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禮聖如今脾氣不太好,這會促使文廟採納崔瀺的學說嗎?

2020-12-24 觀文說意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劍來世界中算上新開闢的五彩天下在內,要論自由度,首推者必是妖族主導的蠻荒天下,因為這隻有一條規矩,強者為尊,他們可以享用弱者的一切,包括生命和尊嚴,這裡是強者的天堂!而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看似規矩森嚴的浩然天下,畢竟在這裡,越強者受到的約束就越大,強至飛升境甚至連出行都會受限。

不過浩然天下這些落在山上、特別是山巔強者身上的絕大部分規矩,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保護浩然天下芸芸眾生能夠蓬勃生長,畢竟這些山巔強者太過強大,動輒山崩地裂、焚天煮海,普通人在他們面前別說抵抗了,恐怕僅僅是戰鬥餘波就能在不經意間毀滅萬千生靈。而且浩然天下雖然看似對山巔強者限制得比較死,卻也只是限制了他們對於世俗的影響,在其他方面倒是極為寬鬆,並未像青冥天下那般限制他們的修行大道,更不會像蠻荒天下那樣一言不合便動輒殺人。

即便是當初指責禮聖外儒內法的那位諸子百家老祖也只是教育了一番,事後還是禮聖親自出手幫其補足了自身大道,這要是換了託月山大祖或者道老二,恐怕不僅這個人要死,他所在的流派估計也是要走到頭了。不需要擔心修行前路被禁,也不需要考慮是不是一覺醒來腦袋就會搬了家,其實浩然天下才是數座天下最為自由、環境最和諧的所在,畢竟只要不上趕子找事,那麼作為主導者的中土文廟也不會對那些山巔強者們的生活橫加幹涉,那個囚禁了諸多山巔強者的功德林裡幾乎沒有無辜者落座。

不過有些錦衣玉食吃慣了的人總覺得路邊的翔有些特別,雖然未必會去吃,但總想聞一聞,而浩然天下某些山巔強者就是這種心理。他們並不滿足於當下的這種平靜,總想著要搞出一些事來,可往昔懾於文廟強大的實力有些事情他們還做不來,不過這一次險些顛覆文廟的兩座天下大戰對他們來說卻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這些人就像是聞到了魚腥的貓一樣忍不住跳了出來。

金甲洲的完顏老景、被女子武神鎮殺的鬼修等皆如此,不過這些人都是腦子比較蠢的,所以都涼了,而暗地裡還有很多人趁著這個機會不斷攪風攪雨,妄圖為自己攝取更大利益,絲毫沒有顧念這個天下的興衰存亡。那些詰難陳淳安的所謂讀書人是如此、在大戰中出工不出力的山上勢力是如此、戰時隱身事後摘桃的神秘組織更是如此,在他們心中只有利益,根本就不在意這座天下的興衰,對於文廟的規矩更是嗤之以鼻,巴不得後者早日完蛋,還他們一個自由。

卻不想如果不是文廟諸多聖賢於天外用生命守護這座天下,哪裡來得他們在那裡想三想四,即便沒有被妖族佔了這天下,如果神靈再落人間能有他們的好嗎?而這些事情對於山巔強者來說不是秘密,可對於有些人來說根本就不在乎,甚至還覺得這是他們理所應當的,誰讓文廟是老大呢。攝取利益的時候總想著一馬當先,到了要履行責任的時候卻想著隱身人後,這真的不是一個笑話嗎?

可這些人偏偏想要將這個笑話活成現實,甚至還為此自鳴得意,所以他們成功惹怒了文廟,也成功惹怒了脾氣本就不太好的浩然天下目前的主事人禮聖。當下文聖給封姨的提醒又何嘗不是在表明儒家的態度,這一次兩座天下大戰期間浩然天下暴露出的種種問題已經讓文廟對往昔的懷柔政策生出了質疑,禮聖於穗山之巔的鞠躬道歉、文廟在議會上的強勢改革等等都是在釋放一個信號,文廟的治世風格要變!

但就目前來看文廟應該還在抉擇這種改變應該要如何進行,畢竟是走了近萬年的老路子,想要大刀闊斧的改變也不容易,至少也得先找好一個合適的方向,否則很可能會得不償失。而這個時候崔瀺的事功學說就可以為文廟提供一個很好的改革方向,畢竟是經歷了寶瓶洲保衛戰的成功檢驗,事實證明了在如今這個大時代崔瀺的事功學說更加契合時代進程,當然,這個學說施行的前提還是要加強文廟的領導力,一切的改革都要在文廟高度約束下進行。

當然,崔瀺的事功學說推廣到整座天下也許還差些打磨,而且它本質上與儒家教義的根底還起著一些衝突,所以直接推廣也許不可取。不過文廟的讀書人都不是吃乾飯的,上有禮聖、亞聖、文聖都是千古人傑,伏聖、文廟教主還有其餘陪祭聖賢也都不是只會寫聘書的筆桿子,下有陳平安、元雱這等優秀後繼者,文廟人才濟濟,想出一個合適的改革之法想必並非難事,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p.s. 以上觀點皆屬個人看法,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是關注作者,大家一同討論。

劍來:寶瓶洲風波止於一隻花瓶,陳平安可能即將匯合齊景龍!

劍來:禮聖約談寧姚事關新登天之戰,劍修還會衝在第一線嗎?

劍來:崔瀺和陳平安聯手重建寶瓶洲,混亂之後將迎真正騰飛!

劍來:神性陳平安也許是最終反派,神性與人性到底有何區別?

相關焦點

  • 《劍來》:仁義禮智,人不立
    《劍來》是一部借鑑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的小說,其中,儒家思想展現了極多,以浩然天下作為主場景,文廟影響無孔不入。在我國儒家文化中,五常(仁義禮智信)是儒家提倡的做人的起碼道德準則,而這,在《劍來》中,除「信」外,比比皆是。
  • 劍來:阿良和左右鬧得動靜太大了,這樣做真不怕打草驚蛇嗎?
    三兩個肯定不頂什麼用,畢竟這兩個人單獨來算恐怕戰力都不會弱於普通十四境,更遑論二人聯手了,如果真想要對抗這二人,恐怕沒有多一倍的人手根本不頂用,而且傷亡人數也不能保證,那未來又如何抵擋浩然遠徵軍?況且那些歷經了少說也有成百上千年修行的十四境大能會甘心把自己的生命搭在阿良和左右身上嗎?或者直接點,他們會像託月山大祖那樣甘願為了賈生的野心葬送掉自己的性命嗎?
  • 鬥膽寫寫文聖一脈1--文聖、繡虎與左右
    鬥膽寫寫文聖一脈一、文聖 文聖,浩然天下儒家第四聖,排在至聖、禮聖、亞聖之後,真實姓名不詳,人稱老秀才,實際年齡並不大,只是比較顯老,之所以喊秀才,
  • 劍來:禮聖約談寧姚事關新登天之戰,劍修還會衝在第一線嗎?
    當然了,這不是說寧姚本身就有這麼大的面子,不過時勢造英雄,在如今這個時間節點上寧姚就代表著劍修還有五彩天下,所以文廟如此鄭重其事也在情理之中。而這一次對話是由禮聖主導、文聖傳信,正式約談飛升城第一人、五彩天下第一人寧姚,其內容必然事關重大,很可能不只牽扯到五彩、浩然兩座天下,極有可能會涉及整個人間。
  • 劍來:文聖復位!送別崔瀺和齊靜春的他為人間付出太多!
    但冷靜下來想一想,之所以人們能夠有時間和機會去抱怨,不就是因為還有著高古之士在替這人間遮風擋雨嗎!就像沒取得過什麼像樣功名的文聖,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獻給了浩然天下,只求能為人間多添幾分希望!文聖行事不拘一格,看似為人浪蕩不著調近似流氓,甚至曾無聊到和穗山大神一起去偷看青神山夫人洗澡。
  • 《劍來》浩然失「秀」,祭崔瀺—人物系列傳記2·大驪國師
    良久,那儒士終於放下手中的小雪錐,輕聲自語:「不對,果然不對……而且阿良這廝在劍氣長城也呆了足足五年了,按照正常的情況……那傢伙應該早早就被當地修士一路追殺出來了……由此可見,那邊一定是太缺人手了。」 「……果不其然,那個件事情的確是真的。」
  • 《劍來》:重返劍氣長城,淺析
    禮聖注重規則,所以他制定禮儀制度,限制山巔修士,避免無意的一個舉動造成後世的風暴。三山符,之前就提及與三山九侯先生有關。這一場又體現出了三山符的強大,陳平安甚至想靠三山符跨越兩座天下。禮聖並沒有說三山符能不能做到,而是說陳平安本就受傷的體魄這樣只會雪上加霜。或許,三山符真的能跨越兩座天下?那麼三山九侯先生的實力就真的難以估計了。
  • 《劍來》:練不出本命字,文聖為何嘆息?禮聖想讓陳平安做什麼?
    《劍來》,禮聖將陳平安「一分為三」,來驗證陳平安是否真的再無可能進行陰神遠遊、是否真的再無陽神身外身,以及是否真的再也練不出本命字。結果正如所料。陳平安再也練不出本命字,文聖既著急又無奈,肚裡似有千言萬語,最後卻只有一聲嘆息。他為何會嘆息?向來嘴上功夫無敵手的他,究竟有多難受,才會說不出一句話?另外,禮聖如此勘驗陳平安,原本是準備讓陳平安做什麼嗎?不然,白澤那一句「百智唯熙」豈不是成了無的放矢?
  • 劍來:崔瀺、陳平安合力挖坑,蔥蒨仙子可能是崔瀺的暗樁!
    可奇怪就在於這樣境地下的陳平安卻仍舊能夠準確判斷出夜航船是一個專門套他的坑,甚至提前布好更大的一個局來反制對方,可見他的情報來源還要強過千年積累的玉圭宗。而在陳平安相熟的人中大概也只有一個人有這種能力、也願意出手相助他,那就是大師兄崔瀺。
  • 「劍來」文廟之行,寧姚心魔再現!
    就算他陳平安等得起,相信各位讀友都等不起! 最重要的是此次寧姚文廟之行,必定會有風波。我猜寧姚當初一定沒有把心魔斬乾淨,因為那心魔是陳平安啊! 寧姚一來到浩然天下,至聖就發覺不對勁了!而這本來是五彩天下的事情,至聖不能管,可是現在寧姚已經是陳平安的媳婦了,那就是自己人了!不管不行!於是安排了禮聖負責。
  • 劍來:從遠古神靈到養龍人,大驪的成功不只依仗崔瀺!
    而現如今很多人將大驪的成功歸功於大驪國師、繡虎崔瀺,這一點毋庸置疑,大驪能有今日之輝煌崔瀺功不可沒,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崔瀺,大驪可能再過千年也還是那個偏隅小國,前提是它真的能夠綿延千載。就好比死戰蠻荒妖族大軍不落下風,這就不是隨隨便便能夠做到的,即便是能夠抵禦蠻荒近萬載的劍氣長城,那也是靠著成批量劍修的傾力出劍方可做到,這還是劍氣長城獨特之修煉環境賦予的先天優勢。而大驪這邊不可能擁有這個基數的龐大劍修隊伍,甚至連同基數的練氣士隊伍都未必能夠湊出來,所以大部分迎戰的人族士兵可能都只是普通人,亦或者是低境修士或武夫。
  • 劍來: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如今召回本命飛劍的阿良,終於開始放開身手了,我們也見到了阿良的劍修瀟灑。「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之「飲者」。阿良不是文廟的陪祀聖賢,是浩然天下最大的失意人。「皆死盡」意味著阿良也有著極限換人的殺招。 左右臨時以純粹劍修破境如十四。「左右是個死」和三教一家默認「不允許出現十四境的劍修」。左右的生死確實扣動人心。有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感覺。
  • 「劍來」崔瀺齊靜春請君入甕局勢分析
    前半段請君入甕,齊靜春暫時退場,崔瀺則以自降棋力的手段引蠻荒天下出手,配合藏身齊瀆的齊靜春,成功打亂了周密的節奏,但是,還不夠。封姨想不明白,崔瀺與齊靜春這對師兄弟,為什麼在算計到如此深遠,執行並無疏漏的情況下依舊放任周密飛升。
  • 劍來:沒了三教祖師,以賈生為首的新五大至高神靈由誰抵擋?
    如果劍來世界有熱搜,三教祖師散道絕對穩排第一,即便是阿良和左右共斬蠻荒一事論熱度恐怕也有所不及。而且這件事來得太突然,雖然早知道崔瀺有拉三教祖師下水的準備,可沒成想竟是直接把人埋了,這種變故著實有些出人意料。而更重要的是,他們三人的離去也許會給人間帶來大麻煩!
  • 劍來:大驪太后想借儒家規矩制衡陳平安,可惜文廟風向變了!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隨著陳平安親赴大驪京都並連夜打出一套組合拳後,他和大驪王朝之間的矛盾實際上已經到了臨界點,所以接下來雙方無論是誰都好,只要多走一步馬上就會出結果,屆時是戰是和便會一清二楚!而照目前的形勢來看,大驪太后對壓制陳平安似乎有著異常堅定的信心,而這種堅定也超越了絕大多數人對現實的認知!
  • 劍來:說說禮聖、亞聖、文聖三人到底誰才是教育達人!
    唯一可惜的是文聖一脈崛起時間太短又遭逢大變,致使門下弟子過於稀疏,好在如今苦盡甘來,未來還會迎來一個飛速發展期。說了文聖,就不得不提一下曾經在「三四之爭」中勝過他、且文廟尊奉排第三位的亞聖了。由此可見人多了未必是好事,但這並不意味著亞聖的教育之法就一定比文聖差,這是一個概率學的問題,而且文聖門下不也出了馬瞻這樣一個犯過錯的記名弟子嗎?畢竟是生出、養出阿良這樣的奇葩之奇男子,亞聖必定腹藏乾坤!至於說剩下兩位文廟尊奉的聖人,至聖先師超然物外故而撇開不談,但排在第二位的禮聖是有著直系傳承存世的。
  • 《劍來》:細數儒家三位聖人的主要學說,三四之爭不可避免
    #《劍來》之中最為關鍵的一些人就是儒釋道三教的高層領導。與此同時,他們的戰鬥力也不低,大多數都是十四境的高階修士。儒家就是這三教聖人之中比較有特色的一個學派,儒家學說不同於佛家和道家學說那樣對於自身內容的絕對認可。儒家反倒是多了很多矛盾,舉一個例子,儒家的學說更多是在推翻先前已經有的那一套學說。
  • 《劍來》:總有一些遺憾難以彌補(上)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齊先生總是讓人如沐春風,那句「遇事不決,可問春風」贏得多少翻書人喝彩。齊先生不應該死的,驪珠洞天一事上,他想走,除開三教祖師誰攔得住?可是他不能走,一身儒衫,那是曾經讀過的書,學過的理,一走了之,可以活命得到大逍遙,但是卻對不起自家先生的教導,對不起儒生之名。當仁不讓,小鎮三千年因果一肩挑之,將未來託付給小平安,這是齊靜春選擇的路!
  • 《劍來》:周密,舉起手來,你被包圍了!
    如今,《劍來》節奏應該要加快了,阿良在蠻荒天下作為「魚餌」釣魚,浩然天下整頓軍備已久,各方都將準備進軍蠻荒。周密該何去何從?浩然天下在戰爭初期,節節敗退,高端戰力缺失,文廟聖人,不是魂遊天外天禦敵,便是在開發新天地。直到崔瀺率一洲願挽天傾,整個局勢才開始變化。之後,崔瀺、齊靜春師兄弟聯手,徹底打破僵局。但是,這一戰卻虎頭蛇尾,最後至聖先師與託月山老祖對峙,妖祖散盡修為,為妖族開闢退路,周密登天而去。蠻荒天下的下下策是周密的上上策,他成功登天而去,入主舊天庭遺址。
  • 《劍來》:龍蛇起陸,淺析
    對於第一個問題,陳平安沒有回答,但是不回答也許就是默認。他如果是根據後面崔瀺的留下的信息一步一步的推出三教祖師將要散道,也在情理之中,畢竟,陳平安也是屬於喜歡多想的那一類人。但是如果他是在回鄉前就知道了三教祖師將要散道,那麼就太不可思議了,他是怎麼知道?崔瀺告訴他?還是說一切皆是夢境?細思極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