今天還願意坐在電視機前的中老年人。
收視率和網絡評論的反差也是最好的證明。
最後聊聊這部劇到底怎麼了。
都8012年了,這個「都」字表達的是大家對以前封建糟粕的厭惡,看似很遠,實際上離我們很近。
同樣是描繪封建社會制度的影視作品,近期流行的宮鬥劇其實更加封建,骨子裡潛藏的全是對權利的嚮往,隆家和紫禁城相比不值一提。
觀眾卻能夠心安理得地看著一群女人為了爭寵鬥得你死我活,因為那個世界真的離我們很遠。
我們身邊沒有了皇帝,也沒有了三妻四妾。
而《娘道》裡的世界離我們並不遙遠,甚至很多看劇的爺爺奶奶是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爸爸媽媽受過那些思想的傷害,社會上關於重男輕女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這不僅僅發生在落後的地方,之前有一則關於林青霞的新聞就是很好的例子。
剛剛拍出《找到你》的姚晨也面對類似的質疑。
女人到底該不該老老實實在家裡做賢妻良母?
大家的焦慮再一次被激起,與其說是對劇情的憤怒,不如說是對現實的發洩。
試想一下這樣一個場景:
一個剛生了女兒的媽媽,和婆婆一起坐在沙發上看這部劇會怎麼樣?
如果放到十幾年前,相信這部《娘道》很難成為典型,不信你現在回過頭去看看當年比較火的《情深深雨濛濛》、《又見一簾幽夢》或者《回家的誘惑》,一定會打開新的世界。
可是那畢竟是以前,現在已經是2018年了。
看著別人都已經拍出了《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使女的故事》,我們卻還在拍《娘道》。
讚頌偉大的母親沒有錯,表現母愛的方式有很多。
這種方式,我不喜歡。
/END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點讚/轉發,隨便哪個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