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溫州,更多人想到的是溫州商富,作為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溫州以"南有吳川,北有溫州"享譽全國。其實溫州在溫州悠久的歷史中,遺留下許多古村落,今天要介紹的古村,就是溫州經濟發展中的一大主力,而且這個古村還引起了聯合國的注意,它就是福德灣古村。
福德灣古村,始建於明洪武八年,是一座歷史上因採礬、煉礬而生、而盛的村落,整個村落沿雞籠山自然山體而建,坐南朝北。早在宋朝末年,這裡就發現了明礬礦,因而福德灣便成了眾多逃難者的樂園,他們在此大力發展明礬業,還吸引很多外地人加入,舉家遷徙至此並不斷繁衍生息。以至於這個小鎮曾佔有世界60%,我國80%的明礬儲量,素有「世界礬都」之稱,還讓聯合國都注意它。
福德灣所在的雞籠山,是浙江省10處大型礦床之一,因為明礬業興盛,還得名「礦工村」。長達數百年的明礬採煉,不僅給這座古村落留下了完整的釩礦遺址,村中到處都遍布著礦銅資源和充滿當地特色的街巷和民居建築。漫步村莊內,入眼便是一條條蜿蜒爬上山的小巷,這些小巷通向村莊的各個角落,將它們連接起來,共同組成了一個寧靜悠遠的古村落。
漫步福德灣,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那條蜿蜒爬上山的老街。老街依山而建,長350多米,寬3米有餘,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老街周圍布滿了煉礬遺址,街道兩旁則是1 至2層高的民居建築,多達60餘間。這些古民居大多建於明末清初,且多為磚木構或石木構建築,純木構建築十分少見。大多是就地取材,用廢棄礦石壘砌而成,在陽光下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尤其在雨天,村子霧氣蒸騰,五彩的房子卻生出一種油畫般的高級質感。
但福德灣因礬而生,因礬而興,也隨著因礬而衰。因為大力發展礬礦業,當地生態遭到嚴重破壞,森林資源被砍伐濫用,因煉礬所製造的「三廢」,讓四周草木盡數毀滅。在礬礦業被禁止後,當地政府開始治理並發展生態環境,為給當地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且當時的蒼南縣政協主席張傳君將福德灣礬礦遺址推向世界,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這也是福德灣最值得驕傲的事情,在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在泰國曼谷揭曉,在40多個申報項目中,蒼南縣礬山鎮福德灣礦工村一舉擊敗30多個對手拿下該名額,成為國內首個獲此殊榮的工礦業遺產項目。
礦工村不僅有世界上最大的礬礦資源,更擁有長達600多年的煉礬歷史和文化,更難得的是,至今村中還繼續著明礬業,是世界上找不出來第二個的「活遺址」。且如今的村莊,因為注重生態保護,村內除了礬礦遺址,最常見的就是鳥語花香,登上村子最高處,不僅可以盡覽礦工村全貌,還能感受到古村幽靜,是非常值得參觀遊玩的古村落。(圖片來源於攜程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