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圖:石峁遺址核心區,修建在小山頭上,如果當時城內有井的話就是最佳防禦地點。
問:堂主,毛子九十年代就有艦用相控陣了,怎麼現在連條宙斯盾都沒造美國人艦用相控陣那是50年代末長灘和企業就已經裝上了的,還是能用的系統,發展到真正的宙斯盾那也是84年了,從成功走向成功隔了25年了。蘇聯人80年代初開始在戈爾什科夫上裝了大型相控陣,但是實際不能用,所以到庫茲涅佐夫直接換成水泥板,那從失敗走向成功也就30年左右嘛。 圖:當年的戈爾什科夫號,它是基輔級的4號艦,裝了巨大的天空哨兵相控陣雷達。至於S300的沃納火控雷達,那是火控雷達不是多功能雷達,只是岸基雷達簡單搬上船,尤其是饋電還是空氣饋電,比正經需要的強制饋電系統簡單容易太多了。 圖:光榮級直升機庫上方的大喇叭形天線就是。而且毛子現在也有宙斯盾了,22350好歹也是四面相控陣,還是AESA的,這怎麼也算是宙斯盾一樣的雷達配置了。當然配套的指揮系統有沒有實現綜合化的信息處理和管制,這個不看他的指揮室內部的運作視頻也猜不出來,堂主覺得是沒問題的,畢竟毛子的強項就是整合,他們和法國也合作了很多年。當然22350噸位小載荷大,那航行性能不看好,不過也跟他是不是宙斯盾沒啥關係嘛。 圖:22350主桅杆頂部的四個大板子並不是僅僅雷達罩,裡面還有多種其它天線,不然這麼大的雷達天線俄國人買不起,這船的重心、穩心也不支持裝這麼高。 圖:就類似這種結構,多個天線共用一個大型天線罩。問:堂主,這兩天美帝發貨的增推版F-414棒子可算是收到了,我看棒子那邊有人各種吹這玩意的先進性,各種吊打EJ-200,吹的兩臺抵得上一臺增推版F-135了。甚至還有人「貼心」的說給FC-31用,興許中國就不要J-20了。這玩意到底先進在哪,和隔壁的M88-3和EJ200比到底水平如何?後者當年也算是推重比10的天頂星了。反正吹牛又沒有所得稅沒有營業稅,尤其是沒有增值稅,所以越朝天吹越HIGH,幹嘛不吹?F414實際上是F404的推力加強版,就是加強F404的結構、提高渦輪前溫度等辦法來提高推力,所以還是跟F404一樣的3-7-1-1結構,也就是三級風扇,七級高壓壓氣機,一級高壓渦輪,一級低壓渦輪的結構。 圖:F404家族發展史 圖:F404和F414的對比。而M-88是3-6-1-1結構,EJ200是3-5-1-1,都是全新的結構設計,是真-三代發動機的設計,本身結構要輕巧很多,而且渦輪前溫度也更高,所以推重比要更高,高速性能也要更好。 圖:EJ200與英國1代、2代渦扇結構比較。F414是出了名的高速性能差的發動機,推重比也只有8出頭,實際上考慮到中型和大型發動機本身的推比就有差異,中推同等水平下推比要略高一些,所以F414本質上是相當於F100改進到F-100-PW-229這樣的水平,只是一個典型的三代升級發動機而已,在高速狀態還不如普通的三代大推力發動機,實用用起來,除了壽命比較長以外還是不如AL31的。 圖:F414G的最大加力推力已經吹到16噸,已經是堪比F-119的神跡,可見美國人的廣告水平同樣了得。問:塘主,為什麼看了好多航母設計效果圖,他們的起飛區都侵佔了降落區,這樣會嚴重影響同時起降,影響航母運作效率,怎麼看都不是一個好設計呀我也知道衛生間兼做浴室乾濕分離不好做啊,奈何窮,沒錢搞大HOUSE啊。航母也是一樣的問題,都知道各個區域分開清清爽爽最好,奈何各個分區都有基本的長度需求,疊加在一起你船的長度不夠,那怎麼辦?美國人航母設計的基礎就是,彈射器長度+斜角甲板長度=船最低長度,像小鷹就是C-13彈射器加上斜角甲板長度,而尼米茲級因為換用了C-13-1彈射器長度增加了,而斜角甲板長度關係著艦成功率不可能削減,所以船長也就增加,如果不增加的話那起飛區和著艦區也得重合。 圖:起飛區和降落區不重疊,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彈射器或滑躍起飛位置不要進入降落道內,比如這個設計。 圖:庫茲涅佐夫號的左舷前起飛點就進入了降落道,於是飛機降落時這個起飛點就不能用。這導致庫艦時刻啟用右舷起飛點,為此廢棄了前甲板右舷停機能力。那些不能同時起飛回收的航母,核心問題都是太短了,像戴高樂這樣的,他的斜角甲板比尼米茲也短不了多少,不然基本的起飛安全也沒法保證,彈射器比C-13短也短不到哪兒去, 全長短四、五十米,那不搞重疊也沒辦法了。 圖:戴高樂號,2架準備起飛的E-2都在降落道內,所以沒法同時起降飛機。 圖:中小型航母設計好的,讓降落道和起飛滑跑路線重合,但是起飛點不設置在降落道內,這樣起降時都只遮擋幾秒鐘,很容易協調。 圖:美國1980年代的中型航母方案,一樣可以實現起降互不幹涉。問:堂主怎麼看AK系列的下機匣結構無法鋪設戰術導軌、安裝各種戰術附件?鵝毛的AK都能加上,敘利亞基本都是。下機匣不能裝導軌,是因為結構上上部只需要薄鐵皮做機匣蓋就行了,薄鐵皮自然沒法裝導軌。現在AK是直接換了個很厚重的機匣蓋來承重,重量倒是蠻浪費的。 圖:AK74M就配備了戰術導軌。問:堂主,88式5.8毫米通用機槍減重改短,做班用機槍可行嗎?實際上88式跟M249重量就差不多,如果我們對於班用機槍的需求跟美國人一樣,那不改短直接用就行。問:主戰坦克能否配備小型垂髮地空飛彈,專門打配備反坦克飛彈的低空飛行器?就像紅警裡的天啟一樣道爾M1射程都嫌不夠,還搞個那麼小的,和禮花有啥啊區別?像彩虹4這種無人機,10多公裡外就可以打坦克了。 圖:美國80年代設計的FCS坦克考慮過,戰鬥室後方是模塊化結構,可以裝步兵也可以裝垂髮防空飛彈,不過這個設想到2020年都沒實現過。問:堂主你好,問一個傻問題。過去的手拉栓動步槍射擊時發射藥氣體不反推拋殼,全燜在裡面,是否意味著如果使用同樣的槍彈,動能就比後來的自動步槍要大?問:堂主,問個挺俗的問題,困擾我很久了:演習用的空爆彈是什麼東西,怎麼做到演習用?演兵場上用空爆彈,真能像軍旅電視劇那樣的彈雨橫飛、火光沖天嗎,有空爆彈就直接往演習士兵身上打,這真要打在眼睛上可也夠嗆吧?而演習裡面哪些彈雨橫飛,那是實彈打靶的視頻,他把實兵演習和實彈打靶的視頻混在一起了,實際的陸軍演習是實兵就不實彈,實彈就不實兵。或者宣傳上,把實兵演習、實彈演習一起說成了實兵實彈演習。真正的實兵實彈演習,堂主印象中就毛子彼得大帝少年時帶著他的玩伴搞過,死了20多人。 圖:大多數空包彈是這種結構,根本就不讓裝彈頭。少數配有木屑彈頭,出膛就碎。空包彈在極近距離對人開槍也有危險,火藥燃氣也有動量和高溫。問:身高188、體重75、樣子和吳彥祖差不多的堂主,聽說兔子竟然撿起北約的7.62 NATO彈當機槍彈,在發射藥不如正版的情況下,怎麼會選擇這裝備即落後的玩具呢?我們是六七十年代搞不定美國60年代5.56毫米子彈的發射藥,不代表2020年代還搞不定美國50年代的NATO子彈啊……實際上我國現在也是世界上主要的NATO子彈供應商之一。問:堂主,有人跟我槓槍護木上裝四麵皮卡汀尼導軌的槍拿著硌手怎麼破?問:唐主啊,問個問題看你敢不敢回答:在現代軍隊裡,中醫有沒有作用。堂主我前幾天還去找中醫按摩呢,我們這頸椎普遍不好的網際網路民工都有作用,更別說體能訓練強度更大的軍隊了。堂主獲邀去部隊參觀時,看兵哥哥們在障礙訓練場演練,基本每場都有摔脫臼的,中醫正骨在這方面有豐富經驗。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