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石綠釉是清雍正時期創燒的綠釉新品種。其呈色與綠松石色澤相似,故名「松石綠」。
松石綠釉是以銅為著色劑二次燒成的低溫釉,釉色青綠,經過雍正和乾隆兩朝的不斷發展,到乾隆時期松石綠釉瓷器非常流行。
松石綠釉雖為低溫色釉,然調配亦頗費功夫,調配得當在施彩時候可得均勻效果,燒成之後現勻凈厚潤之感。若如本品大面積敷施,更須講究材料的提純與調配,經反覆調試方可,如此繁複的工藝必將制約燒造的數量,故檢視當今公私數據,與本品相似之例寥寥可數。
在器型方面,匠人們常說一句老話:一方頂十圓。意思是:一件方形的瓷器,能抵過十件圓形的瓷器。可見求圓較易,求方艱難。
方形的瓷器要怎麼做?只能是一塊一塊地做,然後把它們拼接起來。
比如此對四方瓶,需要先把陶泥碾壓成板狀,待泥板幹到一定程度後,按所需的塊數和尺寸切好。接著在地板上塗上泥漿一塊塊進行拼接,拼接的時候既要保持緊壓感,又要控制好力度不讓器物變形。等完成拼接後,晾乾到八九成,用刀片將方盤四周修平整,坯體就算完成了。
此對四方瓶瓷胎細膩,釉色均勻,有勻淨厚重之感。通體及底施松石綠釉,色澤蒼崖靜穆,光澤厚潤柔和,清朗悅目。松石綠釉一色勻淨恬淡,釉色與形制搭配相宜,遠望如素菊靜放,令人心曠神怡。底雕三行六字篆款「大清乾隆年制」。
其造型古樸端莊,其形近乎四方,古拙而硬朗。圈足修胎精細,胎體堅質細膩,外底所施白釉清透滋潤,造型優雅,瓷質如玉,是清乾隆官窯中不可多得一件精品。
方器的成型工藝十分複雜,成品的松石綠釉瓷器給人展現的更加是非常享受的視覺盛宴。二者結合,令此對四方瓶頗為珍稀,具有非常高的藝術鑑賞和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