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爆紅,留給「注水劇」的時間不多了

2020-11-18 草莓派影視

豆瓣開分9.2,話題閱讀量高達43億、喜提無數熱搜。

再加上,多到一隻手都數不過來的「出圈梗」:爬山梗、禿頭梗、小白船梗、陰間配樂等等…

可以說,今年的首部現象級網劇非它莫屬——《隱秘的角落》

除了觀眾在社交網站上積極討論,四處挖掘彩蛋和幕後故事之外。

就連章子怡也在微博當起了自來水,激情安利:

「看了這麼多年的美劇英劇,終於有一部品質可與其抗衡的中劇了。」

《隱秘的角落》火了,這點毋庸置疑。

但在它成為出圈爆款的背後,還有諸多值得深究的問題。

近年來,市面上的國產劇為何動輒50集起步?

市場風向變化的背後,是這屆觀眾的審美迭代了嗎?

最關鍵的是,這是否意味著「脫水劇」即將成為主流?

還是說,終究只是曇花一現?

01.「注水劇」的前世今生

單集時長45分鐘,全劇最起碼40集打底。

在很多人心目中,這就是每部國產劇的標配。

而古裝劇和仙俠劇能達到60集,這已經不是新鮮事,有的甚至還能突破70集大關。

例如,全長78集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哪怕不吃不喝、掐頭去尾,想追完這部劇也得花上兩天兩夜的功夫。

你想想,這誰頂得住?

然而,你以為這就是極限了嗎?No。

分別長達87集和81集的《如懿傳》《羋月傳》,才是這座金字塔的塔尖。

「心累,實在太長長長了,追不動了。

「節奏好慢啊,又臭又長,真心看不下去了。」

諸如此類的吐槽,在微博和豆瓣評論區裡隨處可見。看得出來,國內觀眾苦注水劇久矣。

說到這裡,必須澄清一個誤區——國產劇的長度,向來沒有固定制式。

國產劇,也並非生來就如此拖沓。

具體的,們還是拿數據說話。

按照廣電總局公布的全國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情況來看,2012年之前,籌拍的電視劇大多只有30集上下。

2012年後,平均集數逐漸增加。

直到2015年12月,才首次超過40集。

短短3年時間,國產劇的平均長度就被拔高了10集。

通過以下這份數據表,我們能更直觀地感受到國產劇的「成長史」。

在2000年前後,40集以上的劇集僅有寥寥幾部。

以2015年為分界點,40集以上的長劇倍增,從200部一舉飆升到444部。

在那之後,我們才真正陷入了國產長劇的包圍圈。

到底,是什原因「誘使」片方明目張胆地注水,執意要把劇抻長?

談起這裡頭的門道,那可有的聊了。

就目前來說,國產劇的盈利方式主要分為兩種——版權收入以及廣告植入

而大多數播出平臺又按照「單集價格×集數」的方式來購買版權。

也就是說,製片方唯有把劇集篇幅拉長,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

而40集,恰好是投資回本的底線。

常言道,無利不起早。

要不是出於商業考量,製片方又怎會投拍如此多的「注水劇」,以至於惹來群嘲?

冤有頭債有主,資本的鍋就讓資本去背。

但你可能會忍不住去想:「既然劇本由編劇操刀,那豈不是應該一起背鍋?」

客觀地說,也不盡然。

編劇汪海林在做客《今日影評》時,就曾披露過同行們的難處:

「我劇作上節奏沒問題,可是我寫了30集,您給拍出60集來了。」

「平臺要求的,不然這個劇我不買。」

言下之意,胳膊擰不過大腿,乙方拗不過甲方。

加戲、改戲,都是編劇無奈之下做出的妥協。

至於平臺方,也自有考量。

在平臺的幹預下,一部原本30集的戲被拖長,順帶再改下主演人設,加些「瑪麗蘇」成分。

如此一來,既能迎合觀眾口味,又能延長熱播周期。

而播出檔越長,就意味著熱度與收視率越是持久。

自然而然的,廣告收益也越是可觀。

相反,短劇不僅用戶粘性差,能帶動的廣告收益也不夠理想,性價比一般。

與「生存」相比,用戶的追劇體驗倒顯得不值一提。

比如,芒果臺就把年度壓軸大劇《知否》的大結局一再切割。

收官之日被硬生生拖了兩天,最終招來眾怒。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注水劇橫行的背後,是多方勢力的博弈。

別的不提,業界的天價片酬現象就堪稱「隱形推手」。

流量時代裡,自帶光環的偶像們成了當之無愧的收視保證。

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流量藝人們的片酬更是一路水漲船高。

礙於對方的天價片酬,片方買不起主演的檔期,只好用回憶殺、拉長前情提要、重複臺詞、慢動作等方式來注水。

換言之,你在劇裡看到的水,其實也是國內娛樂行業裡尚未撇幹的泡沫。

而「摳圖劇」,則是亂象叢生中的又一副產品。

在《怪你過分美麗》中,流量小花林湘(郭曉婷飾)在兩頭軋戲的過程中意外受傷,耽誤了劇組拍攝。

分身乏力,她只好用替身和摳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最後,由林湘出演的《雲襄傳》也因為「摳圖事件」而口碑崩塌。

對於觀眾而言,一部熱播劇不僅是娛樂消遣,也充當著茶餘飯後的談資。

既然已經入坑了,又不想隨意棄劇,那咋辦呢?

很簡單,視頻平臺貼心地奉上了「倍速觀劇」的按鈕。

1.25倍速,1.5倍速,更有甚者,早把2倍速追劇當作日常。

「注水劇」+「多倍速」,一份讓人痛並快樂著的「追劇套餐」就此問世。

02.短劇的崛起

信息密度大、節奏緊湊流暢、爽點密集、短小精悍。

以上,是短劇的優勢所在。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是獨屬於歐美劇的光環。

所謂「精品短劇」,也常常與鄙視鏈頂端的歐美劇對標。

不過很多人不了解的是,美劇的高質量並非一蹴而就。

恰恰相反,美劇走過長達半世紀的「進化之路」。

上世紀40-70年代的歐美,肥皂劇風靡一時。

這類專供家庭主婦的美劇通常以愛情和家庭為主題,而且大多又長又拖沓。

誠如美國作家詹姆斯·瑟伯所說,「肥皂劇仿佛在做簡單的三明治。」

沒營養,口味簡單、套路固定,就是它的全部「優點」。

像國內觀眾比較熟悉的《絕望主婦》《欲望都市》,實屬肥皂劇中難能可貴的經典。

80年代前後,肥皂劇逐漸失寵,頹勢盡顯。

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NBC、CBS、ABC等老牌電視臺紛紛謀求轉型。

很快,它們就陸續推出了各自的「鎮臺神劇」——《老友記》《摩登家庭》《老爸老媽的浪漫史》。

直到2010年前後,這些長壽系列依然還在霸屏。

算了算,這些動輒十季的情景喜劇也剛好陪伴一代美國觀眾度過了青春期。

自打網飛、亞馬遜、HBO等流媒體巨頭入局之後,不僅美劇的傳統被顛覆,「基因」也再度迎來劇變。

最顯著的變化,在於不斷壓縮的劇集總數——

20集、13集、10集,最後直奔個位數。

神劇,不一定是短劇。

但不可否認,短劇出精品的可能性確實更高。

所以,國產劇要想踏上精品化道路,勢必要向「美劇模式」靠攏。

就拿《隱秘的角落》這部「國劇之光」來說。

劇組特意請來《紙牌屋》的編劇Joe Cacaci擔任劇本總監,由他為本劇保駕護航。

很多觀眾可能也注意到了,本劇的時長在30分鐘到1小時不到。

不以「時長」為標準,轉而以「劇情節奏」作為劇集的切分點。

模仿美劇的切割形式,正是《隱秘的角落》讓觀眾欲罷不能的「秘訣」之一。

實際上,國產劇早就想通了「脫水」的重要性。

為了順應海外觀眾的追劇習慣,出海的國產劇往往都自覺地做了「瘦身」處理。

比如,《甄嬛傳》在登陸網飛時,就推出了90分*6集的濃縮版。

聊完美劇,再把視線轉回國內。

這股「短劇之風」又是從何而來?

難道說,是片方和平臺方突然良心發現?

說來長。

首先,是網劇的崛起

無獨有偶,國劇的「進化史」也離不開視頻網站的助推。

得益於視頻網站的興起,過去不被電視臺看好的短劇才有了出頭之日。

而網劇的成長,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網劇1.0時代,市面上充斥著《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等低成本自製劇。

由於質量層次不齊,這些古早味網劇成了「惡搞」和「尺度」的代名詞。

或者說,此時的網劇還只是「段子」和「腦洞」的集合體。

直到2.0時代,網劇才逐漸走上正軌。

《白夜追兇》《河神》《無證之罪》為代表的良心劇,刷新了業界的天花板。

值得注意的是,網劇的時長也開始不斷精簡。

從32集的《白夜追兇》,再到12集的《無證之罪》,「短平快」的網劇已初見雛形。

2019年,《怒晴湘西》《慶餘年》《全職高手》等劇打響了騰訊視頻的「男頻向IP劇」第一槍。

與此同時,也象徵著網劇3.0時代的到來。

一批投資規模更大,質量更精良、體量更靈活的網劇就此登上歷史舞臺。

漸漸地,網劇擺脫了出生時的劣勢,熱度與口碑兼具的佳作變得越來越多。

最有說服力的,莫過於2019年國產劇的「年度十佳」榜單。

其中,網劇獨佔七席。

其次,是觀眾需求的變化。

在網際網路時代中成長起來的Z世代們,不僅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業餘時間也跟著碎片化。

於是,本世代最受追捧的寵兒——短視頻崛起,一舉重塑了大眾的娛樂消費習慣。

在這股「短視頻浪潮」的衝刷下,年輕觀眾們隨之萌生了新的追劇追求:

「越短越好,拒絕又臭又長。」

牽一髮而動全身。

隨著收視主力軍消費習慣的改變,時代的面貌也終將煥然一新。

像《生活對我下手了》這樣每集僅有3分鐘的「迷你劇」,也總算有了用武之地。

作為旁觀者,我們也時不時地會對時代風向有所察覺。

就拿《清平樂》來說。

按照常理,70集的體量對於古裝劇來說,不算誇張。

但偏偏,《清平樂》卻慘遭瘋狂吐槽:

「國產劇能不能節奏快點,拖拖拉拉磨磨唧唧的節奏太慢了,看不下去。」

收官時,本劇口碑甚至呈現出斷崖式下跌的趨勢,簡直慘不忍睹。

同樣由正午陽光出品,檔期也相差無幾。

僅有12集的現實題材網劇《我是餘歡水》卻好評不斷。

這其中,固然有劇集品質的差異。

但很顯然,觀眾對於「注水劇」的耐受度已然到了爆發邊緣。

如果說豆瓣的評分和反饋,僅僅是冰山一角。

那麼平臺大數據,則是有力佐證。

在「2018中國網絡劇發展高峰論壇」上,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指出,長劇的棄劇率正急速攀升。

56%,此乃2018年第一季度用戶的棄劇率。

該數字味著有一半以上的用戶還沒來得及入坑,就放棄了追劇。

再看用戶拉新率。

20% vs 6%,短劇完勝。

種種數據擺在眼前,如今誰才是真正的優等生,一目了然。

「用戶時間成為稀缺資源,他們更願意把時間投入到更有效率的使用中去。如何去掉注水劇,為用戶提供更極致的觀影體驗,成為長視頻網站開始發力的方向。」

基於愈發緊迫的現狀,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得出了如上結論。

最後,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政策導向

2019年9月,#總局擬規定劇集不能超過40集#的新聞被刷上熱搜。

報導稱,廣電總局正在研究限制影視劇集數的政策,並向行業徵求意見。

其中指出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

今年2月,廣電總局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

提倡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內的短劇創作,是這則新規的兩大要點。

由此可見,整體大環境的風向已經相當明確——那就是要遏制「注水」的蔓延

03.春天,並不遙遠

從口碑上來看,短劇已經獲得了階段性勝利。

光是《隱秘的角落》與《龍嶺迷窟》,就足以充當本年度國產劇的「牌面」。

從數量上來看,短劇依然是少數派,起碼距離舞臺C位還略顯遙遠。

但正如前文所述,觀眾口味變化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而食髓知味的觀眾老爺們,必定會對視頻平臺和國劇提出更高的要求。

留給《清平樂》這類注水劇的生存空間,恐怕會越來越狹窄。

總之,在國產劇這條賽道上,身為後起之秀的短劇正處於厚積薄發的狀態。

國內各家視頻平臺,也機智地囤好了「儲備糧」。

比如,《沉默的真相》《非常目擊》《致命願望》《在劫難逃》。

以上四部愛奇藝出品的「迷霧劇場」同款懸疑短劇,已經蓄勢待發。

既有東野圭吾改編作,又有強勁班底和全明星陣容。

優酷出品的《白色月光》《迴廊亭》《皮囊之下》等待播短劇,同樣值得期待。

在肉眼可見的未來,「短劇」將成為拉動國產劇精品化的領頭羊,齊心協力地拔高國產劇的風評。

至於愛優騰這三家平臺未來能否披荊斬棘,還請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隱秘的角落》爆紅,誰在推波助瀾?
    6月15日,《隱秘的角落》(下文簡稱《隱秘》)開播,短時間內,就憑藉極高的品質成為今夏第一部爆劇,截至目前,超過44.5萬網友在豆瓣打分,綜合評分始終在9分左右浮動。談到本劇的成功,有豆瓣網友感嘆到「一群電影咖來拍電視劇簡直就是降維打擊。」但叫好,不一定賣座,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隱秘的角落》爆紅的背後,有哪些因素?
  • 《隱秘的角落》爆紅,快節奏「脫水劇」的春天來了?
    再加上,多到一隻手都數不過來的「出圈梗」:爬山梗、禿頭梗、小白船梗、陰間配樂等等…可以說,今年的首部現象級網劇非它莫屬——《隱秘的角落》。要不是出於商業考量,製片方又怎會投拍如此多的「注水劇」,以至於惹來群嘲?
  • 懸疑劇《隱秘的角落》爆紅 愛奇藝能否撥開「迷霧」
    《隱秘的角落》的爆紅,令迷霧劇場走進了大眾視野。漫長的影視寒冬之下,視頻平臺通過劇場的模式對內容進行探索。《隱秘的角落》也許幫愛奇藝收穫了一大票人氣和熱度,但是對於視頻平臺們來說,劇場這條路能不能走得通、平臺能不能衝出困局,其實並不好說。「霧」中探路6月16日上線,26日大結局,不到10天,《隱秘的角落》迅速爆紅。
  • 《隱秘的角落》爬上網劇的山峰
    在紫金陳看來,大多數人在人生的某一個階段都產生過陰暗的想法,有些人可以「消化」這些負面情緒,而「消化」不了的人,很可能走上歧途。《隱秘的角落》這部網劇作為愛奇藝「迷霧劇場」懸疑系列的第二部,開播以來以豆瓣9.0評分成為2020年上半年國產電視劇最佳。
  • 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爆火背後:精品劇的強勢崛起,港劇也在突圍
    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爆火了,它只有短短的12集。以「首部家庭懸疑劇集」為題,沒有所謂的流量明星,每個演員都是實力派,包括小演員也不例外。它的開篇有多刺激?首集畫面便是男主角張東升將他的嶽父、嶽母狠心推下懸崖。然後,偽裝成失足、意外。
  • 豆瓣評分9.2的《隱秘的角落》,秦昊憑「禿頭」角色爆紅
    如今多拍攝文藝片的秦昊以一個」變態丈夫「的形象爆紅,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好丈夫、好爸爸、好男人的形象一直是秦昊的真實寫照。可是演技在線的他依舊不減風採,成為了熱搜話題之一。豆瓣評分9.2的《隱秘的角落》,秦昊憑「禿頭」角色爆紅。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隱秘的角落》被贊可抗衡美劇 這部懸疑劇為何爆紅?
    最近,隨著網劇《隱秘的角落》熱播,這幾句話也成了熱門梗。連章子怡都專門發微博,稱讚該劇的品質可與美劇英劇相抗衡。微博截圖《隱秘的角落》豆瓣評分也一直穩定在9.0分,成為今年以來評分最高的國產劇。作為一個稍顯小眾的懸疑題材劇,《隱秘的角落》為何能這麼火?
  • 影視分享 | 我只想好好的看一部劇——《隱秘的角落》
    從2020年開始,半年過去了,終於一部熱劇席捲了所有媒體號。看《隱秘的角落》成為一波新的追劇時尚潮流,懸疑,反轉,人性,成為當下熱議不斷的話題,好看的不行,非看不可也是劇迷們互相安利的一個理由!而且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講出道理都不代表你看過這部劇!
  • 《隱秘的角落》爆紅後在日本定檔,網友:一起爬山嗎?
    《隱秘的角落》上熱搜了,原來是因為爆紅,然後確定在日本定檔,於2021年1月登陸日本播出。這是導演辛爽的第一部故事長片,僅有一小部分人發現這部劇是盧靜第一部擔任製片人的作品。《隱秘的角落》劇照作為《無證之罪》的執行製片人,《隱秘的角落》的主創是
  • 「觀影筆記」隱秘的角落
    是的,標題中已經有答案了——《隱秘的角落》搜索之下發現各種影視類的公眾號都在推薦,豆瓣評分一度衝上9.2(年度最高),微博熱搜也沒少上。關於為何能拿高分,「每個人」的意見也相當統一,無非是這些:製作精良,堪比電影畫質;故事好,吸引力足;演技全部在線(是的,全部);配樂給力,氛圍營造好……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東西值得我們探討。
  • 《隱秘的角落》被贊可抗衡美劇,為何爆紅?
    王景春,一位賣過童鞋、當過北漂、演過很多配角的男演員,也是柏林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金雞獎最佳男主角,他在劇中飾演民警老陳。
  • 《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爆紅,懸疑的「十誡」.
    要說起今年最火的劇集類型,非懸疑推理劇莫屬,國內的兩大視頻平臺在今年夏天分別推出了迷霧劇場和懸疑劇場兩個播出平臺。在《隱秘的角落》爆火後,幾乎每部都受到了觀眾的熱烈關注,除了美劇式的創作手法以及劇集本身的高質量外,由懸疑小說改編的懸疑劇本身的魅力也是一大原因。
  • 《隱秘的角落》:這樣的國產劇以後能不能再多一些
    12集口碑網劇《隱秘的角落》的熱度接近尾聲,我也看完好幾天了,收集了很多劇照和海報,也看了不少網上的劇情解析。基本上,劇情向,人物向,技術向,配樂向……網友們早就解讀了一大堆。我再寫,應該也很難挖掘出什麼新的視角,何況我也沒有新的解讀。我隨便寫寫個人對於這部劇的一些看法,不過,由於這部劇可討論的要素太多,可能一篇聊不完。
  • 從《隱秘的角落》到《摩天大樓》,「陰暗」成懸疑劇標配?
    這不禁讓人想到了前段時間也同樣爆紅的懸疑作品《隱秘的角落》,秦昊的「爬山梗」也一度成為流行趨勢。兩部懸疑同類型作品的接連爆紅,也難以避免觀眾將其拿來進行比較。《隱秘的角落》和《摩天大樓》都是「迷霧劇場」重磅推出的懸疑作品,兩部作品從開播之初就引發了很多關注。
  • 隱秘的角落也侵權?編劇起訴隱秘的角落全體主創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前段時間比較火的迷霧劇場《隱秘的角落》?這部劇算是小小的火爆了一下,無論是劇中的小演員還是「不算出名」的演員,可謂是好好的打了一個翻身仗。同時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編劇把《隱秘的角落》給告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今夏最熱國產劇《隱秘的角落》豆瓣8.9分,到底好在哪裡?
    ,今天就從幾個角度來分析一下隱秘的角落為什麼能夠引起熱度。我們再來看看《隱秘的角落》中另外一場戲,劉琳飾演的周春華是一個單親母親,這一幕表演的是她被分手的場景。《隱秘的角落》卻最大程度的還原了生活中的場景,不管是各位主角的居住環境,還是街道小攤上的煙火氣,都讓人感覺到真實與貼近生活,主角們的生活不在那麼高高在上,而是你我身邊的故事。
  • 《隱秘的角落》是內地劇題材的突破口,更是價值表達的分水嶺
    《隱秘的角落》爆紅。 網絡上鋪天蓋地都是對這部劇的探討和分析:關於其充滿隱喻而且燒腦的劇情、演員們入木三分的演技、還有那開放式的讓人可以雙面解讀的大結局。 甚至章子怡都激動地發了微博,稱《隱秘的角落》是這麼多年終於等到的,一部可以與英劇美劇抗衡的戲,讚譽頗高。
  • 《隱秘的角落》爆紅,片尾曲暴露了導演的真實身份!
    來,城畫君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句話來自時下最火的犯罪題材網劇《隱秘的角落》,是秦昊飾演的斯文變態殺手的一句臺詞。
  • 隱秘的角落追劇圖鑑
    網劇《隱秘的角落》爆火一天上十幾個熱搜不重樣因為片中一個鏡頭搞得最近的年輕人對「爬山」這件事心有餘悸今天,boy請來了一位隱角粉為大家製成這篇《隱秘的角落追劇圖鑑》希望大家都能格外喜歡聽說你剛追完《隱秘的角落》?
  • 能複製《隱秘的角落》的爆紅麼?又一部紫金陳懸疑小說改編劇來了:《沉默的真相》明晚開播
    沒錯,就是3年前爆紅刑偵劇《無證之罪》裡的那個「嚴良」……9月15日晚,備受關注的愛奇藝「迷霧劇場」官宣了第五部劇、同樣也是在重慶取景拍攝的《沉默的真相》,將於明晚(16日)起和觀眾見面。就在無數觀眾、尤其是懸疑劇粉絲的胃口瞬間又被吊了起來的同時,兩大待解疑惑瞬間也填滿了網絡:首先,作為同樣改編自知名懸疑小說作家紫金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