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對王爺的限制,清朝王爺不能出京城,明朝不能進,誰的手段高

2021-01-11 史者之旅

歷朝歷代對藩王的限制都是非常厲害的,封建帝王家族,為了子孫綿長,皇帝們會生很多孩子,這主要是保證後繼有人。

然而,這樣也會出現一種不好的現象,那就是皇子們多了,皇帝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會比較麻煩,比如康熙皇帝時期,諸皇子之間骨肉相殘,成為歷史上爭奪皇權的經典案例。

今天我們來講講明朝和清朝這兩個朝代對藩王的限制,兩個王朝對藩王的限制有著截然不同的做法,明朝的時候,藩王們是不能夠走進京城的,而清朝的王爺不能夠出京,這兩種做法,哪個更厲害一些呢?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將自己的孩子分封到了全國各地,讓他們幫助自己管理天下。管理天下,手裡必須有兵,朱元璋認為他們都是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手中有兵也是比較放心的。

因此,朱元璋讓自己兒子們當的藩王手裡有軍權,像朱棣、朱權手裡都有自己的士兵,這些藩王的權力非常大,在地方掌握著生殺大權。

朱元璋之所以讓自己的孩子鎮守天下,是出於這樣的考慮,為了防止蒙古的入侵,雖然蒙古人已經被趕回了荒漠,但是他們的勢力還是存在的。

再加上新成立的明朝,還有昔日老對手的舊部,把自己的孩子分封到地方,對這些顛覆政權的勢力能夠形成點狀剿滅,這樣兩種考慮,可以隔斷內外勾結的危險,讓明王朝在穩定的情況下迅速發展。

朱元璋還考慮到,自己的孩子都跟隨自己打過仗,而太子只有一個人,把這些人都留在京城,很有可能導致皇子們的嫉恨仇殺,於是便讓很多皇子遠離皇權的中心,讓他們到地方折騰。

朱元璋在分封皇子到地方的時候,有著嚴格的制度規範,他規定皇子們三年之內是不能夠進入京城,這樣的做法,除了避免皇子之間仇殺外,還為了防止皇子和大臣勾結。

更絕的是,朱元璋在遺囑中還說,自己如果死了,藩王還不能夠進京奔喪,朱元璋這樣做,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皇孫安穩,朱元璋怕他這些兒子進入京城後將他孫子的權力奪了。

清朝建立後,很多方面都是承襲明朝的,三藩被剿滅後,清朝實際上是沒有藩王的。從清朝的很多影視劇中我們能夠看到,皇族子孫全部都是在宮廷之中呆著的。

這是因為清朝有制度規定,皇子們不能隨便出入京城。鹹豐死後,奕要到熱河商量大事,然而,清朝有規定王爺不能出京,於是他只好扮成薩滿的形象才混出宮去。可見對王爺的控制有多嚴。

那麼兩朝的做法誰更厲害些呢?其實,兩者做法都是非常相似的,並沒有高低之分。明朝不讓藩王進宮,可以保證權利過度順利,不會發生手足相殺的情況。

最後朱棣佔領南京,這並非一般意義上的手足相殘,這完全是因為朱允炆在削藩的過程中太激進,導致藩王和中央的關係失衡,於是才有了建文帝的悲劇。

明朝的這種分封也有好處,明末進行的戰爭,各地藩王紛紛發力,對明朝的延續有很大的作用。

清朝這種不讓王爺出京的做法也是有好有壞,這不會出現藩王進攻朝廷的現象,但壞處是,各個王爺待在宮中,會出現勾心鬥角,爭權奪利的情況,康熙年間爭奪皇位的事情就能看出這種制度的缺陷。

相關焦點

  • 清朝不準王爺出京,明朝不準王爺進京,哪個更有用
    對比明清兩代朝廷對宗親的態度,可以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明朝藩王「非有詔不得入朝」,而清朝宗室卻是「無聖命不準離京」。從本質上說,兩者都是為了防範自己人對皇位的威脅,儘管效果各有千秋,但相比之下清朝的手段顯然更為高明。
  • 為什麼明朝的王爺不讓進京,而清朝的王爺不讓出京
    明清 王爺 明清兩朝對王爺是完全不同的政策。 明朝的王爺是「非有詔不得入京」,而清朝的王爺卻是「沒有聖命不得離京」。
  • 明朝不讓王爺留在京城,清朝不讓王爺離開京城,哪種方式更聰明?
    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將諸子分封於各地,是因為明朝在立國之初仍然面臨著邊疆地區的巨大威脅。於是他令諸子就藩,並委以兵權,尤其以燕王朱棣等人為代表,坐鎮北方,以抵禦蒙古的侵襲。
  • 明朝不讓王爺留京,清朝不讓王爺離京,哪種方式更有利於統治?
    明朝不讓王爺留京,清朝不讓王爺離京,到底哪種方式更有利於統治?明、清兩朝對王爺的不同處置方式各有利弊,而其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為減少王爺對皇權的威脅。就藩,就是封你在什麼地方,你到了16歲就趕緊去封地呆著,不準隨便在京城,至於王爺的封地全是皇帝說了算。一般王爺到了封地不需要幹別的,基本只幹三件事兒:吃飯、生娃、等死。
  • 清朝為何沒有發生同宗王爺叛亂
    封建社會中,皇帝與王爺雖然都是一家人,但因為政治與權利的因素,讓他們之間並沒有普通人家的那種親情,相反還會同室操戈,自相殘殺。 最近熱播電視劇《大明風華》就展現了明朝的兩起王爺叛亂即「靖難之役」和「漢王叛亂」。
  • 古代王爺侯爺為啥死守京城不去封地?看完原因才發現:京城真香
    明明可以去雲南當一方諸侯霸主,為什麼要死守京城呢?其實這在古代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從西漢王朝開始一直延續到明朝,到了清朝之後,王爺都是要待在京城的,不準出去,就是怕他們發展壯大自身勢力,對抗朝廷。先來說說明朝王爺和清朝王爺的區別:明朝王爺需要去就藩,清朝王爺則要一直待在京城裡;明朝的王爺沒有命令不準回京城,清朝王爺沒有命令不準出京城。
  • 清朝為什麼不允許王爺出京?看完感嘆:太明智了
    這一點在不少電視劇中都有體現,在清朝,王爺是不能無故出京的。電視劇《甄嬛傳》中,果郡王以為甄嬛被帶走,要出京營救,被浣碧苦苦勸阻,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王爺不能私自出京。不許王爺出京,清朝這是接受了明朝的教訓來的。
  • 清朝的王爺是如何消遣時間的?專家:再差也比老百姓強!
    那麼大清王朝的王爺,在閒暇的時刻中,喜歡做些什麼呢?追求權力是不可能的了,作為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朝代,清朝滅了明朝,在裡面可謂是吸取了足夠的教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一、擔任閒職,賦閒在家,被限制人身自由為了防止自己的親兄弟謀權篡位,大清的皇帝把權利在自己手中攥得死死的,並且還嚴格的監視著這些王爺。那麼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 回到明朝當王爺你知道明朝藩王過得是什麼日子嗎
    這其中最多的就是回到明朝當崇禎或是當個王爺,當然了,沒人希望穿越回去做一個農夫或是苦力。做崇禎暫且不提,就說說你要是真的回到明朝當王爺,你知道你的日子會有多慘嗎?明朝開國的時候,王爺們的日子還是非常舒服的,你別看朱元璋對外面的功臣和官員下手那個狠,對自己的這幫兒孫們那可是呵護備至。含到嘴裡怕化了,放在手上怕掉了。
  • 清朝王爺表面風光消遣,為什麼內心悲涼?這不是想要的生活
    萬事追其源,在人們印象中,王爺都是家財萬貫,整天閒散無事的形象,在了解清朝王爺如何消遣生活之前,先來了解清朝的宗室制度,即王爺是怎麼產生的。
  • 一個清朝王爺擁有多少親兵,有沒有實力推翻雍正皇帝?
    這個劇情當然是虛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出現了,在清朝統治期間,一個王爺到底能夠擁有多少親兵,有沒有能力推翻雍正皇帝?認真地說,王爺的親兵少得可憐,根本不可能推翻皇帝,而且連親兵都是皇宮裡派來的,根本不會服從王爺的命令。
  • 明朝不準王爺進京,清朝不準王爺出京,到底哪個更高明
    據《明史》記載,明朝的正王「十作不臨百姓,分色不是石土」。大體上是說,靖王不能插手地方的事物,靖王不能擁有稅收的權力。朱元璋對國王的態度可以看出給你病魔,但你沒有經濟基礎,就沒有造反的可能。朱元璋為了限制靖王,在繼承中嚴格遵循嫡長子繼承制。當然,明成祖朱秋和明大鐘朱治玉是特例。
  • 清朝的王爺是如何消遣時間的?
    你認為那些王爺真的很快樂嗎?是的!那些王爺的快樂你想像不到!與明朝用地方「卷養」宗室親王的方式不同,清朝規定王爺不得離京,所以,處在在皇帝眼皮底下的「看守」,皇帝對王爺並沒有那麼忌憚,回看整個清朝,你可以發現,清朝並沒有發生宗室對皇權產生威脅的亂象,這一點可能與康熙設南書房、雍正設軍機處,皇權高度集中有關。
  • 安安穩穩做個王爺不好嗎?
    二、在清朝當王爺遠遠不像之前的明朝那麼舒服,所以康熙的幾個兒子會拼了命地爭奪皇儲之位 一直以來,我們以為王爺的生活像電視劇演的那樣,無憂無慮,除了怕皇帝之外,想幹啥就幹啥。但事實上,歷史上當王爺最舒服的王朝當屬明朝莫屬,走的時候給你一塊封地,並且還有大量的錢財,而且封地內的稅收大多時候歸他們自己支配。
  • 康熙的兒子們,為何放著好好的王爺不當,非要去爭皇位?
    清朝本就沒有所謂嫡長子繼承制的規矩束縛,大家都有繼承皇位的資格。而康熙又兩度廢太子,讓儲君之位空懸,給了諸位皇子以希望。所以當胤礽被廢黜後,對於有追求、有資本的皇子來說,大家都是庶出,誰也不比誰的血統高貴,不趕緊博一把還等什麼呢?當然,除了權力本身所帶來的誘惑以外,清朝王爺的待遇不高也是九子奪嫡的一大原因。
  • 清朝王爺沒有封地只有工資,如何養活王府?
    清朝為了避免藩王造反的問題,將王爺們全都留在京城供養起來。由於清朝王爺沒有封地,王爺們的日常開支只能依靠著朝廷的俸祿來維持。雖然朝廷給予王爺們的俸祿非常高,不過王爺們從皇帝手中得到的俸祿,根本不足以養活王府一大家子人,因此清朝王爺除了俸祿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額外收入。
  • 回到明朝當王爺之楊凌傳高文心扮演者是誰 高文心是誰演的
    高文心扮演者是誰《回到明朝當王爺之楊凌傳》中,高文心扮演者林予晞。電視劇《回到明朝當王爺》中,高文心是女主角之一,高太醫之女,大家閨秀,知書達禮,又懂孝順。女神醫,楊凌之妻,因與楊凌有過同生共死,得到平妻待遇。
  • 為何清朝王爺無聖命不準離京?皇上:朕這麼做是有原因的
    一般時候,皇帝會從自己的眾多兒子中挑選一個作為皇上,其他則被封為王爺和藩王。大多朝代的帝王會選擇為自己成年的兒子分封土地,用裂土稱王的方式來緩解皇權爭鬥,這種郡國制度在中國古代始終流行,直至明朝,皇帝依舊下令,各地王爺非有詔不得入朝,意思就是沒有皇上的命令,地方的王爺是不可以回歸朝廷的。但這一制度,卻在清朝發生了改變。
  • 清朝真實老照片:王爺肥頭大耳,有錢人抽鴉片摟美女!
    清朝真實老照片:王爺肥頭大耳,圖2有錢人抽鴉片摟美女!王爺肥頭大耳,愛新覺羅·載洵是光緒皇帝的弟弟,爵位貝勒,曾任籌辦海軍大臣。 清朝時期,有錢人抽鴉片摟美女,那時英國為了獲取巨額利潤,大肆向中國輸入鴉片,發動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 他是文韜武略的清朝王爺,也是最生不逢時的清朝王爺!
    他是文韜武略的清朝王爺,也是最生不逢時的清朝王爺! 提起「洋務運動」,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李鴻章,張之洞等人。可是大家千萬不要忘了,在這場運動中還有一位皇室王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