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7月14日,是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黃宛蘇誕辰97周年的紀念日,在此,娛文娛視向黃宛蘇老藝術家致敬!
說起黃宛蘇這個名字,許多人可能以為是《劉三姐》飾演者黃婉秋。其實,她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黃宛蘇比黃婉秋大了整整20歲,一個出生於北方遼寧,一個出生於南方廣西。
與黃婉秋作品相對少、名氣比較大不同,黃宛蘇的作品比較多,但當下知道她的人卻沒有多少。不過,在上世紀50年代,黃宛蘇卻是上影廠名氣比較大的「花旦」之一,主演、參演了不少影片。
例如,那些年,黃宛蘇先後主演、參演過《冬去春來》中的小桃、《夫婦進行曲》中的潘勵、《不拘小節的人》中的敏英、《如此多情》中的黎處長未婚妻、《護士日記》中的唐小芳、《不夜城》中的張婉新、《紅色的種子》中的陸翠花、《平凡的事業》中的李娟、《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白麗君等等。
這一時期,是黃宛蘇演藝生涯的黃金時期,尤其是她在1958年由孫道臨、袁霞、王心剛等主演的《永不消逝的電波》中飾演的上海地下黨聯絡員白麗君,機智勇敢,心思縝密,讓人通過影片領略了她的風採。
No.2
不過,年輕時的黃宛蘇雖然有點像王丹鳳,五官精巧,容貌靚麗,但不知為什麼,她沒有大紅起來,實在是一件令人遺憾之事。
黃宛蘇,1923年7月14日出生於遼寧四平,祖籍湖北漢陽,曾使用黃婉蘇、黃晚蘇、黃瑩等名字。小的時候生活在武漢,在武昌第一女子中學讀書時就開始從事進步戲劇表演。1938年,她參加抗日演劇7隊,曾在《原野》《風雪夜歸人》《家》《大馬戲團》等話劇中出演主要角色。
黃宛蘇參演的第一部電影是《新天方夜譚》,當然只是在其中客串了一個角色。40年代,她先後主演、參演了《長相思》中的柳青、《怨偶情深》中的陶淑蘭、《戀愛之道》中的洪八小姐、《水上人家》中的阿珠、《滄海浮沉》中的黃鶯等等。
抗日戰爭勝利後,黃宛蘇任上海藝術劇社演員,同年至香港。新中國成立後返回廣州,在廣州人民話劇團、南影劇團任演員。後來到上海,參加了影片《冬去春來》《油漆未乾》《夫婦進行曲》《兩家春》等的拍攝。
1953年,黃宛蘇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為一名電影演員,在此期間,主演、參演了《不拘小節的人》《如此多情》《不夜城》《護士日記》《平凡的事業》《永不消逝的電波》等著名影片。
No.3
演藝生涯中,黃宛蘇調動還是非常頻繁的。1959年,她調到武漢電影製片廠任演員。1962年,又調入珠江電影製片廠。1971年,她被下放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歌舞團,幹了4年拉大幕、打掃衛生的「粗話」。整個六七十年代,她參演的作品不多,主要有《大浪淘沙》《同志,感謝你》《不平靜的日子》《春雨瀟瀟》等。
80年代,黃宛蘇才又迎來了演藝生涯的「第二春」,先後在《梅花巾》中飾演白梅養母,在《鄉情》中飾演吳姨,在《竹山青青》中飾演李母,在《逆光》中飾演廖母,在《金不換》中飾演徐二嬸,在《鄉民》中飾演韓妻,在《寡婦村》中飾演念佛婆等形象。
黃宛蘇曾參演過一些著名影片,如《永不消逝的電波》《不拘小節的人》《護士日記》《梅花巾》《鄉情》等。但總體看來,她有點「戲紅人不紅」的味道。
黃宛蘇的丈夫曾昌早年間是中國藝術劇社等團體的話劇演員,50年代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1959年與妻子一起調武漢電影製片廠。期間,參拍過《海茫茫》《水上人家》《不能走那條路》《不夜城》《情長誼深》《乘風破浪》《男人們和女人們》等影片,但基本都是配角。1962年後,調入珠江電影製片廠,不過主要從事製片工作。
2005年2月15日,黃宛蘇因病去世,享年82歲。
娛文娛視再一次向黃宛蘇老藝術家致敬!
【喜歡老電影、老影人的朋友,這裡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作者將與您一起向經典致敬,憶影人輝煌,共同重溫曾經的美好時光。請記得關注「娛文娛視」我們這個小家,美文會及時發送到您的手機上,幸運會時時縈繞在您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