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何狂吃鰻魚,是因為日本人認為唯鰻魚最「壯陽補腎」,不吃鰻魚為」人生一大遺憾」。從江戶時代起,每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的18天,日本人都有吃鰻魚的傳統。人們相信夏日食用鰻魚可以補充元氣,讓身體更加強壯。
說到鰻魚,首先要了解一下鰻魚的生長過程。同鮭魚一樣,鰻魚也是一種洄遊性的魚類,每年秋末,鰻鱺們紛紛離開江河遊向大海,在大洋深處產卵,幼苗隨洋流漂送,直至來年春天,再由海洋回到江河之中。鰻魚一生只產一次卵,產卵以後就因耗盡了全部精力而死亡。歡迎加入廚影美食高級吃貨群(加微信 xiaotudou2002 申請入群)。鰻魚遨遊萬裡到遙遠的繁殖地產卵,這是生物演化的一項奇蹟。大洋區生產貧瘠,天敵少,仔代活存率高,再借著海流分散風險將子代分散到內陸河川的高生產區生長。這種巧妙的生活史策略,是使得鰻魚在地球上不宜滅絕的原因。
鰻魚分為6個不同的發育階段,為了調節不同環境,不同階段的體型及體色都有很大的改變。鰻魚剛從卵裡孵化出來時,呈現出透明的細葉片狀,因此被稱為前期柳葉鰻。隨著成長,慢慢發育成寬寬的柳葉狀,此時被稱為柳葉鰻。或許是為了保護自己,柳葉鰻全身幾乎是透明的,在清澈的海水中可以完美的隱身。柳葉鰻體型側扁、狀如柳葉,很適合海上的長距離漂遊。
經過數月的漂泊,鰻魚即將到達陸地近緣的海域,鰻魚的身體開始轉變為流線型,以減少阻力,從隨波逐流變為主動洄遊。鰻魚進入河口水域時,身體開始出現黑色素,此時稱為線鰻。線鰻喜歡躲藏在泥沙中,以躲避天敵。
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鰻魚的腹部變成黃色,被稱為黃鰻,從此開始了定居生活。最終這些鰻魚積蓄了足夠的能量,身體開始發育成熟,稱為銀鰻,腹部變為銀白色就是標誌。同時眼睛變大,胸鰭加寬,以適應洄遊至深海產卵。終於有一天,它們也如同自己的祖祖輩輩一樣,踏上了洄遊的旅程,如史詩般壯美,一生一次,遨遊萬裡。
海鰻
鰻魚家族共有三大成員被日本人廣為熟悉,分別是星鰻、河鰻和海鰻。而海鰻無論是味道還是烹調方式,都是其中最特殊的一種。日本人認為海鰻的味道雖然清淡但豐富內斂,所以將魚字和豐字相結合取名為鱧。海鰻在日本屬於高級的季節食用魚,可以和春季的櫻鯛冬季的河豚相媲美。海鰻的性情異常兇猛,擁有如同鋸子一樣鋒利的牙齒,晝伏夜出專門以蝦、蟹、烏賊、海螺為食,因此它們還有另一個稱呼——狼牙鱔。
二戰後,男性稀缺,國家勞動力大幅減少是困擾日本發展的最大問題之一。如何讓男人們更加強壯起來,如何讓男人和女人生更多的孩子來延續大和民族,成了當時日本國內思考的問題。這時,人們就想起了日本的傳統飲食主角之一,具有壯陽強精功能的鰻魚。
由於生活在海洋中經常承受水流的衝擊,海鰻便具備一個不同於河鰻的特點就是表皮較硬,這一點會加大料理的難度,因此相對而言,表皮柔軟的海鰻更受料理師青睞。產地會對海鰻的表皮軟硬有較大影響,一般來說,日本本土的海鰻大多來自瀨戶內海的淡路灣,因為這裡的海水沒那麼湍急,海鰻的生活相對比較安穩,所以表皮和魚骨都比較柔軟,更適合用來製作料理。
在日本素有關東鰻關西鱧這句話,意思是關東人(東京人)的夏天不能沒有河鰻,而關西人(京都人)的夏天不能沒有海鰻,的確,在京都人們普遍認為沒有了海鰻就無法度過夏天。歡迎加入廚影美食高級吃貨群(加微信 xiaotudou2002 申請入群)。海鰻雖然好吃但烹調起來卻是相當有難度,因為它的體內有許多細小的骨刺,在加工時必須要用到骨切り這種高難度的傳統料理手法。所謂骨切り就是在海鰻的魚肉上,幾乎每隔一毫米切下一刀但不可以切斷魚皮,這樣雖然沒有剔除魚刺,卻可以保證魚刺已經被細細的切碎,食用時不會帶來任何不適。骨切り對於料理師來說是一門艱難的必修課,非常考驗料理師的刀工、眼力以及耐心。
海鰻最佳也是最傳統的料理方法,是「鱧の湯引き」。將去除脊骨的海鰻肉切上細緻的花刀但不要切斷魚皮,接著切成小段兒放入高湯中氽燙片刻,然後迅速撈起入冰水過涼,最後蘸紫蘇酸梅醬使用。京都人稱之為氽燙狼牙鱔,成品猶如綻放的花朵,十分美觀,口感鬆軟卻又厚實有味,搭配上酸甜爽口的酸梅醬,是夏季必不可缺的一道美味。
有人說鰻魚很少用來製作刺身,其實大錯特錯。對於熱愛刺身的日本人來說,海鰻刺身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經過骨切處理的海鰻夾起一看形如鏤空,味道清爽,口感非常獨特。
作為京都夏季風物詩的海鰻,也是京都夏季「祗園祭」的主打食物,因此「祗園祭」甚至還有一個別名——鱧祭。海鰻壽司正是其中的翹楚,將經過切骨的海鰻串起一邊燒烤,一邊塗抹上照燒口味的醬汁,烤好後鋪在捏成棍狀的壽司飯上,捏壓緊實再切成塊狀食用。這就是非常著名的「鱧の棒壽司」,鮮嫩多汁的鰻魚加上微酸爽口的壽司飯,實在是一大享受。
雖然每年夏季七八月份的海鰻最美味,不過入秋後也就是九十月份的海鰻味道依然不差。這時候秋季的另一種美味食材松茸也已經上市,海鰻與松茸一起烹調,就是清雅的海鰻松茸清湯。海鰻的鮮嫩搭配上松茸獨有的香氣,這碗清湯給人的感受是淡而不寡,清鮮怡人。
海鰻天婦羅
河鰻
在日本人常吃的鰻魚中,最普遍、最親民的是生長在鹹淡水交界海域的河鰻,俗稱白鱔、鰻鱺。傳統的鰻魚飯必須用河鰻,而它野生種群數量急劇下降,養殖產量也不高且品質不好,所以價格相對昂貴甚至翻倍。
在過去,河鰻偶爾也被用於刺身,但大多數情況還是被做成蒲焼鰻魚。歡迎加入廚影美食高級吃貨群(加微信 xiaotudou2002 申請入群)。關於「蒲焼」這個名字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因為在燒制的時候需要廚師手持蒲扇扇火烤鰻,故名蒲燒;而另一種則說是過去的人一般會把鰻魚切成大塊,然後用竹籤串起後燒烤,其形狀正好和香蒲的穂十分相似,因此叫做蒲燒。兩種說法哪種比較靠譜就見仁見智了。
在蒲燒裡,又分為關東和關西兩種做法。關西做法是直接往鰻魚身上塗鰻魚汁生烤,偏重鰻魚本身肥美的口感。關東做法則是先將鰻魚蒸熟,再上鰻魚汁來炭烤,取的是入口欲融的細膩口感。這是因為關東產的鰻魚油脂過於豐厚,所以廚師認為要通過蒸來去油及去腥。
不論是哪一派的蒲燒,其靈魂都在於那一鍋黑黝黝的鰻魚汁。鰻魚汁不僅能掩蓋鰻魚的腥味,同時會使整個味道得到升華。醬汁的配方比例千變萬化,例如有的店家會加入煮過的清酒,以提香增鮮;而有的店家則強調鰻魚本身的味道,所以在熬製時加入大量的鰻魚骨。一鍋好的鰻魚汁,甚至可稱為是鎮店之寶。歷史悠久的鰻魚料理店,都有一鍋代代相傳的「老汁兒」,類似於中國滷肉店的「百年老滷」,珍貴無比。
當然烤制的過程也相當關鍵,大廚必須全程貼身看火。如果烤的太過會使得鰻魚失去其豐腴肥美的口感,但時間不夠又無法完全去除鰻魚的腥味,必須對時間把握的剛剛好。烤到魚皮微焦,呈現出微微焦糖色,此時油脂剛剛滲出,在魚皮表面吱吱的輕微爆響,這時的口感和味道都是最佳。
關於人們最愛的鰻魚飯,其實可分為兩種:鰻丼(うなぎ丼)和鰻重(うな重)。一般來說,鰻重是裝在精美的漆制木飯盒中,而鰻丼則是用普通的碗具盛裝的。鰻重的「重」字有鰻魚層層疊疊堆積的含義,而精美的木飯盒與油亮紅潤的鰻魚相得益彰。因此在日本文化的普遍認同裡,鰻重比鰻丼更高級一些。
而在食用鰻魚飯時,如果能夠搭配一碗鰻魚肝湯,那就更加完美了。
除了烤鰻魚和鰻魚飯之外,日本人還喜歡吃柳川風做法的鰻魚。這種做法對鰻魚的肉質和大小都頗有要求。必須選用重量在8兩到1斤的鰻魚,切需新鮮活殺,才能保證肉質鮮嫩爽口。這道菜屬於傳統料理,先在鍋中鋪上牛蒡、蔥,再擺上平剖的鰻魚煮上五六分鐘,最後澆以蛋汁凝固。這道料理最能凸顯鰻魚的肉質滑嫩,油脂鮮香。
星鰻
星鰻(Conger myriaster),也是日本人常吃的鰻魚。日文あなご(ANAGO),俗稱康吉鰻或穴子魚,因為魚的體側有一排星辰般的漂亮斑點,在臺灣它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繁星糯鰻。在日本的鰻魚家族中星鰻是最常見的一種鰻魚,由於它的出產量大應季時間長,所以星鰻成為了日本鰻魚中的主流品種,而在壽司店裡星鰻是永遠不會被替換的主角。由於它屬於海底洞穴寄居性魚類,生性夜間行動,白天寄居,故被日本人稱為「穴子」。歡迎加入廚影美食高級吃貨群(加微信 xiaotudou2002 申請入群)。星鰻在日本北海道以南廣泛分布,比較知名的產區是東京灣、瀨戶內海等,是日本料理裡的常見食材。東京灣捕獲的星鰻被稱為「江戶前穴子魚」,也被認為是星鰻裡品質最好的。
星鰻生魚片
星鰻生魚片
星鰻石鍋蓋飯
星鰻蓋飯
星鰻天婦羅
烤星鰻
烹飪方法: 切, 烤, 五分熟。調味料: 濃味醬油, 大豆醬油, 味醂, 砂糖, 醋。
星鰻體型均比河鰻、海鰻小很多,但是卻肉質細膩鬆軟鮮味濃厚。與河鰻相比,星鰻的肉質較瘦,燒烤後口感細膩鬆軟。使用星鰻製作的鰻魚飯會稱為穴子丼。天然的河鰻只有夏季七月到八月才會供應,因此其它季節的鰻魚飯大多使用星鰻製作的。
在關東的東京受傳統江戶文化影響,星鰻最經典也是最受歡迎的烹調方法,就是將其製作成星鰻握壽司。把星鰻剔骨去內臟清理乾淨以後,放入特別調製的醬汁中煨煮,然後將煨煮好的星鰻整條覆蓋在捏成塊兒狀的壽司飯上,並且塗抹上經過濃縮的煨煮星鰻時的醬汁。星鰻經過煨煮變得特別鬆軟易碎入口即化,搭配上味道甜鹹濃鬱回味無窮的醬汁以及爽口的壽司飯,真是別有風味。
而在關西的京都受傳統京都文化影響,星鰻被認為最佳的料理方法則是星鰻蒸壽司。其做法是先在壽司飯中加入切碎的煮星鰻或烤星鰻,以及海苔、胡蘿蔔等食材攪拌均勻,然後將混合好的壽司飯放入瓷碗中,在壽司飯上均勻鋪上一層蛋皮絲,接著再擺放上熟星鰻以及其他食材,最後蓋上碗蓋放入蒸鍋內略微蒸製。蒸壽司雖然已不太盛行,但在京都和大阪仍然受到歡迎。經過蒸製的壽司飯蓬鬆柔軟,同時吸收了鰻魚的鮮濃滋味,即使腸胃不好的人也可以大快朵頤。
另外星鰻的幼苗,也就是星鰻仔也是可以食用的。其時渾身透明,晶瑩剔透,形似柳葉,味道清甜。既可以直接蘸醬刺身吃,也可以做成軍艦卷壽司。
由於星鰻的肉質相比河鰻更加細緻柔軟,因此料理方法也更加豐富。除了製作鰻魚飯和鰻魚壽司,還可用來煨煮和油炸,製作成炭燒星鰻、紅煮星鰻和星鰻天婦羅。現如今的各種日本料理中,星鰻已經成為一種最具代表性的食材,如果對日本的料理文化有興趣,那麼關於星鰻,是必須去加以了解的。
鰻魚之神——金本兼次郎
『野田巖』位於東京東麻布,緊靠東京鐵塔,是東京最負盛名的鰻魚料理店。創業至今已有160多年的『野田巖』,如今由第五代傳人金本兼次郎經營。野田巖目前在東京有4家分店,在巴黎有1家分店。
已近90歲的金本兼次郎,從13歲入行,已經在野田巖工作了70多年了,卻還是堅持每日凌晨4點便起身親自殺鰻烤鰻。他的一生都傾注在烤鰻魚上,非凡的技藝讓他獲得了日本政府頒發的「現代の名工」頭銜,相當於「人間國寶」。憑藉這種職人氣質和對鰻魚極致美味的追求,他被稱為「鰻魚之神」。
作為百年老店野田巖的第五代繼承人,兼次郎承擔的責任不言而喻,為了整個家族的榮譽,他一刻也不敢放鬆。與捏壽司一樣,鰻魚的製作也需要經過非常考驗基本功的工序。在日本,製作鰻魚料理的師傅被稱為「鰻魚匠人」,像壽司行業流傳的「舍利三年」一樣,鰻魚料理中有著「3年穿籤,8年刨背,燒烤一生」的修行說法。
磨練了將近200年的鰻魚是怎麼烤出來的?首先是選材。野田巖用的天然鰻魚,十分難得,少的時候可能就找到兩三公斤,兼次郎說,「那種感覺只可以用孤寂來形容」。堅守傳統的鰻魚店,在買不到野生鰻魚的時候,只好關門休市,有的時候開店一年有4個月都是處於休業狀態。後來,經過不斷的嘗試,他研究出了在保持口味不變的情況下用養殖鰻魚代替野生鰻魚。但只要是每年的4-12月能捕獲鰻魚的季節,來野田巖就能吃到野生的鰻魚。
夏季高峰時,野田巖的廚師每天要處理500條鰻魚,經長久的練習,最慢的也能在35秒裡完成殺鰻與剖鰻,是為快;但為了口感,兼次郎要求清蒸的時間要一小時,是為慢。廚房就在一動一靜間不斷轉換。鰻魚飯本是快餐,而野田巖的金本先生卻把普通的鰻魚飯做成了慢餐,只在於用了心,當簡單的食物加上用心,就能成就極為講究的食物。讓我們一起看看下面鰻魚之神的紀錄片,鰻魚之神,到底神在哪裡?
本文由廚影美食編輯整理,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歡迎加入廚影美食超級吃貨群(加微信 xiaotudou2002 申請入群)。您的支持就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按住下圖關注小編
盤點全球頂級食材
探索珍奇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