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孫亞安 河北日報記者孟憲峰)12月24日至25日,「走進廊坊百姓的小康生活」網絡主題活動在廊坊舉行。活動由中共河北省委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處指導,中共廊坊市委網信辦主辦,中共三河市委網信辦、中共大廠回族自治縣委網信辦、中共香河縣委網信辦承辦。來自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新聞網、中國網、河北新聞網、長城網、河北共產黨員網等20餘家中央、省市主要媒體、知名商業網站及網絡名博代表等組成採訪團走進廊坊,全面感受廊坊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的成果經驗和基層典型,聚焦廊坊百姓和美宜居、幸福安康的生活狀態和體驗,聆聽廊坊百姓小康生活的幸福之聲。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三五」時期,廊坊幹群同心合力,脫貧攻堅紮實開展,鄉村振興全面推進,綠水青山保護得力,幸福生活共建共享,交出了一張經得起歷史和人民考驗的成績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進。兩天的時間裡,採訪團一行對廊坊三河市盛達職業培訓學校、三河市萊尼線束系統有限公司、大廠回族自治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大廠回族自治縣圖書館和文化館、香河縣水岸潮白田園綜合體項目以及香河縣愛晚養老健康小鎮等地進行了觀摩。
就業脫貧交響曲,唱響群眾致富「大合聲」
受疫情影響,今年就業形勢較往年更加嚴峻,廊坊市按照中央和省市關於「六穩」「六保」部署要求,充分發揮人社職能優勢,精準施策穩就業促創業,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夯實穩定脫貧基礎。
大廠職教中心景泰藍製作培訓。
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就業脫貧更有底氣。2020年大廠回族自治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織密志願服務網,建立了專業技能培訓志願服務基地特色平臺。平臺現已申請註冊志願者125名。積極開展技能培訓志願服務活動,實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戰略。現已開展專項培訓18場,85人參與,服務1200餘人。
廊坊萊尼線束系統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脫貧不脫鉤,小康齊步走。廊坊市在全面奔小康的路上積極發揮政府、企業和社會之間的聯動機制,保就業穩就業。廊坊萊尼線束系統有限公司作為北京奔馳的主要線束供應商,在拓展布局新領域,謀求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助力「六穩」「六保」,以實際行動為三河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夯實根基、積蓄力量。目前該公司已解決了4000多人的就業,其中50%員工來自三河本地,新廠區投產後,還可解決至少1000人就業問題。
廊坊萊尼線束系統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精準服務,共圓幸福夢想。廊坊三河市盛達職業培訓學校是一座以一定視力、聽力、肢體殘障的成年人為培訓對象的特殊學校,學校自2011年成立以來,以學生發展為根本、以專業技能為導向,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辦學模式和訂單式「校企培訓聯動」的教學模式,現已為社會培養了盲人按摩、種養殖、計算機操作、電氣焊、串珠等專業人才近2000人。為進一步提高殘疾人參與社會的能力,提升殘障朋友對美好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讓殘疾人共享小康生活,學校積極建立實時互動的城鄉勞動力信息庫,對殘障學員提供免費的求職登記、職業介紹和政策諮詢,實行城鄉勞動力就業登記制度,學校畢業生合格率達到95%以上,推薦就業率達到90%以上,盲人按摩和電氣焊專業學員更是供不應求。
鄉村振興協奏曲,拓寬景美民富「幸福路」
廊坊市香河縣今年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以蔣辛屯鎮、渠口鎮美麗鄉村示範片區為核心,推進鄉村振興,大力促進農業產業發展,不斷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提檔升級,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水岸潮白田園綜合體項目依託潮白河休閒帶和北李莊村的田園環境、歷史文脈和產業特色,堅持把農業、農村、農民作為鄉村旅遊發展的基本依託,通過由村集體牽頭、村民利用承包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以合作社作為法人入股並參與項目公司管理。通過鼓勵村民盤活閒置宅基地,統一包裝打造運營,北李莊村建成「別處潮白」系列主題民宿26家,年均接待人數達1200人次,年均收入75萬元。目前,項目共帶動村民就業85人,人均年收入42000元。這裡沒有浩瀚的大海,沒有峻險的山峰,沒有奇絕的美景,卻有醉人的鄉韻,清幽的雅韻和村民生活的幸福韻。
在香河蔣辛屯鎮北李莊村水岸潮白景區觀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幡表演後合影。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健康意識逐漸增強。位於香河縣的大愛城健康小鎮依託現有產業基礎,藉助優良的區域文化特色,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原則,著力打造以健康養老產業為核心的全齡層全配套親情健康美好社區。目前,小鎮通過引入北京景山學校香河分校、打造香河大愛書院養老中心、建設香河大愛城生態農場以及香河大愛醫院,已形成養老、教育、健康、生活、生態完整服務體系,積極響應京津冀協同發展策略,得到了權威媒體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
文化生活圓舞曲,共享精神文明「幸福果」
小康生活除了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家園的豐富也必不可少。廊坊市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持續深入發展,為廣大百姓文化奔小康打下了堅實基礎,提質升級的公共文化服務極大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成為小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大廠圖書館採訪群眾。
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為進一步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對文化館、文博館、圖書館、檔案館「四館」進行提檔升級。改造後的文化館極大地滿足了基層群眾的培訓學習、團體排練等需求,在嶄新的綜合活動室,歌唱愛好者們齊聚一堂,或放聲歌唱,或演奏伴奏,悅耳的音符迴蕩在整個房間。目前,新文化館已經舉辦活動十餘場,包括戲曲、聲樂、舞蹈、民樂等多種培訓,力爭全方位、多角度地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走進新圖書館,放眼望去,環繞型書架上整齊擺放著各類圖書,仿佛讓人置身於書籍的海洋。圖書館利用高低落差設計了多層次的空間,在書廊、階梯等多個地方都設計了隨時可以坐下看書的座位,讀者可以全方位接觸圖書。沿著寫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標語的階梯走上二樓,休閒閱覽區映入眼帘,寬敞的空間,柔和的燈光,簡約舒適的閱讀環境,靜謐溫馨的閱讀氛圍,都讓讀者感受到書香之美、文化之韻。
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四館」的提檔升級,既打造出了具有大廠特色的精品工程,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時,又極大惠及廣大群眾,讓百姓共享精神文明「幸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