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託舉「嫦娥五號」飛天的江蘇力量

2020-12-24 中國常州網

    交匯點訊 11月24日,嫦娥五號在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23天後,返回器成功回收。在這成功的背後,有一群江蘇人,他們拼搏在「嫦娥飛天」的最前線,為探月工程奉獻青春熱血,為我國航天事業再立新功,一步一腳印地開啟星際探測新徵程。

    徐州人李汶瀚:嫦娥五號任務的總管家

    「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對我們是極大的鼓舞。我們期待未來執行載人登月任務!」來自徐州銅山的大小夥李汶瀚,在接受採訪時難掩喜悅。

    「我在嫦娥五號任務中,承擔總調度員的工作,主要負責制定火箭測試計劃,協調各參加任務的單位,統籌各方力量資源,大家都叫我『總管家』。」李汶瀚說。

李汶瀚在指揮大廳

    發射任務中,李汶瀚上通下達,忙得不亦樂乎。每個系統的工作是什麼,有何需求,測試進展到何環節,他都了如指掌,成功練就了「一口清」「問不倒」的本領。

    2012年入職文昌發射場,李汶瀚一直活躍在技術線上。從最開始的的發射場通信系統建設,到後來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合練首飛,再到組織應用性發射,李汶瀚的身上一直保留著江蘇人的踏實、勤懇和睿智。「從半年前,我就跟著01指揮員著手準備任務。嫦娥五號任務的成功,要得益於前期的精細籌劃和精心準備。」李汶瀚說。

    李汶瀚的愛人曾春曉也是發射場的技術骨幹,她在嫦娥五號任務中,承擔火箭燃料化驗工作。他們這對航天伉儷,在文昌發射場上比翼雙飛,貢獻力量。

    鹽城人王亞:為火箭發射保駕護航

    今年33歲的王亞,來自鹽城亭湖區,是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測試站設備科科長,「發射場有測發、測控、通信、氣象、勤保五大系統。我的任務是確保每個系統的設備在發射任務中發揮好最好的技術狀態,為火箭發射保駕護航!」

    嫦娥五號任務中,他組織測試確認氣、電、液、通信等箭地接口百餘處,保障液氫、液氧和航天煤油等火箭燃料千餘噸,籌措設備備件及器材萬餘件,識別梳理重難點工作數十個,是不折不扣的地面設備「大管家」。

王亞工作中

    為確保塔上每臺套設備發射前的最終狀態設置正確,需要最後時刻再檢查覆核,不容半點閃失。發射前30分鐘,王亞帶領設備保障隊伍,撤離101#塔架。火箭飛離發射塔後,他又作為第一批搶險隊伍,趕到塔架,對發射現場組織消防作業。

    在文昌發射場工作8年,王亞的身上仍然傳承著家鄉鹽城「勤勞堅韌、不屈不撓、尚智崇文、自強進取」的鹽文化精神。

    連雲港人馮凱倫:為火箭加注燃料的指揮員

    來自連雲港東海的90後馮凱倫,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液氫加注系統指揮員。

    「文昌發射場火箭使用的燃料是液氫、液氧和航天煤油。液氫的沸點是零下253℃,易燃易爆易揮發,危險性極強,對崗位操作手和指揮員的要求極高。」馮凱倫介紹說。

馮凱倫在組織燃料加注

    火箭加注系統很龐大,指揮員需要有很強的統籌協調和抗壓能力,在面對突發緊急情況時,才能沉著冷靜,靈活處置。「嫦娥五號發射那天,我們巡查液氫儲罐、管路,檢查儀表狀態……足足熬了一個通宵。最後看到火箭順利入軌,感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馮凱倫激動萬分。

    今年27歲的馮凱倫2016年大學畢業後,來到文昌航天發射場工作。第一年,他從事的是通信工作。為了挑戰自己,馮凱倫主動申請調整到一線液氫加注崗位,不斷刻苦鑽研,還帶領團隊解決了幾個技術問題。

    在「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中,馮凱倫因表現出色,榮立個人二等功。

    這次任務,愛人專門帶著3個月大的女兒,從江蘇東海來文昌看發射,目睹了馮凱倫的辛苦工作,愛人深有感觸地說:「作為一名航天人的家屬,我感到很自豪!」

    連雲港人張書聖:傾聽火箭的每一次「呼吸」

    記者聯繫到張書聖時,他正執行長徵八號首飛任務。2016年7月,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來到文昌航天發射場工作,從事火箭發射跟蹤測量工作,目前已經參與了8次火箭發射任務。

張書聖在指揮測量任務

    參加工作以來,面對龐大的測量系統 ,複雜的數據,箭上和地面數千臺套專用儀器設備,張書聖靜下心來,認真學習技術資料,虛心向他人求教。短短3年時間,他就成長為發射場最年輕的的電測分系統指揮員。

    在嫦娥五號任務中,他是測量系統的指揮員。白天奔赴指揮大廳、活動發射平臺、水平轉運廠房、垂直測試廠房等現場輾轉不停,晚上組織崗位人員開展回想和預想,對白天測試查漏補缺,對後續測試細緻部署。崗位人員休息後,他還要梳理階段工作和重難點測試項目,擬制應急預案。經過夜以繼日的奮戰,他終於帶領團隊圓滿完成了嫦娥五號任務。

    「如果說測試發射團隊是火箭的醫生,負責對火箭進行「全身檢查」,那麼測量系統就是醫生手中的聽診器,成百上千的傳感器遍布火箭重要部段。我們是傾聽火箭呼吸的一群人。」張書聖說。

    擔任指揮員圓滿完成任務的喜悅還未退去,張書聖就已投身到後續任務中。

    泰州人蔣桂兵:長徵五號火箭的「快遞員」

    今年剛來到文昌發射場的95後蔣桂兵,是泰州興化人,在「嫦娥五號」任務中,擔任特裝車系統指揮員。

蔣桂兵在檢查特裝車況

    他作為一名新人,圓滿完成了火箭和衛星的接運、液氫燃料的轉運、衛星燃料的拉運等工作,期間安全出車百餘次。2014年,蔣桂兵從興化中學考上大學,畢業後來到文昌發射場工作。第一次接觸到特裝車,他對崗位工作十分陌生,但是他積極學習、刻苦鑽研,每次出任務都堅持現場指揮,每次維修保養都堅持親自上手。

    從車輛操作到維護保養,從任務指揮到制定規程,通過不斷實踐,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掌握了特裝車系統十餘種特種車輛的操作規程和指揮流程,成功完成了「嫦娥五號」任務的車勤保障工作。作為一名新人,能夠參與到這麼大的國家工程任務,蔣桂兵很是激動,他帶領團隊執行任務的颯爽形象在電視上播出後,遠在家鄉的父母也為他感到自豪。「國家航天事業的需要,家人的驕傲和支持,就是我工作的動力!」蔣桂兵高興地說。

    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除了這5位優秀的代表,還有幾十位來自江蘇各地市的優秀兒女,他們在一線重要崗位默默無聞地工作,接力式樣地為國家航天事業貢獻江蘇智慧。

    交匯點記者 王夢然 通訊員 呂道凱

    編輯: 謝詩涵

相關焦點

  • 他們是託舉「嫦娥」的青春力量
    中國探月·情懷與擔當  託舉「嫦娥」的青春力量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夜色沉凝。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控大廳,明亮如晝。穿著藍色防靜電大褂的科研人員,緊張地忙碌在電腦「叢林」中。
  • 解放軍報探月特刊|託舉"嫦娥"的青春力量 平均年齡33歲
    中國探月·情懷與擔當託舉「嫦娥」的青春力量■解放軍報記者 楊 悅 安普忠 特約記者 張 未 通訊員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用無可比擬的青春力量,在託舉「嫦娥」的漫漫長路上,寫下嶄新的中國探月故事。那一年,如今文昌航天發射場上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年輕的指揮員周承鈺,還是一位未滿10歲的小女孩;如今運載「嫦娥」升空的長徵五號火箭發射支持系統型號主管孫振蓮,才剛剛踏進北京理工大學的校園……作為今日嫦娥五號任務中堅力量的「80後」「90後」航天人,那時還坐在天南海北的不同課堂裡。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將會與一份遙遠而偉大的事業纏繞在一起。
  • 嫦娥五號背後的國家大計
    據悉,2020年12月13日9時51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在距月面約230公裡處成功實施四臺150牛發動機點火,約22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 嫦娥五號國旗耀月背後:煙臺泰和芳綸飛天秀
    膠東在線12月9日訊(記者 賈楚航 通訊員 王聰 柴瑞華 高華峰)2020年12月3日,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採樣,上升器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升空,踏上返航之旅。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什麼時候返回地球?降落在哪裡?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託舉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這次發射,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中的收官之作。繼嫦娥一號任務實現繞月探測、嫦娥三號任務實現落月探測之後,嫦娥五號任務將實現月球表面無人採樣返回,標誌著我國將圓滿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戰略規劃。
  • 每月一聞|嫦娥奔月,繼往開來!|地球|月球|嫦娥五號|嫦娥四號
    >,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在軌有效探測16個月,首次實現我國自主研製的衛星進入月球軌道並獲得全月圖。2014年10月24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從地球出發,成功繞月後,11月1日,返回器以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地球大氣層,安全精確著陸,為嫦娥五號任務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
  • 嫦娥五號「繞、落、回」背後的科技力量
    回顧此次嫦娥五號月球挖「土」,自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入軌,經歷了地月轉移、近月制動、在軌分離、平穩落月、鑽表取樣、月面起飛、交接對接及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再入回收等階段。各環節順利進行,離不開航天科研人員的科技保障。日前,記者前往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一探該院多種保障嫦娥五號順利「繞、落、回」背後的科技力量。
  • 【嫦娥五號著陸月球】剛剛,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
    【嫦娥五號著陸月球】剛剛,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中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五號」成功打卡月球表面 西安力量助力「五妹」安全落月!
    12月1日23時許,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於預先選定的月球表面區域,舉世矚目的「五妹」成功「打卡」,標誌著我國科學探測器第三次成功軟著陸於月球表面。此次,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研製的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測控天線、數傳子系統是「五妹」輕盈落月的關鍵。
  • 長徵五號火箭驗證發射軌道 已做好嫦娥五號發射準備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總臺央視記者 李廈:這裡是文昌航天發射場,在我身後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活動發射平臺的託舉之下緩緩駛向發射塔架,在火箭頂部的整流罩裡包裹著的就是嫦娥五號探測器。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五號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 黃兵:本次是我們長徵五號基本型第五次發射,擔負的是我們探月三期工程的嫦娥五號的探測器的發射。尤其我們在遙三遙四取得勝利之後,我們大量的技術也得到了成功驗證。所以我們這次過來也是帶著要奪取成功的目標而來的。
  • 嫦娥五號開箱成功,為何嫦娥五號返回時會燃燒,升空時卻不會?
    月球樣品稱重  嫦娥五號在等待返回地面前,由於窗口期間隔時間較長,因此軌返組合體在太空停留了數日,嫦娥五號返回器返回地球過程中攜帶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大氣層,這個過程會使返回器表面溫度驟升至數千度
  • 合肥智慧助力嫦娥五號成功升空
    合肥在線訊(趙明玉 記者 王旭)2020年11月24日,我國探月工程第三步收官之戰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來自合肥高新區的科研機構提供相關設備為「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助力。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附視頻
    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預選著陸區成功著陸。落在哪?看點一:「選址準、落得穩」嫦娥五號任務的落月和近月制動一樣,有且只有一次機會,必須一次成功。由於涉及採樣後上升器的月面起飛,所以,嫦娥五號落月的過程也是為後續上升器月面起飛選擇「發射場」。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嫦娥5號在太空飛行多久、共幾天
    11個飛行階段,23天歸家歷程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娥五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組成,共有15個分系統,承擔著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的重大任務。
  • 太乙神數釋疑:嫦娥五號凱旋歸來
    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探月之旅。
  • 【中國新聞網】瀋陽自動化所全景相機轉臺完成嫦娥五號月球表面...
    瀋陽自動化所自2012年起承研嫦娥五號全景相機轉臺任務,打造一套空間成像探測靈巧的操作機械臂,並於2016年完成了正樣交付,其間相繼完成了電性件、採樣封裝件、結構件、熱控制項、鑑定件、正樣件、備份件七套產品的研製。  嫦娥五號著陸後,全景相機轉臺於12月1日23點30分接受地面上傳程序指令後成功解鎖。
  •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全景相機轉臺助力嫦娥五號記錄「旗開月表 五星...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全景相機轉臺助力嫦五記錄「旗開月表 五星閃耀」(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嶽雨)12月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了解到,該所自主研發的全景相機轉臺在嫦娥五號月面探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漫評:核心技術引領大國飛天夢想
    您的位置:龍虎網 &gt新聞中心 > 龍虎網評 > 江蘇網評 > 漫評:核心技術引領大國飛天夢想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採樣返回時間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據央視新聞報導,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 2 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五號,安全到家
    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來源國家航天局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