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基金 車日楠
2003年國內發行了首隻名稱為債券指數基金的產品,實際上是股債混合指數基金,首募9億元,跟蹤指數為標普中國全債指數和標普中國A股綜合指數。其後公募債券指數基金的發展一度陷入停滯,直到2011年才重啟。2011年成立了國內首隻真正的債券指數基金,初始規模為1.2億美元,跟蹤指數為Markit指數公司編制發布的iBoxx亞債中國指數,由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及超AAA的信用債構成。2013年國內成立了首隻債券ETF產品,樣本是5年國債,共募集86億元。除2016年及2018年因債牛驅動而大量發行外,債券指數基金每年發行量都不大。2018年四季度起,債券指數基金大量發行,規模有所增長。雖然債券指數基金規模近年來發展迅速,但是相較於成熟市場,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從國內目前存量的債券指數基金情況來看,債券指數基金持有人以機構客戶為主,主要是對於銀行投資者,投資公募基金可以享受稅收優惠,又因為債券指數基金指數編制方法公開、底層資產透明。從產品類型上看,債券指數基金主要以政金債指數基金為主,與成熟市場相比,種類相對單一,在產品設計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費率方面,目前國內指數基金加權平均費率為0.22%,對比美國債券指數基金0.07%的費率水平,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但是由於債券指數基金還處於發展初期,從人員、技術、設備角度來說成本壓降的壓力還比較大,未來規模效應顯現後才能看到費率的顯著下降。從條款上來看,債券指數基金的投資比例限制多數與其他類型債券基金一致,對於採用完全複製法構建組合的債券指數基金,可以突破債券基金雙十的比例限制。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指數複製方法有:完全複製法、優化複製法和抽樣複製法。股票類指數基金多採用完全複製法,而債券指數基金多採用抽樣複製法,主要由於債券數量眾多,而流動性分化,部分債券難以在市場上以合適的價格買到足夠的數量,同時部分債券外部評級有效性也有所瑕疵。採用抽樣複製法影響產品對指數的跟蹤準度,帶來很大的管理難度,目前市場上大部分基金的跟蹤誤差在0.5%-1.5%區間,但是也有部分債券指數基金偏離程度超出2%。
國內債券指數基金尚處在發展的初期階段,人員配置、技術水平、產品設計、指數多元化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但是對比成熟市場中債券指數基金在債券基金的佔比,考慮機構對債券指數基金的需求,以及在中美利差維持高位海外投資者對債券指數基金存在需求等方面,國內的債券指數基金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