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看過一千部電影,你就會發現這世界上壓根就沒有離奇的事情。」
這是肖央飾演的平民父親李維傑在電影開篇時說的一句話。
無獨有偶,陳衝飾演的警察局長拉韞在破獲一樁離奇的案件後也說:
「仔細研究過一千個案子,你就會發現,這世界壓根就沒有什麼離奇的案子。」
這兩句相似的話奠定了影片的犯罪懸疑基調,也為之後兩人的高手過招埋下伏筆。
一個是偵探懸疑電影發燒友,一個是專業破案高手;故事一開始似乎就預示著,這將會是一場棋逢對手的精彩對決。
這兩個人碰撞到一起,都是出於對孩子的愛(一個想要掩飾女兒的過度防衛,一個想要找到失蹤的兒子),因此展開了一場貓捉老鼠的追逐遊戲。
貓雖然明知老鼠在那裡,但卻總是抓不住它的尾巴。
01一、」蒙太奇「
拉韞的兒子素察是一個在貴族學校上學的高中生,倚仗著父母的權勢,無法無天。
他做惡從不害怕需要承擔後果,因為作為警察局長的母親總會包庇自己,替自己擦屁股。
故事發生在一個虛構的國家賽國,泰國文化背景。
以桑坤為代表的基層警察經常欺壓百姓,跟流氓沒有兩樣。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期待法律的公正嚴明是不可能的。
平民被強權欺壓只能忍受,但要是得罪了強權那就只有死路一條。
所以妻子阿玉在出事後想要報警時,李維傑說:
「你現在報警連坐牢的機會都沒有,死的是警察局長的兒子。」
在母女倆遭遇糾纏施暴的同時,李維傑正在出差地羅統看拳賽。
這裡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來敘述兩個地方發生的事情。
通過快速切換的多個快鏡頭,將母女與素察發生的打鬥畫面,和擂臺上兩位拳手的激烈搏擊場面穿插剪輯到一起。
製造出緊張的氣氛和驚險的戲劇效果,整組鏡頭表現出強烈的節奏感和視覺衝擊力。
擂臺上工作人員掰開暈倒拳手的嘴巴的鏡頭,加上李維傑給旁邊觀眾的解釋,似乎暗示了素察的死因,留下懸念。
「蒙太奇」是一種電影剪輯理論,它貫穿了整部電影。
不僅表現在剪輯手法上,在故事中主角也多次提到「蒙太奇」,並且李維傑最終也是通過蒙太奇的手法為女兒和妻子脫罪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部電影就好像是專門科普「蒙太奇」的。
除了敘事蒙太奇,影片中還有多處隱喻蒙太奇。
比如象徵著贖罪的高塔佛統塔,小女兒安安用叉子在桌上劃出一道道劃痕的特寫,還有棺材板和肥料袋子的特寫等;全都使用了隱喻蒙太奇的手法。
這些隱喻暗示就像一條條隱晦的線索,等待細心的觀眾自己去發現,去解開電影裡留下的謎團。
02二、層層迷霧包裹真相
康德有個著名的理論認為,並不存在所謂的「真相」,真相只是我們先驗性的假設而已。
人的大腦其實很容易被操控和蒙蔽,很多時候我們所見的並不一定為實,就連記憶也常會出錯。
這是因為大腦受到了有目的性的暗示,而大腦本身沒覺察。
當你總是看到同一個數字或圖形的時候,大腦就可能會被暗示。
有一部電影講的就是有人通過讓一個圖形,反覆出現在目標對象的視線中,在他的潛意識裡形成暗示,最後成功誘導他在遊戲中選擇了那個規定的圖形。
很多魔術師也是通過「暗示」這一原理,成功完成了令人驚嘆的讀心術的。
李維傑在事後布局的過程中,對多人使用了暗示,結果成功地將他們腦中的時間串改了。
這些證人對自己的記憶深信不疑,在警察問詢時言之鑿鑿,全都無意中為李維傑做了假證。
可是聰明如拉韞,早就在覺察到了其中的蹊蹺,在得知素察曾侵犯過平平後她終於確定,素察的失蹤肯定與李維傑一家有關,可是她就是找不到證據。
唯一支撐她這個推測的只有李維傑的一堆觀影記錄,但這並不能成為實質性的證據。
無計可施之時,喪失理智的她不惜濫用職權,對李維傑一家動刑,甚至連小安安都不放過。
可當她信心滿滿地帶人挖掘墳墓,自以為已經掌握一切,抓到了李維傑的把柄時,事情發生了反轉。
一個鏡頭慢慢地從圍觀的眾人身後往前推進,製造出謎底即將揭曉的緊張感。
終於推到了墳坑旁,下一個畫面中赫然出現了一隻躺在地上的死山羊,裹屍布裡包著的不是素察。
此刻懸念又來了,明明被妻子阿玉埋在墓中的屍體去哪兒了?
接下來是一組慢鏡頭加特寫,分別展示了桑坤、拉韞、彭都、阿玉和李維傑的面部表情。
通過阿玉轉臉看著李維傑的特寫鏡頭,可以推測出是李維傑偷偷將屍體轉移了,但直到電影結束也沒有交待屍體到底被轉移到了哪裡。
導演和編劇給觀眾留下了一道考題,他們把線索暗布在電影裡,並留下了蛛絲馬跡。
如果觀眾有仔細留意到上面所提到的,那些隱喻蒙太奇特寫鏡頭,應該就不難猜出答案。
03三、強權欺壓下仍保有良知
拉韞看到兒子侵犯平平的視頻後,沒有表現出一絲的羞愧和歉意,反而為自己的推測得到了一個有力的佐證而興奮,她手下的警察也沒有一個人表現出對李維傑一家的同情。
種種強權漠視平民,踐踏平民尊嚴和權利的蠻橫行為,把拉韞和她所代表權貴群體推到了正義的對立面,即使她承受著兒子失蹤無處可尋的痛苦,也無法讓人們同情。
她一意孤行,不顧反對,挖開平民的祖墳,激起了群眾強烈的不滿。
當人們發現她挖到的只是一隻山羊時,戰火被點燃了,暴亂從這裡開始,蔓延到全國。
拉韞慘敗,與丈夫雙雙下臺。
在與拉韞的鬥爭中,李維傑表面上贏了,但是他內心知道自己輸了。
素察作為一個反派,他的死本也是眾望所歸,但是電影最後揭開了他真正的死因,多少引起了一些不忍和同情。
李維傑就是在發現了素察的真正死因後,開始良心難安的。
在這之後他又一次去寺廟布施,但這次被大師拒絕了。大師對他說:「無相布施,才有無限功德。」
李維傑跪在那裡,如雷灌頂,自己多日來的苦心經營不料卻被大師一眼看穿!
後來他在天台上看著遠處暴亂造成的銷煙,大概也想起了自己曾在暴亂中死去的父母;再看著手中安安的考卷(特寫中可以看到100分是塗改後的結果),他眉頭緊鎖心事重重。
他們一家本都是誠實善良的人,但經過這件事之後,大女兒總是避著他,小女兒也學會了撒謊。
作這個家庭的守護者,他寧願自己煎熬也不願妻女受苦。他決定一人承擔一切,去救贖自己與家人。
在電影開始時,講了一個君王屢犯殺孽的故事,同時介紹了古老的佛統塔又稱懺悔之塔;與電影結尾李維傑的救贖形成首尾呼應,主題升華。
「我是一個沒有什麼本事的男人,也沒能讓你們過得好一點,能做的也只有,擋在你們面前。」
這是李維傑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可以做到的全部,可以拿出的最深沉的愛。
04四、是非任人評說
電影結束的時候,設計了一個街頭採訪,有人認為應該判李維傑無罪釋放;有人控訴以前警察有多蠻橫;有人說反正現在警察比以前好多了;有人表示如果有人傷害自己的女兒,會把他挖出來鞭屍……
鏡頭轉到曾經力挺李維傑的頌恩大叔,記者問他怎麼看李維傑這個人?
頌恩大叔轉動著迷茫的眼神,最後對準鏡頭,無言的嘴角扯出一條耐人尋味的動線,好像在問觀眾:你們怎麼看?
每個人的生活背景不同,立場不同,信念不同,三觀也不同;所以這世上沒有絕對的錯,也沒有絕對的正確。
導演不想對這個故事下一個定義,頌恩大叔的無言就像武則天的無字碑一樣,給觀眾留下自由評說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