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中人物名字

2021-02-07 收藏級頑主圈兒


(一)阿朱、阿紫——二姐妹是《天龍八部》段正淳與阮星竹之女,自小分離,後一為慕容氏的婢女,一為星宿派的頑徒。朱紫是一個母親所生,而性格、品質迥異。其名取自《論語》。《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何晏集解:「朱,正色;紫,間色之好者。惡其邪好以亂正色。」後因以「朱紫」比喻以邪亂正或真偽混淆。《後漢書·陳元傳》:「夫明者獨見,不惑於朱紫。」又比喻人品的高下。劉峻《廣絕交論》:「雌黃出其唇吻,朱紫由其膽。」由是觀之,查氏以「朱紫」為二姝命名,愛憎之情不言自明矣。

[附:喬峰]喬峰本名蕭峰(蕭姓為遼國大姓),其姓得自養父農戶喬三槐。「喬」字已暗含其並非本姓(「喬」在字義上有「裝假」、「改扮」意,如喬裝,喬模喬樣等,《水滸》有「李逵壽張喬坐衙」)而「峰」字又遙接其父之名「遠山」。

(二)丁典和凌霜華——《連城訣》中一對命運悲慘的愛侶。丁,有遭逢的意思。《後漢書·岑彭傳》:「我喜我生,獨丁斯時。」有詞語「丁憂」、「丁艱」;典,有抵押、典當的意思。杜甫《曲江》:「朝回日日典春衣」。所以「丁典」可釋為「遭逢出賣」,正好像丁典與其把弟狄雲身世的寫照。

凌,「凌寒獨自開」之凌,冒著;「霜華(花)」,雪也。能凌霜華(花)之物,菊也。合「人淡如菊」之評,亦符其愛菊之性。故其女僕名曰「菊友」。

(三)楊過、小龍女——「神鵰大俠」楊過,字改之,其名及字都是郭靖取的。《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又南宋辛派詞人劉過,字改之。不知金庸是否從這位詞人身上得到某種靈感。

龍女,神話中的龍王女兒。《法華經》中有龍女成佛的故事,唐李朝威《柳毅傳》有「龍女牧羊」。《詩人玉屑》卷二十一引《冷齋詩話》有「吳城小龍女」。而小龍女的原型應該出自《莊子·逍遙遊》中那位「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

(四)令狐衝、任盈盈——令狐衝是厭惡權利鬥爭的「隱士」,一位「道家之俠」。衝,貌似衝淡空虛;盈,水滿的樣子。這似乎暗示著令狐衝和任盈盈性格的差異與衝突。但事物是辨證的,《老子》四十五章曰:「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再說下--金庸在其另一部小說裡借周伯通之口引用過這句話,可旁證這種解釋並非牽強。「周伯通道:'我這全真派最上乘的武功,要旨就在'空、柔』二字,那就是所謂'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跟著將這四句話的意思解釋了一遍。郭靖聽了默默思索。」)衝與盈又達到了統一。而事實上他二人最終是「笑傲江湖」,「曲諧」一生的。

[補記]任盈盈也可能名取自《古詩十九首》「盈盈樓上女」。清孔尚任、顧彩合作傳奇劇本《小忽雷》中女主角名鄭盈盈。又《老子》:「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五)「奔雷手」文泰來——文泰來乃《書劍恩仇錄》紅花會四當家,是堪與喬峰媲美的好漢。「奔雷手」形容其工功夫氣勢不凡,辛棄疾《沁園春》(杯汝前來)有「於今喜睡,氣似奔雷」句。泰是卦名(卦象為上坤下乾)。坤地乾天,地重下沉,天輕上浮,天地交而萬物通,徵兆順利。

這樣就很好解釋文泰來由被清兵拿獲到逃脫囚籠,雖屢經周折,然「否去泰來終可待」(唐韋莊《湘中作》),正印證「泰來」二字是否極泰來的意思。

(六)乾坤五絕(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射鵰英雄傳》中五位高人被譽為「乾坤五絕」。金庸對他們的命名參考了中國傳統的五行思想。

東方尚青,屬木,故「東邪」為黃藥(藥)師(平時都穿著青袍);南方尚赤,屬火,故「南帝」號一燈;西方尚白,屬金,故「西毒」為歐陽"鋒";北方尚黑,屬水,故「北丐」為"洪"七公;中央尚黃,屬土,故「中神通」為王重陽。金木水火土五行巧妙地鑲嵌在五人的姓名中。

1、南帝一燈——「一燈」之名出自《法華經》:以一燈傳諸燈,終至萬燈皆明。「南為火」:一燈大師之「燈」待「火」點燃。其秘技為「一陽指」,而太陽就是一個大火球。「南,色赤」:「燈」與「陽「皆作赤紅色。

2、中神通王重陽——'中央為土」:此人確為歷史人物,是全真教開山祖師,原名「王喆」,這姓/名兩個字皆具「土」形。五大高手中他辭世最早,由其師弟遞補為中頑童,就是周伯通。而「周」中亦有「土」。

「中央,色黃」:王重陽既為道教大師,而道士用黃冠束髮,因此又被稱作「黃冠」。《推背圖》作者李淳風就自號「黃冠子」。

3、西毒歐陽鋒——「西為金」:「鋒」賴「金」利。作為音樂家的歐陽鋒,常備樂器不是吉他,而是鐵箏。仍是金屬所制。

「西,色白」:西毒長居白駝山,他本人/侄兒/部屬皆作白衣裝。

此意王家衛在《東邪西毒》中也有所發揮,電影尾聲是歐陽的一段獨白:沒多久,我就離開了這個地方。那天,黃曆上寫著「驛馬動,火迫金行,大利西方」。

4、東邪黃藥師——在《卅十三劍客圖·虯髯客傳》一文中,金庸對唐代名將李靖極表欽敬之忱。其實李靖之軍事才能未必高於韓信/林彪,金庸佩服他的恐怕還是其功成不居/明哲保身的政治智慧與人格修養。雖達不到三毛「最愛黃藥師什麼都愛」的程度,我猜金庸對自己創造的黃藥師這一人物形象還是鍾愛有加,他把自己推崇備至的李衛公的名字贈給了黃:李靖字藥師。

「東,色青」:書中寫黃藥師初次出場:「身穿青色布袍」。

「東為木」:黃藥師三字表面看來似乎有「草」無「木」,其實不然。金庸等臺港文人使用的是正規的繁體字,「藥」字的正確寫法是「藥」,一根巨木,赫然在下。

5、北丐洪七公——舊武俠小説《兒女英雄傳》中有「鄧九公」者,名諱與洪七公相仿·書名與《射鵰英雄傳》也有幾分(五分之三?)相似。

「北為水」:七公姓「洪」,果見洪水湯湯,竟沒涯涘。

「北,色黑」:書中不曾描寫七公衣服顏色。但他作為丐幫老頭子,估計不管衣服原色為何,上身之後,必將改造成唯一色調:總是黑。

小說中一燈大師的「一陽指」為歐陽鋒「蛤蟆功」的剋星,暗合五行相剋的原理(火克金)。《倚天屠龍記》中明教五行旗五位掌旗使的命名與此類似,就不多說了。

(七)林平之、遊坦之——一為副威鏢局之少鏢頭,一為聚賢莊之少莊主。然兩位公子哥兒前途卻並非「平之」、「坦之」!查老以「平坦」二字為兩位富家子弟命名,真是"高人"啊!

(八)武修文、武敦儒——《神鵰俠侶》中的武氏兄弟乃大理武三通之子。

修文的意思是:修明文教。《尚書·武成》:「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

敦儒的意思是敦厚儒雅。南宋有詞人朱敦儒。

命子名為「修文」、「敦儒」,本冀其文雅;但二子都只是赳赳武夫,真的和自己名字的含義大相逕庭。

(十)夏雪宜、溫青青

二人是《碧血劍》中一對父女。夏季炎熱,雪只下於寒冬,「夏」與「雪」本不「宜」。

作者如此命名,我想起錢鍾書對《水滸傳》第二十四回「王婆貪賄說風情」中一句費解話(「他家(按指武大夫妻)賣拖蒸河漏子,熱湯溫和大辣酥」)的精闢解釋。他說:「這是一句玩笑話,也就是西洋修辭學上所謂的oxymoron(安排兩種詞意截然相反的詞語,放在一起,藉以造成突兀但是相輔相成的怔忡效果),象是新古董novelantiques便是。像河漏子(一種點心小食)既經蒸過,就不必再拖;大辣酥(另一種點心小食)也不可能同時具有熱燙溫和兩種特質。據此可以斷定是王婆的一句風言風語,用來挑逗西門慶,同時也間接刻畫出潘金蓮在《水滸》中正反兩種突兀的雙重性格。」(參看水晶《侍錢「拋書」雜記》)查老對夏雪宜的命名似也運用了「oxymoron」的修辭手法,錢鍾書所謂「間接刻畫出……正反兩種突兀的雙重性格」的評語大可移用到夏雪宜身上。以前有人認為溫青青名字來自《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恐怕有點牽強。《莊子·德充符》:「唯松柏獨也[正],在冬夏青青」,《禮記·曲禮上》:「凡為人之禮,冬溫而夏凊(冷、涼的意思)」作為溫儀和夏雪宜的女兒,身上同樣兼有「溫」、「凊」(或謂「夏」、「雪」)兩種矛盾的性格,小說中其時而刁蠻時而哀苦的情緒對此作了很好的詮釋。

[附:袁承志]《禮記·祭義》:「君子所謂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於道。」袁承志所承之志,本應是其父袁崇煥抗擊滿清之志,但《碧血劍》一書的結局,他卻隱居域外,只能算是「名不副實」的人物。

歷史上名承志者尚多,如唐武后時有杜承志,現代有革命家廖承志,戲劇家焦菊隱(原名焦承志),作家張承志等。

(十一)逍遙派諸人

《天龍八部》中的逍遙派是一個崇尚道家的門派,其掌門人為無涯子。其名來自《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和無涯子一輩的尚有天山童姥與李秋水。童姥謂年老而童身,其造型與武功似取材於佛祖釋迦牟尼(如八荒六合XXX拳之類)。李秋水名字來於《莊子·秋水》就不用多說了。

值得一提的是無涯子的兩個弟子:蘇星河,丁春秋。在道家裡,「星河」是空間上的「無涯」,而「春秋」則是時間上的「無涯」。

[附「函谷八友」]「函谷八友」是蘇星河的八位弟子。「函谷」暗指道家始祖老子出關之處,點名逍遙派的淵源。

老大康廣陵(琴),姓名分別取自三國時的嵇康與他所彈的那首《廣陵散》;

老二範百陵(棋),姓名取自清朝的兩位圍棋高手範西屏(海寧人)和過百齡;

老三苟讀(書),這個顯而易見吧;

老四吳領軍(畫),書中述其曾任「領軍」之職,而姓恐來於唐大畫家吳道子;

老五薛慕華(醫),慕華即仰慕華佗之意(中國古代有一批以「慕X」名的,如「慕韓」,「慕華」等等)。又近代有黃乃裳,號慕華,曾參加康梁變法;

老六馮阿三(匠),其名很庸俗,應該是用來湊數的;

老七石清露(花),「石」諧音「蒔」,蒔花;清露古詩常見(如如陸機《赴洛道中作》「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虞世南《蟬》「垂綏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紅樓夢》三十四回記有「玫瑰清露」);

老八李傀儡(戲),傀儡寓意很明確,姓李似暗寓唐朝那位在皇宮搬演梨園的李隆基。李傀儡,似乎也暗示唐高宗,被武則天擺布得像個傀儡。

(十二)穆念慈——有人說名字取自《尚書·大禹謨》「帝念,念慈在慈。」這種說法我覺得不正確。首先,全部《尚書》(包括所謂《偽古文尚書》)都無「念慈在慈」四字,有的是「念茲在茲」四字,茲,此也。也即「念念不忘」的意思,這和穆念慈的名字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據我的理解,念慈者,懷念母親也。古時稱父親為家嚴,母親為家慈。《射鵰》全書都沒有寫念慈的父母是誰,但是由於鐵心兄的收養,她總算是有了父愛,所以更懷念其母的愛。

(十三)柯鎮惡——《世說新語》:「桓石虔,小字鎮惡」。

柯之高足郭靖那句擲地作金石聲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也模仿自《世說》:「劉真長,黨同伐異,俠之大者」。

(十四)徐潮生——《書劍恩仇錄》中陳世倌之妻,乾隆與陳家洛之母。歷史上陳世倌正妻確為徐姓,「潮生」之名恐怕就是金庸所代擬了。出自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黃藥師自度的《碧海潮生曲》,以及桃花島積翠亭上「桃花影裡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的對聯分明都與這兩句詩有關。

(十五)李沅芷——《楚辭。湘夫人》:'沅有芷兮澧(音li)有蘭'』,此姝之名,盡在詩中。詩的後一句「思公子兮未敢言」倒與李沅芷對餘魚同的那份情愫有三分仿佛。

(十六)「氣寒西北」白萬劍——出自龔自珍「氣寒西北何人劍,聲滿東南幾處簫」的詩句。金庸對龔定庵似乎情有獨鍾,他為《天龍八部》第35回寫的回目是:「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此句脫胎於龔定庵《洞仙歌》詞:「埋沒了,彈指芳華如電。」

(十七)射鵰/倚天——金庸小說於七十年代末在臺解禁,唯有《射鵰》一書,臺灣文化官員懷疑「有鼓吹***之嫌」,不許在臺刊行。金庸對此有所解釋:「射鵰是中國北方民族由來已久的勇武行為。《史記·李廣傳》中說:是必射鵰者也。王維有詩:回看射鵰處,千裡暮雲平。又有詩:暮雲空磧時驅馬,落日平原好射鵰。楊巨源詩:射鵰天更碧,吹角塞仍黃。溫庭筠詩:安得萬裡沙,霜晴看射鵰。中國描寫塞外生活的文學作品往往提到射鵰,一箭雙鵰的成語更是普通得很。***的詞中其實沒有射鵰兩字連用,只有隻識彎弓射大雕。中國文字人人都有權用,不能因為***用過,別人就不能再用。」

金庸此文無一字不真,也無一語不是詭辯。《射鵰》雖無「鼓吹***」的用心,但那書名的由來,一定出自《沁園春·雪》。

(十八)嶽不群(附:卓不凡)——劍神卓不凡與君子劍嶽不群兩大高手似乎在拉扯一個成語:「卓爾不群」,典出《漢書》:「夫唯大雅,卓爾不群」。

巍巍山'嶽』,卓爾'不群』,頗有一種壁立千仞的氣象,與嶽不群的道貌岸然也算合拍。

嶽不群人稱「君子劍」,但真正的君子是「群」的,小人才「不群」呢!這也不是我說的,是我們的文宣王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老二說的:「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論語·陽貨》)。嶽不群以'君子劍』的面目欺世,金庸卻在取名時將其底細揭露無遺:偽君子,真小人也。

下面就有些胡扯了:將嶽'不群』的'羊』皮褫去(繁體字'羊』在君下),還剩什麼?——剩有'不君』,不是君子,是小人,不是'羊』,是狼!

(十九)丁堅與施令威——此二人武功未臻化境,與卓不凡/嶽不群不可同日而語,他們所爭的也非成語,而是在爭相攀附一位仙人:丁令威。

《搜神後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遂高上沖天」。

(二十)'白頭仙翁』卜沉——此人為嵩山派高手,與'禿鷹』沙天江一起出場,這兩人的名字可能是相互對應的,'禿鷹』與'白頭翁』對應,'沙天江』與'卜沉』對應:'白頭翁』與禿鷹都是禽鳥,江水中自然'不沉』。

《紅樓夢》中有名'卜世仁』者,不是人啊!

(廿一)東方不敗——此人號稱'武功天下第一』。

武俠小說中「武功」一詞指的是「以拳腳內力給對方身體造成極大損傷的超能力」,但《笑傲》非簡單的武俠作品,它還是一部政治小說。此詞或有別一層涵義:'文治武功』中的'武功』,主要指軍事才能與成就。

「東方不敗」就是:東方的戰神傳說。

(廿二)向問天——此名極佳,既有李太白「青天明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的天真,又有蘇東坡「把酒問青天」的閒逸,更不乏譚復生「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豪邁。然而推本溯源,必本於屈原之〈天問〉。向問天與屈原,餘皆不論,其愚忠似之,其以妾婦之道事君又似之。

(廿三)童百熊——熊性勇猛,此人'一熊』猶嫌不足,乃以'百熊』名之,可以想見他在魔教與正教的戰鬥中的是如何的勇猛過人。

(廿四)《笑傲江湖》——《陽關三疊》首先是王維的詩篇,之後演成一部樂曲。

天壤間有「笑傲江湖」在!它首先應該是一部恢宏壯闊的琴曲,其次才是一部博大浩瀚的小說。

「笑傲江湖」之曲,與嵇康的脈搏相呼應,接承的是《廣陵散》的遺音。向上追溯,是楚狂接輿的哀歌:「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推本溯源,它的旋律在遠古即已奏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掘井而飲,帝力於我何有哉」!(擊壤歌)

嵇康「廣陵散於今絕矣」的讖語居然不曾應驗。《笑傲江湖》所要發掘的正是華夏所固有而被歷代統治者摧殘壓抑又不絕如縷的自由主義傳統,為個人自由唱一曲悲傷的輓歌。

(廿五)黑木令——歷史上的商鞅並不像半世紀來我們宣傳的那樣正面,2000年來人們對他毀譽參半,其實此人很有些邪魔外道氣息。變法之初,有'徙木立信』故事,立三丈之木於南門,能搬到北門者賞50金,秦人不信,唯有一人試為,果得賞金。此事為商鞅樹立了威信,此後商鞅立法苛酷,而秦人戰慄不敢稍違。

金庸1969年完成《笑傲》,當年即開始撰寫《鹿鼎》。與'日月神教』相似的不是明教,而是《鹿鼎》中的'神龍教』。《鹿鼎。19回》回目是:「九州聚鐵鑄一字,百金立木招群魔」(查慎行詩),金庸後面有註:「'百金立木招群魔』句,本書用以喻神龍教教主先以甜頭招人歸附,然後施行嚴刑峻法,部勒教眾」。

製作黑木令的原材料或許就是商鞅當年讓人搬動的那根'三丈之木』?

(廿六)曲非煙——納蘭容若《江城子詠史》「溼雲全壓數峰低,影悽迷,望中疑。非霧非煙,神女欲來時」。

金庸自稱生平創作受唐代傳奇影響最大,而唐傳奇中有一名篇《步飛煙》,皇甫枚撰。

在《阿繡與小翠》中,我曾妄言金庸受蒲留仙影響不小,其實《聊齋》正是唐傳奇之餘緒。二者一脈相承。

(廿七)周孤桐——近人章士釗,號'孤桐』。

(廿八)成不憂——《論語》:「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廿九)喬峰——30年代文壇有所謂'京派』與'海派』之爭。知堂老人是'京派』的靈魂人物,魯迅先生則是'海派』的班頭魁首,模仿金庸句式,可說是'南魯迅,北知堂』,兄弟二人生生分割了文壇。老三建人也非庸碌之輩,只是他兩位哥哥太過出色,他就不免黯然失色了,絕對沒有《天龍》中喬峰的豪氣幹雲/光芒萬丈。

然而,但是,周建人字「壽松」,又字「喬峰」。

(三十)慕容復——金庸的「南慕容北喬峰」像「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一樣,區區數字,組合起來,而富有張力,具無限美感。王家衛拍《東邪西毒》,除了幾個名字出自《射鵰》,故事幾乎全是自己結撰而成,不知王導為這四個字,付給金庸多少版權費——花錢多一點也值得。

慕容非漢姓,是鮮卑族姓氏,五胡亂華時前燕/後燕/西燕/南燕這幾個短命帝國的王族。他單名「復」,明顯寄寓了其父慕容博及整個家族對於「興復大燕」的期望與狂想。

金庸寫作並在《明報》連載《天龍八部》,始於1963年9月,寫了四年,大約在1966年底或67年初完成。當時戮力於興復故國的,是誰呢?只能是蔣中正/經國父子。

老蔣以臺灣為「復興基地」最終「反攻大陸」的決心與規劃,在48年尚未撤離大陸時即已確立。此後每年「元旦文告」「國慶文告」都以「反G復國」為職志。現在的學者多認為蔣氏並無決心,只是以此欺矇臺灣百姓,利於維護政權。這種觀點我不能苟同。以我對蔣的理解,此人意志力之強韌,非常人所能想像。

尤其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陸因躍進造成三年災害,哀鴻遍野。蔣認為機不可失,62年成立「反攻行動委員會」,在臺灣徵收'國防特別臨時捐「,籌措反G經費,63年籌組'反G建國聯盟』,64年效仿當年的田單復國而發動』毋忘在莒'運動,66年文革蔣直斥老友毛「喪心病狂」,發起'討毛救國聯線』。。。。。。這段時間是臺灣海峽在金門炮戰之後最為緊張的,可說是箭在弦上,一觸即發,只因美國的強烈反對,才無果而終。寫於63-66年的《天龍八部》中出現了慕容兩父子的人物形象,也就毫不奇怪了。73年金庸首次赴臺會見蔣經國,仍是苦勸經國:不要反攻大陸,反攻不會成功,只會造成幾百萬的生靈塗炭,應致力於改善臺灣人生活,人民生活好了,就是成功。這些話似曾相識,《天龍》中無名老僧'王霸雄圖,血海深恨,盡歸塵土,消於無形」以及慕容博'大燕不復國是空,復國亦空「兩偈意思與此相近。

或許是因為老蔣'獨裁無膽民主無量』,兩頭不靠,金庸對他素無好感,幾乎沒說過他一句好話。對經國的觀感,則前後變化很大,5/60年代,經國的抱負/才幹尚未展露,又主管情報/警備工作,名聲欠佳,金庸又厭屋及烏,寫於此時的慕容復極盡猥瑣/膽怯/無能/絕情之能事』也就毫不奇怪了。73年金庸訪臺,對經國印象已轉為正面,此後蔣領導實現了臺灣奇蹟,舉世稱譽,88年病逝,金庸於《明報》撰專文悼念,認為蔣先生治理臺灣的業績高於當年的諸葛治蜀,此語乍聽突兀,但絕非過譽。

蔣經國畢竟不等於慕容復,兩人相同的僅在戮力復國一點。尤其經國最兩年,以絕大的魄力/胸襟,開放''黨禁』'報禁』,啟動臺灣民主化進程,開數千年未有之新局,也有人警告:此一進程可能造成GMD的下臺甚至滅亡,蔣的反應是:在所不計!這種不以一黨之私妨害全島全國長遠福祉的大視野/大格局/大手筆,豈是慕容復那種小肚雞腸/營營於化國為家的小政客所能想像,經國才是國父中山「天下為公」思想的追隨者和踐行者。所謂為國為民俠之大者,舍此人,誰足以當之?

經國逝後,前美國駐華大使李潔明譽為'20世紀偉人』,金庸稱其功業遠邁諸葛,豈虛譽哉?

談及諸葛,不妨竄改老杜悼詩以為慕容復判詞:運移燕祚終難復,志決腦病惹徒勞。

(卅一)阿碧——「碧」是最可愛的顏色,'阿碧』是最可人的江南女孩。書中阿碧的言語竟讓人有一種'滴翠』的感覺。阿碧或許與沈從文筆下的'翠翠』有三分神似?如此可兒,竟無一個好的收稍,令人嘆息。仍引杜詩:「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以為阿碧判詞。

(卅二)張無忌——'無忌』就是百無禁忌的意思,父母望他無災無難,平安吉祥。哪知事與願違,張無忌的童年/少年卻是多災多難,艱苦備嘗(林平之/遊坦之二名也與此相似)。

歷史上叫做無忌的人很多。有一副對聯很出名的:「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此亦無忌」。魏無忌是戰國時信陵君之名,長孫無忌則是初唐名相。

(卅三)崑崙三聖何足道——李白《行路難·三》:「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宋·劉克莊《沁園春》詞:「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

「何足道哉」亦是常用語。

(卅四)韋虎頭——是韋小寶給兒子起的名,擲骰子而得。

晉大畫家顧愷之,字長康,小字'虎頭』。杜甫詩:「何年顧虎頭,滿壁畫滄州」?

(卅五)趙半山——王安石號'半山』。此人又被時人稱為'拗相公』,非常的剛愎偏執。趙半山則和悅溫厚,兩人性情大不相同。

或許趙是南面那「半山」,王則是北坡那「半山」吧?

(卅六)胡一刀——名字像人一樣粗豪,有「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的神勇強悍。且有雜文家以「胡一刀」為筆名者,我看過他的幾篇文章,還好,沒有玷辱此好名好姓。

此名可有兩種解釋:(一)胡亂一刀,那就成了「黑旋風」李逵之流亞,一時興起,掄起板斧,胡砍一通。(二)「胡」又是疑問詞,涵義就變成了:世事太過複雜錯亂,那裡是一刀所能解決的呢?稍稍染有哈姆雷特的哲思:「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鬥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誰願意忍受人世的鞭撻和譏嘲/壓迫者的凌辱。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

(卅八)雪山飛狐胡斐——胡斐自己將姓名倒轉而得「飛狐」之雅號,這是書中的交代。

金庸為他命名時,應是先想到「飛狐」之號,再有胡斐之名,這是我的猜測。

蘇軾《雪浪石》「飛狐/上黨天下脊」中「飛狐」二字是古地名,河北淶源縣之舊稱,又是北嶽恆山之要隘(「雪山飛狐」四字在蘇詩中唯少一「山」)。

問:出沒於金庸小說中的狐狸共有幾條?

答:三條——雪山飛狐/令狐衝/九尾靈狐。「令」就是「好」,說明令狐衝是條好狐狸。一笑。

(卅九)苗人鳳與藍鳳凰——藍鳳凰是苗族人,但不姓苗;苗人鳳姓苗,但書中不曾交代其苗族出身。

苗人鳳出身苗族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姓「苗」只是原因之一,其二,與苗人鳳對應的是胡一刀,二人共同形成了「胡苗恩仇」以及最後的和解。而「胡」「苗」分別是中國北方/南方的主要少數民族。其三,苗人鳳身上具有南方民族的典型性格,就像胡一刀身上具有北方民族的典型性格一樣。其四,苗人鳳與藍鳳凰名字中都得一「鳳」字,而苗族人有著長久的對鳳凰的圖騰崇拜歷史。

我甚至不認為苗人鳳與毛人鳳有何交情。

「人鳳」就是「人中龍鳳」的意思。具苗族血統而堪稱「人中龍鳳」的當代名賢有二:沈從文與表侄黃永玉,都出生於湘西鳳凰,也都與金庸緣份不淺。金庸自承沈從文是影響他最大的當代作家,而黃永玉則是金庸50年代在香港《大公報》的舊同事,兩人至今仍有來往。

金庸與苗族的緣份尚不止此,56年他寫道:「抗戰時我曾在湘西住過兩年,那地方就是沈從文《邊城》中翠翠的故鄉,當地漢人苗人沒一個不會歌。我就用鉛筆一首首的記錄下來,總數有一千多首」。

(四十)袁紫衣——「紫衣「就是「緇衣」,僧人著緇衣芒鞋,袁以此為名,隱約透露自己的比丘尼身份。

緇衣本與佛法僧無關,這兩個字最早出現在〈詩經·鄭風〉,詩名就叫《緇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

(四一)洪安通——「安通」有二解:(一)安全暢通;(二)(「洪」這一套)怎麼行得通?

(四二)「三」與「四」——〈俠客行〉中有兩對兄弟,皆以「三」「四」為名。一為師兄弟,化名張三/李四;一為親兄弟,叫做丁不三/丁不四。

張三/李四是最為普通,毫無色彩的名字,要的就是那種「萬人如海一身藏」的效果。

不三/不四則是最不尋常,光芒萬丈的名字,虧金庸想得出來。

(四三)謝煙客——謝靈運幼時寄養在外人家裡,族人因名為客兒,世稱「謝客」

李白:「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相關焦點

  • 金庸小說中那些難以超越的經典人物名字
    金庸先生學識淵博,歷史,文學,地理,民俗,佛釋道等無一不精,信手拈來,書名,章節名,人名無不涵義深遠。梅超風,李莫愁,林朝英,無崖子,王語嫣、周芷若、木婉清、寧中則、嶽不群等等,每個人物名字都有自己不同的典故韻味,取名一絕卻不顯花哨,每一人物刻畫均特點鮮明,情節推進邏輯嚴密,真正的文學大師。
  • 金庸小說中人物名字的由來
    雖達不到三毛「最愛黃藥師什麼都愛」的程度,我猜金庸對自己創造的黃藥師這一人物形象還是鍾愛有加,他把自己推崇備至的李衛公的名字贈給了黃:李靖字藥師。 「東,色青」:書中寫黃藥師初次出場:「身穿青色布袍」。 「東為木」:黃藥師三字表面看來似乎有「草」無「木」,其實不然。金庸等臺港文人使用的是正規的繁體字,「藥」字的正確寫法是「藥」,一根巨木,赫然在下。
  • 金庸小說中,這幾個人物名字,都來源於古典詩詞!
    金庸老先生一生致力於自己的寫作,並且,整個武俠精神在他的筆下也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和姓名,也早已深入人心,婦孺皆知,不論是主角,還是配角,其起名都形象生動,背後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有的也成為了華人世界裡的文化符號。
  • 金庸武俠小說中人物名字趣談
    首先,轉發網絡上對金庸先生武俠小說中人物名字的點評,可謂字字珠璣:
  • 金庸是怎麼給小說人物起好聽名字的?
    《射鵰英雄傳》中五位高人被譽為「乾坤五絕」。金庸對他們的命名參考了中國傳統的五行思想。東方尚青,屬木,故「東邪」為黃藥師(平時都穿著青袍);南方尚赤,屬火,故「南帝」號一燈;西方尚白,屬金,故「西毒」為歐陽"鋒";北方尚黑,屬水,故「北丐」為"洪"七公;中央尚黃,屬土,故「中神通」為王重陽。
  • 給小說人物起名,你不得不服金庸
    金庸先生用一支如椽巨筆寫了十五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讀金庸的小說,感到博大精深、厚實凝重。他筆下刻畫的栩栩如生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不計其數,這不僅在於金庸塑造人物的高超技巧,有的在名字上就已先聲奪人。對比現在流行的言情小說又空洞又「中二」的名字,比如雷翼 、洛熙、伊堂曜、爾嵐、元香、初夏、沛菡……金庸可以說是筆底生花、匠心獨運,把取名當作了藝術,有的人物名字文雅、別致、風趣,既體現作者才情,也為人物增色不少,令人回味無窮。下面,我們就一起聊聊金庸小說裡那些有趣的名字。
  • 金庸小說人物名字的出處,什麼叫做知識淵博!!!
    有知堂老人之稱的周作人是『京派』的靈魂人物,魯迅先生則是『海派』的班頭魁首,模仿金庸句式,可說是『南魯迅,北知堂』,兄弟二人生生分割了文壇。雖達不到三毛「最愛黃藥師什麼都愛」的程度,我猜金庸對自己創造的黃藥師這一人物形象還是鍾愛有加,他把自己推崇備至的李衛公的名字贈給了黃:李靖字藥師。
  • 金庸和古龍小說裡讓人驚豔的人物名字,果然是大師手筆!
    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曾經代表了中國武俠小說的最高水平;四人各有千秋,代表了武俠小說的不同流派。時間過去多年,我們今天提到最多的就是金庸和古龍了,兩人的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最多。讀兩人的小說,對書裡的名字更是喜歡,有些忍不住拍案叫絕!先說金庸:李莫愁,「赤練仙子」,可以理解為蛇蠍女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妙。張無忌,之前有「戰國四公子」的信陵君魏無忌,唐朝的長孫無忌,百無禁忌之意,但張無忌的命運卻與這個名字相反,半生坎坷。《天龍八部》的阿朱、阿紫取自《論語·陽貨》的「惡紫之奪朱也」!
  • 金庸小說人物姓名來源考
    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和姓名,早已深入人心,婦孺皆知,成為華人世界的文化符號。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甚至一些小人物的名字,金庸都用足了功力,不僅讀來朗朗上口,背後更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歷史人物,是金庸筆下人物姓名的主要出處之一。 黃藥師、郭靖。
  • 給小說人物取名字
    那時候最羨慕嫉妒的是古龍小說的名字,什麼西門吹雪,什麼葉孤城,什麼花滿樓,這種高端大氣名字都被他用完啦。對金庸小說裡的名字滿是鄙視,什麼郭靖楊康令狐衝完全是鄰居家孩子的名字嗎,不過令狐這個姓少見,要不光一個衝字,這是多麼LOW的名字。
  • 金庸武俠‖人物名字典故
    金庸的武俠小說對於很多人來講並不陌生了,很多人幾乎都可以脫口而出他的幾部重要作品的情節,甚至還有裡面主人公的酷炫絕技。可是你是否注意到金庸除了情節設置和武術描述外,對於人物的名字也是很有講究的,甚至與《紅樓夢》有相媲美之勢。北大陳世驤教授曾說:「金庸小說,細至博弈藝術,上而惻隱佛理,破孽化痴,境界之深,胸懷之大,而不可輕易看過。」
  • 盤點金庸小說中,意境最美的10個名字,周芷若程靈素上榜
    金庸的小說中許多人物的名字都別出心裁,今天我們來盤點小說中意境最美的十個名字,看看你最喜歡的人物上榜了嗎?第七名:武當七俠武當七俠的名字連起來看就是一副雋永的山水畫——聲谷中是一條松溪,畫面深處一座遠橋,橋邊是梨亭,溪上泛著蓮舟,畫面背景是一座翠山,山腳下裸露著蒼灰的岱巖。
  • 7部金庸小說中的真實歷史人物
    但書中所涉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基本都只是套了「歷史」的外衣,裡面則根據劇情需要做了大量修改。理由很簡單: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衝突的戲劇化。  因為真實世界裡極少有憑著個人武力改變歷史進程的事件,這與武俠中的一騎當千完全相反。所以必須要對史實進行刪改,甚至只借個名字進行原創,才能寫出引人入勝的小說。
  • 金庸筆下的人物名,一個名字就是一個故事
    相信喜歡金庸小說的小夥伴們在迷戀小說劇情外,也是對小說中的人物名印象深刻。不得不說金庸很會給人物起名,不僅好聽好記,聽到名字也讓人知道了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金老先生將人物名字與情節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名字與情節環環相扣。
  • 金庸人物的名字由來
    金庸武俠小說的人名典故金大俠的作品,人物的名字也是頗具匠心
  • 金庸小說中哪些美輪美奐的名字就用這4原則,寶寶起名時你可參考
    金庸是偉大的小說家,而且我們這代人都是看金庸的小都說長大的。相信金庸小說中哪些美輪美奐的名字,我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金庸小說中哪些美輪美奐的名字 我都很久沒有看過金庸的小說,或者電影了,但金庸小說那些好聽的名字,卻從來都沒有忘記過。
  • 盤點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讓人驚豔的名字
    郭靖誓守襄陽城郭,是金庸小說裡最當得起「大俠」這個稱謂的傑出人物。五絕(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射鵰英雄傳》中五位高人被譽為「乾坤五絕」。金庸對他們的命名參考了中國傳統的五行思想。其實李靖之軍事才能未必高於韓信白起,金庸佩服他的恐怕還是其功成不居,明哲保身的政治智慧與人格修養。雖達不到三毛「最愛黃藥師,什麼都愛」的程度,我猜金庸對自己創造的黃藥師這一人物形象還是鍾愛有加,他把自己推崇備至的李衛公的名字贈給了黃:李靖,字藥師。5、北丐洪七公北丐洪七公:北方壬癸水,所以是「洪」七公。北為水,七公姓洪,果見洪水湯湯。
  • 金庸著作中人物名字解析
    傳統上,傳統地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一次我看見網上一篇文章,比較系統地分析金庸筆下人物名字的出處,立刻覺得好羨慕,又好慚愧——羨慕別人為什麼知道那麼多,慚愧自己也讀了好幾遍金庸,除了幾個最簡單的名字能猜出典故,其他毫無感覺。
  • 牛眼看金庸,說說金庸筆下人物名字的來歷含義
    金庸的這十四部武俠小說廣為流傳,在書中描寫了形形色色的江湖人物,每個人物都各具特色,而每個名字也有一定的含義。今天就和大家盤點幾個金庸小說中的名字。郭靖、楊康,射鵰英雄傳的男一號和男二號,很容易理解,他們的名字來自靖康恥,而射鵰也是圍繞著家國情懷在寫。
  • 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到底誰最厲害?
    本人從小就是金庸迷,對老人家的所有小說都略有研究,所以,對於金庸小說有很多個人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