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大唐第一人渣,奪詩殺甥,諂媚獻寵,恩將仇報

2020-08-19 素說漫談書影

隨著IP劇的大熱,一些網絡作家抄襲風聞愈傳愈烈。先有流瀲紫的《甄嬛傳》、《如懿傳》抄襲風波,後有火到爆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牽扯出唐七公子抄襲大風之說。

抄襲這種手段,確已由來已久。唐宋時期,就有「天下文章一大抄」之說。

大抵是文人看到自己喜愛的文字,便會心生痒痒,如同看到地主家少爺懷抱二八絕色佳人活色生香,而自己抱著稻草人一身刺撓般,一面多巴胺瘋狂上頭豔羨得不得了,一面又暗恨自己寫不出如此精妙之句。

索性,我可以「借鑑」啊!稍加改動,不就是我的作品麼?我成功了就是王,反正法律不完善,你奈我何啊!

要我說,大風們算是走運的。起碼抄襲者沒有對他們下毒手。他們的作品還是自己的,性命也還是自己的。

頂多就是耗著一場又臭又長的官司,頂多就是還要被抄襲者粉絲惡罵,頂多就是時常忍受癩蛤蟆趴腳上,不咬人盡噁心人的感覺。

但是,從前啊,有個倒黴蛋,寫了一首好詩,幸而被別人賞識不已,繼而被人惦記要奪走,倒黴蛋抱著自己的心血自然是威武不屈,結果不幸就被人奪了小命……

這稱得上千古第一件超級IP謀殺案。

倒黴蛋受害者叫劉希夷。當然,我今天要說的不是這位可憐的劉同學。我要講的主人公是這場謀殺案的真兇,初唐時期的詩人,宋之問。

宋之問其人

說到宋之問,似乎很多人並沒有什麼印象。但是,提到他的代表詩句,大家一定能記得起。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宋之問《渡漢江》

這首膾炙人口的《渡漢江》,寫盡了遠歸的遊子回到家鄉時既急切盼望見到親人、又擔憂再相見已經物是人非的複雜心情。然而,事實證明,「文如其人」這句話真的有瑕疵,宋之問的為人,那不是一般的奇葩。

01 無骨文人

才華橫豎都溢的宋之問,身材高昂、儀表堂堂不說,19歲就中了進士,少年得意不說,還大大地給家世低微的老宋家長了臉。

此後的十幾年中,人帥詩好、又拍的一手好馬屁的他被武則天看中,成了為一把手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的宮廷詩人。

大唐盛行豪邁之風,而宮廷詩人的作品大多奢靡浮華、毫無深意可言,所以宮廷詩人多為人所不齒。比如我們大唐的當紅辣子雞李白,是斷斷不能忍受去幹這個的。

然而文人最怕沒有底線,捧得一手好臭腳、沒有了底線的宋之問,出入御宴、吟詩作賦,深得皇室喜愛,職場一路順風順水。

這個階段的宋之問,志得意滿,自我感覺良好得爆棚,頗有「魚躍此時海,花開彼岸天」的心境。

而人的欲望一旦打開一個縫隙,便會撕裂成再也填不滿的深壑。僅僅受皇室喜愛是不夠的,他要的是實在的權力。

武則天晚年,偏愛男寵。為了享受到更大的特權,宋之問恬不知恥地寫了一首豔詩,獻給武則天,意欲做女王的男寵。諷刺的是,武則天嫌棄他口臭,斷了他爬上龍床的痴想。

我們逆(hou)(yan)(wu)(chi)的宋之問先生並不氣餒,另闢蹊徑去巴結武則天最愛的張易之兄弟,甚至給這兩個男寵提尿壺!不得不說,宋帥哥為了攀交權勢死不要臉的功夫也是沒誰了。

02 恩將仇報

唐中宗神龍元年,太子李顯復位,開始對張易之兄弟的黨羽進行秋後算帳。連尿壺都替人家提過的宋帥哥,自然毫無爭議地被坐實黨羽身份,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參軍。

嶺南荒山野嶺,還經常有大蟲出沒,我們的宋帥哥可沒有蘇東坡壯士「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豁達。

才到嶺南幾天,他就感到寂寞如雪。

嶺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裡有著霓虹燈。洛陽多麼繁華,那裡有美酒夜光杯,有美女盈盈腰……

沒過多久,難以忍受嶺南蠻荒生活的宋之問,就棄旨不遵,偷偷逃回了洛陽,好友張仲之冒著危險收留了他一大家子。

事實證明,交友有風險,選擇需謹慎。張仲之同學就為此,用一家人的性命買了單。

由於武三思專權時迫害不少官員,張仲之與人密謀殺掉武三思。卻不知他好心收留的友人宋之問聽到後,轉身派人前去告發,結果張仲之全家被殺。

而宋之問不但沒有被追究其擅自逃回洛陽一事,反而踩著張仲之全家人的鮮血,官至考功員外郎。

宋帥哥做人,果然真的沒有底線。

03 宋之問奪詩殺人事件

宋之問有一個外甥名叫劉希夷,說是外甥,年齡倒是與宋之問相差不多。

這位劉大外甥也是一位才華出眾的詩人,哪天憋出來好句子時,也會帶上小酒和小詩,和之問舅舅切磋一二。

有一天,劉大外甥拿了自己坑哧了幾天才憋出來的新詩,來找之問舅舅顯擺。

這首詩名叫《代悲白頭翁》,全詩如下: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生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宋帥哥對大外甥的詩,愛不釋手,其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兩句讓他尤為愛不釋手……

他好希望如此佳句是自己寫的!於是,宋之問請求劉大外甥將這首詩讓給自己,大外甥起初不好意思,怕忤逆了自家舅舅,違心答應了。

可不久大外甥又反悔了,憑什麼啊!這樣的詩句是要千古留名的,那麼給後人留下的,也必須是他劉希夷的名字。老子熬夜碼的字耶,署你的名?走開啊!

宋帥哥惱羞成怒,大外甥說出去的話不算數,還講不講道理有沒有信用了?你不義在先,就甭怪舅舅不仁!於是他讓家奴用土袋將劉希夷活活壓死。

看到熱門IP,自己豔羨還不去努力寫不說,還要強搶別人的,宋帥哥暴力的強盜主義,丟盡了一個文人的臉。

04 超級強盜的末路

景雲元年( 710年),唐睿宗即位,厭惡宋之問首尾兩端,媚附於張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狠狠把他流放到欽州(今廣西欽州市東北),後赦免改到桂州。

先天元年( 712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即位,更加對這個人品差的宋之問沒有好感,一道旨意賜死了宋帥哥。

搞笑的是,宋帥哥臨終前,嚇得屁滾尿流,往日帥氣形象不見絲毫。

說起來,他這一輩子,就沒堂堂正正地幹過一件帥事。

相關焦點

  • 殺侄奪詩的宋之問——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原來是這意思
    他的三個兒子因學有所長而各繼承「一絕」:宋之問文章好,宋之悌力氣大,宋之遜精草隸。唐高宗上元二年,宋之問考中進士踏上了仕途。  為奪佳句,殺死外甥    但自唐朝以來,宋之問的品行在文壇士林中大多對其持貶毀態度。  原因何在?  不妨先從下面這首名叫《代悲白頭翁》的詩說起,這首詩寫得情真意切、催人淚下,尤其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更是精警千古,聲鳴九天。然而,歷史上關於這首詩的作者爭議頗多,但據現有史料來看,詩的作者當是劉希夷無疑。  劉希夷者,宋之問親外甥也。
  • 宋之問到底是不是大詩人?
    這首詩叫什麼名字?說不好。因為在《全唐詩》中,這首詩有兩個名字,分別叫《代悲白頭翁》、《有所思》,而且是收錄在不同的兩人名下,《代悲白頭翁》收在劉希夷名下,《有所思》收在宋之問名下。稍微有點不同的是收在宋之問名下的詩將上面詩中的「洛陽女兒惜顏色」一句改成了「幽閨女兒惜顏色」。是不是搞錯了?沒搞錯。這首詩背後隱藏了唐朝文學史上一件著名的殺甥奪詩疑案。
  • 蒙曼:宋之問《渡漢江》
    按照上一期的約定,這一期還講回鄉詩,講宋之問的《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這個人在政治史上評價不高,但是文學史上評價不低。武則天晚年在洛陽龍門舉辦賽詩會,參賽的大臣誰第一個寫完誰就是第一名,獲得一套錦袍作為獎品。結果,有一個叫東方虯的先寫完了,把詩交給武則天,興衝衝的領到了錦袍。沒想到他落座未穩,宋之問也交卷了,武則天一看,宋之問這首詩寫的文理俱美,和他一比,東方虯那首就太小兒科了。怎麼辦呢?武則天當機立斷,從東方虯那裡把錦袍一把奪下,重新賜給了宋之問。
  • 宋之問五首詩:「詩品」與「人品」割裂的經典反例
    「字如其人」「詩如其人」似乎是一種定論。然而,事實上總有例外情況存在。以詩品而論,宋之問的詩屬上品。以人品而論,宋之問道德品質屬下品。宋之問的趨炎附勢、奪詩殺人等故事,讓他的人品遭人唾棄,但他的「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源水看花入,幽林採藥行」等詩句,卻是情真意切、美輪美奐,讓後人嘆服。這種「詩品」與「人品」割裂的典型反例,不但令詩評家頭疼,也讓後世讀者糾結。是該「因人棄詩」還是「因詩取人」?或者是「詩作的歸詩作,人品的歸人品」?
  • 宋之問:都說我很「渣」,其實我也很害怕
    孟子曾經說過,「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讀他的詩文,卻不知他為何人,可以嗎?研究一個人的作品,必須得了解他的生平。這便是「知人論世」。吾皇不事瑤池樂,時雨來觀農扈春」之詩,誇讚武則天「君權神授」,不圖享樂,勤政愛民,獲得女皇賞賜無數。在昆明池詩會中,他又憑藉「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兩句,擊敗大詩人沈佺期,再次名動京城。至此,宋之問已經成為女皇身邊的大紅人,遊幸必伴,宴飲必陪,一時風頭無二。
  • 宋之問的一首送別詩,寫盡了不舍之情,開篇一句卻平淡無奇
    當時宋之問無病在在床,接著又聽到杜審言被貶的消息,既有作為好友的不舍,又有好友被貶的傷感。但是自己也沒什麼辦法,無奈之下只能寫下這首詩聊表心意,為自己的好友杜審言送行。《送杜審言》作者:宋之問臥病人事絕,嗟君萬裡行。
  • 唐代宋之問筆下的這首思鄉詩,引發了多少遊子真情實感的共鳴?
    寫思鄉的詩歌千千萬,但也許,只有宋之問這一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最讓人想要落淚。宋之問在政治上也許「不足為外人道也」,但在詩歌上的造詣卻是極高的。前期他的作品多歌頌功德、粉飾太平、浮華空泛之作,但隨著顛簸人生的開始,宋之問開始接觸社會、歷練生活,在這一階段他也開始創作了一些好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渡漢江》宋之問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 大唐詩人07:沈佺期
    本套音頻精心選取唐詩中的精品之作,以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詩人的生平,闡述其詩作的意境;用典細緻、旁徵博引,講述盛世唐詩背後的精彩故事,展開唐朝詩人的風貌圖景,帶你夢回大唐,感受跨越千年的不老詩心。不懂詩者人生,何以解盛世唐詩之真意?
  • 宋之問很美的一首詠雪詩,偶然下起了雪,才突然發現處處有詩意
    唐詩裡面關於詠詩的名篇比比皆是,一些作品更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不過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宋之問的《苑中遇雪應制》,這首詩也是隨性之作。當時詩人正是清晨起來看到了庭院裡下起了紛紛揚揚的大雪,於是寫下這麼一首唯美的詩作。儘管只有那麼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寫得很有趣,也很是唯美,讀來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 大唐「奪命書生」:我給女皇寫情詩
    2宋之問的優點和缺點,都很多。應該是歷史上最富爭議的詩人之一。他長得很帥(如果這也是一個優點的話),文採也很好。作為家中老大,他出生的時候,大唐千秋萬代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不過18年。有一次以詩爭寵,靈感襲來,宋帥哥寫出名句「不愁明月盡 ,自有夜珠來」,激得「詩壇鬼見愁」沈佺期當場吐血。還有一次,武則天到洛陽龍門遊玩,令手下作詩記載,左史(史官名)東方虯下手快,憑詩獲錦袍一套。10分鐘後,當武則天聽完宋之問的「吾皇不事瑤池樂,時雨來觀農扈春」,親手搶回錦袍,轉賜給宋帥哥。
  • 宋之問殺人事件(上)
    很多地方,墨色已經乾涸,只有兩句詩,顯得異常鮮亮: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每個人都在猜測,卻好像沒有人認真翻閱過他的詩稿。在卷宗的角落裡,有一首詩沉默不語,等著有人來詢問。《代悲白頭翁》。詩稿的背面,有這樣一段被所有人忽視的話。
  • 他是唐朝人品最差的詩人、惡名遠揚,但這首詩卻被我們奉為經典!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是詩歌的國度,那時候大唐國力興盛,詩歌也處於大發展時期,無論是武將還是詩人都層出不窮、各領風騷,像我們熟知的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都是這一時期的傑出代表。作為御用文人,他攀附權貴、攻於算計,而且相傳為了一首詩,還殺了自己的外甥,為了權力,背信棄義,謀求上位等等,可謂劣跡斑斑。其實在他的種種劣跡當中,在我心裡最不能忍受的便是他為了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首詩,竟然殺害了自己外甥,時至今日那首「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依舊迴蕩在我的腦海裡,使得我無法忘記那悲慘的一幕。
  • 唐朝人品最差的詩人,寫下這首著名的詩,最後兩句讓人心碎
    這一描述用在宋之問的詩同樣適用。他的詩兼宮廷的典雅華麗與山川旅行的清新自然,只不過他行走山川不是自願而已,而是迫不得已。宋之問本來擅長寫和制、應制類型的詩,再加上他喜歡阿諛奉承,他靠著阿諛武則天的男寵「二張」兄弟倆而上位的,因此,在武則天執政的時候,他還是很瀟灑的。
  • 美男費盡心思追求武則天,卻因口臭被拒,憤而寫下一詩成千古絕句
    說實話,和在場很多人的作品比起來,此男的詩不算最優秀,但武則天一聽,卻當場高呼:「此詩更高!此詩更高!」那麼武則天為啥那麼高興呢?而這位「拍馬屁大師」,也憑藉此詩獲得女皇青睞,順利進入奉宸院(說白了就是武則天的後宮),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超越張易之、張昌宗二人,成為女皇的新歡,此男便是著名詩人宋之問。
  •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大家好,我是瑩瑩,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宋之問的《渡漢江》,本文由作者瑩瑩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渡漢江》(唐)宋之問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是唐朝著名詩人,他的詩作大多是應制之作,歌功頌德,傾心媚附。
  • 大唐自戀第一的詩人,臨死都不忘自誇,同行都被他貶成渣
    比如初唐詩人杜審言,就堪稱大唐最自戀的詩人。杜審言,字必簡,其名意為謹言慎行,其字意為「大禮必簡」、平易簡樸。從名字來看杜審言應當是位特別謹慎樸素的人,然而事實恰恰相反,杜審言為人恃才傲物,每每「語不驚人死不休」,當得是全唐自戀第一。
  • 近鄉情更怯,賀知章李白宋之問的故事
    12.近鄉情更怯(打二字新詞語一)【提示本謎】謎面「近鄉情更怯」,是唐代詩人宋之問《渡漢江》的詩句。它的下一句為「不敢問來人」。兩句詩描寫久出歸來的人走近故鄉時的心情。由於害怕家中有不幸的變故,越近家鄉,心越緊張,連向熟人打聽的勇氣都沒有。謎面意為,返歸家鄉心中越發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