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字真的是一個技術活,寫小說的人第一道考驗就是小說裡的人名。
我初中的時候寫過一個長篇武俠小說,取名《彩雲曲》,那裡面的主角姓陳,因為我姓陳,可以滿足我的意淫,裡面有個帥帥的島主姓皇甫,因為我的同桌姓皇甫,我答應他安排一席之地。裡面有個壞人叫羅傑,後來我跟一個姓馮的同學鬧彆扭,我就把羅傑寫成是一個姓馮的大壞蛋的私生子。我還有個關係比較好的同學叫秦寶海,我寫了一個英雄角色叫海寶秦。
那時候最羨慕嫉妒的是古龍小說的名字,什麼西門吹雪,什麼葉孤城,什麼花滿樓,這種高端大氣名字都被他用完啦。
對金庸小說裡的名字滿是鄙視,什麼郭靖楊康令狐衝完全是鄰居家孩子的名字嗎,不過令狐這個姓少見,要不光一個衝字,這是多麼LOW的名字。
後來讀書多了,仔細想想古龍小說裡的人物名字太過浮華了,華麗得不真實,就像一個網名,就像T臺上的服裝,你看看是挺漂亮,但誰會真正穿出去,例如給孩子取名字,誰會直接拿過來用叫王孤城,誰會叫李吹雪。實際上古龍取到的好聽名字也就這幾個,其他名字也就一般了,例如郭大路,例如謝曉峰,這名字不也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名字。
但古龍的厲害之處在於能把最簡單的人名給你解釋得高端大氣。
例如《七殺手》的柳長街,他取這麼一個名字是因為他的理想做一條長街,兩邊長滿柳樹,開滿店鋪。樸素得讓人感動。
無釐頭的還有《三少爺的劍》裡的燕十三,他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過去有個人叫燕七,還有個人叫燕五,他覺得自己比這倆人都厲害,所以取名燕十三。
讓人忍俊不禁。
相比之下,金庸小說裡的人物名字看起來簡單,但背後含義推敲起來可有意思,可以說是大巧若拙。
例如令狐衝,單看這一個名字平常無奇,如果和任盈盈合起來看就有意思了,因為《老子》說「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盈若衝,光從取名字上來看,就預示著他們會在一起。
再看嶽不群,似乎卓爾不群,但是《論語》上說」小人黨而不群。」從名字上就已經埋下這是一個偽君子的伏筆了,再說她媳婦寧中則,這名字取自《論語》「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這是標準的好人,所以作者寫一代梟雄任我行在西湖底下和令狐衝談起來的時候還忍不住讚美幾句,搞不好也暗戀過這位磊落的女俠,只可惜所嫁非人。
《天龍八部》裡喬峰的名字聽起來也很平常,但和他爸爸蕭遠山放到一起,就很明顯看出作者的用心了。阿朱、阿紫這名字聽起來就像是丫鬟,實際上就是丫鬟,但作者很明顯就是在用《論語》裡」惡紫奪朱」的意思,阿朱死了,阿紫一心想要把姐夫給奪過來。
主角的名字這麼用心,配角的名字作者也不掉以輕心,例如《天龍八部》裡段家府上的帳房先生崔百泉,他是一個帳房,所以他的武器就是算盤,也正因為他是一個會計,所以他的名字裡有個泉字,錢在古代叫泉,這可真是人如其名。
除了人如其名,還有反其意而用的,林平之和遊坦之,人生都不平坦,都是大苦逼,都被滅門,都被弄瞎。
除了古籍,金庸也會用古詩詞,「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這一句裡金庸就用了溫青青,任盈盈兩個。木婉清這樣熟悉的名字更不必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