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被《時代周刊》評為有史以來最佳100部奇幻小說

2020-11-18 三人隨筆

2020年10月15日,《時代周刊》發布了「有史以來最佳100部奇幻小說」,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位列其中。與其一同入選的有《哈利波特》、《愛麗絲漫遊奇景記》、《魔戒》等著名作品。這並不是什麼值得大吹特吹的事,但也說明金庸先生的作品得到了華人以外之人的認可

前些年,《時代周刊》也評出過「有史以來最佳100部小說」,《紅樓夢》是其中唯一一部中文小說。BBC也曾經評出過類似的100本小說,中文小說無一入選。他們評出的小說,顯然是站在他們的立場上評出來的。而且,這中間還有一個最大的障礙,那就是翻譯的問題

《射鵰英雄傳》英文版

要將中國的文學作品翻譯成其他文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很多語句,只能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來形容,對於那些不了解中國文化的讀者來說,有些東西還真不好翻譯,典型的例子就是唐詩宋詞。一些很有意境,又簡潔明了的詩句,用其他的語言確實不好表達出來。

就拿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來說,書名被翻譯成了《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s 》,這已經算是直譯了。這裡的Condor是「禿鷹」的意思,與漢語中的「雕」屬於同一種鳥類。可是,在漢語,「禿鷹」和「雕」給人的感覺卻完全不一樣。禿鷹讓人討厭,而雕卻要可愛得多。

時代周刊

「射鵰三部曲」被翻譯成「Condor Trilogy」,也就是「禿鷹三部曲」。而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射鵰英雄傳》,甚至直接簡單翻譯成「A Hero Born」,也就是「英雄的誕生」,這顯然與《射鵰英雄傳》的書名意思相去甚遠。

對於《射鵰英雄傳》故事的描述,《時代周刊》顯然也是動力一番腦筋的,力求能做到與原文相同。但是,翻譯成英文後,給人的感覺好像沒有了那份驚心動魄,更沒有了讓我們念念不忘的俠義精神

而且,武俠小說的精髓,也就是「武俠」的概念,不是華人也很難理解透徹。所以,國外對於武俠這個詞,找不到與他意義相同的詞彙來翻譯,就直接用其讀音,也就是「wuxia」來表示了。就像對於中國的「功夫」二字,國外的語言也沒有辦法來形象生動地描述一樣。

《射鵰英雄傳》

他們將武俠小說歸於奇幻小說,這也是中外文化差異的無奈。武俠小說其實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奇幻小說,特別是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這些小說大都有時代背景,有歷史上的真人真事,和純粹臆想的奇幻小說是不一樣的。

但是,武俠小說又區別於現實小說。裡面的武功,比如真氣、輕功、刀槍不入的特異功能,在現實中其實是不存在的。我們往往所理解的「奇幻」,應該就是我們歸入神話一類的小說,比如《西遊記》。那裡面的人物,已經超越了人類,甚至外貌與人也不盡相同了。

時代周刊

所以,武俠小說是處於神話小說和現實小說之間的一個分支。略微超過了人類,但也沒有脫離人類的本質,他們不會騰雲駕霧,也不會七十二般變化。但是,這一類小說,在國外好像並沒有特定的定義,便都歸於奇幻小說一類了。而武俠小說的吸引力並不在奇幻上,它還能奇幻得過神話小說?

但是,即便如此,《射鵰英雄傳》能夠入選,這也能說明這部小說確實吸引了不少外國讀者,雖然他們對《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打狗棒法、全真內功等等武功不太了解。但這裡面的故事,人物的成長,經歷的磨難,甚至包括郭靖黃蓉、楊康穆念慈的愛情故事,都是能夠吸引他們的。

郭靖黃蓉

其實,金庸先生武俠小說還有一大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他的語言。我喜歡讀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可以說是百讀不厭,但是,別人寫的武俠小說,我卻一頁也讀不下去。但這一點,估計國外的讀者是很難體會得到的,除非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譯者,能夠把語言的魅力也翻譯過去,這顯然是太難了些。

其實,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本人覺得最有吸引力的並不是《射鵰英雄傳》,而是《天龍八部》。《天龍八部》故事更曲折,人物形象更加豐富和生動。但是要很好地翻譯過去,難度也就更大了。不說別的,「六脈神劍」如何翻譯?「凌波微步」、「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呢?甚至書名都不好翻譯

金庸先生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到底該歸於哪一類,不僅是其他語言的讀者搞不明白,華語讀者也有很大的爭論。喜歡金庸先生武俠小說者,認為它們是經典,而不喜歡金庸先生武俠小說者,則認為它們什麼都不是,或者是害人的毒藥。

這其實就是如何去評價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的問題,這個問題,從金庸先生寫武俠小說開始,爭論就一直沒有停止過。也許,《時代周刊》給出了他們的答案,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並不是有些人想像的那樣,一無是處,更不是害人的毒藥。

相關焦點

  • 金庸經典小說!盤點《射鵰英雄傳》電視劇!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最初連載於1957~1959年的《香港商報》,後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的第一部。《射鵰英雄傳》以寧宗慶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這段歷史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國與蒙古兩大強敵的鬥爭,充滿愛國的民族主義情愫。
  • 德國人眼中的《射鵰英雄傳》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本月的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上,金庸作品《射鵰英雄傳》在「線上圖書節」環節中被隆重推薦。這也是金庸作品中的第一部德語譯本。德語版譯者卡琳·貝茨曾在中國求學,從2008年開始將中國文學翻譯成德語,已翻譯過劉慈欣《死神永生》、麥家《解密》等作品。
  • 金庸小說英譯版始於《雪山飛狐》,《射鵰英雄傳》英譯本被稱「中國...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金庸先生開始創作武俠小說,他筆下「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享譽中國,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讀金庸小說。但是,這也說明在某種程度上,金庸小說始終只在華人圈子裡盛行,在英語的世界裡,金庸的名字無人知曉。究其原因,可能因為他的作品結合了深厚的傳統文化和奇幻的武俠世界,其中包含著的中國自古以來的文化認同和倫理共識,讓許多翻譯家望而卻步。
  • 83版《射鵰英雄傳》成絕世巨著,影響源遠流長,致敬時代經典!
    1983年,由香港無線電視臺(TVB)拍攝的電視劇《射鵰英雄傳》分為《鐵血丹心》《東邪西毒》《華山論劍》三部,除了演員和劇情之外,這部電視劇的配樂也深得人心,尤其是主題曲《鐵血丹心》現在仍是人們KTV必點曲目,羅文和甄妮兩人的演唱讓這首歌更是絕世佳配,深入人心,只要音樂一響起必能勾起人們的回憶,這才是成功的影視劇配樂,既具有中國風又讓人難以忘懷。
  • 電視連續劇《射鵰英雄傳》第二部 東邪西毒 (合集,附:第一部 鐵血丹心)
    點擊上方關注「圖說老電影」《射鵰英雄傳》是香港無線電視臺出品的武俠劇,改編自金庸同名小說,由王天林監製,黃日華、翁美玲、苗僑偉、楊盼盼、曾江、劉慶基主演。該劇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為《射鵰英雄傳之鐵血丹心》,共19集;第二部為《射鵰英雄傳之東邪西毒》,共20集;第三部為《射鵰英雄傳之華山論劍》,共20集。1983年2月28日該劇在無線電視劇臺首播。
  •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大謎團:第五十六篇:射鵰時代五絕修為並非天下第一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大謎團:第五十六篇:射鵰時代五絕修為並非天下第一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提出了五絕系統的武功體系
  • 83版《射鵰英雄傳》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如今成了這般模樣
    1964年出演《大馬戲團》男主角正式出道,1972年起參加電視演出,1983年因飾演《射鵰英雄傳》中黃藥師一角而為中國大陸觀眾所熟悉 。1987年從《英雄本色》開始在吳宇森的一系列江湖電影中扮演各種配角,1998年起出演《血仍未冷》等多部好萊塢影片 。1993年起與香港話劇團開始合作,2007年憑《德齡與慈禧》榮祿一角榮獲第十六屆香港舞臺劇獎最佳男配角 。
  • 《射鵰英雄傳》——一代人的溫情記憶
    在老先生15部作品中,最能打動我,也最讓我內心溫暖的是我們最先接觸到的《射鵰英雄傳》,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小說,射鵰帶給我們的已經不是作品本身,它可以說是我們這代人共同的文化和生活記憶,這部作品能讓我們回憶起好多過去的好時光,還有已經消逝在風中的人和事。
  • 【文泉薦書】《射鵰英雄傳》及金庸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是香港通俗文學的第一大門類,其它還有言情小說、科幻小說、偵探推理小說、歷史小說、框框雜文(又名:專欄雜文)等。自1954年梁羽生的《龍虎鬥京華》的問世後,新派武俠小說迅速興起,贏得了市民和知識分子的共同閱讀愛好。梁羽生也成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共出版了35部著作,代表作有《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等。其作品內容大都有史實依據,又充滿古典詩詞氣息。
  • 影像 有史以來十部最佳文學改編電影
    影像 | 有史以來十部最佳文學改編電影 8月15日是經典影片《現代啟示錄》上映35周年的日子,該片被公認為是最成功的文學作品改編電影之一。他的所有小說均被改編成電影,包括《黑色星期日》、《紅龍》、《漢尼拔》等,其中成就最高的莫過於這部《沉默的羔羊》——該片在1990年一舉拿下五項奧斯卡大獎,更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第三部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男女主角四項主要獎項的影片。導演喬納森·戴米對於驚悚氛圍的營造成為影片成功的一大因素。當安東尼奧·霍普金斯靜靜吐出的一句「你好,克萊麗斯」,即便熟讀原著的影迷也毛骨悚然。
  • 金庸先生最經典的三部作品,《射鵰英雄傳》到底能不能入榜?
    金庸先生最經典的三部作品,《射鵰英雄傳》到底能不能入榜?「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加上一部《越女劍》,金庸先生一共創寫出了十五部經典的武俠小說。金庸先生以其獨特的文筆,勾勒出了一個個武俠江湖,其作品也影響了一代代人,那麼,在金老的十五部經典著作中,最經典的作品究竟是哪三部呢?比較有爭議的《射鵰英雄傳》究竟算不算?縱觀金庸眾多武俠小說中,最讓人喜愛的莫過於如下幾部:《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連城訣》、《雪山飛狐》。
  • 【關注】《射鵰英雄傳》將出英文版,那些「絕世武功」咋翻譯?
    此前金庸小說的完整英譯本只有《雪山飛狐》、《鹿鼎記》和《書劍恩仇錄》,均是由香港的出版社出版的。此外,Maclehose Press還已買下「射鵰三部曲」的另外兩部《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的版權,今後也將陸續翻譯出版。
  • 《射鵰英雄傳》開創武俠盛世後,有多少作家模仿金庸的名字與小說
    金庸先生經過《書劍恩仇錄》與《碧血劍》小試牛刀後,在1957到1959年間在《香港商報》連載《射鵰英雄傳》,隨即在港、臺、新、馬引起轟動,從此奠定了金庸在新派武俠小說界的「武林至尊」地位,《射鵰英雄傳》也被奉為武俠小說的「經典之作」,成為武俠小說典型的「英雄史詩」。
  • 2017年《新版射鵰英雄傳》
    第一集伊始,彈幕上滿屏的鄙夷和諷刺,不少吃瓜群眾紛紛表示自己是來看熱鬧的,看新版《射鵰英雄傳》能拍成個什麼鬼樣;像「經典無法超越」這樣的為83版站臺的言論也是不少。可是漸漸的,大家就被新版射鵰所吸引。一方面,坐擁著熱門小說的高知名度和高數量粉絲群體,IP的確可以為改編的影視劇提供市場保證,另一面,原著粉絲在讀小說時本就對人設有自己的想像,當影視劇的選角不誠心如意時,粉絲極容易針對原著內容和演員選定進行吐槽,這是改編劇常常無法得到觀眾好評的重要原因。
  • 金庸小說的結局之《射鵰英雄傳》
    《射鵰英雄傳》大概是金庸流傳最廣的作品了吧。託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電視劇的福,我知道的金庸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射鵰英雄傳》。
  • 日本人的神奇《射鵰英雄傳》
    從電影、電視劇,再到同人小說、音樂,金庸的作品早已經滲透到各種藝術創作中去。那麼,你看過日本的「金庸漫畫」嗎?在中國的網絡小說作為「文化輸出」銷往全球之前,金庸的武俠小說已經在許多國家的人心中錨定了一場「武俠夢」。尤其是在亞洲。
  • 《射鵰英雄傳》裡的桃花島,原來在浙江!
    金庸,是我國著名的武俠小說作家,像《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即使沒有看過小說也看過翻拍的經典影視劇。《射鵰英雄傳》中,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一個美麗神奇的小島——桃花島,令無數人心生嚮往,而今天我們就到金庸筆下的「桃花島」來一探究竟。
  • TVB 53年,註定是「時代的眼淚」?|陀槍師姐|尋秦記|tvb|射鵰英雄傳...
    NO.2—大時代《大時代》由香港著名導演韋家輝執導,作為1992年TVB25周年臺慶劇,匯聚了鄭少秋、劉青雲、周慧敏、藍潔瑛、郭藹明、李麗珍等豪華的演員陣容。NO.5—射鵰英雄傳金庸被翻拍了N次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是華人世界耳熟能詳的故事。TVB於1983年和1994年出品的兩版《射鵰英雄傳》都堪稱經典。83版《射鵰英雄傳》由翁美玲和黃日華主演,翁美玲飾演的黃蓉是80年代的熒幕經典形象。
  • 還記得83版《射鵰英雄傳》中「老頑童」嗎?飾演者有何演藝經歷?
    先來大致重溫一下小說中的「老頑童」。看過《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小說和電視劇的朋友都知道裡面有個「老頑童」周伯通,他是天下五絕之首「中神通」王重陽的師弟,丘處機等全真七子的師叔。他天性純真,喜歡跟別人開玩笑,故有「老頑童」的稱呼。
  • 10首83版《射鵰英雄傳》經典老歌,滿滿的都是回憶!
    83版《射鵰英雄傳》已經播出近35年了,遙想當年這部電視劇曾經創下了萬人空巷的收視奇蹟,以至於現在仍有無數粉絲對《射鵰》裡的人兒念念不忘。01.曾江-飾演黃藥師1983年因飾演《射鵰英雄傳》中黃藥師一角而為中國大陸觀眾所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