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雨村:從清高書生到陰暗官僚,真正詮釋了什麼叫「大恩如大仇」

2020-12-23 趣談紅樓

賈雨村:從清高書生到陰暗官僚,真正詮釋了什麼叫「大恩如大仇」!

在紅樓中,賈雨村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人物,他並不是主角,但卻有著極大的影響,最初紅樓並沒有直接描述賈府,反而是描述了賈雨村與甄士隱倆人的生活,隨後雨村帶著黛玉北上,這才開始正式描寫賈府。

原本賈雨村被認為是一個重要人物,可黛玉進府之後,賈雨村的存在感就越來越低,基本沒有什麼出場的機會。可書中雖然沒有重點描述賈雨村的生涯軌跡,但他的轉變還是交待得比較清楚的,雨村是從一位清高的書生,漸漸變成了一位腹黑的投機小人,他也在官場上對賈府動手,間接導致了賈府的衰亡。

賈雨村從清高到腹黑

一開始,賈雨村是非常倒黴的人,他家裡以前也是做過官的,可沒想到家族衰敗,到自己這一代的時候,已經窮得沒辦法繼續科考,他只能寄住在廟裡,幫著抄寫文字賺點錢,看起來他似乎沒什麼希望進入仕途。

可他又時來運轉,自己認識甄士隱這樣的鄉紳,對方幫助了自己,然而當甄士隱送他盤纏與衣服的時候,賈雨村卻表現得非常淡然,只是略謝一語,這樣的態度確實有些怪異,可他與甄士隱的關係非常好,熟到這個程度,也沒必要表現太過激烈,我認為甄士隱這種鄉紳,能與賈雨村這樣的落魄書生交好,除了欣賞他的才華之外,還有就是欣賞他這種清高的性格。

雨村得到這樣的幫助,也是立即就選擇北上,還留下『讀書人不在黃道黑道,總以事理為要,不及面辭了。』這樣的話語,這樣的雨村應該也是很多人曾經的樣子,有著遠大的志向,自己不會因為得到別人的資助就低頭哈腰。

可是後來的雨村,與當初相比,完全就成了兩個人,他不僅變得更加腹黑,在行事上也沒有什麼下限,賈雨村判英蓮的案子,就沒有考慮到恩人的情義,而後來他更是濫用職權,幫助賈赦陷害石呆子,只是為了一些扇子,這點事就把別人搞得家破人亡,甚至賈璉都對他的行為感到不恥,雖然曹雪芹後面四十多回的原稿沒有留下,也無法得知雨村到底是怎麼害賈府的,可以他這樣的性格,該踩賈府的時候是絕對不會留情的。

賈雨村為何會變成這個樣子呢?

其實這點也是有暗示的,賈雨村的清高完全就是自己裝出來的,他在甄士隱面前表現得如此清高,可在甄士隱不在的時候,就貪戀地看著人家府中的丫鬟

在最初入仕的時候,雨村沒有想過要立即回來答謝甄士隱,反而是先想到了甄士隱家裡的丫鬟,他也沒有扶持甄家,一切就是為了自己的私慾。他得到資助立即就離開,有著很多理解的方向,既可以認為他是清高不願意繼續欠甄士隱的人情,也可以說他是熱衷功名,都等不及了就立即出發。

因此清高並不是甄士隱的本性,實際上他是一位非常熱衷功名、自私自利的人,當初他一無所有,自己一個落魄書生,可是為了與甄士隱這些清流鄉紳結交,自然也要裝出一副清高的樣子,一開始他需要戴著這樣的面具。

後面賈雨村的轉變,與他所處的環境就有關係了,雨村一開始做官就不太順利,很快就被罷免,這個時候的雨村並不熟悉官場裡面的門道,他的家族沒有權勢,自己當初也沒有來得及接受甄士隱的推薦信,因此沒辦法在京城中搭上關係。

他去林如海那裡教書,也是為了能在官場裡面找一些靠山,從雨村後來判英蓮案子的表現,他還是有點良知的,起碼自己是打算做些實事,雨村此時還沒來得及了解這麼多內情。

小沙彌的話點醒了他,這個階段的雨村是在主動融入到官場的環境裡,可以說是當時那樣的環境,造就了無數的賈雨村。不是誰一開始做官就打算要做壞事的,大家肯定都想做點事情,可小沙彌的話就點出官場的環境,幾乎所有剛到任的官員,都要先抄護官符。

小沙彌點出護官符,從此入道!

賈史王薛為代表的護官符,只是本地的一類,其他地方還有各種大大小小的護官符。也就是說這些地方官,到任都面臨著兩個選擇,要不就是與這些人合作,和他們狼狽為奸,維護這些豪強貴族的利益,要不就是秉公辦理,可這樣做就往往會觸犯這些豪強貴族的利益。

這些豪強貴族囂張到了什麼地步呢?比如尤二姐的事情,甚至地方官府都必須要聽著他們的想法,鳳姐更是說出了告他們家謀反都沒事之類的話,可見這些人對於官府的操控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這些豪強貴族間相互勾結,形成了一張龐大的關係網,從京城到地方都有他們的勢力,而官員們不與他們合作,像最初雨村那樣被罷免就是常事了。這些地方官不僅要面臨著上面官員的欺壓,還要面臨地方豪強的逼迫,要想做點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這樣的環境裡面,雨村也漸漸明白了自己當初的志向是多麼幼稚,所謂的理想都是假的,甚至他要保住自己的官身,都必須要主動妥協才行。

看起來這是很不公平的,可做官是無數讀書人的夢想,像雨村這種一心追求功名的人,是不會願意捨棄自己的官身,在他眼裡幾乎就不用選擇了,肯定是要維護自己的官身,他與四大家族勾結在一起也就理所應當了。

但像他們這些妥協的官員,也有不同的種類,很多官員迫於豪強們的權勢,沒辦法才妥協,但自己也不算是主動依附,只是幫著辦事,但不會牽連太多。而雨村這種後來猛踩賈府的人,是與賈府的關係比較密切,在政治鬥爭中肯定是被算在賈府這邊的,他們為了撇清嫌疑,就必須要使勁踩賈府,才能把自己給摘出來。

大恩如大仇

說到底,賈雨村不是賈府的人,這也讓他進入到了最後階段,變成了一個沒有政治底線的腹黑官僚。像他們這類人,也是屬於牆頭草的類型,主要是他們沒有可靠的根基,別看賈雨村搭上了賈府這條線,實際上他心裡也很慌,他並不是賈府的親屬,可能在投靠賈府之後,他也沒有與賈府連宗,雨村的官是做得越來越大,已經成了大司馬,開始參議朝政。

這可不單單是賈府的力量,他變成了一位八面玲瓏的人,與各方勢力應該都有一些聯繫。他討好賈府的方式就很獨特,他知道賈政與曾經的自己一樣是有些偽善的清高之人,於是就故意吹捧賈政的家族,他還展示了自己的才學,在賈政面前就用清流那一套。

在賈赦的面前,就用貪婪的那一面,幫著賈赦為非作歹。因為賈雨村與賈府漸漸變成了合作的關係,賈府可以幫助他,也可以甩開他,他只能不斷積蓄自己的力量,在賈府的面前低下了曾經高昂的頭顱,他內心應該也是非常不滿的。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大恩如大仇」,一個人在對自己有大恩的人面前,幾乎是無法抬起頭的,像雨村這種內心清高的人,賈府對他的恩越多,他內心的不平就越多,為了擺脫賈府的束縛,他就必然會不斷攀附更多的權貴,讓自己的勢力變得更強。

由於沒有親屬關係,他是很容易就能從賈府的案子中抽身的,雨村的變化,也讓人看出了封建社會的腐敗,官場是多麼黑暗,居然想做事的人都沒有容身之地,確實是可悲的世界。

參考文獻《紅樓夢》

相關焦點

  • 「大恩如大仇」與「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老話有說「大恩如大仇」。老話又有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兩句話放在一起,似乎有些精神分裂。應如何看呢?「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是說人應該報恩。這話應該沒有人反對。別人給以幫助,給以饋贈,哪怕就白給了你一滴水那麼一點點好處,也應該知恩記恩。
  • 《小李飛刀》大恩如大仇
    李尋歡和他表妹詩音原來就是一對,如果不出什麼意外他倆應該是要結婚,古代也沒什麼說近親不能結婚之類的。但是結識了龍嘯雲後,這個龍嘯雲就看上了詩音。龍嘯云為了得到詩音就使苦肉計,什麼相思病這那那這地折騰。這個李尋歡也是個有恩必報的人,因為龍嘯雲救過他的命。在恩情裡救命之恩已經是最高級別。李尋歡一想自己表妹跟著自己,江湖仇家又多,危險也多。
  • 大恩如大仇,孫儷的故事告訴我們,施恩有度,才能各自安好
    漁夫說這話是什麼意思?或許很多人不明白,簡單的五個字;大恩如大仇你一味對別人施捨和救助,或許在你看來他應該感激你,但是有些人並不是這麼想的。仁慈是好事情,但是成了弱點,只會讓貪婪的人得寸進尺,反而會來傷害你。
  • 大恩如大仇!乾女兒因巨債毒死乾媽,乾爹仍在搶救
    通過警方調查,林某,近日在淘寶上面買過兩瓶農藥,而且林某還欠了不下500萬元錢的外債(目前這些錢花在什麼地方,還在調查中)。林某被抓獲後,她和民警說,下農藥殺人的動機,就是還不起錢了。鮑女士說:她欠我家的30萬元錢,7月份就要到期了,估計就這樣起殺心了。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和處理中。
  • 大恩如大仇,為什麼說杜月笙臨終前燒掉巨額借條是為了保護後代?
    臨終之言:大恩如大仇這10萬美元解了燃眉之急。但是,解救不了杜月笙每況愈下的身體。1951年7月28日,纏綿病榻多日的杜月笙突然精神抖擻,容光煥發。他是人中龍鳳,能看透生死,明白自己時日不多,便將四房姨太和兒女們都叫到病床前,交代後事。
  • 大恩如大仇?他做公益11年患病去世,資助者後來卻變成了白眼狼
    大恩如大仇?他做公益11年患病去世,資助者後來卻變成了白眼狼物極必反?大恩如大仇?叢飛出生在東北的一個貧困家庭,一家八口,而他的父親每個月才賺36元,所以叢飛很小的時候就懂事,撿垃圾賣、又拖著冰棍賣,後來因為學費的原因,所以只上到初中的叢飛不得以輟學,輟學之後,叢飛不想給家裡添加負擔,就外出了,之後四處拜師學藝,因為叢飛對音樂好感,所以此後,叢飛就以流浪歌手賣唱為生。
  • 大恩如大仇,幫忙需謹慎:那些藏在《小李飛刀》裡的人生哲學
    李尋歡本以為,自己做了一樁天大的好事,成全了大哥和表妹的姻緣,又讓大哥下半輩子生活無憂,欠他的恩情這下也算是報答了,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大恩如大仇,他自以為的報恩行為,卻種下了未來的惡果。名聲壞了,夫妻感情始終夾著一個李尋歡,龍嘯雲很頭疼,看上去過得是幸福美滿的生活,可每到夜深人靜,龍嘯雲都會在心裡默默喊上一句:我太難了!好在時間是個好東西,它可以慢慢抹平很多事情。
  • 俗話說「自古大恩如大仇」有道理嗎?
    輕者,與恩人老死不相往來;嚴重者甚至希望恩人在人間消失,如此大恩逐漸演變成了大仇。在唐代就出現過「大恩如大仇」的這麼一個經典故事:唐朝有個嶺南節度使,名叫李勉,在開封尉任上時,曾放走了一個囚於獄中的刺客。數年後,李勉客遊河北,偶然遇到這位當年的囚徒。
  • 賈雨村和賈赦能作惡的本質是什麼
    我接著昨天的結尾,再跟大家聊下一個問題:賈雨村和賈赦能作惡的本質是什麼,換種說法就是,他們為什麼能夠有恃無恐的作惡?肯定有朋友會說:你儘管裝13裝得很像,但掩蓋不住一股酸臭,因為,老井你在說地球人都知道廢話中的廢話。
  • 在嬌杏激發下,賈雨村扯開清高遮羞布,不顧一切說出內心渴求
    文/詩綠鳳在上一章(第8章)解讀到,聽完賈雨村所吟詩作後,甄士隱發表了「兄必非久居人下者」的讚賞,這讓賈雨村覺得借詩推銷才華的一番苦心沒有白費,心裡暗暗得意:「善哉,子之心與吾同。相逢意氣為君飲」。於是在美酒、美景的烘託下,唯一遺憾的是就差意中人嬌杏了,一番推杯換盞之後,火候已到,君子之交的甄賈二人就將要進入正題談及俗氣的「義利」二字了,賈雨村開始向甄士隱化緣拉贊助了。他一掃往日羞澀,大大方方向甄士隱訴說囊中羞澀的苦衷。
  • 賈雨村迎娶薛寶釵之前,為什麼跪倒在甄士隱面前?原來是真心悔過
    「玉在匣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玉是林黛玉,「匣中」是什麼意思?可以看作是寶盒的意思,詩人徐真君有:開匣見玉須焚香,仙人遇之名長久,就是輕易不打開匣子,除非有了超高價值,才會打開,這就像癩頭和尚,對黛玉所說,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 賈雨村:聰明反被聰明誤
    不過話說回來,賈雨村並沒有什麼都沒得到,畢竟他也經歷過人生的第一個高峰,他也是憑藉自己的才能得到的。所以在封建社會,學什麼《四書》《五經》,看來還是有一點用的。  我們來看為什麼兩低呢?  一開始,賈雨村沒有地位,沒有錢,什麼都沒有這一低,是父母給的。因為他父母是那貧窮的「小家子」。所以什麼都沒有給他留下,沒有那世襲的爵位,沒有如山的金銀。
  • 曹雪芹的文人淚:賈雨村
    也就是說,賈雨村剛剛當官那幾年,恃才傲物,連皇帝都敢懟,直言不諱,這樣直接成了異類,直接引發同朝官員和皇帝的不滿,於是後面就被打壓排擠,並且當革職文書一到,「本府官員無不喜悅」,再連著葫蘆案一段門子說所有官員都知道「護官符」一事,可知那些喜悅的官員多為貪財舞弊支流,所以才會容不下賈雨村。後來因緣際會成了黛玉的老師,才有機會攀上賈家,又當了大官。
  • 賈雨村是個什麼樣的人?脂硯齋兩個字評價!
    賈雨村是紅樓夢裡最早出場的男性之一,根據前八十回裡的伏筆,他也應該是貫穿全文的一個人物,如果我們能看到八十回後的內容,賈府敗落應跟賈雨村有很大關聯。賈雨村這個人,一開始只是個窮書生,連進京趕考的路費都沒有,只能暫時在葫蘆廟安身,每日賣字作文為生,這時候的賈雨村,應該還是個抱負不淺的書生,所以他會得到隱居的鄉宦甄士隱的看重。
  • [語文課]《紅樓夢》第二回中的賈雨村
    他又在薛蟠畏罪潛逃後審判了「葫蘆案」,替薛家揩乾淨了屁股,讓薛家安然無事,順順利利住到了賈家。如果有一種神秘力量讓寶黛釵三人齊聚賈府,演出一場尋愁覓恨的悽婉故事,那促成他們聚首的,是賈雨村。在《紅樓夢》第二回中,主要是通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交待了賈府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這個冷子興,是賈雨村的故交,是個古董商人。我們可以把他看做一個「冷眼旁觀人」。
  • 深度心理學解析一個不為人知的賈雨村
    再看他初次罷官後,林如海到揚州上任才剛一個月,他就恰好遊至淮揚地面,且馬上謀職進了林家,這背後什麼想法都沒有,純是趕巧嗎,為啥趕的那麼好?揚州自古便是聞名於世的高消費區、富商區,去那裡到底是攬風景,還是攬馬雲?巡鹽御史啊,您知道啥概念嗎?
  • 大恩如大仇!你怎麼理解?
    恩:對於這個字,我們都不陌生,因為在我們一生當中會有很多人對於我們有恩,如:父母恩、夫妻恩、朋友恩、國家恩等等。父母恩大於天,這是我們經常講的,但在我們生活中,有多少子女最後把自己的父母當成了仇人呢?仇:這個字很厲害,那什麼算仇呢?今天你和我發生矛盾,發生意見不和,夫妻之間的打鬧,兄弟之間的打鬧,這些都算不上仇。古時有對仇的一個概念就是:殺父母之仇:自古以來對於殺父殺母的人,自己的孩子都是用自己的方式方法來報仇,為的是在天父母可以瞑目。奪妻之仇:妻子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如果有人敢於觸碰,那就是拼命。
  • 紅樓夢——賈雨村閒遊智通寺的真正寓意
    賈雨村官場翻了筋鬥後,按理說應該吸取教訓,但是賈雨村吸取的僅僅是持才侮上這個教訓,賈雨村此後不僅學會了溜須怕馬,更是學會了投機鑽營,因為他通過林如海攀上了賈家後,重新當上了朝廷命官,而後又順杆爬攀上了忠順王這個大靠山,官職一路高升後,反過來對有恩與他的賈府,殘酷的恩將仇報,落井下石,賈雨村最終也因嫌紗帽小,致使枷鎖扛身進了大牢,只因為貪酷這兩個字。
  • 賈雨村與賈寶玉
    不過,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喜歡把人物「捉對」來寫,如賈母與劉姥姥,林黛玉與薛寶釵等等。這些人物之所以「捉對」可比,其原因要麼是外貌相似,要麼品性相類,要麼完全走向各自的對立面,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如此看來,賈雨村與賈寶玉也可作為「捉對」人物,同樣存在可比性,不妨把他們放在一起討論,或許也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 淺析賈雨村的轉變
    《紅樓夢》中描寫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如賈寶玉、林黛玉等等典型人物。如賈雨村,我們研究賈雨村這一形象的轉變,也有助於我們去理解《紅樓夢》的思想,也可以從反面去理解賈寶玉所批判的祿蠹形象之演成。賈雨村祿蠹形象的演成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經歷失敗後,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形成的,下文我們究其如何演成一一分析。(一)賈雨村,原系湖州人氏,祖宗根基已盡,人口衰喪,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個人。他雖然頗有才學,但囊內空空,寄居在葫蘆廟中以賣文作字為生。