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讓人驚豔的名字

2021-02-06 免費取名
《射鵰英雄傳》

《射鵰英雄傳》

1、郭靖和楊康

郭靖和楊康的名字取自「靖康之恥」。

郭靖:郭有城郭之意,靖有安定之意。所以郭靖一生的特點,就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郭靖誓守襄陽城郭,是金庸小說裡最當得起「大俠」這個稱謂的傑出人物。

郭靖


2、黃蓉

黃蓉是《射鵰英雄傳》裡的青春少女,是《神鵰俠侶》裡的中年婦人,是金庸著墨最多的女性之一。黃蓉出生在桃花島,不僅精通桃花島武功,還擅長五行八卦陣和奇門遁甲之術。在金庸的筆下,她美貌無雙、冰雪聰明,才藝雙全、上知天文地理,下通古今中外,既有大家閨秀的風範,通曉琴棋書畫,又有賢惠的一面,廚藝了得。正如「蓉」字諧音「容」,有容乃大,包孕萬千,集天地靈氣於一身。

「蓉」,一般指的是「芙蓉」,黃蓉的大女兒就叫做郭芙。「芙蓉」,或者叫「菡萏」。芙蓉是中國文化比較推崇的一種花卉,代表黃蓉、郭芙擁有芙蓉一般的美貌。《射鵰英雄傳》原文:突然身後有人輕輕一笑,郭靖轉過頭去,水聲響動,一葉扁舟從樹叢中飄了出來。只見船尾一個女子持槳蕩舟,長髮披肩,全身白衣,頭髮上束了條金帶,白雪一映,更是燦然生光。那船慢慢蕩近,只見那女子方當韶齡,不過十五六歲年紀,肌膚勝雪,嬌美無比,容色絕麗,不可逼視……

3、穆念慈

念慈:韋應物《送楊氏女》:「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念慈者,懷念母親也。古時稱父親為家嚴,母親為家慈。《射鵰》全書都沒有寫念慈的父母是誰,但是由於鐵心兄的收養,她總算是有了父愛,所以更懷念其母的愛。

五絕(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射鵰英雄傳》中五位高人被譽為「乾坤五絕」。金庸對他們的命名參考了中國傳統的五行思想。

東方尚青,屬木,故「東邪」為黃藥(藥)師(平時都穿著青袍);南方尚赤,屬火,故「南帝」號一燈;西方尚白,屬金,故「西毒」為歐陽"鋒";北方尚黑,屬水,故「北丐」為"洪"七公;中央尚黃,屬土,故「中神通」為王重陽。金木水火土五行巧妙地鑲嵌在五人的姓名中。

4、東邪黃藥師

東邪黃藥師:從古代文化的講究來看,東方甲乙木,黃藥師三字表面看來似乎有「草」無「木」,其實不然。金庸等臺港文人使用的是正規的繁體字,「藥」字的正確寫法是「藥」,一根巨木,赫然在下。東方屬青龍,東方五行屬木,五色為青,所以黃藥師喜歡著「青袍」。其妻名「蘅」,女兒名「蓉」,弟子名「英」,俱與草木相關。

「藥師」也是唐代名將李靖的字。在《卅十三劍客圖·虯髯客傳》一文中,金庸對唐代名將李靖極表欽敬之忱。其實李靖之軍事才能未必高於韓信白起,金庸佩服他的恐怕還是其功成不居,明哲保身的政治智慧與人格修養。雖達不到三毛「最愛黃藥師,什麼都愛」的程度,我猜金庸對自己創造的黃藥師這一人物形象還是鍾愛有加,他把自己推崇備至的李衛公的名字贈給了黃:李靖,字藥師。

5、北丐洪七公

北丐洪七公:北方壬癸水,所以是「洪」七公。北為水,七公姓洪,果見洪水湯湯。「北,色黑」:書中不曾描寫七公的衣服的顏色,但他作為丐幫老頭子,估計不管衣服原色為何,上身之後必將沾染黑色。

6、西毒歐陽鋒

西毒歐陽鋒:西方庚辛金,所以歐陽鋒是「鋒」。「西為金」:「鋒」賴「金」利。作為音樂家的歐陽鋒,常備樂器不是吉他,而是鐵箏,仍是金屬所制。「西,色白」:所居處為白駝山,他本人、侄兒、其門下部屬皆著白衣。

此五行意王家衛在《東邪西毒》中也有所發揮,電影尾聲是歐陽的一段獨白:沒多久,我就離開了這個地方。那天,黃曆上寫著「驛馬動,火迫金行,大利西方」。

7、南帝一燈

南帝一燈:南方丙丁火,段智興沒啥好講究的,因為這是大理段氏某位皇帝的真名。但法號「一燈」,明顯就是暗含五行屬火了。

「一燈」之名出自《法華經》:「以一燈傳諸燈,終至萬燈皆明」。「南為火」:一燈大師之「燈」待「火」點燃。其秘技為「一陽指」,而太陽就是一個大火球。「南,色赤」:「燈」與「陽「皆作赤紅色。

小說中一燈大師的「一陽指」為歐陽鋒「蛤蟆功」的剋星,暗合五行相剋的原理(火克金)。

8、中神通王重陽

中神通王重陽:中央戊己土。「中央為土」:此人確為歷史人物,是全真教開山祖師,原名「王喆」,這姓/名兩個字皆具「土」形。中央在五行中屬土,其色黃,王重陽築活死人墓以居,道士也稱「黃冠」。《推背圖》的作者李淳風就自號「黃冠子」。

五大高手中他辭世最早,由其師弟遞補為中頑童,就是周伯通。而「周」中亦有「土」。

「五絕」的名稱不但好聽,而且蘊含了豐富的文化意蘊,只能說金庸先生太用心了。《倚天屠龍記》中明教五行旗五位掌旗使的命名與此類似。

9、裘千仞

《莊子秋水》:「夫千裡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形容裘千仞武功高絕。不過「千丈」是比「千仞」高一些的,誰能想到「千丈」其實還遠不如「千尺」呢。

10、柯鎮惡

《世說新語》:「桓石虔,小字鎮惡」。柯鎮惡的徒弟郭靖那句擲地作金石聲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也模仿自《世說》:「劉真長,黨同伐異,俠之大者」。

《晉書·桓石虔傳》:「石虔小字鎮惡。有才幹,趫捷絶倫……三軍嘆息,威震敵人。時有患瘧疾者,謂曰:『桓石虔來』以怖之,病者多愈,其見畏如此。」後遂以「桓石虔」來謂鎮惡去疾的典故。《射鵰英雄傳》中「飛天蝙蝠」柯鎮惡身為「江南七俠」之首,一生嫉惡如仇,正應了其名號。



相關焦點

  • 金庸經典小說!盤點《射鵰英雄傳》電視劇!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的《香港商報》,後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射鵰英雄傳》以寧宗慶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這段歷史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國與蒙古兩大強敵的鬥爭,充滿愛國的民族主義情愫。
  • 盤點幾部模仿金庸《射鵰英雄傳》中五絕設定的名家武俠小說
    《射鵰英雄傳》連載大獲成功,奠定了金庸在新派武俠小說界的「武林至尊」地位,《射鵰英雄傳》也被奉為武俠小說的「經典之作」,成為武俠小說典型的「英雄史詩」。有人模仿金庸的筆名,有人模仿金庸的書名,當然也有模仿金庸大師射鵰的味道。這裡說說模仿射鵰的味道幾部小說!這裡大多是當時武俠小說名家,模仿射鵰英雄傳中的情節。
  • 《射鵰英雄傳》開創武俠盛世後,有多少作家模仿金庸的名字與小說
    金庸先生經過《書劍恩仇錄》與《碧血劍》小試牛刀後,在1957到1959年間在《香港商報》連載《射鵰英雄傳》,隨即在港、臺、新、馬引起轟動,從此奠定了金庸在新派武俠小說界的「武林至尊」地位,《射鵰英雄傳》也被奉為武俠小說的「經典之作」,成為武俠小說典型的「英雄史詩」。
  • 金庸小說英譯版始於《雪山飛狐》,《射鵰英雄傳》英譯本被稱「中國...
    作為《射鵰英雄傳》英譯本出版前僅有的三部完整英譯本,這三部作品翻譯起來相當不容易。《雪山飛狐》的翻譯情況尚不清楚,但《書劍恩仇錄》的翻譯據說花了十年之久,《鹿鼎記》則費時近六年。《鹿鼎記》的譯者閔福德教授在該書序言中坦承《鹿鼎記》比《紅樓夢》難翻譯。1996年,他和學生賴慈雲(Sharon Lai)曾開始合譯《射鵰英雄傳》,但最終並未完成。
  • 【文泉薦書】《射鵰英雄傳》及金庸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是香港通俗文學的第一大門類,其它還有言情小說、科幻小說、偵探推理小說、歷史小說、框框雜文(又名:專欄雜文)等。自1954年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的問世後,新派武俠小說迅速興起,贏得了市民和知識分子的共同閱讀愛好。梁羽生也成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共出版了35部著作,代表作有《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等。其作品內容大都有史實依據,又充滿古典詩詞氣息。
  • 金庸仙逝 |《射鵰英雄傳》是如何被翻譯成英文的?
    昨夜驚聞金庸仙逝,享年94歲。我頗為傷感,前天很多人說,李詠是他們的童年,我沒有特別大的感觸。因為對我來說,金庸才是。我很多年的暑假,都是在金庸的書裡度過。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出生於浙江海寧,於1940年代後期移居香港,其後以筆名「金庸」著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如《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等。
  • 金庸小說的結局之《射鵰英雄傳》
    《射鵰英雄傳》大概是金庸流傳最廣的作品了吧。託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電視劇的福,我知道的金庸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射鵰英雄傳》。
  •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大謎團:第二篇:楊鐵心實為遼國皇族遺民耶律氏
    與實際人物歷史的不同,小說多半是沿用《水滸傳》的人物特點以及世界觀,加以融合想像構建而成。金庸對《水滸傳》世界的借用,我們可以認為《射鵰英雄傳》中所呈現的一部分世界觀或背景,或多或少會加入一些演義小說的具體設定,也就是金庸可能雜糅現實歷史與過去傳統小說世界觀,創建了一個即存在文學歷史觀和現實歷史性的金庸江湖歷史世界。
  • 瑞典女孩翻譯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國武俠再次驚豔外國人
    最近,一位瑞典女孩將金庸最著名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翻譯成英文,目前《射鵰》英文版第一卷首次向全球發行。該書在發行前,已經引起外國多家知名媒體的注意,英國《衛報》表示:「世界上最流行的奇幻作品終於要來徵服英國讀者了!」
  • 金庸《射鵰英雄傳》將開拍電影,李亞鵬、胡歌等都曾演過電視劇!
    8月6日,有業內人士發微博稱:「周顯揚會幫寰亞開拍《射鵰英雄傳》電影版。」2016年寰亞就發布了新片計劃,宣布陳嘉上將拍攝《射鵰英雄傳3D》新版系列電影。當年10月,導演陳嘉上在中國傳媒大學為這部電影版《射鵰英雄傳》選拔演員。
  • 《射鵰英雄傳》固然經典,但本書有一不合理之處,金庸也承認過
    《射鵰英雄傳》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具傳奇色彩,也是受眾面極廣的一部佳作。本書作者乃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射鵰英雄傳》成書時間為1957年至1959年,它也是金庸先生創作的第三篇長篇武俠小說,開啟了"射鵰三部曲"的先河。
  • 盤點金庸的那些經典小說
    盤點金庸的那些經典小說看過金庸的武俠小說或是看過由他的武俠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作品的人應該都知道,金庸的武俠小說往往氣勢恢寵,在題材的選擇、人物的塑造和展現社會時代風貌方面都有鮮明的特色。《鹿鼎記》金庸的最後一部長篇武俠小說該小說於1969年-1972年間創作,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在《鹿鼎記》中,金庸將虛構和歷史人物混為一體,歷史在金庸的筆下,要圓就圓,要方就方,隨心所欲,無不如意。可以一本正經敘述史實,也可以隨便開歷史玩笑可以史實俱在,不容置辯;也可以子虛烏有,純屬遊戲。
  • 盤點射鵰英雄傳各個版本,有一個版本你可能都沒看過!
    前段時間金庸先生的離世,可以說是中國的一大損失。金先生在生前有很多著作,我們每個人基本上都是看著他的小說長大的。
  • 金庸小說有三把劍:《射鵰英雄傳》是重劍,《鹿鼎記》是木劍
    拿起筆為報社寫社評,金庸先生的社評非常勁道,更被讚譽為「亞洲第一社評」。後來遇到了已經在武俠江湖上享有盛名的梁羽生,兩人的武俠話題頗多,就這樣在主編的撮合下,金庸和梁羽生又各自動筆創作起了武俠小說。作為新派武俠的代表,梁羽生和金庸先生的風格迥異,但是卻都不愧為一代宗師。金庸自己也沒有料到,這麼一寫,竟然一發而不可收。從1955年開始創作,到1972年封筆,金庸先生一共創作了15部作品。
  • 五版《射鵰英雄傳》對比,金庸喜歡李亞鵬版,楊旭文版最尊重原著
    今天八哥給大家盤點五版《射鵰英雄傳》,看看你到底喜歡那一版。黃日華、翁美玲版《射鵰英雄傳》黃日華、翁美玲主演的《射鵰英雄傳》堪稱中國武俠劇史上的一座高峰,是全球華人公認的經典武俠劇。這部劇在兩岸三地輪番播放,影響了無數人的價值觀和擇偶觀。而出演這部劇的眾多藝人都成為今天演藝圈的大咖,包括周星馳、吳鎮宇、劉嘉玲等人。
  • 每天一本好書《金庸-射鵰英雄傳》
    《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一併,被稱為金庸小說的「射鵰三部曲」。據金庸自述:寫《射鵰》時,他正在長城電影公司做編劇和導演,這段時期中所讀的書主要是西洋的戲劇和戲劇理論,所以小說中有些情節的處理,不知不覺間是戲劇體的,尤其是牛家村密室療傷那一大段,完全是舞臺劇的場面和人物調度。《射鵰英雄傳》曾作過不少改動。
  • 日本人的神奇《射鵰英雄傳》
    「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從這句話就能看出,金庸在全世界範圍內擁有多大的影響力。從電影、電視劇,再到同人小說、音樂,金庸的作品早已經滲透到各種藝術創作中去。那麼,你看過日本的「金庸漫畫」嗎?在中國的網絡小說作為「文化輸出」銷往全球之前,金庸的武俠小說已經在許多國家的人心中錨定了一場「武俠夢」。尤其是在亞洲。
  • 金庸先生最經典的三部作品,《射鵰英雄傳》到底能不能入榜?
    金庸先生最經典的三部作品,《射鵰英雄傳》到底能不能入榜?「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加上一部《越女劍》,金庸先生一共創寫出了十五部經典的武俠小說。金庸先生以其獨特的文筆,勾勒出了一個個武俠江湖,其作品也影響了一代代人,那麼,在金老的十五部經典著作中,最經典的作品究竟是哪三部呢?比較有爭議的《射鵰英雄傳》究竟算不算?縱觀金庸眾多武俠小說中,最讓人喜愛的莫過於如下幾部:《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連城訣》、《雪山飛狐》。
  • 《射鵰英雄傳》被《時代周刊》評為有史以來最佳100部奇幻小說
    這並不是什麼值得大吹特吹的事,但也說明金庸先生的作品得到了華人以外之人的認可。前些年,《時代周刊》也評出過「有史以來最佳100部小說」,《紅樓夢》是其中唯一一部中文小說。BBC也曾經評出過類似的100本小說,中文小說無一入選。他們評出的小說,顯然是站在他們的立場上評出來的。
  • 譚譯|英譯《射鵰英雄傳》即將面世
    最近,有媒體報導,被稱為中國版「權力的遊戲」的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明年將出英譯版,而此次將是金庸作品首次由英國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