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重力13》Gravity XIII,陳英傑,2020
第一次看陳英傑現場作畫之後,我大概了解了他口中追求的「臨界點」,繪畫的過程把他推往那一點,在那個點上,他能夠跳躍、突破。更多熟悉陳英傑的人會稱呼他的別名「畫圖男」,至今他的網站域名用的也是這個。1991年出生,3歲開學習國畫。他的家鄉是佛山順德,說起來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會是無影腳、詠春、蔡李佛拳……陳英傑把水墨顏料潑向牆面畫布時,確實有一種「在畫布上打功夫」的感覺;有時候像是太極。
在上海Pasha de Cartier的活動上,我第一次真正見到陳英傑「打功夫」,完成一幅「自然重力」系列山水:他的畫必須透過身體的移動完成,那是富有韻律的移動。看的人可以感受他潑出顏料時令人難以企及的力量與速度,這種狀態下得到的點、線不可重複——再畫一次肯定不是這樣。看上去完全即興,記錄了彼時彼刻。
我猜這是一種「非自主」的爆發:聽憑身體和畫面博弈。「最後贏了還是輸了,作品都會以很抽象的方式告訴你答案。」我記得他說過。
有人依然把陳英傑稱為「塗鴉藝術家」,有時候會加上一些前綴:「中國式」「90後」「驚豔世界」之類;他的確是從畫壁畫開始探索的,但塗鴉藝術家方便「定位」卻也顯然有所局限。這些局限,一方面是由於人們對塗鴉本身的認知決定的,另一方面,更加在於他本人的能量和野心不止於此。
傑克遜·波洛克曾說:「我可以控制顏料的流動。沒有意外。」不敢把陳英傑和這樣的前輩放到一起比較,不過我還是有了直覺的聯想。波洛克創作的時候沒有草圖,通常憑藉一系列迅速的行動,依感覺和經驗在畫布上揮灑顏料,讓顏料隨意流淌,有時候用沙子、鐵釘、碎玻璃等等材料摻和顏料在畫布上摩擦,留下的線條讓人興奮。在波洛克這裡,「流體力學」成為畫作的共同創作者。他更像一個「直覺物理學家」——有科學家研究過波洛克在畫作中對物理學和數學的運用,測量波洛克畫作中線條的厚度和線圈的半徑,利用這些數據來估計畫家的手在畫布上移動時顏料的流速。從這點出發,陳英傑是藝術家、功夫小子,也是「物理學家」。
毫無疑問,他痴迷於研究研究材料的運用。最近的「山水系列」,他加入了大量的螢光色,把現代工業的語境融入到熱帶雨林自然山脈裡。而且據我所知,他最近在賽車上探索創作的「臨界點」——賽車是畫畫之外陳英傑另一個極大的愛好。
「賽車的駕駛對賽車手對油門、剎車以及賽道的熟悉程度有著極高的要求,每一個操作都極為重要,賽車手往往需要在毫釐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
「我想到一位藝術家設計了一個『過山車』,把人帶到1600多英尺(約487米)的高空,之後是一個猛墜和精心設置的迴環。『優雅歡樂的人道致命飛車』,背後的科學原理很簡單:只要旋轉夠快夠猛,人的大腦就會供氧不足而停止運作。這種體驗伴隨迷失、焦慮、困惑和快感,你將會無法動彈,好像困在迷宮裡或漂浮在一片白茫茫的荒境中,物我兩忘。」我分享道。
「有點這個意思。所有東西都有數據數值,但是,藝術對於這個數值很微妙,也是我一直想探索的。」陳英傑說:「但如果探索的到,藝術就不是藝術了,是技術。很矛盾。」
「你信技術還是藝術?」我問。
「都相信,技術的極致也是藝術,但藝術不局限於技術。」
◐《赤》Red,陳英傑,2019
如果一定要作選擇,投降於藝術和技術兩者中的一個呢?或者可以有第三個選擇?譬如哲學。在更深的層面上,陳英傑雖然年輕,但有些思考很具哲學性。
陳英傑說:「個體的存在與許多瞬間的決定密切關聯。」這是他對「臨界點」更深層的考慮。「生活中某個特定的時刻或方位,決定著未來的我們是停留還是超越。在人類歷史中,每一個抉擇和轉向,是界限的突破,也支配著人類前方的命運。這些無數的剎那間的平衡,這些對自我的超越和對宇宙超然領悟的瞬間,亦可稱為『臨界點』。」
有著更加成熟的宇宙觀的想法和創作,尤其出現在2020年之後。「自然重力」系列創作於疫情爆發期間。在生活近乎停滯的時候,陳英傑用顏料間的碰撞和爆發來表現人與自然間的矛盾和衝突。以地心引力為內在線索——在地球之上,地心引力歲不能被肉眼所捕捉,卻影響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畫面裡顏料的下落、延伸、流淌象徵著地心引力,但自下而上潑灑的顏料,象徵著對自然重力束縛的擺脫。在陳英傑看來,架上繪畫就像萬有引力一般,也許某天,人類能衝破障礙,脫離萬有引力,即架上繪畫,出現一種失重般的繪畫模式。
陳英傑的認知中,「大自然的自我平衡,與中國古代的「太極」哲學極為相似」,在陰與陽、動與靜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畫面中顏料的揮灑與墨水的滲透表現了大自然的山水、山石交融還有海浪的擊打,而顏料、色彩之間的相互碰撞,則是大自然中各種力量的對抗。
我看過一些關於太極的書籍,包括它所闡述的哲學,跟賽車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也許太極就是一個非常平衡的狀態,也是賽車時,陳英傑所追求的存在於「臨界點」之上、「利刃邊緣」的東西。這些點狀的瞬間,讓人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對抗之中,推手之間,一點點在「臨界點」附近徘徊,然後一擊即中——就像瞬間往畫布上甩出「爆炸」的顏色。
後來我無意中發現,陳英傑喜歡用的一個logo近似於「太極」圖案。太極的意思,其實本來就是至於極限,追求極限。
我問:「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你自己,make your own history,break the boundaries,be ture,be yourself,explore,你更想選哪個詞?「Break the boundaries這個詞更適合我。」他說:「藝術創作沒有公式,每一次創作就是一次突破,當一個臨界點被突破時,藝術創作則走向極限。」
-
採訪、撰文:Dao
圖片由藝術家工作室提供
完整內容請見《生活月刊》2020年12月刊
《打開視界》欄目「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