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生於日本京都,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日本後現代主義作家,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後時期作家」,並被譽為日本80年代的文學旗手。其作品風格深受歐美作家的影響,基調輕盈,少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氣息。
雲絮遊移,月亮隨之搖曵。
應該有風,但風聲傳不來耳畔。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
《海邊的卡夫卡》一共有兩位主人公:少年田村和老人中田。
主線利用少年田村的流浪來講述成長,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冒險。田村改名為「卡夫卡」有兩點原因:一是對父親權威的反抗和自由的追求。卡夫卡的「父親」是一個殘暴的殺貓人。他殺貓「是為了收集貓的靈魂。用它做一支特殊的笛子。然後吹笛收集更大的靈魂」。從本質上說,卡夫卡的父親就是自由靈魂的禁錮者。二是因為東京是一個烏鴉遍布的地方,村上春樹給主人公起名為「卡夫卡」(捷克語「烏鴉」之意),暗示了這個少年成長所具有的普遍意義。
小說另設的一條副線主角是老人中田,他對「卡夫卡」提供了不少幫助。作為小說的另一位主人公,他也曾渴望成長,然而他的成長是不幸的。一方面, 他成長的時期處於戰爭年代,社會環境極端惡劣;另一方面,他的成長沒有正面引路人的幫助。更重要的是,「中田」幫助「卡夫卡」完成了許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2006年《海邊的卡夫卡》獲得世界奇幻獎,其文本延續了村上春樹一貫的虛構的故事設定,卻又深刻地投射出現實社會的影子。
既是幻想風的神話寓言,又是直面現實的入世之作。
——經典書評
文案&視頻 | 陳心悅
責任編輯 | 胡雨西 段佳蕊
審核 | 劉豔
素材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