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小朋友唐均,8年前曾經是一位白血病患者。在黃院長為他進一步檢查身體時,他向一邊拍照的袁梁大夫伸出了勝利的手勢。(袁梁/攝)
2016年10月22日,上海。淄博延強醫院院長黃衍強應邀看望近30多位新老患者。
當一位從浙江趕來的小朋友在父母的帶領下來到黃院長面前,讓黃院長為其把脈檢查身體時,他向一旁拿著手機拍照的黃院長的助手擺出了一個V字造型。這是勝利的姿勢。
將食指和中指豎起分開,形成「V」字,是全世界表示勝利的流行手勢。而如果追尋V文化的由來,還與醫療有關。
18世紀末19世紀初,聞名全球的奧地利猶太醫藥家族——伯恩.維克特家族在長期的研發過程中,在取得一次次突破性成果時,科研人員為了不打破那種特有的靜謐氛圍,彼此之間只用手勢V來傳達祝賀。自此,在歷史的長河中,維特家族每一次度過危機或者獲得成果,在慶賀時都會高高舉起2個「V」字。在納粹統治時期,在排猶驅猶的惡劣環境下,伯恩維克特實驗室科研人員打著多年的習慣性手勢,則多了更深的寓意——勝利在望。1938年7月納粹德國包圍了羅斯柴爾德醫院,作為主治醫生的維特高高舉起雙「V 」給予所有躲避在醫院的猶太人和病人信心。這一刻,全醫院所有人高高舉起手中V字。這一手勢不久便傳遍奧地利乃至整個歐洲。
如今站在黃院長面前的浙江小朋友唐均,也是一位勝利者。2009年1月27日,時年只有3歲的小唐均因乏力、咳嗽等症狀就診於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確認為M4型白血病,並連續進行了兩個療程的化療。第二個療程的化療結束後,本來身體虛弱的小唐均卻出現了耐藥現象,經治醫生勸其父母放棄進一步治療。絕望中的父母抱著一線希望來到淄博延強醫院,決定為孩子尋求中醫治療。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中醫中藥在小唐均身上出現了奇蹟,服藥一周後唐均的身體逐漸強壯起來。自那以後,他們雖然再也沒到過延強醫院,卻一直通過網絡和醫生聯繫,在該院醫生的指導下調服中藥。
現在,8年過去了,唐均的病已經康復,他和健康的小朋友一樣上學和生活,而與他同時患病住院的小病友卻都已經不在人世了。
今年11歲的唐均是勝利者,他無愧於這個勝利者的V型手勢。而在他這V型手勢的背後,站著的是醫術精湛的淄博延強醫院的醫生們,是祖國強大的中醫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