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人員拉線丈量菜攤,原來是真的,竟然是真的!
喬志峰
南寧執法人員回應拉線丈量攤位:為提醒擺菜不超位。
近日,執法人員拉線在菜攤前丈量的圖片引熱議。據南國早報:圖片攝於7月中旬的南寧望州嶺農貿市場,有人擺菜超出攤位,執法人員拿經營戶綁菜的繩子丈量,提醒不能超位。市監執法人員稱這是落實農貿市場精細化管理,不存在「矯枉過正」。
相關圖片,已經在網上流傳好幾天了。一直懷疑其真實性——再過分,也不至於達到如此地步吧?
現在,媒體報導了,相關部門也回應了,原來是真的,竟然是真的!
以前只聽說,在一些大型活動或重要會議上,有類似的現象——貌美如花的服務員,要將茶杯擺成一條直線。總以為,那是高大上的場合,再怎麼「精益求精」,我們這些小人物也無從置喙。沒想到,現如今,連有的地方的農貿市場,也「精細」到了拿繩子丈量的程度!
菜市場,那是煙火氣最濃、人氣最旺的地方之一。菜品繁多,人來人往,商販忙碌不堪,賣完了的菜要趕緊補貨,如果非要將所有的菜都擺得像一條直線似的,也不是完全做不到,可真的有必要嗎?多折騰人知道嗎?
提醒擺菜不超位,有必要。農貿市場也要講秩序,也要與時俱進改善經營環境,不能髒亂差,不能沒規矩。可是,是否超位,一眼不就看出來了嗎,至於要拿繩子去丈量嗎?是相關人員的眼神欠佳,還是對商戶要求太苛刻?不知道衡量超位的標準,是以釐米計,還是以毫米甚至微米計?為了實現「精細化管理」,是否需要為執法人員配備顯微鏡和專業的測量儀器?
精細化管理,當然也是對的。但過猶不及,矯枉過正的結果必然導致形式主義,甚至淪為對被執法對象的折騰和刁難。
近年來,打著「精細化管理」的幌子,折騰老百姓的事情,我們見過得還少嗎?
最常見的,就是「掃灰稱重、以克論淨」了。例如,某市就規定,街道上1㎡塵土不得超5克。環衛檢查員在人行道上圍出1平方米的方框,用毛刷掃灰並稱重,重點區域1平方米塵土超5克則不達標,堪稱「史上最精細考核」。如果是在室內,「掃灰稱重」有一定的可行性。可在室外的露天環境,卻會面臨太多不確定性。因此,此舉每曝光一次,都會引發不少質疑。令人不解的是,出臺此類舉措的城市依然絡繹不絕、前赴後繼。
還有更奇葩的。比如,某市規定公廁蒼蠅不得超過2隻,有的地方甚至要求「特殊場所白天人誘蚊30分鐘,平均每人次誘獲成蚊數不超過1隻」,檢查組一般都是讓檢驗員光著小腿坐在建築工地測試,僅限被蚊子咬一個包。精細嗎?不是一般的精細,而是相當的精細。可是,這樣的所謂「精細」,是否讓人看了起一身雞皮疙瘩呢?
都這樣幹,會耗費多少社會成本、折騰多少人、折損多少公信力?
類似的奇葩事兒見多了,我發現了一個共性——幾乎所有變態「精細化管理」指向的,都是最基層的勞動者和弱勢群體,難為的都是一線幹實活的,或者是「被管理者」。從來沒聽說有人對領導辦公桌上文件的擺放情況拿繩子丈量過,也從來沒聽說有人要求領導光著小腿坐在建築工地上引誘蚊子叮咬。
是的,上級確實要求「農貿市場精細化管理」,可到底什麼算精細化管理,你們搞清楚了嗎?拿個雞毛當令箭,打著精細化管理的旗號瞎折騰,你們上級知道嗎?
一根繩子引發輿情,製造了一起網絡熱點事件,也是很不容易了。即便到了這個時候,依然認識不到做法不妥,還聲稱這是落實農貿市場精細化管理、不存在「矯枉過正」。由此帶來的結果,說不定是又一輪的輿論反彈,得不償失。認個錯、糾正不當做法,真的那麼難嗎?
由此暴露出的,是某些部門工作人員脫離實際的形式主義作風,還有那麼幾分懶政惰政。比農貿市場更需要「精細化管理」的,恐怕是某些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