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空中、在我們的想像空間裡,月亮那樣明晃晃的一個大傢伙可能僅僅是一顆衛星而已,這種事情並不容易讓人接受——尤其是它變換的身形影響著那麼多我們的旅伴和動物的生活。
有西方科學家通過對獸醫的採訪調查推斷,馬是受月亮圓缺影響非常大的動物,無論肉體上還是精神上。隨著滿月的臨近,馬的精神波變得異常紊亂,肉體也出現各種各樣的障礙。甚至從馬匹抽樣調查中得出一些結論:每到滿月之夜,必有許多馬得病,死馬的數量也遠在平時之上。
這個結論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尚無定論,但科研已經證實,人類和其它動物一樣,行為舉止都會受月亮陰晴圓缺的影響。潮汐就是地球上的海洋表面受到太陽和月球的潮汐力作用引起的漲落現象。月亮會對地球上動物的生物鐘產生影響,影響行為也是多種多樣,有長期過程例如繁殖和遷徙的時機。而對於人類,曾有調查研究顯示,在滿月之時,人們更容易緊張、興奮、焦慮、急躁。
世世代代以來,民間傳說一直把愚蠢的人走黴運歸咎到「都是月亮惹的禍」。而最近幾百年來,科學雖然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可是科學家們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仍舊無法對一些現象給出明確的解釋。
月亮不僅可以影響潮汐,還可以影響人類本身,它會引起人從痛風加重到膀胱問題等一系列的症狀發生。汽車交通事故的發生原因甚至也可能和月亮有關聯,人體的荷爾蒙平衡同樣會受月亮的影響。
在佛羅裡達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靠近滿月的幾天,謀殺和嚴重傷害案件會明顯增加。在3個警區聯合開展的第二項研究則發現,滿月那天的犯罪率要比其它日子高出很多。一項對交通事故所做的長達4年的研究發現,汽車事故發生數量在滿月那天最少,而事故發生數量最高的時間則出現在滿月前的兩天。交通事故更容易在月盈期發生,月虧時則不是這樣。對800名患有尿不淨症狀的病人所做的另一項長達3年的研究顯示,這些病人向醫院報告的尿存留量在滿月期間要比盈虧周期的其它階段高。
喬治亞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稱,我們的吃喝也受月亮盈虧周期的影響。研究人員觀察了694名成年人在月亮周期的營養攝入量和飲食類型的變化情況。他們總結說:「這些人的營養攝入量與月亮盈虧之間有聯繫。和新月時間相比,這些人在滿月期間的食量增加了8個百分點,而他們的酒精攝入量則下降了26個百分點。」
研究顯示,滿月時去普通門診就醫的人數會上升。利茲大學所做的研究顯示,這個數字上升了大約3.6個百分點,在這個期間每個診療室都會多出大約3個病人。雖然研究人員對月亮能夠引起什麼性質的疾病和影響原因並未加以研究,但是他們說「月亮似乎和人的焦慮抑鬱沒有關聯」。
而根據位於伯拉第斯拉瓦的斯洛伐克預防和臨床醫學研究所的研究結果,在新月和滿月時候患痛風和哮喘的人數會達到頂峰,而這個研究所對這個現象做了長達22年的跟蹤調查。
紐約140,000名新生兒這個樣本似乎較小,然而這些孩子的生日卻是有機地均勻散布在29.56天裡。這個天數正是月亮的一個盈虧周期,在這個時間段最後的四分之一的天數中小孩的出生數量會達到高峰。出生高峰的時間選擇顯示在滿月過後月亮亮度減少的這段時間內婦女的排卵量會劇烈減少。
接近三分之一的脊椎動物以及超過60%的無脊椎動物都在夜間活動。在它們醒著的大部分時間裡,滿月是最明亮的物體。最亮的月相之後大約兩周,新月會緊隨太陽升落,使整個夜晚唯餘星光點綴。新月與新月之間的整個周期大約為29.5天。像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多納納生物站的彭泰裡亞尼那樣的生態學家希望了解,這種月華盈盈與暗夜無邊的循環往復對人類和動物的生活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校區的蘿拉·布魯(Laura Prugh)和哈佛大學的克裡斯多夫·戈爾登(Christopher Golden)這兩位生態學家調查了59種夜行哺乳動物的行為之後,發現大多數食肉動物和食蟲動物在月亮最亮的時候活躍程度降低。靈長類似乎是唯一總是在滿月下更加活躍的種類。
一種月亮引起的大規模產卵活動每年11月都會在澳大利亞大堡礁出現。成百種珊瑚同時產卵。許多環境要素如溫度、鹽度和食物很可能決定產卵活動的發生時機,但是月光的亮度似乎是主要的誘因。當亮度合適,成百上千的珊瑚同時釋放出精子和卵子,增加受精機率。
對於某些鳥類,夜間光線更明亮,他們的交流行為模式會隨之改變。雕鴞(這種鳥是歐洲體型最大的貓頭鷹,雙翅展開足以橫跨一張最大號的床)在夜間利用喉部白色羽毛交流,在滿月月光最強的夜晚,鳴叫和羽毛的閃現次數也會增加。而其他貓頭鷹則避免在滿月時活動,科學家猜測是為躲避天敵。地球的陰影遮住月亮之後,雕鴞立刻陷入了沉默。
同樣,陸地上的動物常常在月光明亮時減少活動,而海洋生物也會對潮汐變化做出反應。一些海龜等到滿月漲潮時乘浪衝向海灘,在離岸較遠的地方產卵。
獅蟻在滿月時會挖較大的洞,捕獲昆蟲。這種行為改變可能是由於昆蟲在滿月的月光下更加活躍,費力挖大洞也是物超所值。
獅子較少在滿月下捕獵。但是當月亮虧損,夜晚變暗,飢餓的獅子可能不僅會遭遇它們平時的獵物,還會碰上仍在戶外的人類。研究者們已經發現,獅子對人類的攻擊最容易發生在滿月之後第10天。
在西班牙多納納國家公園,野兔同時提防著灌木林中潛行的伊比利亞猞猁和赤狐狐狸。在滿月時野兔或許會待在自己的洞穴附近,在新月前後,它們會蹦跳到離家更遠的地方,敢於徑直穿過遙遠而開放的空間。野兔在月相周期的行為可能是對獵食者行為變化以及可利用光線的反應——它們的旅行衝動要比新月晚到幾日,滿月之後也要過一會兒才會變得最為安分居家。
在世界其他地方的新月期,郊狼成群結隊的嚎叫,獾則排尿增多。壞天氣和月食的作用就相當於暗月。人們曾經觀察到一種夜鷹在濃雲遮月時停止了覓食。這時,正當夜晚看起來仿佛再也不會明亮起來時,一彎新月緊隨日落出現在了西方。
蘇黎世大學的生態學博士後加布裡埃爾·科齊(Gabriele Cozzi)在波札那北部研究獅子、獵豹、非洲野犬和鬣狗如何利用地形,現在他也開始思考月亮的影響。之前人們認為這些動物會在24小時的晝夜周期內分頭行動以免狹路相逢:獅子和鬣狗主要在夜間捕食,野犬和獵豹則被認為是白晝獵手。輪班轉是有道理的,尤其對小型獵食者來說:獅子會殺死野犬和獵豹。鬣狗則會盜取它們辛苦得來的獵物。
只要月亮亮起了一半,非洲野犬和獵豹的夜間活動就會增加。獅子和鬣狗似乎並不會改變它們的夜間捕獵習性,不管越過頭頂的是什麼樣的月亮。獵豹是著名的速度型獵手,非洲野犬也毫不遜色,它們能夠以每小時50千米甚至更高的速度把獵物追得筋疲力盡——在無光的夜幕下,奧卡萬戈三角洲的灌木叢中,這可是一項難以完成的壯舉。月光為捕獵提供了照明。
研究者們詳加調查之後,發現編碼珊瑚隱花色素——一種對藍光敏感的蛋白質——在月圓之夜開始更多地表達。5天之後,珊瑚蟲開始排卵。月相周期誘使珊瑚蟲在同一時間釋放配子,增加了它們成功繁殖的可能性。在其他物種當中,月亮與其他環境因素結合幫助繁衍後代——比如讓在夜裡產卵的三聲夜鷹明白什麼時候容易捕食,或者提供潮起潮落的信息。
研究者甚至觀察到,有些動物在看不到月光的時候依然根據月相的變化尋找食物和同伴。這種以月亮為指針的生物鐘可能與以晝夜為節律的生物鐘協調運行,共同保障動物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