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的暑假時間,《西遊記》和《還珠格格》又開啟了一段霸屏歡樂時光。耳邊響起熟悉的主題曲,眼前又浮現了那個十多年前的畫面:一群一米出頭的孩童圍繞在那臺21寸的長虹「大塊頭」前,身上流著汗,眉頭緊蹙死死盯著眼前的電視,連眨一下都捨不得,生怕錯過半秒的精彩畫面。當時大概是一年級,家裡的電視買回來還太不久,就在那段時間裡,《金剛葫蘆娃》和《超人迪迦》伴隨我度過一段如痴如醉的夢幻歲月。
徘徊十字街頭 前路在何方
說起傳統電視界的「四大天王」—長虹、TCL、康佳和創維,對於九零後前出生的人來說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多半家裡都至少有過一臺。曾經的老大哥長虹盤踞在四川綿陽,這是一家擁有軍工背景的大型國有企業,創立於1958年,今年剛過完60歲的生日,在過去六十年的時間裡,它經歷了一段跌宕起伏的發展過程。而創維、TCL、康佳則發源於廣東,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三家公司的創始人居然是同班同學,忍不住在腦海裡上演一出他們一路相愛相殺的精彩情節來。
隨著科技的發展演進,電視機經歷了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化到數位化,從球面到平面的進化升級過程,機身變得更為輕薄,尺寸也越來越大。而到了今天,智能電視、OLED電視、雷射電視、量子點電視等新概念不斷湧現,電視也呈現出更為多元分化的新趨勢,甚至連電視這個定義的邊界也開始發生消解。
不禁想起多年以前,長虹因為戰略方向上的誤判,選擇了大力加碼等離子,從而錯失了液晶這一機遇,致使保持多年的「一哥」身份丟失,不免讓人感到有些唏噓。而到了今天,面對OLED電視、雷射電視、量子點電視這些新的發展方向,到底應該選擇那一條?也成為了電視廠商們頭頂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對雷射電視未來 各家看法不一
以反射式超短焦技術為基礎的雷射電視,擁有色彩還原效果和顯示尺寸上的技術優勢。雷射電視本質上是一款採用反射式超短焦投影技術的雷射光源投影機,再搭配上投影幕布進行顯示,這已經打破了我們對常規電視概念認知的邊界。由於採用投影幕布的漫反射方式進行顯示,相較傳統的自發光方式而言,雷射電視的顯示方式更為柔和護眼,因此,在健康方面有著突出的優勢。
雖然作為雷射電視最有力競爭對手的OLED顯示也被普遍看好,不過由於其在大尺寸上過於高昂的價格,還是難以獲得市場的青睞。相對而言,雷射電視在上百大尺寸區間價格則更為親民,特別是今年上半年價格跳水後。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17年雷射電視市場規模銷量6.7萬臺,銷額20.8億元,增長率高達到109%。
海信2007年就已開始布局雷射顯示技術的研發,2014年便對外發布了旗下雷射電視,至今已經推出了眾多雷射電視產品。2015年,海信推動國際電工委員會成立了雷射顯示標準組(T C110W G10)。同年,又牽頭與德州儀器、華數、愛奇藝、國美、京東等上下遊企業夥伴共同成立了行業首個雷射影院電視產業生態聯盟。在將雷射電視推向市場方面,海信可謂不遺餘力。
目前,在傳統電視「四大天王」裡,長虹針對雷射電視進行了更為大膽的投入,海信和長虹是目前國內在雷射電視這一方向上的主力軍。在今年年初的CES2018展上,長虹發布了全球首款家用三色4K雷射電視—長虹CHiQ雷射影院C7TU。由於目前雷射電視普遍採用單色雷射,而長虹這款C7TU雷射電視推出頗具突破性的三色雷射,在展會中受到了極高的關注。據長虹官方負責人介紹:三色雷射顯示採用紅、綠、藍三色雷射光源,較之單色雷射+螢光粉的色域空間提升60%,呈現出來的畫面亮度更高,色彩還原度更高,色彩飽和度也獲得了很大提升。這款電視的推出,對長虹而言是在雷射電視技術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在「四大天王」中,TCL近些年來的發展最為矚目,海外市場開拓也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TCL集團2017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115.8億元,淨利潤收入達到了35.45億元,與前一年相比增幅為65.8%,發展態勢很被外界看好。不過就電視領域而言,三星和TCL選擇將量子點作為未來布局重心。但TCL也沒有放棄對雷射電視的研發投入,早在2016年的IFA展上,TCL便展出過一款4K雷射電視。不過客觀來說,TCL目前的重心還是在量子點上,在雷射電視上的投入還是相對謹慎克制的。
近些年來,康佳的改革轉型已經初顯成效,從扭虧為盈到去年業績大幅上漲,康佳迸發出了新的生命力。創維對於雷射電視的未來並沒有太大的熱情,而是選擇押寶OLED電視。就目前市場現狀而言,雖然OLED的市場有所增長,但表現還是未及預期。對於雷射電視,康佳和創維則要表現得冷淡得多,並沒有透露太多相關信息。
鹿死誰手未可知 靜待市場檢驗
對崛起於網際網路前時代的電視巨頭們們來說,今天的市場環境早已不同往日,除了產品技術和發展方向上挑戰,營銷模式上面臨的考驗也更為嚴峻。過去積累的許多市場優勢被大大削弱,渠道多元化發展導致原本市場被分流。除了要與傳統家電廠商進行競爭,像小米、極米、堅果、樂視、暴風這些網際網路後起之秀們的入局,顯然也讓電視市場格局變得更為複雜。
就目前來說,針對下一代顯示技術,電視廠商們也都已作出自己的選擇,各種顯示技術均有自身明顯優勢和短板。最後,究竟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仍需等待市場給出最後的答案。
▼立即掃描,觀看有禮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搶先報名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