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姑娘王一菲成功設計嫦娥五號任務徽章

2021-01-07 河北新聞網

廊坊姑娘王一菲與中國航天「再續前緣」

成功設計嫦娥五號任務徽章

日前,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這次奔月之旅中,曾參與設計嫦娥四號任務徽章、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徽章的廊坊姑娘王一菲,與中國航天「再續前緣」,成功設計了嫦娥五號任務徽章,現被北京航天城收藏。

王一菲與中國航天的緣分,要從2018年參與設計嫦娥四號任務徽章說起。當時在廊坊師範學院讀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王一菲,已經出版了手工紙雕書及原創作品,不僅在新華書店和網絡書店銷售,還多次在北京、深圳等地參展。作品得到廣泛認可,她在圈子裡積累了一定的人氣。經朋友推薦,她有機會參與到設計嫦娥四號中繼星任務徽章中,並以專業、獨到的設計贏得了認可,被直接預約設計嫦娥四號任務徽章。

今年5月,王一菲通過競標,提交了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徽章的概念圖和提案。最終,她的設計方案被選定。因為這次的出色表現,10月初,她接到任務通知,為嫦娥五號做任務徽章設計。

嫦娥五號作為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任務徽章設計過程中,王一菲想要表現的內容比較多,「既要簡化抽象處理,又要精準表達任務內容和含義,比以往任務更具有挑戰性。經過數次的修改、調整,甚至好幾次推翻已有的方案,歷時一個月最終定稿。」徽章整體如一顆正五邊形的星星,周邊五顆星星代表祖國,漸變的藍色表示探索。畫面中心是落在月球表面的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左右分別表示軌道器繞月環行和返回器攜帶樣品帶回地球的任務狀態,「月球表面的腳印,代表載人登月,是對後續任務的祝福。」

九天攬月,大國逐夢。在這過程中,中國航天人求真務實、勇於探索、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直影響著剛剛步入社會的王一菲,讓她深刻體會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重要性,「無論是科學還是藝術,都需要認真嚴謹的態度,兢兢業業。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不斷地磨礪自己,創作更多優質的作品,成為優秀的職業插畫設計師。」(記者曹明明 李博楠)

來源:廊坊都市報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廊坊姑娘王一菲成功設計嫦娥五號任務徽章
    廊坊姑娘王一菲與中國航天「再續前緣」成功設計嫦娥五號任務徽章王一菲設計的嫦娥五號任務徽章。 王一菲提供日前,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這次奔月之旅中,曾參與設計嫦娥四號任務徽章、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徽章的廊坊姑娘王一菲,與中國航天「再續前緣」,成功設計了嫦娥五號任務徽章,現被北京航天城收藏。王一菲與中國航天的緣分,要從2018年參與設計嫦娥四號任務徽章說起。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2公斤的「挖土」任務開始了!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月球,2公斤的「挖土」任務開始了!嫦娥五號平穩著陸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嫦娥五號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都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在落月時,撞擊月面會形成較大的衝擊力,必須設計相應的著陸緩衝系統,吸收著陸的衝擊載荷,保證探測器不翻倒、不陷落,這是落月的關鍵技術難題。著陸緩衝機構,通俗地說就是嫦娥五號的「腿」。
  • 廣美設計「冰墩墩」隨嫦娥五號上九天攬月啦!
    12月17日,嫦娥五號在太空遨遊23天之後,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新的歷史。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國務院新聞辦昨天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附視頻
    看點一:「選址準、落得穩」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有且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在落月時,撞擊月面會形成較大的衝擊載荷,必須設計相應的著陸緩衝系統,吸收著陸的衝擊載荷,保證探測器不翻倒、不陷落,這是落月的技術難題之一。著陸緩衝機構,通俗地說,就是嫦娥五號的「腿」。與嫦娥三號的著陸緩衝設計方案相比,由於任務難度增加,嫦娥五號任務的著陸緩衝能力要求提高了30%,但機構重量指標卻減少了5%。
  • 合肥智慧助力嫦娥五號成功升空
    合肥在線訊(趙明玉 記者 王旭)2020年11月24日,我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收官之戰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來自合肥高新區的科研機構提供相關設備為「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助力。
  • 嫦娥五號開箱成功,為何嫦娥五號返回時會燃燒,升空時卻不會?
    「開箱」,測量稱重後初步測算此次任務共採集月球樣品大約為1731克,自此月球樣品開始轉入科學研究階段,我國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成功挖取月壤並且帶回地球的國家,這也讓我國掌握了月地返回的關鍵技術,為將來更加複雜的載人登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嫦娥五號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一張15年前的舊報紙火了
    嫦娥五號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一張15年前的舊報紙火了 央視新聞12月18日消息,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著月球樣品返回地球,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啟程奔月挖土,任務背後的「嫦娥女神」有誰?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以「嫦娥」命名的探月工程背後,有著許多女性科技工作者默默奉獻的身影。
  • 搬運外骨骼驚豔現身嫦娥五號搜索回收任務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預定地點著陸。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從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獲悉,該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搬運外骨骼圖片(航天科工二院提供)隨後,搜索回收人員身穿外骨骼在嫦娥五號返回器旁插上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為整個「嫦娥五號」探月回收任務收官劃上圓滿句號。此外,搬運外骨骼還協助搜索回收分隊在返回器周邊快速搭建應急通訊、照明及電力保障體系,確保搜索回收任務快速、安全、高效完成。
  • 嫦娥五號任務軌道總體主任設計師馬傳令是東平人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擔任嫦娥五號任務軌道總體主任設計師的馬傳令,正是我們泰安東平人!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 「挖土機」開工大吉!
    圖說:嫦娥五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來源/國家航天局(下同)穩穩地,「仙女」降臨月宮。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兩天的月面工作。
  • 成功託舉「嫦娥五號」飛天的江蘇力量
    交匯點訊 11月24日,嫦娥五號在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23天後,返回器成功回收。在這成功的背後,有一群江蘇人,他們拼搏在「嫦娥飛天」的最前線,為探月工程奉獻青春熱血,為我國航天事業再立新功,一步一腳印地開啟星際探測新徵程。
  • 國家航天局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
    月球樣品移交中科院  12月19日,國家航天局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月球採集帶回的1731克月球樣品被移交至中國科學院。這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當天,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接收這批樣品,並送入國內首個月球樣品實驗室。
  • 國務院新聞辦就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今天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今天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習近平總書記親致賀電,高度肯定嫦娥五號任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這是對全體參研參試科技工作者的極大鼓舞和鞭策。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中國國家航天局、代表中國航天的各位同仁,感謝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信任厚愛!感謝全國人民對中國探月工程的持續關注和眾望期盼!感謝中外媒體和國際各界以及同行的關注!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採樣返回時間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據央視新聞報導,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 2 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五號攜土特產回家
    以放熱結構設計為例,總體設計部防熱結構設計團隊為探測器巧妙設計了一件「貼心防熱衣」。針對月球軌道返回熱環境、空間環境和重量的要求,提出了不同部位耐燒蝕和隔熱的具體需求與指標,從33種新研材料中篩選出了7種防熱材料,完成了防熱材料的布局和局部防熱結構設計,實現了我國由近地軌道再入到深空軌道再入的防熱結構設計的跨越。
  • 嫦娥五號完成光榮任務 國旗在月表展示
    經過科研團隊的數據接收和處理,4日下午,國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這是繼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後,五星紅旗又一次展現在月球表面,同時也是五星紅旗第一次月表動態展示。與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以及玉兔月球車上的國旗採用噴塗方式不同,嫦娥五號攜帶的國旗是一面真正的旗幟,重量僅12克,需要在1秒鐘內完成展示動作。
  • 長徵五號火箭驗證發射軌道 已做好嫦娥五號發射準備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 裴照宇:探月工程規劃了「繞、落、回」三步走,嫦娥五號任務是第三步「回」的主任務,它是首次進行採樣返回。我們希望這次任務的成功,能夠為整個「繞、落、回」的規劃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