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什麼時候返回地球?降落在哪裡?

2020-12-22 閩南網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又一次「重量級」發射舉世矚目。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點火升空,託舉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這次發射,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中的收官之作。繼嫦娥一號任務實現繞月探測、嫦娥三號任務實現落月探測之後,嫦娥五號任務將實現月球表面無人採樣返回,標誌著我國將圓滿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戰略規劃。

  而且,這一任務的重大意義,不僅僅是從月球「挖土」回來那麼簡單。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既是收官之作,又是我國未來月球探測的奠基之作,將為我國未來開展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重要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是我國航天技術的一次重大跨越。

  那麼,嫦娥五號探測器長啥樣,這一號稱中國航天史上最為複雜的任務有什麼特點?經社君總結了幾組數字,讓你能夠快速認識這位嫦娥「五姐」。

  點擊視頻 先睹為快

  1

  8200公斤、4器

  我國最重的航天探測器

  上圖:嫦娥五號探測器。(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嫦娥五號探測器由四部分組成,從上到下依次是上升器、著陸器、返回器和軌道器,有點像糖葫蘆串在一起。

  上圖: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四部分。(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介紹,這四個器的功能從名字上大致就能理解:上升器主要攜帶樣品從月球表面起飛;著陸器要在月球表面著陸;返回器的功能是攜帶月球的樣品返回地球;軌道器主要承擔各個不同的軌道上飛行的功能。

  與嫦娥家族的幾位姐姐相比,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重量8200公斤,是我國目前發射的最重的探測器。相比於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結構複雜得多。嫦娥一號與嫦娥二號分別是一顆單獨的衛星,嫦娥三號與嫦娥四號也只有一個著陸器與一個巡視器。

  2

  11個階段、23天

  最複雜、難度最大的航天任務之一

  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看看它的整個飛行階段,居然劃分為11個階段 !

  上圖:嫦娥五號飛行的11個階段。(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從任務的操作來看,包括兩次發射——地面發射與月面發射,兩次著陸——月面著陸與地球著陸,兩次封裝——月面封裝與月軌封裝,一次交會對接——月軌對接。

  這其中,專家給劃出了重點,月面採樣、月面上升、交會對接、高速再入返回地球是最新、最關鍵的技術環節。

  那麼,嫦娥五號大概需要多久才能返回地球?

  專家介紹,根據日、地、月的運動關係,以及工程各種約束條件,整個任務過程大約23天。最終,嫦娥五號著陸器將降落在我國北部內蒙古的四子王旗。這20多天,可以用「步步驚心、環環相扣」來形容,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差錯,才能讓嫦娥五號順利回家。

  3

  2天、2千克

  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上圖: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面工作示意圖。(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在月球表面「抓把土」是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科學家通過研究這些月壤物質,既可以了解月球的地質演化歷史,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必要的信息。

  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採樣區域位於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北部。專家將這一區域形容「年輕的」區域,此前從未有其他國家的探測器到訪過。據介紹,此前對美國和前蘇聯獲取月壤樣品的研究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頂峰,然後減弱並停止。但觀測月球表面發現某些區域可能含有最近10億至20億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巖,這與嫦娥五號著陸地區的年齡相仿。如果嫦娥五號採回的樣本能夠證實這段時間月球仍在活動,或將改寫月球的歷史。

  落月後,探測器將在月面工作2天,通過機械臂表取和鑽具鑽取兩種方式,計劃採集月球樣品約2千克。

  事實上,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和前蘇聯先後實現有人和無人月球採樣返回。最近一次月球採樣是由蘇聯在1976年完成,時隔上一次人類成功取得月球樣本已經過去了44年。如果「嫦娥五號」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人類第三個獲取月球樣本的國家。

  4

  5個首次

  嫦娥五號創新多

  上圖:嫦娥五號飛行示意圖。(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此次實施的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多個「中國首次」: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的起飛,三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四是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樣品的儲存、分析和研究。

  這其中,每一項都是史無前例的。以月面起飛為例,不同於地球表面的點火發射,有完備的發射塔架系統和精確測算的起飛位置、飛行軌道,月面點火升空沒有一馬平川的起飛地,更沒有成熟完備的發射塔架,都要依靠太空飛行器「自力更生」,實現起飛時自主定位、定姿。

  再如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在38 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不僅在我國尚屬首次,也是人類航天史上的第一次。專家介紹,交會對接對於控制精度要求很高,兩個太空飛行器的相對位置誤差不能超過5釐米。而此次交會對接的上升器與軌返組合體重量差異很大,上升器重量約為三四百公斤,軌返組合體則將近2000公斤。這樣一來就不能採用一定速度的碰撞式對接,而要在兩個太空飛行器相對速度為零的狀態下進行對接,這就對太空飛行器的姿態、控制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還有再入返回地球的過程,也是驚心動魄。

  當返回器帶著月壤,從月球風馳電掣般向地球飛來,這時它的飛行速度是接近每秒11 公裡的第二宇宙速度,而一般從近地軌道返回的太空飛行器速度大多為每秒8公裡的第一宇宙速度。可別小看了這每秒3公裡的差距,太空飛行器從數百公裡高的近地軌道返回和從38 萬公裡遠的月球返回必然不同。一旦速度過猛,返回器一頭撞向地球,後果不堪設想,必須讓返回器減速飛行。

  這時科研人員採用的就是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技術方案,專家將其比作「太空打水漂」,整個再入返回過程就是讓返回器先是高速進入大氣層,再藉助大氣層提供的升力躍出大氣層,然後以第一宇宙速度扎入大氣層,返回地面。整個過程環環相扣,確保嫦娥五號能安全順利地降落在四子王旗著陸場。

  5

  200公裡,41萬公裡

  「胖五」再出徵

  上圖:長徵五號遙五火箭轉運到發射塔架。(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這次出徵,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是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這也是長徵五號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任務。

  長徵五號,也就是大家暱稱的「胖五」,總長56.97米,起飛質量867噸。目前,在長徵火箭家族中,只有長徵五號火箭的運載能力可以將8 噸的載荷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據介紹,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直接送入近地點高度約200 公裡,遠地點高度約41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地月轉移軌道是一個大橢圓軌道,探測器與火箭分離進入這一軌道後,不需要自身加速,只要沿著地月轉移軌道飛行,就可以到達近月點附近。

  此刻,嫦娥五號正在奔月之旅中堅定前行。讓我們一起祝福嫦娥五號早日完成任務,順利回家!

  加油,嫦娥五號!

  加油,中國航天!

原標題:剛剛,嫦娥五號順利升空!這些數字帶你一鍵認識嫦娥「五姐」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一文解決你心中所有的問號
    這是我國首次執行月球表面採樣返回任務,也是迄今為止最為複雜的航天任務。騰訊太空 文/喬輝據央視新聞報導,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月球挖土有啥用,這是一盤很大的棋
    2020年11月24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並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我們已經進入了全新的太空探索時代。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圓滿完成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本次嫦娥五號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採樣並且返回,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這也是自1976年以來,人類再一次發射月球無人採樣器前往月球表面取樣並返回地球。 本期簡單回顧一下嫦娥工程,嫦娥五號任務,以及討論一下探月的重大意義。
  • 兩次穿過大氣層,為什麼嫦娥五號發射時沒事,返回卻出現燃燒呢?
    兩次穿過大氣層,為什麼嫦娥五號發射時沒事,返回卻出現燃燒呢?在今天凌晨嫦娥5號返回器成功著陸,根據紅外影像顯示,第1個找到嫦娥5號返回器的,不是日思夜想的科學家,而是一隻小動物。這一場面看起來有些溫馨,還有網友調侃到嫦娥5號返回地球玉兔都已經帶下來了,吳剛還會遠嗎?細心的網友還發現了,在返回的過程當中竟然和大氣摩擦產生了一定的燃燒,可是在發射的時候,嫦娥5號卻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問題,同樣都是需要穿過大氣層,為什麼在發射和返回的時候會造成如此大的差距呢?
  • 嫦娥五號開箱成功,為何嫦娥五號返回時會燃燒,升空時卻不會?
    「開箱」,測量稱重後初步測算此次任務共採集月球樣品大約為1731克,自此月球樣品開始轉入科學研究階段,我國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成功挖取月壤並且帶回地球的國家,這也讓我國掌握了月地返回的關鍵技術,為將來更加複雜的載人登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月亮上沒有火箭和發射塔,嫦娥五號完成任務後,是如何起飛返回的
    相信近期大家還沉浸在嫦娥五號發射和返回的喜訊裡,在視頻裡聽到一連串的「跟蹤正常,遙控信號正常」,這就是最大的欣慰,因為嫦娥五號的發射、著陸、取樣和返回每個動作都牽動著國人的心!
  • 嫦娥五號返回後,NASA轉發美國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
    在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返回以後,歐洲航天局以官方身份發來了賀電,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反應有意思:在計劃成功數小時後,他們轉發了一段美國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視頻。在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數小時後,NASA轉發了一段登月計劃的視頻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降落。隨後歐洲航天局(ESA)在北京時間凌晨3點就轉發了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降落的消息,並發文表示 :歡迎回家!嫦娥五號!
  • 嫦娥五號軌道器或變軌探索金星,「嫦娥」與「維納斯」的約會
    嫦娥五號返回艙已返回地球,並攜帶1731克月球土壤。 嫦娥五號的月球採樣計劃取得了圓滿成功,但是當嫦娥五號升空時,它的重量為8.2噸。最後,只有返回艙返回地面。 它僅重幾百公斤。剩下的7噸負載去哪兒了?
  • NASA視角下的嫦娥五號:降落在月球最大的「月海」附近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局)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著陸器是此次任務中使用的四大機器人之一,另外三個還包括:上升器、軌道器和返回器。「嫦娥五號」的任務是在無人的情況下,從月球無人採樣土壤並返回。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 「挖土機」開工大吉!
    圖說:嫦娥五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來源/國家航天局(下同)穩穩地,「仙女」降臨月宮。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兩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時間:2020-11-24 12:3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智東西11月24日消息,剛剛,北京時間凌晨4時30分21秒806,我國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
  •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壤成功著陸地球!一文讀懂你關心的六大問題
    這段時間,關心嫦娥五號探月的朋友可能已聽說,嫦娥五號採用所謂的「打水漂」的方式返回。為什麼要採用這種方式?其實這種返回方式絕不是為了好玩兒,其背後有深刻的科學道理。返回器從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飛往地球的過程中,相當於從38萬公裡的高度「掉」向地球,來到地球附近的時候,其速度已接近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11.2公裡每秒)!
  • 嫦娥五號返回地面需要多少天
    簡述38萬公裡是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這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38萬公裡光只需要2秒就可以返回,那嫦娥五號需要多長時間呢?嫦娥五號探月之旅我們先了解下嫦娥五號的探月之旅階段,整個探月之旅需要11個階段,目前已經到了第10個地轉移階段。
  • 長徵五號火箭驗證發射軌道 已做好嫦娥五號發射準備
    嫦娥五號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 裴照宇:探月工程規劃了「繞、落、回」三步走,嫦娥五號任務是第三步「回」的主任務,它是首次進行採樣返回。我們希望這次任務的成功,能夠為整個「繞、落、回」的規劃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附視頻
    在選定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作為著陸點後,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一系列難度係數很大的動作,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告訴記者,歷經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嫦娥五號這穩穩的一落看似輕盈輕鬆,卻蘊藏著科研人員的眾多智慧和積澱。此次嫦娥五號落月有四大看點。
  • ...中國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施月面取樣返回,取樣返回用英語...
    中國航天又有新突破,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去月球採集樣本並返回地球。我們來看看外刊中取樣返回是怎麼表達的? 中國計劃在本周發射一艘無人駕駛飛船到月球上帶回月球巖石,這是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任何國家首次嘗試從地球的天然衛星上提取樣本。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採樣返回時間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據央視新聞報導,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 2 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五號探測器咋完成採樣返回任務?四器聯手像串糖葫蘆!
    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的最後一步,在任務規劃和實施方面都更為複雜、更具有挑戰。 那麼,這一次嫦娥五號任務到底有什麼具體實施規劃,探測器又是如何完成任務的呢?四器聯手 共同執行採樣返回任務按照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規劃,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相比於之前的探月任務,嫦娥五號探測器不僅要降落在月球,還要完成採樣和返回。如此多的任務,也使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系統更為複雜,為此研製人員將嫦娥五號探測器設計成了一個多器組合體的形式。
  • 每月一聞|嫦娥奔月,繼往開來!|地球|月球|嫦娥五號|嫦娥四號
    中國長徵5號遙五重型運載火箭,馱運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巨大的火焰推動下,一舉向月球奔去,此次嫦娥五號的發射,將跨越38萬公裡,前往月球執行火星勘探任務。>,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在軌有效探測16個月,首次實現我國自主研製的衛星進入月球軌道並獲得全月圖。
  • 嫦娥五號,安全到家
    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國務委員王勇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宣讀了習近平的賀電。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80秒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任務高光時刻。
  • 嫦娥五號 月球之旅
    此次組合體成功分離前,在飛行控制團隊的精確控制下,經兩次軌道修正、兩次近月制動「剎車」,嫦娥五號得以成功進入近圓形環月軌道。 本次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娥五號探測器不僅要成功落月,還要實現月面採樣、月面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地球等多個首創性任務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